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子斌  赵伟  吕乔  董锡亮 《中外医疗》2014,(10):90+92-90,92
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对比情况。方法分析该院脊柱外科收治的23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措施不同,进行随机分组,治疗Ⅰ组(颈前路减压+MC+ 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治疗组)13例和治疗Ⅱ组(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组)10例。结果两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治疗后前凸角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间的前凸角和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前路减压+MC+R颈椎融合器植骨融合与椎体次全切除融合钛板置入内固定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可以改善椎间隙高度、颈椎生理曲度,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蒋龙华 《当代医学》2021,27(16):94-96
目的 探讨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在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钉板融合器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给予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点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侧弯角度大小(Cobb角)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JO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1、3个月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Cobb角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率(3.33%)低于对照组(13.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零切迹颈前路融合器能有效改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机体功能及活动度,利于减少术中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至2022年12月该院收治的80例CS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颈前路椎间盘摘除融合术治疗,研究组给予ACDF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水平,手术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6个月,两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融合节段Cobb角、椎间高度均高于术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零切迹椎间融合器(Zero-P)治疗的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45例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1个月、2个月及6个月时JOA评分、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Cobb角、椎间高度等指标变化,并检测患者血清中炎症反应因子水平变化。结果:术后JOA评分、颈椎Cobb角明显升高(P<0.05),而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椎间高度及炎症因子(IL1β、IL2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零切迹椎间融合器对老年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颈椎前路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脊髓型颈椎病61例,将其分为为2组,椎体次全切除组30例,常规组31例,常规组采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椎体次全切除组采用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NDI评分、颈椎矢状位参数、并发症。结果 术后3个月,2组NDI评分降低,椎体次全切除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前2组患者C2~7 Cobb角与手术节段Cobb角(S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2组患者血清C2~7 Cobb角与SCobb角增大,椎体次全切除组大于常规组(P<0.05)。椎体次全切除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常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用颈椎前路椎间盘或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有利于降低患者NDI评分,改善颈椎矢状位参数,安全可靠,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Hybrid手术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ODL)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对2017年7月—2020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手术治疗的70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前路组35例和后路组35例,前路组患者行Hybrid手术[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联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CDR)],后路组患者行EODL。记录2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通过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JOA改善率、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术后满意度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统计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明显减少(P<0.01),术前各项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与后路组比较,前路组患者JOA评分和JOA改善率明显升高(P<0.01),NDI评分和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J...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8例,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临床疗效,并测量颈椎前凸角(Cobb角)、椎间隙高度;根据Bazaz吞咽功能评分量表评价患者吞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有27例获得随访,1例失访。术后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6、12个月及末次随访颈肩部JOA评分、ODI、颈椎Cobb角及椎间隙高度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有5例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4例声音嘶哑,3例脑脊液漏,4例有1个间隙未融合,1例伤口感染。结论颈椎MC融合器结合前路短节段钢板固定手术治疗4节段颈椎病能够减少术中创伤,改善神经功能,减少术后吞咽困难,恢复颈椎前凸,是一种效果良好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和钛板融合器系统在单节段颈椎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8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治疗,观察组采用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治疗;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疼痛程度、颈椎功能、颈脊髓功能以及影像学结果.结果:两组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DI)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椎间隙高度、融合节段前凸角、颈椎整体曲度、颈椎整体活动度ROM、上位相邻节段活动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零切迹颈椎融合器ROI-C可减轻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疼痛感,改善颈椎和颈脊髓功能,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钛板?融合器固定系统与插片式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共招募195例成年颈椎病患者,其中98例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P组),97例采用插片式融合器(S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估。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并通过X线片进行比较,包括C2?C7 Cobb角、颈椎弓深与邻近椎间隙高度(头端与尾端),评估邻近节段骨化(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与吞咽困难等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C2?C7 Cobb角与颈椎弓深值均大于术前(P < 0.05)。P组患者的尾端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P < 0.05)。S组中有吞咽困难或ALOD的患者比例比P组低(P < 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NDI均有所改善,但恢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两种内固定对颈椎矢状序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变化程度并无差异。钛板?融合器系统更易使手术节段头端邻近节段出现骨化,插片式融合器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吞咽困难和ALOD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CDR)治疗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3例确诊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分组,ACDF组给予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ACDF)治疗,ACDR组给予ACDR术治疗,观察近期临床疗效和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组均能够提高JOY评分、降低NDI评分和VAS评分,但ACDR组提高JOY评分、降低NDI评分和VAS评分幅度明显高于AC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现内固定装置松动、植入物下沉或异位骨化现象等并发症。结论:ACDR术能够缓解单节段神经根型或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维持脊柱稳定性和最大程度维持颈椎活动度,其远期疗效尚需临床采用大样本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颈前路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CDH)对JOA评分、Cobb角的影响。 〖HTH〗方法〓〖HTK〗回顾性分析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94例行颈前路治疗的CDH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ROI-C组(n=41)与传统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相关指标、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情况;统计植骨融合率及手术并发症,并与末次随访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ROI=C组手术耗时明显短于传统组(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口长度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3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明显优于术前(均P<0.05),ROI-C组与传统组NDI评分、JOA评分、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ROI-C组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结论颈前路ROI-C置入术与传统术式均可有效治疗CDH,两者在临床疗效、颈椎生理曲度及植骨融合率等方面无明显差异,但ROI-C置入术手术时间短,吞咽困难、相邻节段退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3月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脊柱外科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且获得随访的25例病例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学会JOA(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eck Disability Index ),评估其术后神经功能障碍恢复及生活工作改善情况。结果应用颈椎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运动、感觉及疼痛恢复良好,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JOA评分由术前的(7.48±0.53)分增加至术后的(12.84±0.85)分,NDI评分由术前的(62.5±4.1)分降至术后的(46.4±2.2)分,在随访期间术后JOA、N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铆钉内固定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短期临床疗效较为满意,但是长期疗效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3.
