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足够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用于严重营养消耗的病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死亡率.但对术前营养正常,或轻度甚至中等营养消耗以及术后恢复正常的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不减少术后并发症,而且增加了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
小儿围手术期因消化道畸形及手术麻醉创伤,造成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利用发生障碍,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减轻或预防围手术期营养不良,使患儿早日恢复正常的营养代谢,从而减少和减轻术后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小儿围手术期因消化道畸形及手术麻醉创伤,造成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合成和利用发生障碍,需要营养支持.合理的营养支持有利于减轻或预防围手术期营养不良,使患儿早日恢复正常的营养代谢,从而减少和减轻术后并发症和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放射性肠损伤(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方法:采用主观全面评价(SGA)系统回顾性总结206例CRII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情况,并对CRII病人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结果:206例CRII病人接受手术229例次,86.16%的病人入院时有营养不良。经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治疗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营养不良发生率仍然较高。结论:CRII病人的营养不良发生率甚高,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时间较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和手术能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5.
外科病人往往因食欲不振、精神抑郁、消化道梗阻、制动或吸收不良等因素,以至不能维持正常的营养摄取。此外,禁食、创伤、手术等应激反应本身也影响营养物质的需求和利用。有资料表明,约25%~54%的外科住院病人有热量不足、低蛋白血症和低维生素血症,导致抗病能...  相似文献   

6.
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的肠外营养支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支持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应用。 方法 :5 5例年龄 >6 0岁的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进行肠外营养支持 ,非蛋白质热量摄入平均为 85 .4kJ/ (kg·d) ,非蛋白质热量∶氮量平均为 118∶1。观察肠外营养支持前后营养状况的改变。 结果 :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在肠外营养支持后有明显的改善 (P <0 .0 5 ) ,其他营养指标及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或在正常范围内。 结论 :肠外营养支持是老年梗阻性结肠癌病人围手术期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维持内环境平衡 ,低脂、低糖的肠外营养支持对老年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全肠外营养在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3年来 ,我院在肝、胃癌、大肠癌等恶性肿瘤病人围手术期应用 TPN,积累了一定的经验。1 临床资料1 .1 一般临床资料  1肝癌 1 0例 ,均为男性 ,年龄38~ 60岁。轻度营养不良 5例 ,中度营养不良 3例 ,重度营养不良 1例 ,营养状况正常 1例。 2胃癌 1 2例 ,男 8例 ,年龄 40~ 60岁 ;女 4例 ,年龄 40~ 55岁。轻度营养不良 8例 ,中度营养不良 2例 ,另 2例营养状况在正常范围。 3大肠癌 8例 ,其中直肠癌 6例 ,结肠癌 2例 ,轻度营养不良 2例 ,中度营养不良1例 ,其余病例营养状况基本正常。1 .2  TPN治疗 术前 3天和术后 3~ 5天进行TPN,…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支持在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老年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肠外营养与普通输液的代谢效应。方法:32例老年腹部外科病人分成两组,肠外营养组接受肠外营养,非蛋白热量总量104.5~146.4kJ/(kg·d),热氮比为418~627kJ∶1q,糖脂比为4∶6~5∶5。普遍输液组接受葡萄糖供能为主的治疗,术前2天和术后8天观察体重,血浆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氮平衡等。结果:肠外营养组前白蛋白、氮平衡比术前增加,而普通输液组的体重、前白蛋白下降,治疗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适当的肠外营养可使老年病人受益  相似文献   

