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为使患者尽快恢复患肢功能,减少并发症,在短期内生活自理。对THA后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IPC)对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2例THA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实验组于手术麻醉消失后即介入IPC进行患肢的多腔气囊顺序充放气,形成对肢体和组织的循环压力;对照组则于手术麻醉消失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患肢股四头肌舒缩及踝泵运动,术后2~7 d拔除创腔引流管后再加上膝关节的屈伸活动.结果 实验组DVT发生率为3.23%,对照组DVT发生率为22.58%,实验组预防DVT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IPC对THA后患者患肢进行治疗可明显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退性行变、类风湿性关节炎引起的髋关节强直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THA可以缓解髋关节疼痛,稳定关节,矫正关节畸形,改善患髋功能状态,重建一个接近正常功能的关节,THA围手术期的康复护理对预防术后并发症和人工关节的使用年限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训练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方汉萍  杜杏利 《中国康复》2008,23(2):126-128
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髋关节活动障碍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美国行THA的患者逐年增多,并且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THA患者需要进行合理的术后康复治疗。 THA术后的康复训练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平衡能力和改善其他方面的神经肌肉的功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可产生持久的作用。本文就影响THA术后功能锻炼的因素、住院康复和家庭康复的选择、THA术前康复训练计划、THA微创技术与术后的康复训练和术后早期负重训练对的影响几个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危人群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脱位护理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袁小娟 《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4):1273-1274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可明显减轻髋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然而,病人术后将面临各种并发症,术后脱位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翻修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大多数脱位发生在术后6个月,文献报道脱位率为3.9%。易发生脱位高危人群如:高龄、肥胖、术前患髋有手术史等。我院2006年1月~2008年12月共行术后脱位高危人群THA52例,围手术期运用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在预防脱位发生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随着关节手术技术的提高,人工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等疾病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创伤往往破坏了正常的血管、神经、肌肉组织,使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关节僵直、肌肉萎缩、静脉血栓、软组织粘连等并发症。因此,做好人工髋关节术后患肢功能锻炼,可使被手术破坏了的组织尽快建立侧支循环,有利于患肢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尽快恢复下肢的运动幅度,帮助患者最大限度的恢复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7.
后外侧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康复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行全髋置换术(THA)后患者康复护理。方法后外侧入路小切口患者45例48髋,经精心护理后与常规THA患者在手术切口、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天数、早期活动方面比较。结果在相同条件下,小切口手术患者减少围手术期出血量、术后疼痛、住院天数及术后早期康复快,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THA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可达到解除髋部疼痛、保持关节稳定、关节活动较好及调整双下肢的目的。术后康复训练是决定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我们查阅了国内外康复医学的有关文献资料,以为THA术后患者制定合理的康复计划提供参考。现将THA术后康复训练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关节外科手术的提交,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术前良好的护患沟通、充分的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进行的前提保证。术中严格的无菌护理观念、术后正确的体位放置、护理人员精心的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方法,是手术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THA)术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THA的患者52例(56个髋关节),入院后实施系统化康复训练方案,包括肌力训练,关节活动训练,平衡功能,本体感觉和步态训练。结论:THA患者围手术期进行系统康复训练能减少髋关节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不同时间开始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54,自引:0,他引:54  
目的研究3种不同的开始时间对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患者实施康复的影响,选择出康复效果最佳的时间。方法选择本院THA术后患者90例,用抽签法随机分为3组(各30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THA1组)、第3天(THA2组)、第10天(THA3组)开始按统一制定的康复训练计划实施功能锻练,并于术后第1、3、6个月末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法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1个月末THA1与THA3组、THA2与THA3组Harri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3个月末THA1与THA2、3组的Harris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6个月末3组间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在保证生命体征平稳的前提下,康复训练于术后第1天开始为最佳;THA术后早期(1~3d)开始功能锻炼效果优于晚期(10d)开始锻炼,但术后1d或3d开始锻炼可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12.
