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DNA,观察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用PCR扩增检测脑脊液、血液HSV,并行病毒分型。同时与38例非脑炎组对照。结果:病毒性脑炎组36例脑脊液中,HSV-DNA阳性19例(19/36,52.78%),血液HSV-DNA阳性13例(13/36,36.11%),低于脑脊液阳性率。结论:本检测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早期、快速诊断、HSE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2.
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儿童病毒性脑炎病原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的病原体的价值。方法应用定性聚合酶链反应(PCR)作筛选,检测最常见的引起病毒性脑炎的6种病毒,对单纯疱疹病毒(HSV),柯萨奇病毒(CV),埃可病毒(EV)阳性者作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其中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VE)分别在3个时点(治疗前、治疗中、出院时)检测DNA拷贝数。结果定性聚合酶链反应阳性标本FQ-PC检测100%阳性,HSV—DNA量在3时点有差异,病毒核酸拷贝数与临床表现一致。结论FQ—PCR可作为儿童病毒性脑炎早期诊断的有效方法之一,动态观察HSV—DNA含量有助于指导治疗,估计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病原学诊断在单纯疱疹脑炎早期的诊断及临床意义。方法: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9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血清和脑脊液(CSF)中的单纯疱疹病毒HSV—Ⅰ和HSV-Ⅱ型IgM、IgG抗体;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SF中HSV—DNA。结果:有14例确诊为单纯疱疹脑炎(HSE),15例为非单纯疱疹脑炎(NHSSE)。在HSE的临床表现中,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高于NHSSE;实验室脑脊液常规检测,HSE多见红细胞、脑电图及CT检查,额与颞部位有特征性改变。结论:HSF的病原学诊断对于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性乱人群典型皮损及无皮损的生殖道分泌物中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的感染情况。方法:用PCR法对衡阳地区310例性乱者作HSV2-DNA检测。结果:187例典型皮损的性乱人群中,115例检出HSV2-DNA,阳性率为61.5%,其中男性阳性率为54.9%,女性阳性率为77.8%,男女之间差异显著(P<0.05)。123例无皮损性乱人群中,28例检出HSV2-DNA,HSV2-DNA检出率为22.8%,其中男性阳性率为20.9%,女性阳性率为27.0%。结论:衡阳地区性乱人群中HSV2有较高的感染率,典型皮损区HSV2-DNA检出率高于无皮损的生殖道分泌物。  相似文献   

5.
应用免疫组学检测方法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正常孕妇血清中单纯疱疹病毒(HSV)抗体及DNA表达,正常孕妇血清中HSV-IgG,HSV-IgM及HSV-D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7%(291/301),12.9%(40/310)和20%(62/310)。结果表明检测孕妇血清中HSV的现症感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环胞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为今后的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12月到我院进行就诊的100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无环鸟苷治疗,观察组给予环胞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X2=10.4737(P=0.0012),发热比较X2=10.4737(P=0.0012),腹痛比较X2=6.1546(P=0.0131),一年后随访复发率比较X2=7.9600(P=0.00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环胞苷联合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临床效果确切,且安全可靠,患者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HBV感染孕妇HBV-DNA与ToRCH抗体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HBV感染孕妇体内HBV-DNA复制情况与ToRCH感染的关系。方法:ELISA法筛查出136例HBV感染孕妇,荧光定量PCR检测HBV-DNA的体内复制情况。同时检测弓形体(ToX),风疹病毒(RuV),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HSV,I/II)四种病原体(ToRCH)的血清特异性IgM抗体,结果:HBV感染孕妇当血清中HBV-DNA复制量>10^4拷贝时,ToRCH总感染率明显升高,结论:检测ToRCH特异性抗体结合HBV-DNA定量检测,建议作为HBV感染孕妇孕期常规检测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单纯疱疹毒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以0.1%无环鸟苷与重组人a-干扰素(冻干粉剂)制成的混合滴眼液治疗,对照组以0.1%无环鸟苷滴眼液及环胞苷滴眼液治疗。结果治疗组36例中33例治愈,治愈率91.6%,平均治愈天数30.4d;对照组29例中25例治愈,治愈率89.7%,平均治愈天数39.6d;无环鸟苷-干扰素组同对照组比较治愈率大致相同,无显著性差异,疗程无环鸟苷-干扰素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无环鸟苷-干扰素联合眼药水治疗HSK,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增免方联合复方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156例(187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98眼)和对照组76例(89眼)。两组病例均采用复方无环鸟苷滴眼,治疗组加用自拟增免方煮剂内服。结果:治疗组治愈率91.8%,平均炎症消退时间7.20天,对照组治愈率74.1%,平均炎症消退时间12.64天。两组治愈率及治愈天数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方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肯定,合用增免方可提高治愈率及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0.
