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调查灾害多发地区居民健康知识和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开展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四川省什邡市、泸县和越西县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1600人,健康知识方面,呼吸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9.4%,消化道传染病知识知晓率为16.2%,急救电话知晓率为66.6%;地震室外安全做法知晓率为91.9%,地震室内安全做法知晓率为57. 6%,洪水逃生技巧知晓率为43.6%。健康行为方面,55.1%的居民从不会喝生水,54.9%的居民能掌握正确的洗手方式,86.4%的居民会在做菜时将生熟分开。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健康知识知晓率与民族(OR=0.240, 95% CI=0.146~0.396)、文化程度(OR=1.179, 95% CI=1.049~1.326)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与地区(OR=1.266, 95% CI=1.020~1.570)、民族(OR=0.244, 95% CI=0.148~0.401)、文化程度(OR=1.388, 95% CI=1.243~1.551)、家庭总收入(OR=1.172, 95% CI=1.034~1.329)相关。结论 四川省居民自然灾害健康知识认知和健康行为形成存在问题,应广泛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提高居民自救互救能力和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山西省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的逃生及自救互救知识与技能现况,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系统抽样方法,对山西省4个区县的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公众应对灾害事件知识技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超过95%的被调查对象家里没有灭火器和逃生包,且没有与家人进行过逃生演练;地震、洪水、火灾等灾害事件的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分别为30.2%、16.6%和29.1%,其中城市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5或P0.01);城乡、家庭人口数及是否知晓家庭应急准备四步骤是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结论家庭应急准备在灾害事件应急中的重要作用被忽视,今后应加强对这方面的健康教育;灾害事件逃生与自救互救知识技能知晓率较低,有待大力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3.
李莉  北京  )  宁艳  北京  )  程玉兰  北京  )  胡俊峰  北京  )  陶茂萱  北京  )  张刚  北京  )  胡桃  北京  )  柴燕  北京  )  汤大俊  张银燕  陈艳 《中国健康教育》2010,26(10):735-737
目的了解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现状,为确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健康教育和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四川省城乡居民20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中做过家庭应急准备的比例为20.3%。对地震、水灾、火灾逃生自救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69.2%、58.4%和74.8%。传染病暴发事件中,对伤寒传播途径和肺结核预防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20.3%和51.7%。其他灾害事件中,对化学品中毒处理方法和放射性事故应对的知晓率较低,分别为32.7%和34.6%。城市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知晓率明显好于农村居民。结论四川省城乡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与技能水平有待提高,知识知晓率城乡差别很大。应加强对肺结核、伤寒、化学品中毒处理、放射性事故应对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并采取针对、有效的措施提高农村居民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4.
了解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获取知识的途径,为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两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市18个区县40所小学4 052名小学生,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行为以及知识获取途径的问卷调查.结果 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在36.0%~90.6%之间,平均为65.7%;城区学生大部分题目知晓率高于郊区学生,女生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传染病相关行为方面,“从来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的学生比例为70.1%.吃东西前、上完厕所后、外出回家后,能做到每次都洗手的比例分别为73.1%,77.0%和62.8%;能够选择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液洗的比例为65.9%;在3种情况下均能做到每次都洗手且能用正确方法洗的比例仅为35.9%.小学生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分别为家长、教师和医生;喜欢获得传染病知识的前3位途径为观看电视节目、课堂教学和观看多媒体录像.结论 北京市小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有待提高,与传染病相关的部分行为也需加强教育.学校教育是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山东省城乡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行为和干预方式需求情况,为进一步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法,对山东省2个县区800名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行为观察。结果城市小学生肺结核、流行性感冒和流行性腮腺炎相关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5.5%、52.5%、38.8%,农村小学生分别为59.4%%、39.9%和39.4%;农村小学生饭前洗手、便后洗手、咳嗽等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为81.5%、77.8%、68.5%,城市小学生分别为72.5%、57.2%、54.0%;72.8%城市小学生和65.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医生获取知识,48.0%城市小学生和47.2%农村小学生希望通过教师获取知识。结论城乡小学生在重点传染病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均较低,农村小学生对于重点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方面好于城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需求情况,为中学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1707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为9.84%,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知晓率及放射性事故救护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学校安全通道知晓率达53.54%;地震、洪灾和火灾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均大于60%。学生救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学校,63.1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救护知识普及课程。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知晓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形成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救护知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解松阳县公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救灾防病知识的掌握情况、灾害预防的意识、应对技能现状和需求,探索以社区为平台的公众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的干预方法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松阳县600位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公众应对台风、地震、洪灾、火灾等自然灾害的知识、行为与技能知晓率分别为16.17%、13.00%、26.33%和20.17%,其中城区居民的知晓率高于农村居民(P<0.01);89.67%的人认为目前有必要开展针对自然灾害的健康教育工作。结论松阳县居民应对自然灾害的知识与技能水平较低,今后应加强针对自然灾害的健康教育工作,重点人群是农村人口。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四川省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乙肝、结核、艾滋病等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水平和行为现状,评价手机短信干预效果。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于2013年1月—2014年12月,对四川省581名春节返乡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进行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开展手机短信干预及干预后问卷调查。结果通过手机短信干预教育,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对传染病防治知识和相关健康行为形成率均有大幅度提高(P0.05),干预前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50.8%,干预后69.3%,相关知识知晓率平均提高18.5%;干预前健康行为持有率为47.9%,干预后为65.3%,平均提高17.4%,但安全套使用的行为认知率仍很低,仅为17.1%。结论手机短信干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可以有效提高外出务工人员重点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9.
