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甲苯二异氰酸酯(toluene diisocyanate,TDI)作业工人的肺功能及血清特异性IgE抗体(S-IgE)的改变。方法收集某化工厂TDI作业工人76名作为观察组,并选取该工厂管理人员33名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 )、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FVC的百分比(FEV1/FVC)、最大呼气峰流速值(peak expiratory flow, PEF)以及血清特异性IgE(S-IgE)、总IgE。结果TDI作业工人FVC%pred、FEV1%pred、FEV1/FVC较对照组有所下降,观察组的PEF下降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工龄〉8年组与工龄≤8年组工人的肺功能亦出现下降,其中FVC%pred、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gE阴性作业工人相比,S-LgE阳性作业工人FVC%pred、FEV1%pred、FEV1/FVC降低(P〈0.05),PEF下降值更为明显(P〈0.05)。结论长期低浓度接触TDI,可引起肺功能下降。S-IgE阳性工人更易存在气道高反应性,肺功能受损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2.
李岩 《中原医刊》2013,(23):93-95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对低肺功能患者肺功能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78例低肺功能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观察组39例,对照组采用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胸腔镜根治术,测定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VEGF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量(PEF),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可改善FEV1、FVC、PEF,并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VEGF均明显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改善低肺功能患者的肺功能和血清VEGF。  相似文献   

3.
刘素贞  陈晶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1):180-180
目的:对住院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干预,有效降低COPD患者气道高反应性(AHR)。方法:所有患者干预前后测定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W1)、高峰呼气流速(PEF)。结果:92例哮喘患者护理干预前FVC基本属正常,进行护理干预后FVC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护理干预后FVC增加(P〈0.05);FEV1和PEF同干预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通过对上呼吸道免疫功能的综合干预,有效降低了上呼吸道对冷刺激及其他不良刺激的敏感性,使炎症介质释放减少,有效降低了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及对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84例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各42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案,联合组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对照组单纯使用甲基强的松龙治疗,对比治疗后两组效果及肺功能1s用力呼气容积(FEVt)、用力肺活量(FVC)、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量(PEF)。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8.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9.52%(P〈0.01);两组FEV,、FVC、P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上升(P均〈0.05),且联合组FEV,、FVC、PEF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基强的松龙联合硫酸镁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确切,能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毕泗允 《中原医刊》2013,(23):26-27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肺癌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胸手术,观察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测定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可改善FEV1、FVC、PEF,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可以更明显改善肺癌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稳定期肺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翠萍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51-51,53
目的:观察家庭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6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长期家庭氧疗。观察1年。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个月患者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用力肺活量(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结果:治疗后,治疗组FEV1%、FVC%均有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FEV1%、FVC%呈下降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长期家庭氧疗可以延缓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减轻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锋  刘璐  饶志勇 《西部医学》2018,30(4):613-616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2017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并坚持随访的92例COPD稳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研究组采用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得分及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呼气峰值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SGRQ症状部分、活动部分、影响部分得分及总分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VC、FEV1、FEV1/FVC、PEF等指标与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FEV1%pred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及生命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芪白平肺胶囊(原名金泰胶囊)对痰瘀阻肺证慢阻肺模型大鼠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复制痰瘀阻肺证慢阻肺大鼠模型,造模的同时给予芪自平肺胶囊、川芎嗪、硝苯地平,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测定第零点3秒用力呼气容量(FEV0.3)、用力肺活量(FVC)、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FVC、FEV0.3、FEV0.3/FVC等指标较正常组明显下降(P〈0.01);硝苯地平组各参数较模型组无改善,川芎嗪组FVC、FEV0.3、FEV0.3/FVC较模型组有明显改善(P〈0.01);芪自平肺胶囊可明显提高FVC、FEV0.3、FEV0.3/FVC(P〈0.01),且高剂量组与正常组无差异,但明显优于低剂量组,呈剂量依存性。结论:芪白平肺胶囊可有效阻止痰瘀阻肺证慢阻肺模型大鼠肺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9.
