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评价经皮电刺激膀胱俞、三阴交对防治应用吗啡行术后硬膜外镇痛致尿潴留的疗效和对膀胱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40只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2组,每组20只,实验组在固定时间段连续4天每天行经皮穴位电刺激30分钟,第5天在硬膜外麻醉后行腹部手术,术中持续电刺激至手术结束,术后用吗啡行硬膜外镇痛;对照组不给予电刺激,仅在术后行硬膜外镇痛(同实验组);比较两组家兔的膀胱内压力、排尿阈值和残余尿量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家兔膀胱内压力较对照组增高(P〈0.05),而排尿阈值和残余尿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膀胱俞、三阴交能有效减少应用吗啡行术后硬膜外镇痛时对膀胱功能产生的抑制效应,起到保护和改善膀胱功能的作用,达到预防和降低尿潴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神经相关穴位电刺激预防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7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1 h采用神经相关穴位电刺激疗法,对照组行空白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第1次排尿后尿残留量、排尿一般状况积分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组尿潴留发生率显著降低,第1次小便后尿残留量较对照组少,排尿一般状况及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相关穴位电刺激可预防和减轻痔术后镇痛引起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能有效保护膀胱功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在麻醉和非麻醉状态下留置尿管的舒适度。方法将100例进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按手术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于术晨麻醉前在病房插尿管并留置尿管,观察组于手术室麻醉后手术前插尿管并留置,2组均于术后8 h拔除尿管,观察2组患者术后舒适度、尿路刺激征、尿潴留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舒适度为68%,尿路刺激征发生率为6%,无尿潴留发生;对照组术后舒适度为22%,尿路刺激征、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24%和12%,2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麻醉后插尿管比麻醉前插尿管留置患者舒适度高,尿路刺激征、尿潴留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混合痔切除术的患者通过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方法预防尿潴留的疗效。方法:按照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收集60例门诊或者住院的混合痔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成两组,对照组A(n=30)不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当作空白对照组,观察组B(n=30)采取经皮穴位电刺激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后患者的尿潴留的发生率和首次的术后患者自主的排尿时间。结果:观察组B的首次术后自主排尿时间[(104.20±15.194)min]明显少于对照组A的首次术后自主排尿时间[(167.80±21.479)min],并且统计学分析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观察组B的尿潴留发生率(20%)明显小于对照组A的尿潴留发生率(4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不仅可以预防混合痔术后患者尿潴留的发生率,而且还大大缩短了术后患者自主排尿的时间,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7):962-964
目的:观察及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2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在手术结束后当天及术后2d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仪进行治疗,对照组在相同穴位粘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刺激。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72h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物的时间、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术后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早期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首次追加镇痛药物的时间晚于对照组,静脉镇痛药物的使用量少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头晕、尿潴留)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可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朱成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1):163-164
探讨选择留置尿管的最佳时机,减少插尿管的不良刺激给病人带来的痛苦,避免尿道粘膜的损伤。方法:选择100例术前需要留置尿管的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术前1-2小时在病房行留置尿管术;实验组采用在手术室于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效果满意后行留置尿管术。观察两组病人在插尿管时的疼痛程度、血压、心率等指标。结果:两组病人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病人在手术室于麻醉起效后留置尿管可明显减轻病人的疼痛不适及心理应激反应。对术后的恢复及临床护理作用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单胎、足月、头位妊娠初产妇198例,随机分为电刺激组98例和对照组100例。电刺激组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经皮穴位电刺激曲池和合谷,每小时刺激1次,每次30 min,直至分娩结束。对照组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后,相同穴位处连接电极但不予电刺激。测量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1、2、3、4、5 h及分娩时的鼓膜温度、疼痛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并评估产时发热率。