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颜真,韩苇,李芳梅,赵宁,张英起(生物技术中心)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基因表达中图法分类号 R33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功能很强的造血生长因子,人GM-C...  相似文献   

2.
用WEHI_3-条件培养液(WEHI_3-CM)代替个条件培养液(L-CM)对小鼠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EHI_3-CM对体外小鼠CFU-GM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WEHI_3-CM与L-CM均主要刺激混合型集落生长。提示WEHI_3-CM内可能含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活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法培养白血病细胞集落(CFU-L),观察G-CSF和GM-CSF对11例AML和CML患者外周血CFU-L形成的影响。结果 CM-CSF对CFU-L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G-CSF(P=0.012),而G-CSF对CFU-L形成影响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别(P=0.495)。结论 G-CSF对髓系白血病细胞体外增殖无明显影响,作为髓系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的支持治疗可能更为安全。  相似文献   

4.
用两种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本院自制了G-CSF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经国内7家大医院试用,对临床标本测定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发热患者(n=31),G-CSF阳性检出率为100%。未做细菌培养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269),G-CSF阳性率为89.2%;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153),G-CSF阳性率只有6.5%;正常人(n=157),G-CSF检测全部为阴性  相似文献   

5.
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新生儿急性感染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62例急性感染新生儿血清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其阳性率显著高于血培养(P〈0.05);患儿感染控制后,G-CSF全部转阴提示G-CSF可作为新生儿急性感染诊断指标之一,优于血培养及白细胞计数。  相似文献   

6.
人类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临床研究进展青海医学院附属医院李湛全综述贾乃镛审校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是一种多向性造血生长因子,近年来对GM-CSF的临床应用作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现在重组人类GM-CSF(rhG...  相似文献   

7.
基因重组人集落刺激因子对环磷酰胺处理小鼠造血干细胞的动员作用徐志中,周黎明,王浴生等。华西医科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中国抗生素杂志1996;21(1)∶57国产基因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进口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  相似文献   

8.
用WEHI3-条件培养液(WEHI3-CM)代替肺-条件培养液(L-CM)对小鼠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生长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WEHI3-CM对体外小鼠CFU-GM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WEHI3-CM与L-CM均订刺激混合型集落生长,提示WEHI3-CM内可能含粒单集落刺激因子(GM-CSF)活性。  相似文献   

9.
用两种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克隆抗体,本院自制了G-CSF酶联免疫检测试剂盒。经国内7家大医院试用,对临床标本测定的结果表明:细菌培养阳性发热患者(n=31),G-CSF阳性检出率为100%。未做细菌培养临床诊断为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269),G-CSF阳性率为89.2%;非细菌感染发热患者(n=153),G-CSF阳性率只有6.5%;正常人(n=157),G-CSF检测全部为阴性。证实本方法可用于发热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并可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2例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血液病科(100083)窦焕福,韩祥,王良绪,王丽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国内尚未见报告。我院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  相似文献   

