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了解2020年—2021年温州市畜肉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污染现状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20年—2021年温州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畜肉样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血清分型、生物分型、毒力基因检测、耐药性分析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 356份样本共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31株,检出率为8.71%。分离菌株血清型以O:5型为主,生物型以1A型为主。检出1株4/O:3型菌株携带毒力基因ail、ystA、yadA、virF,其余菌型菌株仅携带ystB或不携带任何毒力基因。分离株对头孢西丁、磺胺异恶唑耐药率最高,为32.26%,多重耐药株有4株,占12.90%。31株分离株经PFGE分型,共获得31种带型。结论 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是温州市畜肉中的潜在污染源,菌株耐药率处于较低水平但存在多重耐药株,PFGE带型呈多态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宁夏回族自治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主要毒力基因分布情况和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于1997-2010年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共分离得到283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用PCR法分析其黏附侵袭位点基因(ail)、耐热肠毒素A基因(ystA)、ystB、黏附素基因(yadA)、毒力活化因子基因(virF);应用限制性内切酶Not Ⅰ酶切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染色体DNA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利用BioNumerics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9株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ail、ystA、yadA、virF毒力基因阳性,ystB为阴性的占97.6%( 204/209);O∶8血清型和未开展血清分型的菌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11株O∶5血清型有9株5种毒力基因全部阴性。将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型,根据染色体DNA的Not Ⅰ酶切图谱,将29株O∶3血清型分成12个PFGE带型,包含5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2种。180株O∶9血清型菌株分成13个PFGE带型,包含10株以上的优势PFGE带型有4种,各自是从同一地区猪与家鼠、猪与犬、猪与野兔分离。结论 宁夏地区O∶3、O∶9血清型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具有致病性,O∶3逐步成为如今的优势血清型;O∶5、O∶8与血清未分型的菌株无致病性。  相似文献   

3.
广东省2014年食源性副溶血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14年广东省食源性副溶血弧菌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生素敏感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60株副溶血弧菌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抗生素敏感性试验及检测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和耐热相关溶血素基因(trh),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MLST)分型。结果 60株分离株可分为13个血清型,主要型别为O3:K6、O4:K8、O1:K36和O4:KUT;对氨苄西林、磺胺复合物和头孢噻吩的耐药率分别为100.0%、43.3%和28.3%,有56.7%(34/60)的菌株对2类及以上抗生素同时耐药,2株菌对3类抗生素同时耐受。毒力基因PCR检测发现,有63.3%(38/60)的分离株为tdh+trh-菌株,仅1株为tdh+trh+菌株。分子分型显示,经NotⅠ酶消化后,60株副溶血弧菌可产生48个PFGE谱型,可分为3个聚类(Cluster A、B和C)。其中Cluster B的菌株主要分离自食源性疾病监测中心散发病例,血清型以O3:K6为主,PFGE谱型的相似度在62.6%~100.0%;Cluster C主要是由4株O4:K8型菌株组成,谱型相似度为56.7%~62.5%。60株菌MLST分型可分为26个ST型,其中33株菌为ST-3型,主要是O3:K6和O1:K36菌株;4株O4:K8菌株聚集成另一个不同于ST-3型的相对优势的菌群。结论 2014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菌型多样性可能是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O4:K8型菌株的分子特征与其他优势血清型别明显不同,应高度警惕该型菌株引起暴发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2013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暴发与散发分离株的血清型别、抗菌药物耐药性、毒力基因携带情况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36株暴发分离株和43株散发分离株进行血清分型、药敏试验以及耐热直接溶血毒素基因(tdh)、耐热相关溶血毒素基因(trh)、GS-PCRorf8基因的PCR检测,并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结果 36株暴发分离株全部为O3:K6血清型,43株散发分离株的优势血清型为O3:K6型(23株,53.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氨苄西林(96.20%)和头孢噻吩(40.50%)的耐药率较高;对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则高度敏感,敏感性均为100%.多重耐药分析显示,83.33%(30/36)的暴发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37.21%(16/43)的散发分离株同时耐受≥3种抗菌药物.