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系统护理干预对冠心病(CHD)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确诊的冠心患者160 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系统护理干预组,每组80例,通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各组患者进行焦虑和抑郁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临界值(50分和41分).对照组护理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系统护理干预组护理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护理干预后,系统护理干预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系统护理干预对CHD患者心理状况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早日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身心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6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2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此外干预组给予相应心理干预和系统的健康教育,时间为4周.治疗及干预前后,2组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心理状态测定,并进行血压监测.结果 4周后,干预组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干预组HAMD及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改善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同时,还可改善血压;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与血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多塞平加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 5.0)和抑郁自评量表(SDS 5.0)筛选出54例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随机分为多塞平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多塞平组给予奥美拉唑20mg·次-1,2次·d-1和(或)多潘立酮10mg·次-1,3次·d-1,加用抗焦虑抑郁药多塞平,每次6.25~50mg,早晚各服用1次,辅以心理疏导,疗程4周;对照组仅用奥美拉唑和(或)吗丁啉.用汉化版"健康调查简易量表"(Medical outcomes study,SF-36)评估治疗前后FD患者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多塞平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为51.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塞平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多塞平组生活质量提高,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总体健康8个维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亦分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奥美拉唑和(或)多潘立酮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围生期孕产妇焦虑、抑郁状况进行分析,并探讨心理干预对孕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方法将300例孕妇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和抑郁状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 300例孕产妇中出现不同程度焦虑者149例(49.67%),出现不同程度抑郁者56例(18.67%)。产前两组孕产妇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产后观察组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焦虑和抑郁是围生期孕妇的常见心理问题,实施心理干预的护理方法对改善焦虑、抑郁状况有明显效果,可有效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低钾血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作用.方法:对87例低钾血症患者进行个体化和集体化的心理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定87例患者心理干预前后的心理状况.结果:干预后,抑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1),焦虑、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P<0.01).结论:焦虑抑郁情绪是低钾血症患者重要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缓解其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抑郁情绪的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364例江西抚州地区洪灾灾后居民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182例.干预组进行为期1个月的一般性社会支持和团体心理治疗,对照组则仅给予一般性社会支持.以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SDS)表评估疗效.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洪灾灾后居民SAS、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25,P>0.05;t=-1.795,P>0.05);干预后,干预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795,P<0.01;t=-19.600,P<0.01);对照组灾后居民的SAS、SDS评分低于入组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347,P<0.01;t=-11.784,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SAS、SD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63,P<0.01;t=2.764,P<0.01).结论 团体心理干预对洪灾灾后居民焦虑及抑郁情绪的改善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早期心理干预措施对晚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56例晚期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干预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在生活质量总评分提高,其中在饮食、精神、睡眠、疲乏、对癌症的认识及对治疗的态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或P<0.01).结论 早期心理干预对晚期肿瘤患者在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上能起到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学生抑郁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将3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大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19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法莫替丁、吗丁啉等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心理护理干预前FD大学生SAS和SDS评分较国内常模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FD大学生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心理护理干预6周后两组对照SAS和SDS,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表明心理护理干预后FD大学生焦虑和抑郁心理明显改善.结论: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FD大学生抑郁、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伴有抑郁、焦虑情绪障碍的87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3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SAS、SDS评分显著降低(P<0.01).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慢性支气管炎伴焦虑、抑郁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提高其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抗焦虑抑郁药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附2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晓远  高秀林 《北京医学》2007,29(7):424-426
目的 观察抗焦虑抑郁药及心理疏导辅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疗效.方法 选择46例符合罗马Ⅱ诊断标准、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定患者心理情绪状态.随机分为黛力新组和对照组.黛力新组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3次/d,加用抗焦虑抑郁药黛力新,每日晨1片,辅以心理疏导,疗程4周;对照组仅用多潘立酮.比较两组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后黛力新组消化不良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2.61%,对照组为43.70%,有显著性差异(P<0.01);黛力新组治疗后焦虑量表评分和抑郁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后黛力新组两种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FD患者加用抗焦虑抑郁药治疗及心理疏导,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多潘立酮者;FD发病可能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1.
