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交替饮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造模35周~45周.观察胃体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胃粘膜主细胞和壁细胞均有较明显损伤.肾虚CAG组程度最严重.实验45周时,各实验组病变均较35周严重.对照组随实验期的延长,胃粘膜主细胞也出现病理改变,反映了增龄引起的改变.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改变与证、病、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观察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Wistar雌性大鼠,按体重配对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交替饮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造模35周-45周。观察胃体腺超微结构。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胃粘膜主细胞和壁细胞均有较明显损伤。肾虚CAG组程度最严重。实验45周时,各实验组病变均较35周严重。对照组随实验期的延长,胃粘膜主细胞也出现病理改变,反映了增龄引起的改变。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胃粘膜超微结构改变与证、病、病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 (CAG)证病结合模型 ,并观察其实验 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 :雌性大鼠 ,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 ,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 ,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 ,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 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观察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 :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 ,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 ,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 :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 ,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脏器组织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鼠CAG证病结合模型胃粘膜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新的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并观察其实验35周的胃粘膜病理改变。方法: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CAG模型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总造模期35周,造模结束后光镜胃粘膜病理改变。结果:CAG模型各组胃粘膜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而炎证和纤维化程度相对较轻,组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胃粘膜萎缩的程度上,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严重。肝郁CAG组胃粘膜萎缩程度较轻。结论:本实验在完善CAG证病结合模型方面作了尝试,并以之初步观察了证,病和证病结合在胃粘膜病理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的舌象扫描电镜改变。方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肾虚CAG组。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斯匹林水溶液交替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制造CAG型模型,脾虚证模型采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证模型采用夹层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证模型采用MTU溶液饮用法。于实验35周和45周造模结果后取舌,观察其扫描电镜象改变。结果:各实验组舌象的扫描电镜改变均有向舌根方向推移的趋势,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在实验第45周,由于造模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肝郁CAG组从舌象看有从实到虚的演变趋势,所以各组间差异的显著性反而有所减少。结论:舌扫描电镜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证、病和证病结合病理规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实验35、51周的部分脏器组织病理。方法wiStar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AG组、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肾虚CAG组。CAG造模采用脱氧胆酸钠和阿司匹林水溶液交替饮用加免疫损伤法,脾虚造模采用用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肝郁造模采用钳夹激怒加肾上腺素注射法,肾虚造模采用MTU饮用法。总造模时间35周或51周。观察心、肺、肝、脾、肾、胸腺、十二指肠、空肠、气管、颌下腺等脏器的组织病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均有明显的萎缩性改变;变性(坏死)改变方面以肾虚CAG组最为明显;炎症改变以肾虚CAG组较为明显;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方面,以脾虚CAG组和肾虚CAG组最为明显;脾虚CAG组和肝郁CAG组有一定的体液免疫功能下降表现。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脏器组织病理改变的严重程度依次是:肾虚CAG组〉肝郁CAG组和脾虚CAG组〉CAG组。结论本实验重视慢性造模的证病结合模型脏器组织病理的观察,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病结合模型的复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复制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为CAG的辨证论治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在单纯CAG疾病造模的基础上,采用苦寒泻下法加饥饱失常法建立脾虚证候模型,采用夹尾加肾上腺素注射法建立肝郁证候模型,采用高脂高糖饮食+人工气候模拟建立湿热证候模型。