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微创重睑成形术的临床观察与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松  刘瑜  盛清华  孙姝 《黑龙江医学》2008,32(9):706-707
目的通过微创手术,使重睑成形术成型更加自然,没有手术痕迹。方法用显微外科手术器械取出外眦部眶隔脂肪,然后行埋线重睑成形术。结果用此法手术后患者肿胀轻微,恢复快、不遗留疤痕,且线结不易外露,形成的皱襞牢固自然。结论微创重睑成形术操作精细、创伤小,扩大了埋线手术适应证范围,更适合现代人的爱美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索五点式小切口重睑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上睑臃肿,无明显皮肤松弛自愿行重睑成形术者162例。常规设计重睑线,用美蓝沿设计的重睑皱襞上做5个小切口标志,内侧小切口斜行距内眦角约3mm,外侧小切口与外眦角平齐,中间3个小切口分别在中内1/3交界处、中外1/3及1/2处交界处,剪除切口下缘1.5~2.0mm粗细眼轮匝肌条;肿泡眼者同时打开眶隔,摘除过多脂肪;用5-0号美容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睑板上缘处提上睑肌腱膜固定缝合1针,术后7d拆线。结果 162例病人术后反应较轻,3~7d肿胀消退恢复自然;切口瘢痕细小不显,重睑美观持久。结论小切口切开重睑术,对无明显皮肤松弛和严重肿泡眼的单睑,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在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 方法在重睑线的中内1/3和中外1/3处各做一个3-5 mm的小切口,通过小切口去除多余眶隔脂肪及部分眼轮匝肌,然后采用连续埋线的微创重睑成形技术. 结果全组523例患者,均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学重睑效果. 结论 采用小切口去脂与连续埋线并用的术式,能较好地解决上睑臃肿行单纯埋线法效果不佳及重睑线全切开法创伤大、瘢痕明显、恢复慢的问题.该手术方法设计简单,操作容易,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4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切口去脂后埋线法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上睑臃肿单睑手术420例,依据不同脸型设计重险线,采用小切口眶膈分离去脂,连续缝线法重睑成形术。结果 小切口去脂后双上睑不会产生凹陷,术中出血少,肿胀轻,消肿后不留瘢痕。结论 小切口去脂后连续埋线法重睑成形术损伤小,消肿快,重睑线自然,术后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针对年轻且眼睑饱满的受术者的一种损伤小、操作简单、效果满意的重睑手术方式.方法 设计四组埋线重睑成形术,对中间两组行2mm小切口去除眶脂肪.结果 35例受术者术后反应轻、重睑形状自然、眼睑饱满形态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对于年龄小于30岁,眼睑皮肤无松弛、弹性好,存在眶脂肪饱满的受术者,埋线法联合小切口去除眶脂肪重睑成形术,手术操作简便,组织损伤小,重睑外观自然,肿眼泡形态改善,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切口联合经皮肤、结膜入路连续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手术方法与手术效果。方法在上睑设计重睑线并均匀标记5点,最外侧点标记为长5~8 mm的切口线。通过最外侧切口切除膨出的眼轮匝肌和适量眶隔脂肪,经皮肤、结膜入路行连续埋线法重睑术。伴有内眦赘皮的患者同时行内眦赘皮矫正术。结果应用该方法治疗56例患者112只眼睛,52例患者术后随访1个月,45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该手术方法结合小切口重睑术与连续埋线法重睑术和经皮肤、结膜入路埋线法重睑术的优点,扩大了埋线法重睑术的适应证,术后重睑线形态自然,效果持久。  相似文献   

7.
我院烧伤整形科自 1997年以来 ,采用小切口重睑成形术 ,取得较满意效果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2 6例 ,男 9例 ,女 117例。年龄17~ 38岁。术中同时去除眶隔脂肪及部分睑板前脂肪 98例 ,其中 2 9例为埋线法重睑术后 ,因重睑线变浅或重睑线消失者 ;2 8例单纯行重睑成型未去眶隔脂肪。手术后 7~ 15d肿胀基本消退 ,无感染 ,1个月后外形自然。经 3个月至 5年随访 ,6例双侧重睑线宽窄不一致 ,为缝挂睑板前筋膜位置不对称所致 ,有 3例单侧重睑线在外眦处变浅 ,为缝挂睑前筋膜过少或手术时在外眦处去除的睑板前组织不够所致 …  相似文献   

8.