9.
围手术期病人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李幼生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6,13(3):135-138,141
0引言 20世纪30年代,Studley等已注意到营养不良对消化性溃疡病人术后预后的影响.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器官的生理功能,而且还会增加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延长切口愈合、器官功能恢复及住院时间[1,2].因此,外科医师较以往更加注重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作为当今医学史上的一个重要进展,营养支持的优点是肯定与明显的,但经过大量的临床应用后,也发现了它的不足之处,不恰当地应用将给病人带来危害.因此,要掌握营养支持的适应证、营养物质供给的量与质以及供给的方法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减少其不足之处,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3].有关围手术期营养支持方法的选择、效果,还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作者总结了近年来有关围手术营养支持方面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10.
消化道肿瘤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许多消化道肿瘤病人在围手术期存在代谢障碍,严重者可以并发营养不良.因此适时给予合理的营养支Ё持,特别是将肠外营养支持与肠内营养支持结合应用,可以更加有效地改善全身状况,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手术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一所大学医院危重病人营养支持的10年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更好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工作,对该院10年来危重病人的临床营养支持进行了总结. 方法:对 2 590 例危重病人实施了营养支持,接受营养支持的病人分布在全院 19个科室,病种多达20余种.营养支持的方式包括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同时对部分喉癌、心脏术后和老年重症病人及特殊病人营养支持进行监测. 结果:10年来,肠内营养支持病人呈上升趋势.监测结果表明,通过营养支持病人相应的营养和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 结论: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增强病人身体抵抗力、加速机体康复,是提高医院整体救治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应用及其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90例老年结直肠癌病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临床资料.EN组46例病人,术前给予EN支持,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EEN).肠外营养(PN)组44例,术前给予常规流质饮食,术后第1天开始给予PN支持.结果:EN组病人术后第8天前清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3.
颅脑手术后病人的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颅脑手术病人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 方法:对39例颅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单一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从单一肠外营养逐渐过渡至肠外 肠内营养,最终完全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氮平衡(NB)、血清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N)、 IgA、IgG、IgM以及肝、肾功能、血糖(GLU)和并发症等指标. 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疾病种类、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0.05).两组病人均能很好地耐受早期营养支持,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病死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但观察组有6例病人肠内营养早期出现轻度腹胀、腹泻.两组病人营养支持后NB、PA、TFN、IgA、IgG、IgM水平明显改善,而ALB、肝功能、肾功能、血糖水平无明显变化;观察组NB、PA、IgA、IgM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 结论:颅脑手术后病人早期营养支持,并且逐步向肠内营养过渡,不仅可以改善病人全身代谢状况,减少负氮平衡,而且还能提高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肠外瘘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1,自引:5,他引:26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时机、条件、途径及肠内营养制品的选择,研究肠内营养在肠外瘘病人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70例肠外瘘病人诊断、住院总天数及全肠外营养(TPN)、全肠内营养(TEN)、肠内+肠外营养(PN+EN)、经口饮食的天数,计算不同营养支持方法期间,非蛋白质热量、蛋白质的供给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收集TPN、TEN支持前和支持后满15天病人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另对40例肠外瘘病人进行为期15天的前瞻性观察,了解肠内营养对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纤维连结蛋白、总蛋白、球蛋白和肝酶谱的影响。结果:170例病人的总住院天数为13553天,其中164人曾使用TPN6040天(44.6%);129人使用TEN3676天(27.1%);83人使用肠内+肠外营养489天(3.6%);128人经口饮食233  相似文献   

15.
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并制订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提高肝移植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促进术后的恢复.方法:对33例肝移植病人围手术期的营养状况和营养支持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早期(1~3天)采用肠外营养(PN),并辅以人血清蛋白和血浆;在术后第4~5天开始肠内营养(EN)结合PN,并逐渐过渡至完全经口饮食.术后使用精氨酸(Arg)辅助治疗7~11天.结果:33例病人接受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后,除有2例病人分别于术后第10、25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多器官功能障碍和1例谷丙转氨酶(GPT)升高外,其余病人的血清总蛋白(TP)和清蛋白(ALB)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GPT、总胆红素(T-BIL)和结合胆红素(D-BIL)降至正常范围,其中第7、14和21天检测的TP、ALB、GPT、T-BIL水平与术后第1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BIL第3天与术后第1天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D-BIL第3、7和21天与术后第1天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合理的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明显促进肝移植病人术后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营养支持在肝移植病人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病人营养支持的作用和方法选择。方法:3例肝移植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全肠外营养(TPN),后在PN基础上加肠内营养(EN),并逐渐过渡到全肠内营养(TEN),最挂一漏万转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术后病人肝功能恢复,黄疸减轻,血浆蛋白提高,氮平稀改善,康复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病人需要营养支持,并从TPN→PN EN→TEN逐渐过渡;胃肠功能一旦恢复,早期EN有利于促进肝移植术后病人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7.
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的方法.方法:对28例肝移植病人术后的营养支持方法和营养状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在术后1~3天内采用肠外营养,术后第4天开始肠内营养结合肠外营养,直至完全肠内营养,第7天过渡为完全经口饮食.结果:多数病人术后营养状态明显改善,除5例病人死于术后并发症外,其余23例生活质量均良好.结论:肝移植术后第1天起就给予肠外营养,一旦病人胃肠功能恢复,宜尽早开始肠内营养,并尽快过渡到完全经口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