11.
应用MTT活细胞测定法和^3H-TdR细菌掺入法,观察人尿集落刺激因子(CSF)体外加入对受照小鼠外周血成熟粒细胞存活以及体内注射对外周血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体内加入一定浓度的CSF能提高外周血粒细胞的存活,且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同时人尿CSF能增强受照鼠外周血的吞噬功能。提示人CSF具有辐射保护作用可能与之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培养上清液(AMψS)对粒-单系造血祖细胞(CFU-GM)和造血干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脾集落形成和造血祖细胞体外培养技术。结果:AMψS对CFU-GM的增殖具有双向调控作用,即低浓度有促进作用,高浓度有抑制作用,但它对CFU-S无明显影响。结论:AMψS中含有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CSF-GM)和前列腺素样活性物质,这些物质浓度的变化可以调控CFU-GM的增殖,大肠杆菌脂多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伴有继发感染的原因,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透析前后粒系、粒单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GM-CSF)水平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表明,CRF患者透析前后G-CS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透析后G-CSF水平较透析前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GM-CSF水平透析前后与正常对照无统计学差异;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患者透析前后G-CSF、GM-CSF水平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其中GM-CSF水平ARF患者透析前后均比ARF患者明显为高。认为CRF可影响血清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产生,主要是GM-CSF的产生,可能与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常伴有继发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4.
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细胞因子基因转染对巨噬细胞体外抗肿瘤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通过重组腺病毒的介导,将白细胞介素4(IL-4)及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基因转染至小鼠腹腔内巨噬细胞,并检测其上清中IL-4及M-CSF的水平;同时检测基因转染后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及其分泌的肿瘤坏死因子(TNF)、IL-1、一氧化氮(NO)水平与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物(MHC)Ⅱ类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转染后4小时,巨噬细胞即可表达较高水平的IL-4和(或)M-CSF,转染后18小时,巨噬细胞上清中IL-4水平为95U/ml,M-CSF为35U/ml;转染后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两者联合应用并以内毒素脂多糖(LPS)协同刺激时,这一升高更为明显;其上清中TNF、IL-1及NO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MHCⅡ类分子的表达在IL-4及M-CSF联合转染组有所增强。结论巨噬细胞中IL-4及M-CSF基因的表达可以增强其抗肿瘤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人参总皂甙对人血细胞生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人参中提取有效成份人参总皂甙(TSPG),测定它对人骨髓粒单系祖细胞(CFU-GM),红系祖细胞(CFU-E,BFU-E)和多向祖细胞(CFU-GEMM)的刺激增殖作用。结果显示:在培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TSPG5.25,50,75,100mg/L,可促进造血细胞增殖,在体外形成集落。在TSPG5-75mg/L时,CFU-GM集落产率均明显高于不加TSPG的对照组浓度的TSPG使集落产率明显高于对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时采取干细胞的最适条件,以粒一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GM)为指标,对12例造血系恶性肿瘤化疗后PBSC的变化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化疗结束约2周后,白细胞数2×10 ̄9/L、中性粒细胞数0.8×10 ̄9/L、血小板数110×10 ̄9/L左右时采取于细胞是最适宜的;化疗强度使外周血白细胞数抑制得越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FU-GM就越多,外周血象最低时的白细胞数与CFU-GM数之间呈负相关(P<0.05);随化疗次数的增多,CFU-GM数逐渐减少;两者之间呈负相关(P<0.05);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可增加CFU-GM数量;化疗后血象恢复期出现的CD34阳性细胞与DFU-GM之间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CD34阳性细胞与CFU-GM之间的确切关系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对碘硝基四唑(INT)比色法,观察了17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患者和8例正常人的骨髓,在体外对阿糖胞苷的敏感性,同时分别观察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3(IL-3)3种细胞因子对其敏感性影响。结果显示AML细胞与正常细胞对Ara-C敏感性存在显著差异;G-CSF,GM-CSF,IL-3此3种因子均能增加Ara-C对AML细胞的  相似文献   

18.
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进行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的临床前研究和Ⅰ期临床试验。方法在动物模型上进行rhGM-CSF的药理、毒理、药代和药效研究,并在人体上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初步疗效观察。结果体外实验证明rhGM-CSF对骨髓造血祖细胞有促增殖作用;在60Cor射线照射造成的白细胞低下动物(狗和猴),显示了明显的升白细胞作用;急性毒性试验显示,LD50大于5000μg/kg;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注入的GM-CSF主要从尿中排出,并不在体内蓄积;狗的慢性毒性试验表明在高于临床用量3倍时,无明显毒性反应。Ⅰ期临床试验证明,每天在2.5-7.5μg/kg的剂量下使用是安全的,并能升高白细胞。结论rhGM-CSF可用于治疗放疗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M-CS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IFN-γ(γ干扰素)对人原单核细胞系U937细胞表达CD11b、CD16、HLAⅠ类和Ⅱ类抗原的影响,采用APAAP法半定量检测。结果表明:IFN-γ和M-CSF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4种表面分子的表达,且随刺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更加明显。两种细胞因子相比,IFN-γ比M-CSF刺激作用强  相似文献   

20.
采用单个集落、亚融合和全融合的人类纤维母细胞条件培养液(HF-CM)对人骨髓细胞CFU-GM生长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同样浓度的HF-CM时,亚融合纤维母细胞条件培养液所刺激的CFU-GM产率明显高于全融合及单个集落HF-CM所刺激的CFU-GM产率(P<0.05);在加入不同浓度的亚融合HF-CM时,以10%亚融合HF-CM对CFU-GM产率表现出最大的刺激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