李磊  贺万强  王林  刘君 《四川医学》2010,31(2):216-217
目的根据上睑臃肿的临床表现特点,对不同类型的上睑臃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观察治疗效果。方法对60例上睑臃肿患者,观察其外形和术中解剖情况,对不同类型的上睑臃肿,包括“肿泡眼”、“上睑皮肤松垂”、“睑松弛症”等实施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结果60例患者术后随访1-4个月,5例内眦部分变浅;3例眼上睑臃肿矫正不足;其余患者成形重睑外观自然。结论针对不同原因,分步骤实施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充分去除上睑松垂皮肤、合理去除眶隔脂肪及眼轮匝肌下脂肪垫、提升眶隔筋膜附着点、还纳脱垂泪腺、埋线法重睑成形术等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代艳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8):63-64
目的评价改进下睑成形术在改善睑袋整复效果中的作用。方法对40例20~68岁睑袋者采用经皮肤入路下睑成形术切口,在眼轮匝肌与眶隔之间剥离至眼轮匝肌下缘。距切口下缘1mm,眼睑中外1/3分离沿眼轮匝肌瓣达眶外缘,显露外眦韧带,并游离下半支。切断并固定于左眼2点位,右眼10点位。沿眶下缘剪开眶隔,释放眶内脂肪,如眶内脂肪过多,可做部分切除。将眶隔下缘连带眶脂肪下缘缝合固定于眶下缘下方3-5mm处的骨膜上,以缩紧眶隔和填充眶下缘前方的凹陷区。切除多余的皮肤与肌肉,缝合切口。结果术后及随访结果表明,除2例术后发生下睑退缩做两次手术矫正外,其余均获得满意的美容效果。结论下睑成形术的改进以加强下睑前壁张力为基础,对提高睑袋整复的美容效果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小切口切开重睑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常规设计重睑线;在重睑线的中段及内、外眦端,各作3~4mm皮肤切口,剪除切口下缘1.5~2mm粗细眼轮匝肌条;肿泡眼者同时打开眶隔,摘除过多脂肪;用5-0号美容针线将切口上下缘皮肤与睑板上缘处提上睑肌腱膜固定缝合1针。7d拆线。结果应用此方法施行重睑术33例,术后反应较轻,3~7d肿胀消退恢复自然;切口疤痕细小不显,重睑美观持久。结论小切口切开重睑术,对无明显皮肤松弛和严重肿泡眼的单睑,具有良好的手术效果,是一种可采用的重睑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采用埋线加小切口去脂法重睑术适应症的选择。方法:通过对98例上睑臃肿预行重睑术的求美者,做埋线加小切口去脂重睑术所积累的临床经验,总结出怎样选择最适合采用此术式的病例特征。详细阐述了从切口设计,操作方法,到注意事项等手术全过程。结果:98例病例中,有2例去脂后上睑仍稍厚,重睑线略浅,其余病例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虽然此方法手术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术后重睑自然,无疤痕,但如果适应症选择不准确,也难收到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睑眶隔膜缝合提升固定在切开重睑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400只眼采用眶隔膜缝合提升固定完成切开重睑成形术。结果 200例400只眼获得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满意率达100%。结论用眶隔膜缝合提升固定完成切开重睑成形术是一种有良好美容效果,简便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美容外科手术中的缝合技巧及手术方式,可有效减少并杜绝术后并发症,提高重睑成形术后求美者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讨额肌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的疗效。研究设计用额肌悬吊术治疗上睑下垂71例103只眼,观察其疗效。研究单位新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新乡铁路医院研究对象上睑下垂71例,103只眼;双眼29例,单眼42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62岁;其他手术失败者9例,其中4例为第三次手术;103只眼中,92只眼为重度,11只眼为中度。处理方法术前测量额肌肌力,提上睑肌肌力,下垂量,眉睫间距离,上睑皮肤伸展度。按重睑术设计切口,沿皮下向上分离至眉上1.5~2cm,在眶上缘眼轮匝肌与额肌交界处横行剪开约2~2.5cm,在额肌下分离范围同上,游离额肌,通过睑部轮匝肌下,将额肌固定在1/2睑板上,皮肤按重睑术缝合。结果用此术式治疗后,睑裂闭合不全较其他术式恢复快,睁闭眼自如,无疤痕,随访3年多,受术者均达到双眼重睑一致。结论额肌悬吊术是治疗上睑下垂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经下睑结膜人路行男性中青年眼袋整形术.方法:经下睑板下缘2mm作结膜切口,在眶隔前到达眶脂,经两次按压眼球后去除眶脂,切口不作缝合.结果:126例男性中青年接受了该术式.眼袋凸出均明显平复,效果满意.结论:该方法具有手术安全,无下睑退缩、外翻的并发症,并且避免了下睑皮肤的手术瘢痕,故男性中青年患者愿意接受该术式.