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C1q抗体检测与SLE疾病活动性及狼疮性肾炎关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抗C1q抗体检测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性及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5例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并与其它SLE活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阳性率为51.4%,其中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和其它无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阳性率分别为77.8%(14/18),42.3%(22/52),前者显著高于后者(P<0.01)。在活动期SLE患者中,抗C1q抗体水平显著高于临床非活动期患者。相关分析表明,血清中抗C1q抗体水平分别与SLEDAI评分、抗dsDNA抗体水平和CR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补体C3、C4和CH50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活动性狼疮性肾炎患者血清中抗C1q抗体(P<0.05)、抗dsDNA抗体(P<0.01)单独检测阳性率和两抗体联合检测(P<0.001)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它SLE患者。结论抗C1q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性高度相关,抗C1q抗体和抗dsDNA抗体的联合检测为活动性狼疮性肾炎的特异性检测指标,两抗体同时阴性排除活动性狼疮性肾炎。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生儿黄疸患儿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分布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筛选和抗体鉴定.结果 869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中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15例,进一步检测出抗-D 9例,抗-E 4例,抗-E、c 1例,抗-D、C1...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种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在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593例肝功能异常患者,检测抗线粒体抗体(AMA)、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体、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抗肝细胞溶质抗原1型(LC-1)抗体、抗核包膜糖蛋白(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抗可溶性抗原抗体(ENA)谱、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并结合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3例诊断为AIH,ANA阳性率81.8%(27/33);ASMA敏感度57.6%(19/33),特异度97.6%(161/165);抗SLMLP抗体敏感度6.1%(2/33),特异度99.4%(164/165);抗LKM-1抗体敏感度12.1%(4/33),特异度91.5%(151/165);抗LC-1抗体敏感度9.1%(3/33),特异度99.4%(164/165);在AIH中未发现gp210抗体、抗sp100抗体。结论联合自身抗体检测极大地提高了AIH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抗Ⅱ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 type 2,DENV2)非结构蛋白1(nonstructural protein 1,NS1)多克隆抗体,分析该抗体的免疫特性。方法采用NS1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血分离血清,纯化获得抗NS1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分析抗NS1抗体与NS1蛋白和DENV2结合特性。免疫荧光法测定抗NS1抗体与人微血管内皮细胞株1(huma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 1,HMEC-1)的交叉反应性。ELISA法分析抗NS1抗体、HMEC-1和新鲜同系小鼠血清共培养体系中活化补体的含量。结果抗NS1抗体能与NS1和DENV2特异性结合,抗体最高滴度分别为1∶1 280和1∶640。抗NS1抗体能与HMEC-1细胞交叉结合,抗NS1抗体、HMEC-1和新鲜同系小鼠血清共培养上清液中C3a、C4a、C5a和s C5b-9含量均显著高于HMEC-1和新鲜同系小鼠血清共培养(均P<0.05),以及PBS、HMEC-1和新鲜同系小鼠血清共培养(均P<0.05)。结论抗DENV2 NS1抗体能交叉结合于血管内皮细胞并激活补体系统,可能在登革出血热的免疫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Jo-1抗体的表达并探究其与复发性流产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2月本院收治的复发性流产患者100例为复发性流产组,无不良孕产史且已正常生育的女性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血清抗Jo-1抗体、抗dsDNA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ACA)表达水平及对复发性流产的诊断价值,logistic回归分析复发性流产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复发性流产组血清抗Jo-1抗体(23.0%)、抗dsDNA抗体(17.0%)、ACA阳性(22.0%)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5.0%、4.0%、8.0%)(均P<0.05);复发性流产组中抗Jo-1抗体和抗dsDN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较抗Jo-1抗体、抗dsDNA抗体、ACA单独检测及抗Jo-1抗体和ACA抗体联合检测和抗dsDNA抗体和ACA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高(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抗Jo-1抗体、抗dsDNA抗体及二者联合诊断复发性流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90、0.570、0.660,敏感度分别为95.0%、97.0%、94.0...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用基因重组的核糖体P0蛋白和纯化的核糖体P蛋白作为抗原榆测126例SLE患者和145例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血清中抗P0抗体和抗P抗体;同时对126例SLE患者采用线性免疫分析检测抗dsDNA抗体、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抗SSA60抗体、抗SSB抗体等,比较以上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中的意义.