吴丽莎  高春华 《中国康复》2011,18(6):464-465
目的:探讨老年人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的疗效.方法:高龄髋部骨折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均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观察组配合术前心理干预及康复指导,术后进行股四头肌训练、髋屈膝训练、坐位及站立训练等.结果:术后2组均无并发症发生,患侧髋关节功能评分(H HS)均较术前提...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随时间推移假体周围骨密度和溶骨的改变情况及THA术后假体松动和骨重建的时间,分析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THA术后患者83例,对比观察THA术侧髋关节和健侧髋关节,同时按固定方式分为骨水泥组和非骨水泥组。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各组THA术后股骨柄假体及髋臼假体周围的骨密度。结果 不论是骨水泥固定还是非骨水泥固定,髋臼周围骨密度在1年以内和7年以后下降明显,4~7年没有明显变化。同时,骨水泥固定方式髋臼周围骨质丢失的情况比非骨水泥组出现的时间早而且范围广。结论 髋臼假体底周的骨质丢失较股骨柄假体更早、更快、更严重,尤其在髋臼的负重区。其改变的时相规律为:THA术后1年之内骨密度下降明显,4~7年内相对稳定,7年后骨丢失呈持续性日趋下降的趋势。采用髋臼假体用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用骨水泥固定这种混合型固定方式有利于防止髋臼假体底周的骨质丢失。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预防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制定了一套THA围手术期的预见性护理程序,应用于32例病人,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是我国近年来发展很快的一项用于治疗严重髋关节疾患的手术,它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加强肢体的功能状态,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THA主要用于治疗骨性关节炎、股骨头坏死及股骨颈骨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THA在欧美发达国家已被广泛应用,每年施行THA的病例数都在大幅度、稳定增长中[1-2]。目前国内每年施行THA的例数也在逐年增加,但没有具体数目报道。研究表明,辅以积极有效的康复训练, THA可有效缓解患者患侧髋关节疼痛并改善其功能,增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从而提升生活质量[3],而自我效能是影响患者康复训练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帅红  李安 《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5):23-25
目的:探讨疼痛心理干预对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健康宣教及疼痛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放松与生物反馈疗法、支持心理疗法等疼痛心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术后疼痛程度及髋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比较,实验组术后6、12、24、48、72 h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2 d平均每天完成患肢踝关节屈伸及转动的主动锻炼次数多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2周及4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疼痛心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THA术后疼痛,有利于髋关节功能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针对性选取我院行THA的病员48例,分为初期小切口THA组、熟练小切口THA组、传统切口THA组,各组16例。记录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小时引流量、手术时间及Harris评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初期小切口THA组平均出血量,术后12小时平均引流量,平均手术时间等指标均高于传统组,术后Harris评分低于传统组,熟练组与传统组比较,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出血量略少,术后早期Harris评分高,远期Harris评分接近。结论:熟练小切口THA与传统切口THA比较远期疗效无明显优点,初期小切VITHA不具微创优势,不必强求小切口THA,并应注重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18.
现在,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THA)、全膝关节置换(TKA)术来治疗髋、膝关节方面的疾病,这就要求人工THA、TKA术后的患者康复治疗也要不断发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1]。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与THA、TKA术后患者的康复治疗相关的文献进行了总结,之后对THA、TKA术后的临床现状和其未来的展望进行了综述。1国内外关于THA、TKA术的文献报道综述人工THA、TKA术后,影响患者康复治疗效果的因素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3月31日80例行单侧T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护理管理,实验组给予手术室规范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两组失血量、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规范化护理可以减少THA患者术后并发症,加速术后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THA)是治疗髋关节退行性变,类风湿关节炎引起髋关节强直及股骨头缺血坏死等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THA是通过手术将病损的髋关节部分或全部由人工制造的关节假体所代替。它可以矫正关节畸形,恢复行走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术后康复锻炼是决定关节功能恢复的关键。THA术后的康复护理,可促进病人肢体功能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强手术效果。2001年4月-2006年5月我院对50例股骨颈骨折及髋关节疾病病人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