苏晓 《广西医学》2013,(9):1228-1229
目的观察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中的疗效。方法将6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吸入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30例加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肺功能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比用力肺活量(FEV1/FV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FEV1/FVC、FEV1%均明显提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FEV1/FVC、FEV1%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哮喘临床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王慧  郭阳  李健  王献辉 《新疆医学》2008,38(4):24-26
目的:通过肺功能监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分级治疗,观察联合应用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变化及临床评价。方法:本试验为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经肺功能测定筛选出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Ⅲ一Ⅳ级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内科治疗,试验组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加吸入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每泡含沙美特罗50ug氟替卡松250ug),1泡/次,每日2次,连续用3个月。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用力呼气肺活量(FVC)及其百分比值(FV。%)、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及其比值(FEV1%)、一秒内呼出的气量占全部用力呼气肺活量之比(FEV1/FVC)、用力呼气中段流速(FEF::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3月后,试验组FVC、FVc%、FEV1、FEV1%、FEF25埘较试验前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均〈0.001);对照组FVC、FVc%、FEV1、FEV1%、FEV1/FVC、FEF25-75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1.肺功能测定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分级具有重要意义。2、沙美特罗/丙酸氟替卡松能够改善稳定期、严重程度为Ⅲ-Ⅳ级COPD患者的肺功能。  相似文献   

11.
王芳  姜晨宇  罗旭平  陈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3):4053-4057
背景 临床上大多将支气管舒张试验作为鉴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ACO)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其并不能鉴别所有的COPD和ACO。研究显示,深吸气量(IC)在反映严重COPD患者肺过度充气及呼吸困难程度中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IC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患者肺功能的指标尚有待研究。目的 探究IC在鉴别COPD和AC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3—9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符合研究标准的COPD患者20例(COPD组)、ACO患者21例(ACO组)。患者均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及支气管舒张试验检查,初次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记为舒张前。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后再行肺通气功能检查记为舒张后。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身高、体质量、BMI、性别、年龄),肺通气相关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末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IC、最大呼气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位气体的瞬间流量(FEF75)、最大呼气中期流量(MMEF)〕舒张前、舒张后、舒张前后的绝对值变化(Δ)及改善率;分析ACO组患者及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的相关性,IC改善率诊断ACO的价值。结果 ACO组患者年龄小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I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高于COPD组(P<0.05)。ACO组患者IC改善率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FVC改善率、ΔPEF、PEF改善率均无相关关系(P>0.05)。COPD组患者IC改善率与FVC改善率呈正相关(rs=0.501,P=0.021),与ΔFEV1、FEV1改善率、ΔFVC、ΔPEF、PEF改善率无相关关系(P>0.05)。IC改善率诊断ACO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4(P=0.019),最佳截断值为13.11%,灵敏度为61.90%,特异度为85.00%。结论 IC在评价COPD患者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上具有一定的价值,但不如FEV1。IC诊断ACO的灵敏度及特异度较高,具有一定临床参考价值,但其能否作为一个鉴别COPD和ACO的指标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芪白平肺胶囊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收缩大鼠肺功能及内皮素水平-1(ET-1)、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芪白平肺胶囊预防组、尼可地尔预防组、芪白平肺胶囊治疗组、尼可地尔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建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收缩大鼠模型,给予芪白平肺胶囊及西药尼可地尔灌胃,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各组大鼠第0.3s用力呼气量(FEV 0.3)、用力肺活量(FVC)、第0.3 s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 0.3/FVC)、呼气峰流速(PEF)以及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ET-1,Hif-1α含量。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血清ET-1、Hif-1α显著提高(P〈0.01);肺功能FEV 0.3、FVC、FEV 0.3/FVC、PEF显著下降(P〈0.01),各预防及治疗组与模型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但芪白平肺胶囊预防组较模型组差异更显著(P〈0.01),芪白平肺胶囊预防组与正常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明显优于芪白平肺治疗组。结论芪白平肺胶囊早期预防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收缩大鼠肺功能,降低ET-1、Hif-1α含量从而达到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血管收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治疗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对于安慰剂的有效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的原则抽取某市三级甲等医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60例,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患者分为N-乙酰半胱氨酸组和安慰剂组,对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St.George问卷评分)变化。结果 N-乙酰半胱氨酸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VC%、FEV1%,FEV1/FVC,P〉0.05,无显著差异。安慰剂组治疗前后FVC%、FEV1%,FEV1/FVC,P〈0.01,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中FVC%,FEV1/FCV(L)FEV1%P〈0.05,差异有显著性。N-乙酰半胱氨酸组患者治疗前后SGRQ问卷的呼吸症状评分、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总分值,P〈0.01,有显著性差异。安慰剂组治疗前后各部分生存质量评分P〉0.05无显著差异。两组治疗后呼吸症状评分P〉0.05无显著差异,活动受限评分、疾病影响评分、总分值,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大剂量N-乙酰半胱氨酸(NAC)可以稳定中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延缓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提高中重度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易星航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71-272,288