结果 SLE患者抗核糖体PO蛋白抗体的阳性率为38.89%,非SLE自身免疫病患者组为2.0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59,P<0.01);SLE患者组中,抗P0阳性牢高于抗P蛋白抗体阳性率(X2=19.36,P<0.001);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诊断SLE的特异性为97.93%,抗dsDNA抗体和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单独阳性率较高,分别为15.08%和9.52%;抗SmD1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单独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17%和3.97%.结论 抗核糖体P0蛋白抗体对SLE患者有高特异性和较高的敏感性,对抗dsDNA抗体、抗SmD1抗体、抗核小体抗体等抗体阴性的SLE患者有尤其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红细胞抗体筛查在减少溶血性输血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对住院患者做抗体筛选试验,筛查红细胞抗体,对抗体阳性者进行抗体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类型及抗体效价检测。同时观察筛选的阳性率,以判断抗体的临床意义。结果4117名接受红细胞抗体筛查的住院患者中,共筛选抗体阳性3例(阳性率为0.3%):通过抗体鉴定,检出抗-M1例,抗-D 1例,抗-Ce3例,抗-c4例,抗-E5例。结论对住院患者进行常规抗体筛选试验能有效地减少和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不明原因不孕症妇女的抗透明带抗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不孕妇女血清中抗透明带抗体的发生率。方法 :筛选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病例 ,用 EL ISA检测不孕妇女血清中的抗透明带抗体。结果 :检测的 54例不明原因不孕症患者血清中 ,仅 1例血清抗体 Index值 >1 .0 ,为阳性。结论 :不明原因不孕妇女的血清抗透明带抗体发生率很低 ,阳性血清抗透明带抗体是否影响受精和生育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刚 《中国保健》2009,(17):801-802
目的:探讨抗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受体1型(AT1受体)自身抗体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50例冠心痛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的血清抗AT1受体抗体进行测定分析。结果:50例冠心病患者中有30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0%;50例正常对照组中有3例抗AT1受体抗体阳性,阳性检出率为6%,冠心病组抗AT1受体抗体的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抗AT1受体自身抗体阳性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血性中风患者抗β2GP1抗体血清水平,探讨抗磷脂抗体与缺血性中风的相关性,揭示抗β2GP1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应用的意义。方法检测了51例缺血性中风及40例无血栓疾患的对照组血清中的抗心磷脂抗体、抗β2GP1抗体。结果抗β2GP1在抗体在缺血性中风组及对照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抗β2GP1抗体可能为引起患者缺血性中风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怀孕期妇女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对早期诊断非ABO-HDN及寻找解决产科配血困难的技术方案。方法:采用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试验、放散试验检测ABO以外的抗体,采用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进行不规则抗体检测及鉴定。结果:189例孕产妇血清中检出特异性不规则抗体4例(2.12%),抗体特异性分别为抗-Leb 1例,抗-M1例,抗-E 1例,抗-E.C 1例,其中1例孕妇所生婴儿红细胞被来自母体的不规则抗体致敏。结论:Rh系统及MNSs系统的抗体易导致新生儿溶血病(HDN)发生,孕期检测孕妇血型不规则抗体对早期诊断非ABO-HDN,为孕妇及时准备相合的急救用血,避免紧急状况下的配血困难和治疗新生儿溶血病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抗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联合分型检测在不良妊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该院收治的65例不良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正常分娩的60例孕妇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ACA、抗β2-GP1抗体水平,对比两组差异,分析ACA、抗β2-GP1抗体对不良妊娠诊断的指导价值。结果观察组ACA-Ig G与ACA-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抗β2-GP1抗体-Ig G与抗β2-GP1抗体-Ig M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ACA与抗β2-GP1抗体联合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结论 ACA与抗β2-GP1抗体阳性表达是导致产妇出现不良妊娠结局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及早进行ACA与抗β2-GP1抗体水平的检测对后续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制定及产妇妊娠结局的改善均具有重要意义,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抗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RSV抗体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将接受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的婴幼儿患儿120例和对照组100例无相关呼吸道疾病婴幼儿的血清抗肺炎支原体(MP)抗体、抗肺炎衣原体(CP)抗体和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观察组血清抗MP抗体阳性率最高,为35.83%,抗CP抗体阳性率最低,为22.5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P<0.05;χ2=7.22,P<0.05)。②婴幼儿患儿各年龄段中MP IgM、CP IgM和RSV IgM分布情况,血清MP IgM和CP IgM阳性率在1~3岁组最高,RSVIgM阳性率30天~1岁组中最高。③抗RSV抗体在支气管哮喘中阳性率最高分别为55.56%,抗MP抗体阳性率在非典型肺炎中最高,为46.27%。④观察组患儿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检测,单项指标的临床诊断实验评价抗MP抗体的敏感性和真实性最高,分别为37.66%和54.00%。