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病人术后给予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在临床应用价值方面的差异.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例胃癌病人术后经EN和PN支持治疗的效果.将胃癌术后病人根据营养支持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EN组(130例)和PN组(70例).比较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IgA、IgG、IgM水平的变化以及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营养支持时间、营养支持平均每天费用及平均住院时间的差异. 结果:术后第7天,EN组病人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明显升高,与PN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总蛋白、清蛋白和IgA、IgG、IgM水平升高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N相比,EN组在经7d营养支持后,白细胞计数、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钙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0.05);EN组术后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发生率均低于PN组,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均少于PN组. 结论:与PN支持比,EN可有效地改善胃癌术后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龙训辉  王齐国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23):6331-6332,6335
目的 比较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的效果.方法 51例老年胃癌全胃切除手术患者术后随机分为PN组(n=25)和EN组(n=26).在营养支持前后检测氮平衡和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费用、肠道功能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以及氮平衡4项指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第一次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和日平均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EN组显著低于PN组.两组患者术后无死亡或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EN能更好的改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肠道功能,并且花费较低,优于PN.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18例)。EN组采用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1次体重、肝肾功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临床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EN组血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显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且费用较低。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26例病人,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和肠外营养(PN)组,每组13例.检测手术前后人体测量学指标及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和纤维连接蛋白(Fn),同时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两组营养支持均为等热量.结果:术后两组病人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和Hb、ALB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第8 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术后第4、8 d时,两组的Fn比术前明显升高(P<0.05、P<0.01),而且术后第8d时EN组的上升比PN组更明显(P<0.05);肛门排气时间EN组比PN组早(P<0.05).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营养代谢.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食管癌术后病人两种营养支持疗法的效果。方法:将80例食管癌术后病人随机分为肠外营养(PN)组和肠内营养(EN)组,所有病人在手术前1 d和术后第8天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体质指数(BMI)以及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营养费用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血清ALB,住院时间、BMI、Hb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病人血清PA,TF明显高于PN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PN组(P<0.05),所用营养费用低于PN组。结论:两种营养支持治疗均可改善食管癌病人的营养状况,但EN与PN比,更具有符合生理、安全、价廉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42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18例)。EN组采用隧道式空肠置管,术后早期进行肠内营养,并分别在营养支持前后各测1次体重、肝肾功能、血清蛋白、血红蛋白,临床观察胃肠道恢复情况。结果EN组血清蛋白、转铁蛋白水平在营养支持后明姓升高,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与P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态方面有显著作用,并可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且费用较低。术中隧道式空肠置管简便易行,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胃癌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3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6例)和B组(n=66例),A组患者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B组患者术后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 d和术后10 d的营养状况,并观察患者术后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术后前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B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显著低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住院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均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胃癌术后患者的营养情况,促进其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临床表现。方法:将近两年来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4例胃癌患者采用不同的肠内营养方式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按照肠内营养支持和肠外营养(PN)支持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7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27名患者分为A组,采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被分为B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营养支持后的恢复状况、术后并发症等和体内营养指标来确定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采用EEN治疗的患者在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采用PN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并发症表现上,采用EEN治疗的患者并发症少于采用PN治疗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转铁蛋白等营养指标的对比可见,采用EEN治疗的患者这些指标明显高于采用PN治理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接受EEN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比较有效,值得推荐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忠鹏  李为  高春  刘震 《中国校医》2007,21(6):692-693
目的研究老年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选择年龄60岁以上胃癌手术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营养(EN+PN)组(36例)和早期肠外营养(PN)组(32例)。检测营养支持前后营养指标、氮平衡,观察胃肠功能恢复情况、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及各种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两组病人之间的人体测量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营养支持前后差异明显(P<0.05);术后第8d病人均由负氮平衡转为正氮平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营养支持费用两组病人差异明显(P<0.05);观察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老年人胃癌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支持,应为首选,可促进病人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住院天数、改善营养代谢,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术后运用肠内营养支持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12月经我院营养科会诊并实施肠内营养支持的恶性肿瘤术后患者3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肠内营养支持前与肠内营养支持10天后的血红蛋白(HGB)、总蛋白(TP)及白蛋白(ALB)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营养支持途径分为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对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后上述指标的差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38例恶性肿瘤术后患者经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所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肠内营养支持组(EN组)与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组(EN+PN组)比较在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运用肠内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其营养状况;对无法达到足量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联合使用肠外营养既可保护肠道功能又能供给充足能量,更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对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的营养效果比较。