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9月~2008年6月共收治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新鲜骨折20例,陈旧性骨折1例。按Denis分类均为严重的爆裂骨折,D型12例,E型9例。均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切除、椎管内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后路钉棒内固定治疗。比较手术前后ASIA分级变化,手术前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19个月,平均15.4个月。骨折脱位完全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发生,脊髓功能除1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后即刻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82%)、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79%)与术前椎体前缘高度(平均25.45%)、Cobb角(平均35°)、椎管容积(平均24.29%)分别相比均改善明显(P0.05),末次随访椎体前缘高度(平均96.74%)、Cobb角(平均-4°)、椎管容积(平均98.96%)与术后即刻分别相比均无明显改变(P0.05),末次随访时21例椎体间完全融合。结论对于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椎体次全切可以同时对椎管充分减压,椎体间融合和三柱固定,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能达到前后联合入路一样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2.
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1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28例,其中坠落伤12例,重物压伤7例,车祸伤9例.合并颅脑伤3例,股骨骨折1例,脾破裂1例,跟骨骨折2例.新鲜骨折26例,陈旧骨折2例.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T11 4例,T12 10例,L1 8例,L2 4例,L3 2例.均经后路行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椎体前中柱重建及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ASIA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估.通过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的X线及CT片比较伤椎前缘高度变化及椎管容积的变化评估骨折复位、减压及骨融合情况.结果:手术时间2~5h,平均3.8h;出血量650~2300ml,平均985ml.胸膜损伤1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治愈,无血管、神经损伤和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5~25个月,平均14.5个月.脊髓功能除6例A级无恢复外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正常椎体的45.45%.术后即刻为95.82%.末次随访时为94.43%,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椎管容积(CT测量实际椎管容积占正常椎管容积的百分比)术前平均为44.19%,术后即刻为94.79%,末次随访时为96.21%,与术前比较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植骨全部获得融合,无假关节形成.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前中柱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08—2014-08采用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89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4.6(9~24)个月随访。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伤椎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比值、椎体后缘高度比值、椎管狭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椎弓根有限减压、自体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具有脊椎稳定结构破坏小、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治疗胸腰段爆裂骨折伴脊髓损伤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治疗41例伴脊髓、神经损伤的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比较术前及末次随访神经功能ASIA分级、伤椎前缘高度、后凸Cobb角,观察椎管容积率。结果手术时间180~290 min,术中出血量600~2 400 ml。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无肺部感染。41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植骨均顺利融合,内固定无松动、断裂;椎体高度、曲度和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术后6个月ASIA分级:A级5例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5例、E级1例,1例无恢复;C级13例恢复至D级5例、E级6例,2例无恢复;D级14例恢复至E级13例,1例无恢复。Cobb角:术前23.6°±2.7°,术后6个月为6.4°±0.8°,P0.01。椎管容积率:术前49.03%±6.04%,术后6个月为98.09%±0.98%,P0.01。结论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内固定治疗合并有肺挫伤、关节交锁、后方韧带复合体结构断裂等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脊髓损伤,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椎管容积及Cobb角度,减压彻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L3-L5)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0月~2006年2月手术治疗的17例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L3骨折10例,L4骨折5例,L5骨折2例。10例伴有不全瘫。均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前路经腹膜外途径椎体减压钛网或髂骨植骨融合术。采用ASIA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影像学检查比较伤椎和腰椎前凸角的矫正及丢失,评估椎管减压范围、钛网位置及愈合情况。结果:随访6~58个月,平均13个月。10例不全瘫患者术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均恢复1级或1级以上,1例B级恢复至C级;3例C级中2例完全恢复,1例恢复至D级;6例D级均完全恢复。术前腰椎前凸角为31.3°±5.2°,术后即刻为38.5°±9.7°(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丢失。术前CT显示椎管内骨块占椎管容积51%~100%,术后为20%以下。伤椎前、后缘高度压缩百分率由术前41%(21%-76%)和67%(34%-81%)恢复到术后的96%(92.3%-99.5%)和97.1%(94%-99.2%)(P<0.05),随访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无明显改变。结论:前后联合入路治疗严重下腰椎爆裂骨折,可有效恢复椎节高度、腰椎前凸及椎管容积,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侧前方入路椎体次全切除椎管减压及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神经损伤。结果术后随访1~3年。患者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按Frankel分级评定,7例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前路椎管减压人工椎体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可解除脊髓压迫、改善神经功能及能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的结构和高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及骨折脱位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19~47岁,平均36.1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交通事故伤6例,重物砸伤2例。