测定两组产妇镇痛前、镇痛后2 h及分娩时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记录两组产妇产程、分娩方式、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镇痛时间、分娩镇痛药量、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鼓膜温度随着分娩镇痛时间的延长均较镇痛前有所升高,电刺激组产妇镇痛后3、4、5 h及分娩时的鼓膜温度及产时发热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两组产妇镇痛后的血清IL-6、IL-1β水平较镇痛前升高;电刺激组产妇分娩时血清IL-6水平、镇痛后2 h及分娩时血清IL-1β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电刺激组分娩镇痛药量、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妇VAS评分、分娩方式、分娩镇痛时间、催产素用量、产后出血量、产程、新生儿Apgar评分等指标及尿潴留、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曲池和合谷有助于缓解硬膜外分娩镇痛相关产时发热,降低产妇血清IL-6、IL-1β水平,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并评估围手术期不同时间点行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辅助镇痛的效果,旨在寻找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肩关节镜手术使用的最佳时机。方法:选择在全身麻醉下行单侧肩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为Ⅰ~Ⅱ级,随机分成3组,每组40例。A组于术前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B组于术前取患侧合谷、内关穴行电刺激治疗联合术后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C组于术前及术后均取假穴位行电刺激治疗。电针参数: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持续30min。术后当患者切口静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3分时给予舒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镇痛补救,并维持患者术后静息VAS评分≤3分,记录术后第一次给予静脉自控镇痛泵的时间点、术后24 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以及有效按压次数;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术中麻醉药使用剂量;分别于术毕即刻、术后第6小时、第12小时、第24小时对患者进行静息以及活动时VAS评分,同时记录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明显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延长,术后24h内镇痛泵内舒芬太尼的使用剂量、有效按压次数减少(均P0.05),而术后恶心呕吐、咽喉痛、口干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及对术后镇痛满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围手术期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延长术后首次使用补救镇痛的时间,降低术后镇痛药物剂量以及术后不良反应,与术前比,术后使用经皮穴位电刺激镇痛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前列腺开放性手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例BPH患者随机分两组:临床组12例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对照组12例术后肌注哌替啶镇痛。结果:临床组术后镇痛有效率达92%,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为17%,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4±0.6天,导尿管留置时间7±0.6天,肠蠕动恢复时间3±0.5天,住院时间10.6±1.0天;而对照组术后镇痛有效率为67%,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发生率为58%,膀胱冲洗液转清时间6.7±1.0天,导尿管留置时间10.7±0.8天,肠蠕动恢复时间2.0±0.5天,住院时间15±1.0天。结论:前列腺开放性手术后行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满意,明显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加快了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膝关节镜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行膝关节镜手术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术前不做任何治疗,治疗组术前采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手术前后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术后恶心程度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后5-HT含量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5-HT含量的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恶心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手术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具有较好的抗不良应激反应的作用,可缓解术后恶心程度,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防治方法.方法 对60 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留置尿管、营养神经及配合提肛训练治疗;试验组30 例,给予上述治疗外加中药及针灸治疗,术后14 天B 超测量患者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采用t 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对照组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组(P<0.05).结论 营养神经、温阳益气利水中药、针灸及提肛训练等综合治疗能有效预防尿潴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揿针疗法对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宮颈癌术后尿潴留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接受基础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上配合揿针疗法;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积分和残余尿量,比较两组住院时长、尿管留置时长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优于对照组的8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要症状枳分及残余尿量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均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住院时长和尿管留置时长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均P<0.05)。结论:揿针疗法对改善宫颈癌木后尿潴留症状的效果明显,且持续性明显优于单纯基础护理。  相似文献   

13.