刘堃  任金芝  翟燕雪  陈卓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2):1822-1825
了解辽宁省小学生、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与安全知识水平现状,为进一步对小学生进行安全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学生问卷、教师及学校管理人员问卷,对3 166名学生、158名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小学生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16.6%,不同年级小学生对突发事件种类、突发事件重视程度的认知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5.00,-4.85,P值均<0.05);小学生对踩踏、伤害、溺水、食物中毒、触电、交通事件、地震、火灾8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的知晓率为3.8%~75.4%,不同性别、年级学生对伤害事件的安全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47,5.34,P值均<0.05);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种类的全面知晓率为36.7%,认为突发事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人员比例为74.7%,对突发事件表示重视的人员比例为74.7%.不同城市类型的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安全知识知晓率在自然灾害、公共卫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60,5.11,P值均<0.05).结论 学生、班主任及学校管理人员对突发事件认知水平及安全知识知晓情况亟待提高,学校应加强学生安全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评价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措施对甘肃省小学生重点传染病相关知识行为的干预效果,为学校的健康促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和武山县抽取420名干预组学生和410名对照组学生.基线调查后,干预组开展传染病知识健康教育,对照组学生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干预结束后,对两组学生再次进行健康行为问卷调查和现场行为观察.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学生对重点传染病知识的知晓率及卫生行为的行为形成率明显提高,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知识的知晓率分别提高了62,30和53.6百分点,便后洗手、吐痰、咳嗽、发热处理和怀疑肺结核处理方面分别提高了18.4,15.2,6,17.5,30和23.6百分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学生中进行的重点传染病相关健康教育综合干预可有效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促进健康信念和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郑州市中小学生对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为郑州市中小学校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抽取3331名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知识调查,计算慢性病相关防治知识知晓率。结果 郑州市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59.45%,其中,对引起肥胖的原因、不良生活方式、吸烟的危害及健康的概念知晓率较高,对肥胖、糖尿病的并发症及糖尿病的预防措施知晓率较低;女生比男生知晓率高;随着年级增长知晓率也增长;家庭有卫生工作者的高于无卫生工作者(均P<0.05);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科普书等大众媒体是中小学生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结论 郑州市中小学生慢性病防治相关知识比较欠缺,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段特点,加强慢性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疫情期间徐州市部分大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简称知信行,KAP)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高校有效开展大学生疫情防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徐州市四所高校大学生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大学生对COVID-19的知信行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参与调查的2 842名大学生新冠肺炎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1.85%,高认知占比为70.8%,87.7%的大学生呈积极态度,97.2%在疫情期间采取良好防护行为。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级、专业以及对疫情的关注程度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认知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专业、疫情期间居住地、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态度的影响因素(P<0.05),不同年级、有无亲属从事医学相关工作、以往是否关注过传染病防控、所在学校是否开展过传染病防治的宣传、疫情期间健康情况、对疫情的关注程度、认知情况、态度情况是徐州市大学生对COVID-19预防行为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2 842名大学生在 COVID-19 的认知水平、态度和行为方面存在差异,高校应当采取多策略的健康教育方式,时刻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并促进学生健康行为养成,不断提高学生健康素养,促进健康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医疗机构联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的模式对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模式干预的效果,为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21年4月选取阜阳市颍州区2所小学所有四年级学生共526人,实施3个月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模式干预后,对干预前后的知信行情况进行问卷调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总知晓率、总正确态度拥有率、总正确行为依从率分别从45.59%(1 199)、53.52%(1 126)、38.94%(1 229)上升至97.76%(2 571)、97.43%(2 050)、89.83%(2 835)(χ2分别为1 762.65、1 096.12、1 781.72,P值均<0.001)。小学生健康教育接受程度比较:最受小学生欢迎的是开展洗手、戴口罩等比赛,学生的喜欢程度为92.78%。结论 校园内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识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小学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知信行情况,有利于学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中学生重点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和健康教育方式需求情况,为开展有针对性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福田区4所学校的887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学生对健康定义、流行性感冒、禽流感、红眼病、艾滋病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80%,流行性腮腺炎低于50%,狂犬病预后知晓率低于15%;除个别问题外,高中生知晓率高于初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学生超过95%认为学校传染病预防工作重要,高中生患病继续上课比例较初中生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要求患病同学休课、饭前每次洗手的比例较初中生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中生和高中生在吐痰、便后洗手和打喷嚏等方面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健康教育干预方式需求上,初中生和高中生均首选观看宣传片,其后依次为医生讲课、老师讲课。结论高中生在传染病知晓率方面高于初中生,但行为形成率差别不大,提示需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5.