目的了解尿酸与肌酐比值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58例病情稳定无并发症的COPD患者的肺功能进行分组,同时以计算的尿酸与肌酐比值中位数值6.7为界限,即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对患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种分组情况下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用力肺活量(FVC)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差异,分析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与FVC和FEV1的相关性。结果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患者的FVC%分别为(66±18)%和(75±16)%;尿酸与肌酐比值〉6.7和≤6.7患者的FEV1%分别为(46±19)%和(56±17)%。两组间FVC%和FEV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分级越高,FVC%及FEV1%值越低,尿酸与肌酐比值越高。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与FVC%(R=-0.27,P=0.03)及FEV1%(R=-0.31,P=0.01)呈负相关。结论血清尿酸与肌酐比值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肺通气功能检查对评估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手术后生存的意义。方法以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146例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术前肺通气功能各指标如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FVC、呼气峰流速(PEF)对NSCLC术后生存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各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度的影响,采用Kaplan.Meier检验比较各组间生存率。结果NSCLC患者手术后中位生存期为31.0个月。VC、FVC、FEV,三者的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被证实为影响NSCL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HR值0.979~0.981,P均〈0.05)。VC≤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31.0个月和34.0个月.FVC≤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27.0个月和43.0个月,FEV,≤预计值80%与〉预计值80%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是17.0个月和44.0个月,各组间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开胸手术前肺通气功能指标(VC、FVC、FEV,三者的实测值占预计值%)可能对NSCLC患者手术后的生存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初步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大鼠模型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AECOPD模型组,建立大鼠AECOPD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大鼠血清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并测定肺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NE比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吸气阻力(Ri)、分钟通气量(MVV)、第0.3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3/FVC)、呼气峰流速(PEF)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NE水平与Ri呈正相关;NE水平与MVV、FEV0.3/FVC呈负相关;NE水平与PEF无相关。结论 AECOPD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产生过量的黏液,加重气道阻塞,导致严重的气流受限,从而加速了肺功能持续下降的进程,所以AECOPD持续存在的气道黏液高分泌与肺功能进行性下降存在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刘立新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2,7(2):239-240,268
目的观察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对中重度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4例中重度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两组均进行吸氧、止咳、平喘、祛痰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信必可都保(布地奈德160μg/福莫特罗4.5μg),1吸/次,2次/d,治疗周期为12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PaO2、PaCO2等血气指标及FVC、FEV1、FEV1/FVC%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气指标及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观察组PaO2(84.56±8.55)mmHg、PaCO2(30.25±3.26)mmHg及FVC(2.91±0.35)L、FEV1(2.02±0.24)L、FEV1/FVC%(72.14±7.41)%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信必可都保可有效缓解中重度稳定期COPD病情,有效改善其肺功能及血气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采用吸人舒利迭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收治的稳定期COPD患者68例,分成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5例,其中对照组均给予祛痰剂(如氨溴索胶囊)、茶碱缓释片进行常规口服治疗,观察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舒利迭吸人配合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年,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明显好转,且临床症状评分下降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即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即1秒用力呼气量占肺活量百分比)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增加较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数据却无明显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稳定期患者采用吸人舒利迭治疗效果明显,且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测定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 ),分析肺结核病史者的肺功能特点.方法 对潍坊市部分农村地区40 岁以上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胸片和肺通气功能检测,取资料完整的1052例进行分析.结果 肺结核病史者的FVC%,FEV1%,FEV1/FVC,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低于非肺结核病史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有慢性气流受限不可逆的肺结核病史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显著低于无肺结核病史的COPD者,FEV1/FVC指标无明显差异.有吸烟史肺结核病史者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改善及FEV1/FVC等指标均低于无吸烟史的肺结核病史者,仅FEV1/FV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结核病史者的第一秒呼气容积各项指标均较无肺结核病史者差.与COPD者比较,慢性气流受限不可逆的肺结核病史者的气道阻力及受限程度较高,对支气管舒张剂的反应性较差;吸烟使气流受限不可逆的风险性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