观察大鼠饲养过程中的一般状况及体重,镜下观察各组大鼠胃黏膜炎症程度和萎缩程度。结果:各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变化符合中医脾虚证、肝郁证、湿热证表现。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出现慢性炎症,各证候模型组中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最重,各模型组大鼠胃黏膜厚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变薄,以脾虚CAG组大鼠胃黏膜厚度最薄,药物干预后,各证候模型组大鼠胃黏膜炎症明显减轻,厚度较药物干预前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大鼠CAG肝郁证、脾虚证、湿热证的证病结合模型复制成功。脾虚证CAG大鼠胃黏膜炎症和萎缩程度最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证病结合模型内环境改变。方法:分对照组、胃炎组、脾虚胃炎组、肝郁胃炎组、肾虚胃炎组。观察阴道涂片的性周期、阴道杆菌、真菌改变及血浆 E_2水平。结果:(1)性周期特点与年龄相关;(2)脾虚胃炎、特别是肾虚胃炎组实验全程动情期明显短于、间期明显长于其他各组;肝郁胃炎组在实验后期也出现类似变化;(3)脾虚胃炎、肾虚胃炎组血浆 E_2水平增高;(4)肝郁胃炎、特别是脾虚胃炎、肾虚胃炎组阴道杆菌增多;(5)链格孢属真菌与环境感染有关,并已构成微生态要素。各组差别不同时期有不同特点。结论:不同 CAG 证病结合模型性周期和微生态环境有不同改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3证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ypothalamus-pituitary-adrenal axis,HPAA)的变化特点及柴疏四君汤对3证模型的干预效应。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只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肝郁组、脾虚组、肝郁脾虚组、肝郁干预组、脾虚干预组及肝郁脾虚干预组,每组10只。肝郁、脾虚、肝郁脾虚及其各干预组大鼠分别采用慢性束缚、过度疲劳加饮食失节、慢性束缚加过度疲劳加饮食失节法造模,正常对照组不予处理。于造模第2周末,3证干预各组大鼠均按2.86 g/kg体重给予柴疏四君汤灌胃,连续2周;各证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于实验第29天处死各组大鼠,测定肾上腺重量计算肾上腺指数;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及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释放素(CRH)、血浆和垂体促肾上腺皮质素(ACTH)及血浆皮质酮(CORT)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3证模型组大鼠肾上腺指数均明显降低(P0.05),其中肝郁组及肝郁脾虚组血浆及下丘脑CRH、血浆CORT均明显升高(P0.05),且肝郁脾虚组伴有血浆及垂体ACTH升高(P0.05);脾虚组血浆及垂体ACTH、血浆CORT均明显降低(P0.05)。与各相应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大鼠肾上腺指数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肝郁干预组血浆CORT、下丘脑CRH及垂体ACTH均明显降低(P0.05);脾虚干预组血浆ACTH及CORT均明显升高(P0.05);肝郁脾虚干预组血浆CRH、ACTH、CORT、下丘脑CRH及垂体ACTH均降低(P0.05)。结论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3证大鼠均存在一定的HPAA的功能异常,其中肝郁证和肝郁脾虚证HPAA呈功能亢进状态,肝郁脾虚证还伴有下丘脑及垂体反馈调节功能受损;脾虚证HPA呈功能低下状态。具有疏肝健脾功用的柴疏四君汤对此3证模型的HPAA失常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但以对肝郁脾虚证的作用最优。柴疏四君汤与肝郁脾虚证的关联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杂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肝硬变失代偿期中医证型与血浆TNF-α和腹压的相关性。方法:将180例肝硬变失代偿期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检测血浆TNF-α和腹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肝硬变失代偿期常见的5个证型依次为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TNF-α含量: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脾血瘀证,腹压: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肝脾血瘀证。血浆TNF-α和腹压分别进行统计学比较为:气滞湿阻证与湿热蕴脾证、肝肾阴虚证与脾肾阳虚证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湿阻证、湿热蕴脾证与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NF-α:P0.05,腹压:P0.01);肝脾血瘀证与其余四证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TNF-α和腹压在肝硬变失代偿期各证型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肝脾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肾阴虚证三证型升高较明显,肝脾血瘀证最明显,并且血浆TNF-α和腹压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代谢综合征(MS)常见中医证型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血浆脂蛋白磷脂酶A2(Lp-PLA2)的关系,为MS中医辨证论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MS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经中医辨证分为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4种证型,同时纳入健康体检者30人作为健康对照组,比较2组及研究组各型患者颈动脉IMT、血浆Lp-PLA2水平。结果研究组颈动脉IMT、血浆Lp-PLA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4种证型颈动脉IMT、血浆Lp-PLA2水平依次为: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湿阻型。痰瘀互结型、气阴两虚型颈动脉IMT高于脾肾气虚型、气滞湿阻型(P<0.05)。