张松山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7):3162-3163
目的比较前路分段减压法与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周口协和骨科医院2016年3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46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前路分段减压法)和对照组(后路椎管扩大成形术),每组2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JOA评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手术前,两组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研究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分节减压法手术效果更佳,康复更快。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器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行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CCF组34例,ACDF组29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高度、融合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结果 与ACCF组比较,ACDF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间住院时间、JOA评分、融合节段稳定性及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加钛网、ACDF加融合器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ACDF加融合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高殿杰 《当代医学》2021,27(36):67-69
目的 探究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对患者术后颈椎曲度变化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本院行手术治疗的10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64).观察组实施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治疗,对照组实施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椎间隙高度、Cobb角、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Japan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椎间隙高度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Cobb角、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术后1个月、术后6个月,两组Cobb角、JOA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型颈椎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系统较颈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患者住院时间短,且术后保留更多椎体结构及充分减压,保障患者颈部曲度,椎间隙距离改善良好,同时,可避免长节段钢板的应用,保证手术节段稳定的同时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颈前路减压桥型融合器(ROI-C)置入与传统钛板加Cage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行经颈前路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4例,ROI-C组(A组)23例,传统钛板加Cage组(B组)31例,比较两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颈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Cobb角)、病变节段前凸角、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Bazas评分)及邻近节段退变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5.7±2.4)个月,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颈痛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型Zero-p系统和传统椎间钢板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2年1月-2015年12月于本院采用传统钢板椎间融合器治疗颈椎病患者56例(传统手术组),Zero-p系统治疗患者47例(Zero-p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吸烟史、手术节段、随访时间、植骨融合率、吞咽困难发生率、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观察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结果:传统手术组只有单节段手术时间显著超过Zero-p组(p<0.05),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双节段或者多节段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椎间融合率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随访各时间点VAS评分、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两组之间并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术后12个月内,传统手术组吞咽不适发生率显著高于Zero-p组(p<0.05)。末次随访时,传统手术组ALOD的发生率(25.00%)显著高于Zero-p组(3.19%, p<0.05)。结论:Zero-P 系统与传统钢板固定均能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症状,但Zero-p系统术后吞咽困难和ALOD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0年2月在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A、B两组,A组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行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比较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的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颈椎曲度D值。结果 B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组(P <0.05);A组手术时间短于B组(P <0.05),出血量少于B组(P <0.05);B组术后JOA、VAS评分均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1周、术后12个月颈椎曲度D值高于A组(P <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 <0.05)。结论 颈椎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治疗前后受压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有效率更高,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9.
前路三种手术方式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前路三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01~2007-01治疗的15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男82例,女68例;年龄40~75岁,平均53岁;单节段病变65例,双节段病变85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5例(A组)、前路减压+cage融合术30例(B组)、前路减压+钛网内植骨+钢板内固定术75例(C组)。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以上,采用日本骨科学会制定的JOA评分系统评定不同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术后JOA评分均有改善,单纯植骨融合组的JOA评分改善率为72.8%,椎间融合器组为85.6%,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为80.6%,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JOA评分改善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融合器组和钛网内植骨并钢板内固定组与单纯植骨融合组JOA评分改善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关键在于充分减压及有效植骨融合,单纯减压植骨融合术后并发症多;减压加椎间融合器植入术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术后恢复好等优点;钛网内植骨加钢板固定牢固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前路和后路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31例,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A组)19例,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P组)12例。采用JOA评分比较两组术后疗效,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5.9%,P组为64.8%,两组间术后疗效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治疗合并颈椎管狭窄的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和后路两种术式均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