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36株暴发分离株均为tdh+tdh-型菌株.86.05%(37/43)的散发分离株为tdh+tdh-型菌株,11.63%(5/43)为tdh-tdh+型菌株,仅1株为tdh+tdh+型菌株.暴发分离株全部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51.16%(22/43)的散发分离株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PFGE显示,79株副溶血弧菌经NotⅠ酶切后的PFGE图谱可分为3个聚类,32种PFGE型别,相似值为59.8%~100.0%.暴发菌株聚集在同一个聚类中,散发菌株散布在各个聚类中.结论 2013年广东省副溶血弧菌优势血清型为O3:K6型,菌株对多数抗菌药物仍然比较敏感,但存在多重耐药现象,多数菌株携带tdh基因,大部分O3:K6型菌株携带GS-PCR和/或orf8基因;PFGE结果提示广东省副溶血弧菌存在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泰安市感染性腹泻病门诊病例粪便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耐药特征及分子分型特性。方法 对采自泰安市6个县(市、区)2013-2017年腹泻病症候群监测病例的866份粪便标本进行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培养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研究分离菌株的耐药情况;应用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肺炎克雷伯菌的总检出率为7.97%(69/866);各县(市、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27,P=0.000)。耐药菌株68株的15种常用抗生素的总耐药率为98.55%(68/69),对氨苄西林(AMP)和磺胺异恶唑(SOX)的耐药率最高,分别为84.06%(58/69)和72.46%(50/69),共有40个耐药谱,主要耐药谱特征为AMP-SOX(n=10);多重耐药率为33.33%(23/69)。69株分离株中共有65种PFGE型别,未发现优势带型或聚集现象。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存在于泰安市各地区腹泻病症候群门诊病例的粪便中,能够引起社区获得性感染;对多种抗生素耐药,耐药谱广,多重耐药率高;PFGE带型呈现多样性,无耐药谱对应性。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对该来源菌株的监测,防止更多的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保护易感人群。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我国5岁以下儿童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腹泻病例临床与病原学特征,分析其可能的感染来源,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病的防控与诊断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2010—2020年间来自全国10个省市自治区哨点医院儿童腹泻标本、调查及回访问卷;对标本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鉴定;菌株进行生物分型、血清型鉴定;毒力基因检测以及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 结果 2010—2020年共监测11 377例,分离到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63株,包括61株O:3血清型、2株O:9血清型菌株,5岁以下腹泻儿童感染率0.55%(63/11 377)。不同性别儿童对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岁感染率高于≤1岁病例(χ2=44.836,P<0.05),感染患儿中1~5岁发热比例高于≤1岁(χ2=11.508 ,P<0.05),随访病例未发现后遗症。我国儿童感染O:3血清型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PFGE带型存在多样性,优势带型为K6GN11C30021、K6GN11C30012。 结论 我国5岁以下儿童感染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生物血清型以3/O:3为主,偶有4/O:3与2/O:9。根据患儿感染特点与高发季节推测食源为主要感染来源,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登封市屠宰场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带菌率、血清分型、毒力基因分布等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屠宰场生猪扁桃体及回盲部内容物中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并进行生化鉴定、血清分型、毒力基因PCR检测。结果 从196份生猪咽拭子中分离出107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54.59%;从196份生猪肛拭子中分离出36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检出率为18.37%。检出菌血清型为O∶3,生物型为3型,Ⅰ型(ail+、ystA+、ystB-、yadA+、virF+)占93.71%(134/143),Ⅱ型(ail+、ystA+、ystB-、yadA-、virF-)占6.29%(9/143)。结论 登封市生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以致病性菌株为主,今后应加强该菌的进一步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赤峰市松山区境内鼠类,家畜家禽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鼠类、家畜家禽的粪便、脏器等样品,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生物血清分型,并用PCR方法进行毒力因子检测。结果 2011~2012年共检验各类样品412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41株,皆来自猪咽拭子。2011年总检出率为16.02%,猪咽拭子的检出率高达28.28%。41株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中,携带了ail,ystA,yadA,virF,rfbc基因的3/O:3生物血清型菌株占95.12%;4/O:4生物血清型菌株占2.32%;其他占2.32%。