了解西安市小学生对传染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和行为形成情况以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学生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西安市14个区/县93所小学的4 454名学生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48.5%,男女生知晓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36,P=0.164);城区学生知晓率为54.5%,郊县学生为47.3%,农村学生为38.9%(x2=1 115.45,P<0.01).学生总体健康行为形成率为68.9%,绝大多数行为形成率女生高于男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种行为形成率均为城区高于郊县、郊县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农村、主要监护人学历较低的学生,其相关知识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948,0.344,P值均<0.01);农村、监护人学历较低、男生及近1年患过传染病的学生,其健康行为答对题数较少(β值分别为-0.479,0.292,0.518,0.475,P值均<0.01).结论 西安市小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学校健康教育应主抓课堂教学,重点关注农村地区和监护人文化程度较低的学生群体.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深圳市中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利用"3.24结核病防治日"在深圳各区抽取24所学校16174名学生,对其进行现场结核病知识问卷调查,采用自填式的调查方法。结果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为77.9%,87.0%的学生知道得了肺结核后应及时到结核病防治机构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83.7%的学生知道结核病是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79.4%的学生知道肺结核可疑症状是咳嗽、咳痰二周以上或有咯血;正确率较低的是"肺结核病人的规律治疗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对肺结核病人的治疗政策",分别为69.6%和69.7%。中学生获取结核病防治知识的途径主要是通过学校教育,其次是通过媒体、其他途径、医院宣传和学校教育,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结核病防治知识的学生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高。结论深圳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有所提高,学校仍需继续加强防治结核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黄春丽 《职业与健康》2009,25(21):2330-2331
目的了解泰安市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中学以班为单位,从不同年级抽取2625名学生分别在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两次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总知晓率为35.16%,各年级平均知晓率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后中学生结核病防治知识总知晓率为64.78%,各年级平均知晓率问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前、后学生结核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学生中开展结核病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该人群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情况,为今后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江苏省6个城市78所大中小学校9813名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及其水平现况调查。结果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为84.2%,但各学习阶段提高的幅度不大,只有1.0~2.6个百分点;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总体水平不高,平均知识优良率只占54.7%;小学到大学整个学习阶段学生优良率总体提高了17.7个百分点,平均每个学习阶段只提高了5.6个百分点。结论学生在学校接受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成效不显著;学校在传染病防治知识方面的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和效果不够理想,未能真正发挥学校在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阜阳市农村地区小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情况,探讨农村小学生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方法在阜阳市3所农村小学四、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不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小学生300名,小学生对艾滋病知识总知晓率23.22%。69.3%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应该救助。小学生获得艾滋病知识的途径主要是电视(64.79%)、老师(49.44%)、学校宣传栏(38.95%)等。61.80%认为学校向学生讲授艾滋病知识很有必要、58.80%愿意进一步获得艾滋病、性病预防知识。结论应开展针对农村地区小学生的综合性系统性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上海市初中生健康相关知识和行为现状,为开展针对性的青少年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8所中学的1233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初中生总的健康知识知晓率为87.02%,安全应急和心理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均超过85%,饮食营养和疾病预防知识的知晓率均低于50%,女生的健康生活方式和安全应急知识的知晓率高于男生(P<0.05)。初中生总的健康行为行成率为68.27%,其中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少喝含糖饮料和早晚刷牙的行为形成率均超过80%,正确遮掩口鼻和正确洗手的行为形成率均低于50%;城区学生正确洗手的行为形成率高于郊区学生,女生少喝含糖饮料、正确遮掩口鼻、早晚刷牙的行为形成率高于男生(P<0.05)。结论上海市初中生的健康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结合其年龄特点和健康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措施,促进其健康行为的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