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008年3月-2012年7月的胃癌全胃切除术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肠外营养组(PN),比较两组患者营养效果。结果:EEN组患者营养支持术后7d其BWI、ALB、PA、HGB、TF等营养指标均明显优于PN组(P〈0.05);EEN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明显少于PN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吴伦清  陆光成  潘宇 《现代保健》2013,(19):135-137
目的:研究胃癌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患者营养况的影响。方法:将需要营养支持的胃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肠内组(EN)和肠外组(PN),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的基本营养状况,及两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1)EN组体重、上臂围(MAC)、上臂肌围(AM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和、血红蛋白(Hb)均高于PN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N组血浆白蛋白(ALB)、总淋巴细胞(LYM)下降较EN组明显(P〈0.05);(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EN组为10.52%,PN组为23.6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术后EN在改善患者营养方面优于PN,并且EN可降低胃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胃癌手术前后各种营养支持途径的合理性及临床意义。方法将84例胃癌患者随机分成A组(手术前1周行PN、EN营养支持,手术后继续应用)、B组(仅手术后PN、EN续贯营养支持组)、C组(手术后单纯肠内营养组),每组28例,通过不同的营养支持,观察手术前后各组营养状态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组较B、C组术后营养状态好,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缩短,数据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手术前后营养支持以术前1周开始最合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刚 《现代保健》2011,(12):11-12
目的观察食管贵门痛术后早期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效果,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将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随机分为EN组和PN组,EN组给予肠内营养,PN组给予肠外营养,观察两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及不良反膻情况。结果EN组术后8天PA水平高于PN组;TBIL、GGT均低于PN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EN组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明显提前于PN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PN组,营养支持费用明显少于PN纰,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0.42%,明显低于PN组的29.17%(P〈0.05)。结论食管贲门癌术后早期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应用全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对营养等状况恢复的比较分析.方法:将73例胃底贲门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37例)和PN组(36例).于术后48 h内开始给予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观察两组病人手术前、后的营养和免疫指标、术后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人术后营养支持的营养及免疫指标明显改善(P<0.05),EN组前清蛋白和免疫指标较PN组明显提高(P<0.05);EN组较PN组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更早,同时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减低.结论:胃底贲门癌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既能促进胃肠道功能尽早恢复,又可改善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了57例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中行空肠造瘘,术后给予PN和EN支持。结果PN中位时间为8天(5~24天),EN中位时间为21天(5~69天),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72.5±19.8)小时,术后住院的中位时间为24天(17~74天)。57例患者中,1例于围手术期死亡,2例因严重腹胀、腹泻中止EN;41例出现腹胀,17例发生腹泻;中心静脉导管脱出和堵塞各2例,空肠造瘘未出现导管并发症;29例出现糖代谢严重异常,2例伤口裂开,19例次发生术后感染。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需要联合PN和EN,治疗中应坚持无菌配液、严格管路护理、注意血糖变化和加强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7.
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与临床意义.方法:30例手术治疗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随机分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N)组和早期肠外营养支持(PN)组,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体质量及血清前清蛋白、清蛋白、转铁蛋白均较术前降低,EN组降低小于PN组,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EN组氮平衡总体上优于PN组,累计氮平衡为正氮平衡,PN组累计氮平衡为负氮平衡,两组间差异显著.EN对肝酶影响明显减轻,且治疗费用明显少于PN.结论:术后早期EN可以更安全、有效、经济地改善癌性阻塞性黄疸病人术后的营养不良状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EN)与肠外营养(PN)对胃癌术后免疫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病人随机分为EN组26例、PN组26例及常规输液(对照)组20例.术后24 h开始给予EN或PN,分别检测术前和术后第9天营养和免疫指标,并观察术后严重并发症及肠功能的恢复.结果:EN组和PN组术后体质量、前清蛋白、清蛋白、IgG、IgM及IgA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EN组与PN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EN组、PN组术后CD3 、CD4 、CD4 /CD8 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并且EN组术后CD4 、CD4 /CD8 亦显著高于PN组(P<0.05);EN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短于PN组和对照组(P<0.001).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胃癌术后近期的营养和免疫状况,在术后细胞免疫和肠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  相似文献   

19.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我院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手术病人营养支持现状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规范肿瘤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我院肿瘤外科2010年1个月内出院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大手术病人病历180份,对其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支持(EN)人数比为3.2∶1。手术前后营养支持率分别为5.2%和100%。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平均天数为(12.1±8.3)天,术后营养支持中位天数分别为胰腺癌13.3 d,食管贲门癌13.2 d,胃癌8.0 d,肝胆癌5.4 d,结直肠癌5.1 d。术后营养支持人均供给热量为5 633.3~693.7 kJ(1 346.4±165.8kcal)/d,其中每公斤理想体重平均供给热量104.6~125.5kJ(25~30 kcal)/(kg.d)的人数占32.8%,<83.68 kJ(20 kcal)/(kg.d)的人数占28.4%,<62.76 kJ(15 kcal)/(kg.d)的人数占7.8%。此外,PN病人中92.7%人次使用了谷氨酰胺、鱼油免疫营养支持治疗,EN病人中14.8%人次使用了富含鱼油的EN制剂。营养制剂费用人均(7 024.4±7 330.2)元人民币,日均(611.6±473.5)元人民币,日均营养制剂费用PN组显著高于EN组(P<0.01)。结论:我院肿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已得到普遍重视。然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尽合理,不足和过度并存,仍需继续推广基于证据的肠外肠内营养指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