结论赤峰市松山区境内的猪咽部携带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猪是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的重要携带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带型分布进行分析,为该菌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从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屠宰场采集猪咽拭子和猪回盲部肠内容物标本分离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同时对致病性菌株进行PFGE分析.结果 采用PFGE分型用NotⅠ酶切后将763株致病性O∶3血清型菌株分为47个型别,其中K6GN11C30021带型是猪中携带的致病菌株优势PFGE型别,占56.49%(431/763);另外1株O∶9血清型菌株为K6GN11C90004型别.所有的屠宰场皆有多种PFGE带型,不同地区除具有各自的优势型别外存在交叉带型.结论 中国屠宰场生猪中致病性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PFGE带型多样,具有一定地域性特征.且猪咽部与回盲部肠内容物中能同时携带多种带型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应警惕猪中携带的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通过污染猪肉及其制品以及环境而感染人类,从而对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食品中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分布特性。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别对广州十区两市日常监测的样品,共计207份,参照国标方法进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检测和鉴定,并对分离菌株的生物分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携带等特征作分析。结果:207份样品中14份检出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阳性率为6.22%。分离到O:1,2、O:5、O:8三种血清型的菌株。14株菌株均为非致病的生物1A型,其中8株携带毒力基因ystB,3株携带yadA基因。冬、春季的分离率比夏、秋季的高(χ^2检验,P〈0.005)。结论:本地区食品中存在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的污染,以非流行株为主。应加强本地区食品加工、流通方面的监督管理,以减少可能引起食源性疾病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 2020-2021年山东省聊城市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Y.e)食品分离株分子特征。方法对聊城市市售生肉与肉制品中Y.e开展分离培养、药敏试验、毒力基因检测、PFGE和全基因组测序(WGS)。利用微生物基因组注释系统对全基因组数据进行拼接组装, 对组装基因组开展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核心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cgMLST), 并应用基于WGS的单核苷酸多态性(wg-SNPs)分型方法与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上获取的14株国内外Y.e的基因组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 165份样品中共检出21株Y.e, 检出率为12.73%, 20株Y.e测序成功。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出现多重耐药现象, 毒力基因PCR检测显示21株Y.e呈现2种毒力基因特征;PFGE、MLST和cgMLST聚类分析显示, 21株Y.e呈高度多样性;wg-SNPs遗传进化分析显示20株Y.e可分为2个进化主分支。结论聊城市生肉与肉制品中分离的Y.e携带多种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 且分子分型呈现高度多样性, 应加强生肉与肉制品中Y.e分子生物学监测, 开展基因组测序及分子分型检测工作, 为预防由Y.e引...  相似文献   

12.
Studies carried out on nine strains of Yersinia enterocolitica isolated out of 1700 diarrhoeic cases from the former Anambra and Imo States of Nigeria showed that none of them was enteropathogenic by any of the known methods of determining enteropathogenicity. The nine isolates were sero‐untypable, highly resistant to the antibiotics used and haemolytic. Plasmid studies on a highly resistant strain Y4, showed that it contained no plasmids and did not transfer antibiotic resistance to a strain of Escherichia coli K‐12.

The nine strains were isolated by the cold enrichment technique. This procedure is too tedious for the technician, too slow for the clinician, and at the same time favours the isolation of nonpathogenic strains. In view of the low isolation rate (0.5%) in this study and some other studies on Y. enterocolitica in Nigeria, coupled with the non‐pathogenicity of the isolates; we suggest that Y. enterocolitica does not pose a health threat to Nigerians and that routine culture of stools for Y. enterocolitica by the cold enrichment technique be discouraged.  相似文献   


13.
