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近十年临床研究文献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收集近十年国内外数据库中艾灸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文献,运用Excel 2013、SPSS 25.0及Apriori算法对艾灸治疗腹泻的病种、治疗方法及穴位组方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300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艾灸以治疗慢性腹泻为主;隔药灸和温和灸较为常用;艾灸与中药结合治疗较为多见。所采用的艾灸穴位处方共涉及65个穴位,频次超过10次的穴位有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中脘、大肠俞、气海、上巨虚、脾俞、肾俞、命门、胃俞、三阴交、下巨虚和阴陵泉,其中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四穴频率超过100次。从分布来看,以任脉和腹部的穴位居多。聚类分析发现核心穴位有天枢、上巨虚-肾俞-大肠俞-三阴交、中脘-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胃俞-命门、气海-下巨虚-阴陵泉。穴位关联性分析发现天枢-关元为最常用穴对。结论 艾灸治疗腹泻以慢性腹泻为主,治疗方法多采用温和灸、隔物灸,穴位以天枢、神阙、关元、足三里的使用频率最高,以天枢-关元合用较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灸法治疗胃下垂21例:取穴:脾俞、胃俞、中脘、关元、神阙、膻中、足三里、三阴交。脊部俞穴用黄豆粒大小艾炷,每次每穴灸10炷,三日一次。中脘、神阙、关元艾条温和灸,每穴灸20分钟。足三里、三阴交艾条温和灸,每穴10分钟、共观察22例,治愈10例,显效1...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基于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与Apriori 算法探索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方法:提取纳入文献相关信息,建立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处方数据库,利用R3.6.1进行集合可视化分析与Apriori 算法分析灸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选穴规律。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文献83篇,拆分灸法腧穴处方96个,涉及腧穴41个,特定穴28个,腧穴应用总频次395次,应用温和灸、温针灸、隔药灸等灸法10项。灸法治疗CFS的核心腧穴为关元、气海、足三里、神阙、脾俞、肾俞、心俞、肝俞、肺俞。腧穴处方具有以补虚为主,注重应用特定穴,腧穴归属以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腧穴分布以背部和胸腹部为主的特点。其中,“神阙”是应用最多的单穴处方;“关元+气海”、“关元+气海+足三里”、“脾俞+肾俞+肝俞+心俞+肺俞”为多穴处方中的核心处方,可根据患者病情酌情进行加减配伍。结论:通过运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对灸法治疗CFS选穴规律进行研究可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古代灸法治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的经脉、腧穴使用特点。方法:以《中华医典》中灸法古代文献为依据,“灸”为主题词,结合“腹痛”的古病名,摘录“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条文,列出腧穴和腧穴所属经脉的数据库。结果:经检索共纳入文献264篇,其特点表现为:(1)早期古代文献记载的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应用的腧穴较少,涉及经脉不多;明朝起灸疗应用的经脉和腧穴明显增多,配穴增加。(2)经脉频次最高的经脉是任脉和足阳明胃经,二者配伍使用的支持度为26.89%,置信度35.21%,置信度最高,常配伍出现。任脉-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配伍使用较多。(3)腧穴频次较高的是关元、气海、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气海-关元-神阙为最常配伍腧穴。结论:从明朝开始,灸疗胃肠道疾病相关性腹痛涉及的经脉更广泛,腧穴明显增多,且注重配穴。古代文献记载的经脉中任脉和足阳明胃经应用最多,足太阴脾经常配伍使用;腧穴中气海、关元、天枢、神阙、足三里和中脘常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整理中国知网近十年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文献,探讨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临床用穴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的文献,总结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选穴规律。结果:纳入的35篇文献中,出现频次较高的腧穴有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肾俞、大肠俞、气海、三阴交、上巨虚等;穴位配伍方面,出现频率最多的腧穴配伍组合有足三里、天枢配伍,足三里、关元配伍,天枢、关元配伍,中脘、天枢配伍,关元、天枢、足三里配伍,足三里、脾俞配伍等。结论:近十年来针灸治疗功能性腹泻以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肾俞、大肠俞等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总结临床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及规律。