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对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疼痛的影响。方法选取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10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滞麻组和全麻组,每组50例,全麻组给予全凭静脉麻醉,滞麻组给予浅全麻复合腰椎旁神经阻滞,比较2组血流动力学、疼痛、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康复情况。结果滞麻组麻醉后10 min、术中、术毕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明显低于全麻组(P均0.05),滞麻组术后24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得分明显低于全麻组(P0.05);滞麻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滞麻组和全麻组不良反应率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滞麻组呼之睁眼、呼之握拳、拔管、苏醒时间均明显短于全麻组(P均0.05)。结论腰椎旁神经阻滞联合浅全麻可有效改善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减轻疼痛,提高患者术中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苏醒康复,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靶控输注技术在乳腺手术麻醉中的辅助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择期行乳腺肿物切除术的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运用TCI-V型组合式靶控注射泵输入丙泊酚,经静脉推注芬太尼,行静脉全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靶控输注技术辅助麻醉。结果:T2时,观察组HR、MAP以及BI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5时,观察组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7时,观察组BI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T4时,观察组Ramsay镇静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丙泊酚与芬太尼使用总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乳腺手术麻醉中,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靶控输注技术可起到较为显著的镇静效果,且有助于减少丙泊酚、芬太尼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3.
贺必梅  杨博 《中国针灸》2008,28(3):219-221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TCI)在全麻中镇痛效应及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乳腺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TCI组(简称复合组)和单纯TCI组(简称TCI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先行经皮穴位电刺激麻醉诱导30min,然后行TCI静脉全身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刺激至手术结束;TCI组单纯行TCI静脉全身麻醉。通过对全麻药血浆靶控浓度的影响,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的镇痛效应。同时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影响。结果:复合组及TCI组患者术中平均所需的丙泊酚量分别为226.67mg及272.22mg,平均所需的芬太尼量分别为0.11mg及0.14mg,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复合组切皮前后心率、血压的波动均较TCI组小,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复合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缩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在术中具有一定的麻醉镇痛作用,可相对减少17%丙泊酚用量及14%芬太尼用量;同时,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轻手术切皮对患者所致的心血管系统的应激反应,并可加快患者的苏醒。  相似文献   

4.
黄金生 《新中医》2015,47(7):246-24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将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全身麻醉,观察组则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恶心、呕吐症状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术后6、12、24、4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6、12 h,恶心发生率观察组分别为10.0%、4.0%,对照组分别为30.0%、2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平均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能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恶心、呕吐发生率,缩短排气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全麻减轻妇科腹腔镜术后反应的效果。方法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1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成2组,每组58例,对照组予以全身麻醉,研究组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比较2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及排气、排便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术后6 h、12 h、24 h和48 h的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6 h和12 h的恶心、呕吐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对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予以经皮穴位的电刺激联合全麻方案,术后疼痛、呕吐和恶心明显缓解,且肠功能相关恢复快,具有一定临床应用和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6.
郭丰  宋伟  王剑  袁岚 《江苏中医药》2016,48(9):60-62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七氟烷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七氟烷全身麻醉下行单侧或双侧甲状腺切除术患者随机分成A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B组(全程吸入七氟烷麻醉加经皮穴位电刺激)。观察2组麻醉时间、拔管时间、术后VAS评分及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结果:B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拔管后MAP、HR低于A组(P0.05),术后VAS评分小于A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和七氟烷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减轻苏醒期心血管系统应激反应强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的防治作用。方法:将2012年8月—2013年2月就诊于本院乳腺外科,在全麻下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治疗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选取内关、合谷、梁丘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设定电刺激频率为2 Hz、连续波,以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节电流强度,连续刺激至手术结束;对照组在相应穴位放置电极但不接通电源。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静脉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2μg/(kg·min),调节吸入七氟烷浓度以调整麻醉深度。