Agglutinins titers against Y. enterocolitica 0:3, 0:5, 0:9 and Y. pseudotuberculosis I were determined by the microagglutination method in 777 blood donor sera.Titers of <- 1/10 were observed in 93.5% of the subjects for Y. enterocolitica 0:3, in 87.8% for Y. enterocolitica 0:9 and in 95.1% for Y. enterocolitica 0:5 and for Y. pseudotuberculosis I. Low level titers (1/10 – 1/20) were found in 11.4% to 23.1%. Titers of 1/40 were observed in 1.7% for Y. enterocolitica 0:3, in 1.4% for Y. enterocolitica 0:5, in 5.1% for Y. enterocolitica 0:9 and in 1.2% for Y. pseudotuberculosis I. Titers of 1/80 were seen in 0.2% for Y. enterocolitica 0:3, in 0.1% for Y. enterocolitica 0:5 and in 1.3% for Y. enterocolitica 0:9. Only in one donor's serum was a titer of 1/160 against Y. enterocolitica 0:9 found.The upper limit of normal titer at 15% cutoff level against Yersinia antigens, found in blood donor sera by the microagglutination test, was 1/10.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肠道菌定植和耐药情况,为临床用药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对北京妇幼保健院NICU新生儿采集的572份粪便样本进行肠道菌分离培养,采用VITEK-2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和抗生素敏感性检测,并对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分离得到328株大肠埃希菌和243株肠球菌。选取的19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阿米卡星、呋喃妥因较敏感(耐药率为0.50%~3.52%);对氨苄西林、四环素、复方甲基异恶唑、头孢唑啉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54.27%~84.92%),未发现对美罗培南耐药菌株;产ESBL的菌株占45%;多重耐药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对4类抗生素耐药性的菌株数量最多(34.6%);有3株大肠埃希菌对7类抗生素表现耐药性。肠球菌对链阳霉素、呋喃妥因、链霉素较敏感(耐药率为0.41%~4.53%);对氨苄西林、青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庆大霉素、红霉素耐药率较高(耐药率为70.78%~91.77%),未发现对替加环素、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的肠球菌;多重耐药情况统计结果显示,对5类抗生素表现耐药性的菌株数量最多(86.5%)。结论 NICU新生儿肠道定植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情况较严重,呈现多重耐药性,临床用药应结合药敏实验结果,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估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质谱(MALDI-TOF MS)分析鲍曼不动杆菌(AB)同源性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剔除同一患者或环境多次送检标本中的重复菌株, 收集某三甲综合医院2020年5月—2021年2月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痰标本及环境标本分离的46株AB, 使用VITEK-MS质谱仪检测菌株, 应用SARAMIS Premium软件进行聚类分析, 并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的方法进行验证。 结果 通过MALDI-TOF MS和MLST聚类分析和比较, 46株AB中, 39株为MALDI-TOF MS的MS-a型, 其中, 22株为MLST的MT-A簇, 包括ST208型3株, ST540型3株, ST195型8株, ST369型5株, 以及ST136、ST436、ST1893型各1株; 16株为MT-B簇, 包括ST381型4株、ST469型11株和ST938型1株; 1株为MT-C簇(ST1821);MS-b型1株为ST381;MS-c型2株为ST369;MS-d型1株为ST195;MS-e型2株分别为ST540、ST369;MS-f型1株为STN1。 结论 作为AB同源性分析工具, MALDI-TOF MS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菌株同源性分析结果与MLST结果一致性低, 分辨特异性低, 不可取代MLST技术。  相似文献   

16.