王海川  韩清燕  林雪琴 《河北中医》2014,(12):1785-1787
目的观察中医干预治疗腰硬联合麻醉下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采用中医干预,包括针刺、灸法、中药3种方法阶梯治疗,对照组60例单纯给予新斯的明肌肉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7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第3 d的残余尿量与第1 d比较明显减少(P〈0.05),而对照组改善不明显(P〉0.05)。2组间第1、3 d的残余尿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干预治疗术后尿潴留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技术,对胆囊切除患者使用3种不同配方,探讨其镇痛疗效及安全性,为胆囊切除术后患者临床应用PCEA镇痛提供参考。方法:将60例(ASAⅡ级)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各20例,A组应用高乌甲素和罗哌卡因,B组应用曲马多、罗哌卡因,C组应用吗啡、罗哌卡因。结果:3组术后镇痛效果比较,A组较B、C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B、C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术后镇痛副作用(恶心呕吐、嗜睡头昏、皮肤瘙痒、尿潴留及低血压)发生率,C组高于A、B两组;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时间A、B两组优于C组,A、B两组无显著差异,较C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选择硬膜外镇痛,曲马多临床效果较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穴位低频电刺激预防环状混合痔切除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12例腰麻下行环状混合痔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组、空白组,分别予耳穴结合体穴低频电刺激、耳穴、不采用任何干预手段。观察3组治疗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术后第一次排尿及术后8h排尿情况。结果①试验组尿潴留发生率(2.56%)低于空白组(23.68%)(P〈0.01),与对照组(8.57%)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试验组的临床疗效优于空白组(P〈0.01),而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试验组第一次排尿时间和排尿总积分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试验组术后8h排尿总积分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⑤试验组术后疼痛VAS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空白组(P〈0.05)。结论耳穴结合穴位电刺激可有效预防痔术后尿潴留、减轻疼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治疗脊髓损伤(SCI)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2018年9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就诊的80例SCI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予八髎穴烧山火针刺法,对照组予八髎穴单纯针刺法,两组均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4天、28天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并检查膀胱残余尿量,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平均漏尿次数、日单次最大尿量、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P<0.01);治疗14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方面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治疗28天后,治疗组在日平均排尿次数、日平均漏尿次数、膀胱残余尿量方面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在日平均单次尿量、日单次最大尿量方面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32/40),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八髎穴烧山火针法可有效改善SCI后膀胱功能,减轻尿潴留,其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比较2组干预后尿动力学结果、干预前后泌尿症状困扰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最大尿流量、膀胱顺应性、最大逼尿肌压力、最大尿道压力等指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显率观察组为80.0%,对照组为37.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按摩治疗混合痔腰硬联合麻醉术后尿潴留,能显著改善患者尿流动力学指标及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电针利尿穴加康复训练治疗宫颈癌术后尿潴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缩短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时间的治疗方法。方法:将宫颈癌根治术患者5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单纯留置导尿至拔管成功。治疗组在留置导尿1周基础上每日电针利尿穴加康复训练(包括盆底肌肉训练及crede手压法)至拔管成功。统计两组留置导尿时间及术后2周尿潴留存在率。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术后留置导尿时间上差别虽不显著,但是平均缩短了2天,而在术后2周尿潴留存在率上则显示出显著差别(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电针利尿穴加康复训练能够缩短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时间,临床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地塞米松及吗啡混合液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时效。方法选择ASA1~2级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Ⅰ组手术结束时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Ⅱ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 mL(内含地塞米松10 mg);Ⅲ组硬膜外单次注入0.25%罗哌卡因6mL(内含地塞米松10mg+吗啡2mg);Ⅳ组用患者自拉硬膜外镇痛(PCEA)泵,镇痛药液为0.1%罗哌卡因和0.04mg/mL吗啡,背景速度2mL/h,PCA剂量0.5mL,锁定时间15 min,采用PCEA泵持续镇痛呈术后72 h。记录患者术后(72 h内)手术部位出现疼痛及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以及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Ⅰ组比改,Ⅱ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Ⅲ组、Ⅳ组术后无痛状态的持续时间均超过72 h,与Ⅰ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各组术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及地塞米松与吗啡混合液单次注射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不管是否应用PCEA泵持续输注,均能获得良好和持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卒中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采用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5天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首次排尿时间、膀胱功能积分及残余尿量,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P<0.05)。治疗后,治疗组首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膀胱残余尿量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岭南飞针疗法之腹针治疗卒中后尿潴留可显著缩短首次排尿时间,减少膀胱残余尿量,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