骨折按照AO分型:A3型10例,B2型8例,C2型2例。单节段损伤8例,双节段损伤12例。合并骨折脱位12例,侧方移位6例,患者椎管内骨性占位明显。术前Cobb角(30.2±3.9)°。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B级4例,C级9例,D级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1~12 d,平均4.5 d。结果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20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16个月,平均12个月。植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6~9个月,平均7个月。末次随访时Frankel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恢复1~3级,其中C级1例、D级2例、E级17例。末次随访时Cobb角为(6.5±4.2)°,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9,P=0.00)。无断钉、断棒、螺钉松动、椎体间支撑内植物下沉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加椎间支撑植骨可以很好进行椎管内减压,恢复脊柱稳定性,植骨愈合率高,神经功能恢复良好;但术中出血相对较多,对术者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胸腹联合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经胸腹联合入路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12例,行椎体次全切除、脊髓减压、钛网支撑植骨重建前中柱并行内固定.结果 本组获随访5~21个月,植骨均获融合,固定节段椎体间生理曲度基本恢复正常,伤椎Cobb角矫正为14~30°,平均22.6°,椎管容积无明显丢失,患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经胸腹联合入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入路简捷、减压彻底、暴露充分、植骨丰富融合率高、操作简单、椎体生理曲度恢复满意、固定坚强、最大限度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后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01—2014-01采用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42例,所有患者均为单椎体爆裂骨折。比较术前及术后3 d、3个月、9个月的椎体前缘高度比、Cobb角,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结果 42例均获得随访12~22个月,平均17个月。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损伤Frankel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27例。术后3 d、3个月、9个月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分别为(92.3±3.8)%、(91.0±3.6)%、(91.1±3.5)%,较术前明显恢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403,P0.001)。术后3 d、3个月、9个月Cobb角分别为(6.0±1.3)°、(6.2±1.4)°、(6.2±1.2)°,Cobb角矫正后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310,P0.001)。结论后路椎管减压结合椎弓根钉棒系统及椎体支柱块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并不全瘫痪疗效满意,是满意临床疗效与恢复椎体合理生物力学的有效结合,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03—2017-12诊治的52例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一期后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撑开复位,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同时进行椎管探查减压、硬膜囊缝合修补。结果 52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2(8~32)个月。随访期间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假关节形成。末次随访时脊髓神经功能ASIA分级:A级1例,B级2例,C级2例,D级3例,E级44例。术后即刻伤椎矢状面Cobb角、伤椎高度丢失比值、椎管骨块占位比值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路椎管减压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手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短期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前路ALPS内固定器在胸腰椎爆裂骨折并截瘫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 讨论脊柱前路手术和前路锁定钢板系统 (AnteriorLockingPlateSystem, ALPS) 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 35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合并截瘫的患者行前路手术减压、复位、植骨和ALPS内固定器治疗。结果: 33例获得随访, 大部分患者的神经功能不同程度的恢复, 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 无明显后凸畸形复发。结论: 脊柱前路手术减压充分, 在有椎体间支撑植骨时, ALPS内固定器能提供坚强的固定, 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前路伤椎大部切除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的手术方式与效果。方法41例胸腰段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均行前路椎管减压、植骨融合及钢板内固定。对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局部脊柱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41例均获随访,时间6个月~4.5年,平均(30±7.8)个月,椎体间均获骨性融合,时间4~8个月。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A级7例恢复至B级5例,2例无恢复;B级15例恢复至C级10例、D级4例,1例无恢复;C级10例恢复至D级9例,1例无恢复;D级7例恢复至E级;E级2例无变化,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腰段脊柱骨折伴神经损伤,前入路手术直视下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好,Ⅰ期植骨融合内固定前路重建脊柱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手术入路的选择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经后路和侧前方入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42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24例,其中19例同时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经侧前方减压植骨Z-plate钛板内固定18例。观察两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并发症,并评价复位及神经恢复情况。结果42例均获9~36个月随访。后路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小于前路组(P〈0.05),椎体前高丢失及Cobb角丢失后路大于前路(P〈0.05),后、前路术后Frankel分级各改善1.2级与1.8级。结论前、后路手术都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有效方法,应依据椎管占位的程度和脊柱结构的综合稳定性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4.