One-hundred-eight stool samples, collected in a fishing village of Senegal from 72 apparently healthy subjects and from 36 patients with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were examined for the presence of Y. enterocolitica. After 1, 2, 3 weeks of cold enrichment with PBS 1/15M, pH 7.6, plating was performed on MacConkey Agar after use of the alkali method. No Yersinia strains were isolat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注射吸毒者分离的HCV的基因分型,分析其病毒种群的增长演化过程与选择压力。方法 采集美沙酮门诊注射吸毒者血清200份,扩增HCV NS5B 377-nt核苷酸片段。结合同期当地的志愿献血者、MSM、法定报告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病例的分离序列,使用BEAST软件包分析主要基因型的进化速率和种群演变过程。采用Datamonkey在线软件包对注射吸毒者分离序列分析选择压力,并与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DAA)结合位点进行比对。结果 美沙酮门诊注射吸毒者HCV RNA阳性检出率19.5%(39/200),其中基因分型分为3a亚型(14份)、3b亚型(13份)、1b亚型(7份)、6a亚型(4份)和6n亚型(1份)。注射吸毒者分离序列与其他人群序列同源性均较高。进化分析表明,HCV 1b亚型的理论感染人数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增加且增速较快,3a与3b亚型则从90年代中期呈逐渐上升趋势。选择压力分析显示,注射吸毒者NS5B 377-nt片段确认有2个正选择位点,在7个DAA结合位点的突变率为2.2%。结论 HCV 3a和3b亚型是上海浦东注射吸毒者丙肝感染的主导基因型。而1b亚型在各人群中普遍分布,进化速率较快,其导致的感染数将持续上升。注射吸毒者HCV NS5B基因片段的DAA结合位点突变率低,预计药物结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2013-2016年上海市门诊腹泻患者弯曲菌流行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 2013-2016年,采用膜过滤法对上海市23家医院肠道门诊腹泻病例粪便肛拭标本开展弯曲菌检测,并用常规生化试验和PCR方法鉴定分离菌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弯曲菌进行8种抗菌药物(阿奇霉素、环丙沙星、红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萘啶酸、泰利霉素、克林霉素)敏感试验。结果 在10 444例腹泻患者粪便肛拭标本中共分离到179株弯曲菌,检出率为1.7%,其中空肠弯曲菌占94.4%,结肠弯曲菌占5.6%。不同年龄人群弯曲菌检出率存在差异,儿童的检出率比成年人高。4-6月和10-12月是弯曲菌的发病高峰。空肠弯曲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率高,为96.4%、83.4%、81.7%,结肠弯曲菌耐药率高于空肠弯曲菌,人源弯曲菌存在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弯曲菌是上海市腹泻病门诊重要病原体之一,存在不同年龄人群、不同季节的分布差异。上海市人源弯曲菌对环丙沙星、四环素、萘啶酸的耐药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监测网络对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开展分子特征研究,探索流行病学对实验室技术和数据需求的实践模式。方法 以ETEC腹泻流行季节的成年人病例为对象进行流行病学设计和抽样,鉴定肠毒素型、血清群、耐药表型、定殖因子及分子型,通过多维度与多变量数据展示获得ETEC多个动态表型特征。结果 2016-2018年监测网络符合条件的ETEC病例84株。优势血清/毒素型依次为O:6(STh)、O:25(LT)、O:159(STh)、O:153(STh),O:6(STh+CS21)取代O:25和O:159成为2018年的流行克隆,2017年的6例O:153(STh+CFA/I+CS8+PT34)为输入型暴发案例;成年人ETEC耐药率超过30%有磺胺异恶唑、萘啶酸、氨苄青霉素和阿奇霉素,多重耐药菌(MDR)达58.3%,血清/毒素型别提示弱毒株易形成MDR;分子分型证实O:6血清群优势克隆(PT20~24)的遗传相似度超过O:25和O:159,且与阿奇霉素最低抑菌浓度(MIC)和耐药基因mphA间存在高度相关性(87.5%,28/32),O:6(STh+CS21+mphA)耐药克隆始于2016年。结论 上海地区ETEC成年人腹泻病例新的流行克隆为O:6(STh+CS21+mphA),首次观察到阿奇霉素耐药基因mphA和ETEC某个血清群存在关联。基于流行病学构建的多维度和多变量分析技术,有助揭示ETEC潜在传播规律,达到精准监测和预警暴发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