方法:收集2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等糖尿病胃肠疾病的临床文献,运用Excel建立针灸临床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应用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在分别总结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临床用穴特点及规律的同时,比较它们之间差异。结果:纳入的关于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的文献有24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的文献有16篇,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肠疾病的文献有12篇;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选穴均以足三里、天枢为主,所选腧穴的经脉均分布于任脉、胃经、膀胱经、脾经上;通过因子分析发现,在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中,可分为支沟、中脘-气海-神阙-关元、上巨虚-足三里-天枢3个公因子,而在针灸治疗糖尿病腹泻中,则分为足三里、脾俞-肾俞-胰俞、中脘-神阙-关元-气海-天枢3个公因子;在腧穴配伍的关联规则分析中发现,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的腧穴配伍均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使用频次最多。结论:针灸治疗糖尿病便秘及糖尿病腹泻在经脉和腧穴的选择规律上存在一致性,该研究为针灸治疗此两种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索针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取穴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维普数据库(VIP)、PubMed、Cochrane Library和Embase等数据库中针灸治疗IBS-D的随机对照试验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19年6月。通过Excel建立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处方数据库,并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运用SPSS、SPSS Modeler软件分析取穴规律特点。结果纳入相关文献63篇,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腧穴使用频次最高的为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涉及到的经脉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主,特定穴以募穴、背俞穴、五输穴为主。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腧穴可分为两大类,肾俞、胃俞、脾俞、中脘、关元以及天枢、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百会、上巨虚。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支持度排前三的为上巨虚-足三里-天枢、太冲-足三里-天枢、三阴交-天枢。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索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复杂网络技术分析针灸治疗炎性肠病(IBD)的选穴和腧穴配伍规律,为针灸治疗IBD选穴组方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PubMed、Embase数据库中针灸治疗IBD的临床研究文献,筛选文献并提取针灸处方,建立针灸治疗IBD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21软件统计腧穴的使用频次、频率、归经和特定穴使用情况,运用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处方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Gephi 0.9.5软件绘制腧穴共现网络图、k-core网络图、社团分析图。结果:共纳入156篇符合标准的文献,包含175条针灸处方,涉及75个腧穴,腧穴使用累计使用频次为1 378次,平均每个处方约8个腧穴。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为针灸治疗IBD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和任脉为使用频次前3位的经脉,募穴为使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足三里-天枢为针灸治疗IBD的高频穴对。运用复杂网络中的k-core层次分析优化腧穴处方,可得到天枢、足三里、关元、中脘、脾俞、大肠俞、上巨虚、肾俞、气海、三阴交、命门、行间、阴陵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灸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建库起至2022年3月31日CNKI、WF、VIP收录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数据库,对取穴规律、灸法种类、单次灸量及施灸频次及治疗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02篇,涉及腧穴35个,高频腧穴为关元、气海、中极、肾俞、三阴交,主治经脉以任脉与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腹部与腰骶部为常用取穴部位,交会穴、募穴、背俞穴为常用特定穴;灸法种类以温和灸、温针灸和隔药灸为主;单次灸量及施灸频次总体呈现“次频量少”的特点;灸法联合盆底康复训练的治疗方法应用最为广泛。