气阴两虚型、脾肾气虚型、气滞湿阻型血浆Lp-PLA2水平均低于痰瘀互结型(P<0.05);脾肾气虚型、气滞湿阻型血浆Lp-PLA2水平均低于气阴两虚型(P<0.05)。结论MS患者痰瘀互结型颈动脉IMT和血浆Lp-PLA2水平较高,颈动脉IMT、血浆LP-PLA2可以作为MS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方法:选取74例UC患者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病性证素以湿为主,其次为气滞;病位以大肠为主,其次为脾;②诱发或加重因素以饮食最常见,其中以寒凉食物为主;③青年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年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老年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血瘀为主。④0~5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5~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虚、气滞为主,≥10年病程段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湿、气虚、阳虚为主。⑤轻度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中度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重度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⑥病变在直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性以湿、气滞为主,直、乙结肠者病位主要在大肠、脾,病性以湿、气滞、热为主,左半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气滞、气虚为主,全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肾,病性以气虚、湿、血瘀为主,区域结肠者病位主要在脾、大肠,病性以湿为主。结论:UC病位证素以大肠、脾为主,病性证素以湿、气滞、热最常见;病机多为虚实夹杂。病情初期,证素以大肠、湿、气滞、热多见,随着年龄增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及病变范围扩大,证素以脾、肾、湿、气虚为主。  相似文献   

15.
曹向黎 《光明中医》2016,(9):1265-1267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月经过多的疗效。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气血亏虚型、肾阴不足型、肾阳亏虚型、血热内盛型、气滞血瘀型、肝郁化火型、脾虚肿满型)论治(以补气养血升提,滋肾养阴固冲,温肾助阳固冲,清热凉血固冲,活血化瘀止血,疏肝解郁清热止血,健脾利湿化气行水止血)为主,随症加减,治疗本病55例。结果总有效率96.4%。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补气升提、滋肾养阴、温肾助阳、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疏肝解郁清热、健脾化水,消肿止血的功效,达到安冲止血,使月经量减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与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肝郁气滞型、脾胃虚弱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胃肠激素的变化,探讨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型与血浆胃肠激素水平变化的相关性。方法103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分为肝郁气滞证组35例,肝郁脾虚证组38例,脾胃虚弱证组30例,正常对照组10例。运用放射免疫同批测定血浆胃动素(MOT)、胆囊收缩素(CCK)和生长抑素(SS)水平。结果脾胃虚弱证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肝郁气滞证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3个证型组间比较,脾胃虚弱证组MOT水平显著高于肝郁气滞证组(P〈0.01)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3个证型组血浆SS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其中肝郁气滞证组明显高于脾胃虚弱证组和肝郁脾虚证组(P〈0.05)。结论不同中医证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上述胃肠激素存在不同的变化。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证候与胃肠激素水平的变化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类、分布规律。方法 :采集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35项变量进行分析,结合证素辨证体系寻找本病的中医证素特点及证型分布规律。结果:证素辨证学研究得出本组206例老年溃疡性结肠炎病位证素5项,病性证素9项,其中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脾、肠、肾、肝,病性证素主要涉及气虚、湿、热、阳虚、寒、气滞;采用因子分析35个证候条目,结合证素辨证学及专家讨论,总结出6类中医证型:大肠湿热证、脾胃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肝郁脾虚证、阴虚肠燥证、血瘀肠络证;采用聚类分析得出上述证型的分布比例,依次为脾胃气虚证28.16%(58/206)、大肠湿热证23.30%(48/206)、脾肾阳虚证21.84%(45/206)、肝郁脾虚证13.11%(27/206)、阴虚肠燥证8.74%(18/206)、血瘀肠络证4.85%(10/206)。结论:老年溃疡性结肠炎基本中医证型有六类,以气虚证、湿热证、阳虚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的中医病位、病性证素,为该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行胃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80例,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胃镜检查及病理诊断符合诊断标准的IM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中医四诊信息,运用因子分析研究其证素分布。结果:显示IM的中医病位证候要素有胃、肝、脾、胆,病性要素主要包括气滞、热、阴虚、湿、气虚、阳虚、血瘀和食积。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基本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胃虚弱为主,包括气虚、阳虚和阴虚,标实包括气滞、湿热、血瘀和食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