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抑郁及产后抑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对孕期焦虑或抑郁症状及产后抑郁症状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科登记的孕妇200名,采用随机、单盲的前瞻性队列研究。200名孕妇按简单随机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为期6周的集体心理健康教育。在孕期每月随访1次,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进行评估;产后3、42 d和3个月,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及HAD进行评估,EPDS≥13分或HAD中A或D项分≥9分用《诊断与统计手册:精神障碍》第4版(DSM-Ⅳ)配套的诊断问卷(SCID)进行产后抑郁评估。结果对照组孕期总焦虑及抑郁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7.0%和5.0%,干预组分别为3.2%和3.2%,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干预组产后42 d的抑郁症状检出率为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0%(P<0.05)。结论孕期集体心理健康教育能降低产后42 d的抑郁症状检出率,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孕期焦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孕期心理干预对产科抑郁的价值。方法晚孕期产前抑郁孕妇52例,在常规产前教育和分娩支持的基础上,接受系统的咨询式心理干预,并与58例对照组比较,观察产后6周EPDS抑郁评分和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结果EPDS评分在孕28周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产后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心理干预前后(孕28周与产后6周)比较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根据EPDS筛查结合临床定式检查,产后6周干预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36.5%(19/52),而对照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62.1%(36/58),χ^2检验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晚孕期心理干预对产科抑郁具有较好的治疗价值,能有效地减轻其抑郁情绪,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癌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因素,为临床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将80例全喉切除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0人,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前两组SDS、SAS均〉50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抑郁、焦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经济情况、家人支持上,干预组要好于对照组。结论喉癌患者普遍存在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积极的心理干预,能减轻焦虑、抑郁的发生率,提高喉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吴琴  祝艳  张秀华 《四川医学》2014,(6):735-737
目的:探讨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抑郁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条件的420例孕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进行孕妇学校学习及心理干预,对照组不予特殊干预,采用传统的服务模式。两组孕妇于入组时及临产前由专人进行抑郁自评量表( SDS)测评,产后1周(出院前)及产后6周由专人进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 EPDS)测评。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入组时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5.6%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临产前分别为8.1%和2.9%,有统计学差异(P〈0.05);产后1周和6周抑郁症状检出率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随着时间延长而检出率降低,对照组则升高。结论孕妇学校结合心理干预能改善孕期抑郁症状,显著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孕期和产后焦虑、抑郁的随访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的随访了解孕、产期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并进一步分析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符合入组及排除标准的满16孕周的孕妇307例,随访时间为产后2~3 d、产后42 d、产后3个月,予填写相关危险因素调查表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情绪量表(HAD量表),产后增加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量表)筛查产后抑郁。结果孕期(HAD量表)焦虑发生率为5.5%,抑郁发生率为4.9%;产后(EPDS量表)2~3 d抑郁发生率为7.5%,产后42 d为13.5%,产后3个月为9.8%。产后2~3 d HAD与EPDS量表抑郁检出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345),但产后42 d和产后3个月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9和0.001);各时点两量表的内部一致性均较差。孕期焦虑对产后2~3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孕期抑郁对产后42 d的抑郁具有预测意义。初潮年龄、担忧孩子患遗传性疾病是孕期焦虑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既往胎儿/婴儿死亡、营养和担忧孩子喂养是孕期抑郁情绪的主要危险因素。产后抢救、产后饮食、产前思想准备和产前洁癖是产后2~3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设备是产后42 d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住房环境、有无请保姆和有无烦恼事件是产后3个月抑郁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孕、产期焦虑、抑郁情绪是客观存在的,产后不同时期抑郁发生率并不完全相同,且不同时期焦虑、抑郁的危险因素也不完全一致,孕期的不良情绪会直接导致产后抑郁的发生。故保健工作不仅要在产后开展,在确认怀孕后就应展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线上课堂对预防产后抑郁的作用。  方法  收集2019年6月—2020年1月产科门诊产检的孕妇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产前检查、产科常规护理、产后随访,观察组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线上课堂对孕妇的认知行为进行干预。分别于干预前、产后42 d采用一般状况调查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压力知觉量表,产后42 d应用育儿胜任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在干预前,2组在抑郁状态、焦虑情绪、压力评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产后42 d,观察组抑郁评分(6.85±3.8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9.13±4.9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焦虑状态上,观察组(28.88±9.63)显著优于对照组(36.12±9.1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压力评分上,观察组的压力评分(20.20±7.43)显著优于对照组(25.12±10.54),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的养育胜任感得分是75.33±10.65,观察组的养育胜任感得分是81.20±9.3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22,P=0.011)。  结论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线上课堂可有效提高产妇的育儿胜任感、降低育儿压力,缓解焦虑情绪,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本文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高危妊娠孕妇产后抑郁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8年2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高危妊娠孕妇,分娩后2~5 d内诊断为产后抑郁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质量、抑郁评分、焦虑评分以及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 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业务水平、护理态度、心理干预、健康宣教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都有所降低,但是对照组结果不显著,研究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社会功能、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高危妊娠孕妇产后抑郁发生率更高,对产妇身心健康和新生儿成长的影响更为严重,对高危妊娠产后抑郁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及焦虑评分,进一步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产科治疗的6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健康宣教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加用心理干预,干预8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结果干预8周,观察组患者焦虑情绪标准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产后抑郁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产前心理健康教育能否降低产后抑郁的发生率,并探讨预防产后抑郁发生的心理护理方法.方法:2010年1月至2011 年7月在我院进行有完整的孕检记录并定期孕检的孕产妇中,随机抽取200名孕妇,其中观察姐100例,对照组100例.干预组在常规孕妇保健的基础上给予以"如何避免产后抑郁"为主题的集体心理干预(5次孕妇+1次丈夫)课程,对照组予常规孕妇保健.所有对象每月跟踪随访至产后3d、42d,采用爱登堡产后抑郁量表(EDPS)评估.结果:观察组导乐分娩和非导乐分娩产后抑郁的发生率都低于对照组.结论:积极的心理干预治疗可以减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定期产检并分娩的孕妇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孕妇常规产前知识讲座、定期心理培训;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常规处置基础上,对亲密家庭人员和孕妇行心理干预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讲座,2组产妇均在产后15 d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自评量表(EPD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QOL)进行评分,并对比 2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 EP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QOL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组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亲密家庭人员和孕妇同时进行心理干预培训及预防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讲座能明显降低孕妇产后抑郁率,对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