结论 艾灸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灸法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的选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WANFANG DATA)、PubMed、Web of Science自建库至2022年12月30日发表的艾灸治疗IBS的相关文献,使用集合可视化分析系统分析腧穴频次、分布部位、归经统计,并通过关联规则及组合网络探索临床应用和组穴规律。结果:纳入文献140篇,处方142首,腧穴58个,总使用频次为587次。运用频次较多的腧穴有神阙、天枢、足三里、关元及中脘,其中,任脉的腧穴运用频次最高,募穴及交会穴两种特定穴的使用频次较高,腧穴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胸腹部及腰背部。关联规则和网络分析发现,艾灸治疗IBS的核心腧穴组合为中脘-天枢。结论:灸法治疗IBS分别从肝脾肾、脑肠互动等多层面发挥作用,共同调节脑-肠轴,可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古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总结用经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推拿分部作为检索源,将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对穴位频数及归经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Clementine 12.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运用SPSS 22.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针灸有效处方204条,共有77个穴位(含经外奇穴1个)。腧穴总频数为1004次,频数最高的穴位分别是天枢、脾俞、足三里,特定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背俞穴和募穴。关联分析支持度排前五位的是足三里→天枢、下脘→天枢、中脘→足三里、天枢→足三里、天枢→中脘。聚类分析将频数超过20次的穴位分成4个聚类群:天枢-下脘-足三里-中极、胃俞-脾俞-中脘、阴陵泉-公孙-三阴交、其余诸穴。结论:古代文献中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用穴较为广泛,以腹部的穴位为主,注重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及特定穴的运用,常采用俞募配穴法。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隔姜灸对慢性泄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患者50例中;病程;20天~10年;病型:脾胃虚弱型20例,肾虚型25例,肝脾不和型5例。脾胃虚弱型:取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为主穴,大肠俞、气海、归来、足三里、阴陵泉为配穴。中气下陷者加百会、长强。肾阳虚型:取脾俞、肾俞、命门、关元、天枢为主穴,大肠俞、气海、足三里为配穴。年老体衰者重灸气海、关元、足三里。肝脾不和型:取脾俞。肝俞、中院、天枢、期门为主穴,足三里、阳陵泉、太冲为配穴。灸法:将鲜姜切成0.2cm厚,直径2.1cm薄片,用粗针刺数个小孔后置于穴位上。姜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灸法治疗遗尿症的取穴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 Med)2007年1月1日至2017年1月1日灸法治疗遗尿症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相应数据库,运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关联规则分析,分析灸法治疗遗尿症的临床选穴规律。结果共纳入文献63篇,共涉及灸法10种,以温和灸为主(24篇),共涉及腧穴44个,取穴总频次为300次,以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耳穴18个,取穴总频次54次。腧穴主要取穴部位为腹部穴位,达103频次(38.4%)。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是膀胱俞、百会、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耳穴支持度最高的是膀胱,肾,皮质下。结论灸法治疗遗尿症多选用温和灸,遗尿症属于"前阴病",阴病要治阴,经脉穴位上多选取阴经,偏重特定穴,尤其重视交会穴的运用,结合辨证取穴,同时也注重耳穴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卵巢功能早衰(POF)的选穴规律,并探讨高频核心腧穴的用穴思路及其病机。方法:以“卵巢功能早衰”和“针刺”或“针灸”或“电针”或“温针灸”或“灸法”或“针药并用/并举/结合”为关键词,检索并筛选建库—2023年6月16日的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与维普平台中针灸治疗POF的相关文献,记录及整理文献中的针灸处方,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腧穴进行描述性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分析。结果: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67篇,提取出91组腧穴处方。针灸治疗POF使用频次前5位的腧穴依次是关元、三阴交、肾俞、足三里及子宫;最常选取的经脉为足太阳膀胱经、任脉及足太阴脾经;特定穴方面,主要以交会穴(239次)、募穴(116次)、背俞穴(110次)和五输穴(107次)为主。关联规则分析所获最紧密的穴对为关元→三阴交、三阴交→足三里和关元→足三里。通过聚类分析获得3类处方:(1)神庭、本神、百会、中脘、卵巢、天枢、大赫、太溪、太冲、足三里、血海、归来、中极和气海;(2)脾俞、肝俞、命门、肾俞和次髎;(3)关元、三阴交和子宫。结论:针灸治疗POF的思路以补肾益精为主,佐以调肝养心、疏肝扶脾。  相似文献   

15.