Pyramesh钛网配合Z-plate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Pyramesh钛网配合Z-plate在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伴脊髓或马尾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自体碎骨装入Pyramesh钛网后行椎体间植骨,加用Z-plate内固定.结果术后随访3~13个月,平均9.5个月,全部病例椎间植骨均牢固融合,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保持满意,神经功能恢复良好,钢板螺钉未松动.结论采用Pyramesh钛网配合Z-plate治疗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可使椎管减压彻底,植骨融合率高,能有效的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有利神经功能恢复,是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矫治胸椎及胸腰段脊椎新鲜或陈旧性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45例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伴前后、侧方脱位畸形及脊髓损伤患者均一期行后路手术,32例新鲜骨折患者行椎管减压、经伤椎及其相邻上下椎椎弓根置6钉(或5钉)2棒复位固定植骨融合术;13例陈旧骨折患者行全脊椎切除、环脊髓减压、复位、人工椎体或钛网复合自体碎骨粒置入并内固定重建术。术后观察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X线摄片复查。结果 45例均获随访,时间1~5年。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A级28例均无恢复,B级9例恢复至C级2例、D级4例、E级3例,C级8例恢复至D级2例、E级6例。影像学检查显示矢状面、冠状面前后及侧方移位程度均明显改善。患者在术后6个月内均获得骨性融合。结论对于新鲜或陈旧性胸椎及胸腰段脊椎骨折脱位,均可行后路减压,骨折脱位畸形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H D Been 《Spine》1991,16(1):70-77
Between July 1983 and November 1986, 29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underwent a one-stage operation consisting of anterior decompression by subtotal vertebrectomy, reduction, and stabilization with the Slot-Zielke device. The mean follow-up was 3.1 years. Most patients with incomplete neurologic lesions showed postoperative improvement and were upgraded one or two steps in the Frankel scale. No patient showed neurologic deterioration after surgery. In all patients, bony union occurred. Loss of reduction of more than 5 degrees occurred in 41% of the patients. Because of this high rate of loss of reduction in patients and the low degree of flexion-bending loading and torsional stability in biomechanical evaluation in vitro of the Slot-Zielke device on human cadaveric spines, an additional posterior stabilization of the spine after an anterior approach for anterior- and middle-column fractures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3月至2010年11月间采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固定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前后神经功能ASIA分级、内固定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47min(190~3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00mL(950~1950mL)。术后平均随访10.7个月(2~24个月),14例中9例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未发生内固定失败,无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固定可以有效进行椎管减压、恢复椎体高度并提供稳定的三柱内固定,手术并发症少,是治疗合并三柱损伤的胸腰椎严重爆裂性骨折的又一新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 1月至 2009年 3月, 采用该术式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患者 30 例, 男 22例, 女 8例;年龄 17~58岁, 平均 36岁。手术采用后正中入路, 切除伤椎的一侧椎板、椎弓根及 关节突, 创建后外侧通道, 然后行椎体次全切, 椎间植入钛网或人工骨笼, 后路椎弓根内固定重建脊柱三柱的稳定性。随访时进行 X线和 CT检查, 比较术前、术后和随访时的伤椎高度、Cobb角、椎管狭窄分级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30例均获得随访, 平均随访 28个月(18~48个月)。手术后胸、腰椎生理曲度恢复满意, Cobb角及伤椎高度与术前相比得到明显改善;椎管狭窄分级, 术前 2级 8例、3级 22例, 术后均为 0级;神经功能明显恢复, 术后 Frankel分级: A级 1例、B级 1例、C级 3例、D级 9例、E级 16 例。结论 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及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并且具备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的优势, 为治疗不稳定胸、腰椎单发爆裂型骨折提供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