急性病毒性脑炎可由多种病毒引发,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病毒为单纯疱疹病毒Ⅰ型、Ⅱ型(HSV1、HSV2);巨细胞病毒(MCV);克萨奇病毒(CXV)。其中单疱病毒(HSV)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病死率高,预后差,临床症状无特异性.病因诊断较为困难。早期使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一无环鸟苷(acycloir),能使病死率由70%下降到20%,故早期、快捷及时地诊断,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技术,对26例疑诊茁炎病人的脑脊液标本中,单疱病毒(HSV)的DNA进行检测及分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13.
应用巢式(nested)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脑脊液中单纯疱疹病毒(HSV)DNA,25份经鞘内IgG抗体确诊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患者的CSF标本中23份PCR阳性;105份IgG阴性的“散发性脑炎”患者CSF中15份PCR阳性,其中7份阳性标本为发病1周内所取,2份取于发病当日。提示PCR更适于HSE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复发性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和复发机制.方法 回顾分析150例病毒性脑炎患者,其中5例为复发性病毒性脑炎,还有1例来自尸检病例.其中5例临床高度怀疑为单纯疱疹性脑炎,并且其中2例得到病理结果的证实.结果 6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1个月至2年2个月,再次出现神经系统损害的表现,症状加重.并且6例患者中5例复发时,MRI或CT出现以额、颞灰质损害为主的新病灶;除1例患者死亡,其余5例患者承新给予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后,病情均明显好转;例3脑组织HSV免疫组化染色阳性,例6尸检脑组织内可见细胞内包涵体,HSV免疫组化阳性,提供了病毒感染的直接病理依据.结论 这6例复发性病毒性脑炎复发的机制与病毒活化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复发的原因仍不是十分清楚,可能与阿昔洛韦剂量不足或治疗不够充分有关.阿昔洛韦抗病毒治疗应遵循早期、足最、个体化的治疗原则,将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儿童病毒性脑炎、脑膜炎脑脊液病毒病原学特点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对92例临床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脑膜炎患儿的脑脊液进行肠道病毒(EV)、单纯疱疹病毒(HSV)I型和II型、EB病毒(EBV)、腺病毒(ADV)及流感病毒(FLuV)特异性IgM抗体检测。结果:脑脊液特异性IgM抗体检测阳性者56例,阳性率为60.8%(56/92)。其中,第一位病原是肠道病毒27例,其次是单纯疱疹病毒I型和II型共14例,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高。结论:(1)肠道病毒是本地区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感染的主要病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致残率及病死率较其它病毒高。早期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可明显改善愈后。(2)脑脊液中病毒特异性的IgM抗体检测可作为早期病原诊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erpes simplex encephalitis,HSE)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 对22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HSE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ganciclovir,GCV)治疗。结果: 小儿HSE多见于5岁以上农村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抽搐、瘫痪、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为主,头颅影像学检查多见额叶和颞叶损害,治愈7例,好转14例,未愈1例。结论: 小儿HSE临床表现不典型,血清中出现特异性单纯疱疹病毒IgM抗体是HSE的实验室诊断依据,头颅影像学表现为额颞叶损害时高度提示HSE,GCV是治疗小儿HSE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证实预防性应用无环鸟苷(ACV)能够抑制潜伏单纯疱疹病毒的激活.方法:用Balb/c小鼠建立潜伏感染模型,紫外线B照射激活病毒,照射前开始予ACV口服,停药1 d后处死动物检测活化病毒.结果:治疗组30例中无一例检出活化病毒,而对照组30例中有12例检测出活化病毒(P<0.01).结论:预防性应用ACV特异作用于病毒激活期,能有效地抑制病毒活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疱疹病毒Ⅰ型胸苷激酶基因和更昔洛韦(HSV-TK/GCV)系统对恶性胶质瘤患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12例恶性胶质瘤患者采用HSV-TK/GCV试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后采外周血和脑脊液,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和脑脊液免疫球蛋白的含量。结果:血CD4^+T细胞在治疗开始后2周显著升高;自然杀伤(NK)细胞在治疗过程中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法对单纯疱疹病毒脑炎(HSE)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9例HSE脑组织石蜡保存标本的单纯疱疹病毒抗原(HSV-Ag)。结果:4例存在HSV-Ag,HSV-Ag分布于大脑皮质的神经元、胶质细胞、单核细胞。结论: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HSV-Ag是HSE早期诊断的敏感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