慢性腹泻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临床观察用隔药灸治疗本病具有疗效好、方法简便、无毒副作用等优点。1治疗方法1.1俞穴:中脘、天枢(双侧)、足三里(双侧)脾虚型加脾俞,肝郁脾虚型加肝俞、脾俞,脾肾阳虚型加关元,湿热蕴结型加水分。1.2药饼:湿热型以黄连、黄柏、赤芍、红花等为主药,其它型均以附子为主药,配以适量的肉桂、红花、木香等。1.3灸治壮数:中脘、天枢各灸3~5壮,足三里灸4~7壮;脾虚型加脾俞3壮,肝郁虚型加灸肝俞、脾俞各3壮,脾肾阳虚型加灸水分3壮。1.4疗程:每日1次,12…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糖尿病胃轻瘫(DGP)的选穴规律和刺灸方法。方法:检索2011年至2020年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中针灸治疗DGP的临床文献,对最终纳入的73篇文献提取腧穴处方及刺灸方法,用Excel 2010、SPSS Modeler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关联分析。结果:针灸治疗DGP使用频次高的腧穴依次是足三里、中脘、胃俞、内关;胃经、任脉、膀胱经是最常用的经脉;特定穴主要选取交会穴、五输穴、下合穴;腧穴分布以四肢和胸腹为主;关联规则提示中脘-足三里关联程度最高,针灸治疗DGP核心腧穴处方为中脘、足三里、内关、胃俞;毫针刺法治疗DGP最常见。结论:针灸治疗DGP选穴及刺灸方法具有规律性,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徐笑  李君 《中医文献杂志》2023,(2):19-21+36
中医用灸法治疗黄疸历史悠久,大量经验效穴散在历代古医籍中。本文通过对古籍中灸治黄疸取穴的文献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可知其具有局部取穴、循经取穴、辨证取穴等特点;重视背俞穴及脏腑募穴的使用,常灸取督脉、任脉、膀胱经、肝经等经腧穴;并根据分型辨证组穴施灸,常用穴位包括脾俞、肝俞、胆俞、百会、中脘、章门、劳宫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近10年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规律。方法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针刺""针灸""选穴规律"为关键词,通过对中国知网近10年来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文献进行检索。采用人工统计的方法,将所纳入文献所选用的腧穴进行统计,计算出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频次,进一步分析腧穴、归经及选穴部位的规律。结果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中脘、脾俞、太冲、上巨虚、阴陵泉、下巨虚,经脉主要集中于任脉及足阳明胃经和足太阴脾经。结论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常选用穴位频次前3位为天枢、足三里、三阴交穴,治疗本病处方选穴以任脉、足阳明胃经及相表里的足太阴脾经为主,辅以背俞穴及胃肠下合穴,穴位分布部位主要集中于四肢部和胸腹部。  相似文献   

19.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选穴规律,为临床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提供参考。 【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Wanfang)、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 (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Med)以及PubMed数据库中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的临床文献,检索时限为数据库 建库至 2023年 8月 1日,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提取腧穴处方,采用 IBM SPSS Moderler 18.0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 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7.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50篇,提取出83组腧穴处方。描述性 分析提示,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干预措施主要为穴位埋线、电针和针刺耳穴结合运用;使用频次前 7位的腧穴是三阴 交、足三里、肾俞、天枢、关元、中脘、气海;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是最常选取的经脉;特定 穴方面,主要选取交会穴、募穴、背俞穴,腧穴分布以胸腹、下肢、腰背为主。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得到针灸治疗更年期肥 胖的核心穴对为“足三里-三阴交”,核心腧穴处方为“足三里、三阴交、中脘、天枢、肾俞、关元、气海”;聚类分析发现 7类临床取穴聚类。【结论】 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肥胖注重补益肾中精气,恢复脾胃气机的选穴规律及特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方法分析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络穴位选择,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案。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截止至2016年3月的文献,按照Cochrane系统文献质量评价的方法筛选,穴位出现采用频数和频率进行描述,运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73篇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十四经筛选统计总共出现34个穴位(前11位穴位依次为: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气海、关元、大横、中脘、支沟、肾俞、中极),分属8条经脉(膀胱经胃经任脉脾经大肠经三焦经、肝经、督脉);辨证经络取穴筛选出现23个穴位(前11位穴位依次为:曲池、气海、膈俞、阳陵泉、支沟、上巨虚、脾俞、胃俞、肾俞、关元、中脘),分属10条经脉(大肠经任脉膀胱经肝经胆经胃经脾经三焦经肾经),辨证方法以虚实及八纲辨证为主,虚证常用脾俞、气海,实证用上巨虚、支沟;热证取合谷、曲池,寒证取脾俞、胃俞、肾俞、关元;气滞取阳陵泉、行间、中脘、支沟、太冲,气虚取脾俞、气海、足三里、神阚,血虚取血海、膈俞;阴虚取太溪,阳虚取气海、关元。结论:功能性便秘穴位埋线治疗穴位多选用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常用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辨证取穴经络以大肠经、任脉经穴为主,其次为膀胱经背俞穴、肝胆经、脾胃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