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全麻复苏后1 h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术后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评分)、评估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结果: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麻醉复苏后1 h心率、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脉搏氧饱和度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全麻复苏后1 h和5 h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显著降低瑞芬太尼全麻术后痛觉过敏的发生率,减轻麻醉复苏期术后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全麻恢复期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旨在寻找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肩关节镜手术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于术前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B组于术前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C组于术前及术后均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电针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持续30min。术后当患者切口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时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补救,并维持患者术后静息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第一次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时间点、术后24 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有效按压次数;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使用剂量;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对患者进行静息以及活动时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口干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对术后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剂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术前比,术后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快通道麻醉对于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0例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前30min给予双侧孔最穴、内关穴、足三里穴穴位电刺激(2Hz/100Hz、疏密波)至手术结束,对照组不给予穴位电刺激。记录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术毕恢复情况。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后患者疼痛程度及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T_0点相比,对照组T_1~T_5各时间点HR、MAP均显著升高,观察组仅T_1、T_4点的HR、MAP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T_1~T_5点HR、MAP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离室时间,术后12h、24h疼痛VAS评分及镇痛泵按压次数均减少,且术后排气时间提前,恶心呕吐发生率下降(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快通道麻醉可使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更快,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排气时间提前,并且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或降低丙泊酚注射痛的作用。方法:择期宫腔镜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30例)、对照S组(S组,30例)及对照L组(L组,30例)。T组患者经皮穴位电刺激30min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S组患者静脉注射2mL生理盐水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L组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50mg后丙泊酚TCI静脉全麻。记录患者发生注射痛的程度及发生率。结果:T组和对照L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低于S组,而T组和L组相当。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预防或降低丙泊酚引起的注射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穴位电刺激对全麻肛肠手术患者机体镇痛物质及神经-免疫-内分泌系统相关调节作用。方法:将拟肛瘘、痔疮手术患者156例随机分为3组,最终146例纳入分析。Ⅰ组48例,施以常规静脉全麻;Ⅱ组50例,常规静脉全麻联合穴位经皮电刺激,穴取内关、神门、上髎、次髎;Ⅲ组48例,常规静脉全麻联合穴位经皮电刺激,穴取上髎、次髎,电刺激一直持续到手术结束。手术前0.5 h及手术后1 h内分别采集患者唾液,检测反映机体疼痛调节及神经免疫内分泌指标opiophin蛋白(OPI)、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唾液淀粉酶(sAA)、皮质醇(Cor)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并对术后1h疼痛程度进行观察。结果:Ⅱ组OPI手术后高于手术前(P0.05),Ⅱ组OPI组内差值明显高于Ⅰ组、Ⅲ组(均P0.05)。Ⅰ组SIgA手术后高于手术前(P0.05),Ⅱ组SIgA、sAA、Cor组内差值明显低于Ⅰ组(P0.05,P0.01),而TNF-α手术前后及其组内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组、Ⅲ组术后1 h疼痛程度明显低于I组(P0.05,P0.01)。结论:在全麻肛肠手术中,穴位经皮电刺激可有效促进体内镇痛物质的释放,缓解术中应激水平,达到麻醉镇痛效应。局部取穴辅以内关、神门整体取穴疗效优于单纯局部取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Dex)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妇科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将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均分为Dex联合TEAS组(DT组)、Dex组(D组)、空白组(C组)。DT组诱导前10 min选取足三里、梁丘穴,诱导前30 min对DT组行经皮穴位电刺激至术毕,D组静脉泵注Dex,C组泵注等量生理盐水。三组患者麻醉诱导和维持方法相同。比较术后6、12、24 h三组患者VAS评分,若VAS评分5分,给予曲马多1 mg/kg,记录24 h内使用例数。比较24 h BC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后6、12、24 h时,DT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D组和C组(P0.05),术后6h时D组VAS评分低于C组(P0.05),C组9例患者使用曲马多,D组2例,DT组0例(P0.05)。DT组BCS评分4分例数明显高于D组和C组(P0.05)。与D组、DT组相比,C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较高(P0.05)。结论 Dex联合TEAS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比Dex辅助全麻或单纯全麻镇痛效果好,舒适度高,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对术后镇痛尿潴留的疗效。方法:选择择期妇科手术4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在硬膜外麻醉前20min实施经皮穴位电刺激,术中持续穴位刺激至手术结束,术后行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对照组术前仅行硬膜外麻醉,术后行硬膜外术后镇痛(PCEA)(与实验组相同);术后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残留量、尿管留置时间。结果:实验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降低,导尿管留置总天数减少,第1次小便后的尿残留量较对照组少。