结论:抗MP抗体、抗CP抗体和抗RSV抗体的检测是诊断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哮喘中重要的参考指标,对病因诊断和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自身免疫性肝病(AIH、PBC、PSC)患者血清中出现的ANA、ASMA、AMA抗体,并对AMA-M2亚型、抗SLP/LP、抗LKM-1、抗LC-1肝病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抗核抗体的阳性率为61.97%,抗体的滴度水平1∶100,在抗核抗体的荧光模型中,AIH主要以颗粒型、均质型为主,PBC主要以核膜型、着丝点型为主。在AIH中,抗SLP/LP、抗LKM-1、抗LC-1、AMA-M2的检出率分别为16.67%、12.50%、4.17%、4.17%。结论利用对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抗体的检测,有助于帮助诊断和鉴别不明原因的肝脏疾病,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微柱凝胶卡式法在临床交叉配血及不规则抗体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微柱凝胶卡式法进行交叉配血,对配血结果呈特异性凝集的阳性标本进一步作不规则抗体检测,再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结果在1 051例配血标本中,交叉配血阳性结果有27例,在不规则抗体检测中检出抗-E 3例,抗-c 1例,抗-cE 1例,抗-M 1例,选取不规则抗体相应抗原阴性的献血者与患者进行交叉配血,配血成功。其余21例为非特异性抗体或自身抗体。结论微柱凝胶卡式法是交叉配血试验、不规则抗体筛查的最新方法,应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原核表达并纯化埃可病毒9型(ECHO9)VP1蛋白,免疫兔子制备多克隆抗体,鉴定重组蛋白的免疫活性,为ECHO9血清学检测试剂和疫苗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PCR方法扩增VP1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 ET28a-VP1并转化到大肠杆菌(E.coli BL21),诱导表达并纯化VP1重组蛋白,免疫兔子制备抗VP1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抗VP1抗体效价,Western blot鉴定抗体特异性。病毒中和试验鉴定抗体中和ECHO9病毒的能力。结果 VP1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BL21中高效表达,制备的抗VP1抗体效价为1∶1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抗VP1多克隆抗体可以识别原核表达的VP1蛋白。中和试验显示抗体对ECHO9病毒有中和作用,其效价为1∶10。结论本研究成功原核表达了ECHO9的VP1蛋白并制备出抗VP1多克隆抗体,有助于ECHO9的临床诊断、疫苗开发和分子病毒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空肠弯曲菌感染与Guillain -Barr啨综合征 (GBS)发病的关系以及空肠弯曲菌感染和抗 -GM1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方法检测 85例GBS患者血清中的空肠弯曲菌IgG、IgM、IgA抗体及抗 -GM1抗体 ,同时从患者的大便中培养空肠弯曲菌 ;根据Hughes报道的方法对病情轻重进行评分。结果 :GBS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为 5 1 8% ,抗 -GM1抗体检出率为 42 4% ;近期空肠弯曲菌感染者抗 -GM 1抗体检出率(6 3 6 % )显著高于未感染者 (19 5 % ) (P <0 .0 0 1) ;空肠弯曲菌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以及抗 -GM1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病情轻重均无显著性差异 (P均 >0 .0 5 )。结论 :空肠弯曲菌感染是GBS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血清中抗-GM 1抗体的存在与近期空肠弯曲菌感染有关 ,但空肠弯曲菌感染及抗 -GM 1抗体的存在与疾病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外周血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与CD62P的表达及与发生血栓的关系.方法 对86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32-GP1抗体滴度,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结果 (1) SLE患者中抗β2-GP1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 (2) SLE患者中CD62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且血栓组中CD62P的阳性率与抗β2-GP1抗体滴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抗β2-GP1抗体与活化血小板均与SLE的血栓形成相关,且活化血小板可能是抗β2-GP1抗体参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小儿血清SARS冠状病毒交叉抗体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非SARS小儿血清中筛查SARS冠状病毒交叉抗体。方法:用ELISA和RT-PCR方法对无SARS临床表现的住院小儿患者进行SARS冠状病毒RNA及抗SARS冠状病毒多克隆抗体IgG的检测。再对SARS IgG可疑阳性血清利用蛋白芯片方法进行SARS冠状病毒成份蛋白3CL、N、M、S1、S2、S3抗体的分析。结果:在190例非SARS患儿血清中,检出IgG多克隆抗体可疑阳性20例。SARS冠状病毒成分蛋白抗体分析发现N蛋白抗1例,抗M蛋白抗体阳性1例,抗N、M抗体同时阳性1例。结论:在部分非SARS小儿体内可能存在有抗SARS冠状病毒的交叉抗体。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在壮族人群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和病情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壮族SLE患者180例,疾病对照120例和健康对照120例,分别检测血清中抗核抗体(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抗ENA抗体谱、抗C1q抗体、抗ds DNA抗体和抗心磷脂抗体(ACA),并探讨这些抗体与壮族SLE患者诊断、活动性、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结果SLE组抗C1q、dsDNA、AnuA、ARPA、AHA、Sm、nRNP、ANCA、ACA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各对照组(P<0.01)。抗ds DNA、Sm抗体诊断特异性>90%。活动组抗C1q、dsDNA抗体水平及AnuA、ARPA、AHA、ANCA、ACA阳性率均高于非活动组(P<0.01)。这些抗体与肾脏损害、关节炎、24 h尿蛋白升高、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血沉加快、补体C3/C4降低相关。结论抗C1q、dsDNA、AnuA、ARPA、AHA、Sm、nRNP、ANCA、ACA抗体是壮族人群SLE诊断的重要指标,与疾病活动及病情发展相关,在壮族人群SLE发病及病理过程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