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To study the new surgical approach to repair depressed deformity of the upper eyelids by transferring brow fat pad flap that retains blood supply and similar construction with the orbital septum. METHOD: An incision was made in the inferior margin of the brow to dissect and expose the brow fat pad under the orbicular muscle of the eye and frontal muscle plane in the lateral superior orbit, and the flap was removed from above the periosteum and pedicled under the orbital rim. Through the incision in the double-eyelid fold, a tunnel was dissected upward from the plane under the orbicular muscle to reach the brow incision. The brow fat pad flap was then turned over to cover the deformity, followed by fixation and suture of the flap and a double-eyelid operation. RESULT: Four patients with the upper eyelid deformity were successfully treated using this new procedure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and no complications were encountered. Fat absorption was not observed in the one-year follow-up. CONCLUSION: This procedure has the merits that (1) the fat tissue transferred to the recipient site has blood supply, thus fat absorption is prevented and the surgical results can be almost permanently maintained; (2)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ow fat pad and the orbital septum fat may ensure better result with more natural look of the eyelids; (3) The donor site is adjacent to the recipient site to facilitate the brow fat pad transferring; (4) The operation leaves no obvious scars at the donor site.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眉脂肪垫瓣转移修复上睑凹陷畸形的手术方法特点,为上睑凹陷畸形的手术修复开创一种全新的手术方法———即具有血供的结构相似的脂肪组织转移修复上睑凹陷畸形。方法采用眉部下缘切口于上眶部外侧2/3眼轮匝肌及额肌下剥离显露整个眉脂肪垫,沿脂肪垫的内上外界切开脂肪垫至骨膜表面,于骨膜上分离掀起眉脂肪垫形成蒂在上眶骨下缘的脂肪垫瓣,通过重睑切口于眼轮匝肌下平面向上剥离隧道与眉部切口贯通,将眉脂肪垫瓣通过隧道向下翻转覆盖于上睑凹陷部位,缝合固定,并行重睑术。结果采用眉脂肪垫翻转瓣修复4例上睑凹陷畸形,手术成功,效果满意,无并发症,随访1年,脂肪无吸收,效果稳定。结论眉脂肪垫瓣翻转法是修复上睑凹陷畸形的新手术方法。突破了传统手术方法,具有以下特点:(1)转移到受区的脂肪组织具有血供,不存在吸收问题,远期效果持久稳定。(2)眉下脂肪垫与眶隔脂肪解剖结构极为相似,效果更佳、更自然。(3)供区与受区邻近,眉脂肪垫瓣易于转移。(4)供区无明显术后瘢痕,可同时修改眉型或行眉上提术。  相似文献   

17.
宋辉  李昌  沈干  张晓亮  杨荣华* 《基层医学论坛》2012,(28):3675-3677,3809
目的探讨单睑患者美容重睑手术的微创手术新方法。方法于重睑线中段行一点微创小切口,将切口边缘皮肤缝合于睑板前筋膜上,形成重睑。结果187例(374只眼)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形成重睑效果好,1年后随诊,除1例患者左眼重睑线消失外,其余眼睛重睑线形成良好、自然且瘢痕不明显,患者满意度为99.7%。结论应用微创手术切口行单睑患者的重睑手术,可以达到和切开法重睑手术一样的效果,且瘢痕短小较切开法不明显.是一种单睑患者极易接受的美容手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的患儿使用“板层角膜切削+结膜瓣覆盖+义眼片植入术”后眼眶及结膜囊发育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昆明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眼科收治的12例(12眼)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1例先天性无眼球,11例先天性小眼球;1例患儿因先天性无眼球未行手术,直接置入义眼片;7例患儿结膜囊无明显狭窄,实行“板层角膜切削+结膜瓣覆盖+义眼片置入术”,4例患儿结膜囊明显狭窄,实行“板层角膜切削+结膜瓣覆盖+义眼片置入+眼睑缝合术”.结果儿童眼球发育不良不能佩戴义眼片的患儿经使用“板层角膜切削+结膜瓣覆盖+义眼片置入术”后,观察结膜囊发育良好,结膜覆盖角膜良好无暴露,眼眶容积和外观均改善明显,术后可常规佩戴义眼片.结论板层角膜切削+结膜瓣覆盖+义眼片置入手术是促进先天性眼球发育不良患儿的眼眶及结膜囊发育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睑缘灰线切开联合缝线压管术对复发性上睑内翻倒睫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05~2012-09间因术后复发性上睑内翻倒睫而来我科就诊的患者(共5例6只眼),均行睑缘灰线切开联合缝线压管术治疗矫正。结果随访1~3年,所有患者术后倒睫矫正效果满意,无复发,眼部较术前无新增不适。结论对于已行过睑板部分切除术矫正倒睫的患者复发时,选择睑缘灰线切开联合缝线压管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