结论:经皮穴位预处理可预防和减轻术后镇痛引起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对膀胱的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对甲状腺手术中的镇痛效应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92例择期行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给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研究组46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麻醉。记录2组连接监测仪时和电刺激30 min后的常规项目监测情况,统计2组术中各时间点的异丙酚靶控浓度,比较2组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检测2组术中各时间点的血浆皮质醇和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结果电刺激30 min后,2组HR、MAP和BIS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中各时间点异丙酚靶控浓度、皮质醇水平、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且研究组均显著低于同时间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术中异丙酚和芬太尼用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甲状腺手术中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靶控输注,可明显增强镇痛效应,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检索,总结经皮穴位电刺激在围麻醉期的作用。发现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用量、降低手术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轻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和术后恢复质量,且对心、脑、肝、胃肠等器官具有保护作用,而假穴位电刺激和经皮神经电刺激除具有一定镇痛作用外,并不具备经皮穴位电刺激的其他作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辅助麻醉在穴位选择、刺激参数等方面尚需改进和统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对全麻膝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14例,随机分为诱导前电刺激组、全程电刺激组及对照组。诱导前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持续30 min。全程电刺激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开始行手术侧对侧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电刺激,频率2/100 Hz,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相同穴位只贴电极片不行电刺激。分别于术后6 h、12 h、24 h及48 h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电刺激组术后6 h及12 h恶心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3组间术后各时间点呕吐发生率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麻醉诱导前及手术全程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合谷-内关-足三里-曲池穴,可有效预防全麻下行膝关节手术患者恶心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陕西中医》2015,(6):725-727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复合全麻在腹腔镜卵巢囊肿切除术中对镇静药异丙酚和阿片类镇痛药瑞芬太尼用量、术后苏醒时间及对内源性阿片肽样介质β-内啡肽(β-EP)及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静脉全麻组(F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Q组)。于入室(T1)、入室后30min(T2)、诱导后5min(T3)、缝皮(T4)各时间点测定静脉血中β-EP、IL-2的含量,术中常规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呼气末CO2分压(PetCO2)和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并根据BIS值变化调整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注药速度,术后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和统计麻醉中异丙酚、瑞芬太尼用量。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其中F组比Q组术中平均所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均明显减少;检测指标β-EP和IL-2在两组中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F组中β-EP始终无显著变化,但Q组则明显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明显;IL-2水平在两组中均表现出下降趋势,但在Q组中更加显著,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两组均顺利苏醒,但F组平均时间短。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引起血浆β-EP和IL-2水平升高,有较强的镇痛镇静作用,当和静脉全麻配合应用时能够减少全麻药物用量,缩短术毕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对妇科宫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方法选自我院于2017年3月-2017年9月期间收治的妇科宫腔镜手术患者100例,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对照组经皮内关穴位,但不打开电刺激。比较2组术后1、2、6、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和VAS评分变化,及肠鸣音恢复时间和肛门首次排气时间。结果观察组术后1、2、6、12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2、6、12 h VAS评分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内关穴位电刺激可明显降低妇科宫腔镜手术后恶心呕吐发生。  相似文献   

19.
郭琛  陈良巧 《新中医》2021,53(8):122-124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凭静脉麻醉对输尿管镜检查患者术中熵指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输尿管镜检查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麻醉前对双侧肾俞穴进行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对照组仅贴敷电极片不做电刺激,2组患者接受常规全凭静脉麻醉下手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熵指数、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状态熵(SE)在输尿管镜进入膀胱时(T2)及输尿管镜进入输尿管口时(T3)均较低(P0.05),反应熵与状态熵的差值(RE-SE)、HR、MAP在T2、T3及麻醉苏醒时(T4)均较低(P0.05),术中体动反应次数、术后VAS评分及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也较低(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复合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检查,可降低患者术中脑电熵指数,并取得更好的麻醉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陕西中医》2015,(12):1649-165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辅助静脉全麻对妇科腔镜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TEAS辅助静脉全麻组(F组)和单纯静脉全麻组(D组)。所有患者入手术室后于双侧内关和足三里贴敷电极刺激片,F组TEAS30min后开始全麻,D组静置后全麻。观察患者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及恶心呕吐发生率;记录两组患者术前1d、术后1、2、3d血清胃动素含量。结果:F组较D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明显缩短;两组患者术后胃动素水平均有所下降,和术前相比差异显著。结论:TEAS辅助静脉全麻较单纯静脉全麻应用于妇科腔镜手术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