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3 毫秒
1.
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心室晚电位(VLP)的阳性率。方法:采用泰安市医疗仪器研究所研制的SXG-7000VLP记录仪,x、y、z正交心电图双极导联,检测心肌梗死(MI)后3小时至1年不等患的心室晚电位。结果:80例MI患VLP阳性29例,阴性30例。AMI44例中VLP阳性15例(34.1%),陈旧性心肌梗死(OMI)36例中阳性14例(38.8%),前壁MI28例中阳性5例(17.8%),下壁MI 47例中阳性24例(51.0%)。结论:相比较而言,以急性心肌梗死,下壁心肌梗死的心室晚电位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左心前导联上U波极性与心肌灌注和左心室功能的关系,对63例有临床和心电图证据证明曾患前壁心肌梗死(MI)的病人,进行了铊~(201)心肌闪烁造影和锝-99m心室造影。方法:63例MI患者在MI发作后6—8周,进行铊~(201)运动闪烁造影和锝-99m心室造影。所有病人皆系首次患MI,除煎壁导联外,其余导联皆无异常Q波。其中男58例,女5例,平均年龄52岁。排除伴左、右束支阻滞或预激综合征的患者。正常对照组12例,皆系冠脉造影正常,铊运动闪烁造影正常,左心室功能正常者。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49岁。根据V_4—V_6导联U波的极性,将病人分为3组:U波直立组16例,每例至少有2个导联U波高于0.5mm;U波倒置组29例,皆倒置深度超过0.5mm;U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塞(M1)后左室重构较常见,其结局是导致心力衰竭,一旦出现心衰,病情将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在心衰出现以前,已有心功能异常存在,病人尚无典型的心衰症状(劳力性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缓临床心衰的发生,进一步延长病人生命。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M1后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1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临床资料:男性二例,女性一例,年龄56岁、64岁及62岁。3例均为急性左室前壁心肌梗塞(MI)合并有室前壁MI。2例有高血压病史,平时收缩压>25.7KPa,一例有陈旧性下壁MI史。发病至就诊时间6—15小时,3例均痊愈出院。血压20/11.4kpa范围,主要症状有胸闷痛,心慌、气促、呼吸困难,1例偶咳粉红色泡沫痰,另外未见明显颈V怒张。肺部闻及湿罗音、心音低钝、心尖部闻及收缩期杂音2例,肝脏无肿大,下肢未见明显水肿。患者均有不同左心衰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心阻抗图微波来观察分析心便恢复期患者的心脏收缩时间间期及心输出量,观察其梗塞部位、时间及异常Q波对心功能的影响,以指导病人康复期的保健及生活是非常必要的。材料与方法一、恢复期组40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均有典型病史,血清酶港变化和心电图所证实。急性发病后2个月病情稳定者,男29例,女11例,年龄33—74岁,平均59.8岁。急性心梗后时间:2个月一3年ZI例,3年一5年12例,5年以上7例。梗塞部位:前间壁15例,广泛前壁11例,下壁14例。恢复期心电图改变:相应导联仍在Q波或QS波31例,Q波消失9例。二、对照组40例与恢…  相似文献   

6.
肖军  唐发宽  王龙 《心脏杂志》2007,19(3):318-319,325
目的探讨前壁导联ST段压低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MI)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根据MI初期是否并发前壁导联ST段压低将96例急性下壁MI分为两组即前壁导联ST段压低组(A组,56例)和前壁导联ST段无压低组(B组,40例),将两组冠脉造影结果、梗死部位及预后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多支血管病变(52%)、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82%),下后壁MI(88%)、下后壁+右室MI(90%),心力衰竭(16%)、心源性休克(14%)、室速(21%)。B组多支血管病变(30%)、梗死相关血管近端病变(22%),下后壁MI(12%)、下后壁+右室MI(10%),心力衰竭(2%)、心源性休克(2%)、室速(8%)。两组分项比较差异均显著(均P<0.05)。结论并发胸前导联ST段压低的急性下壁MI多为多支血管病变,梗死相关血管多为近端病变,梗死部位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自1990年5月~1996年8月我们用南京大学制药厂生产的国产尿激酶(UK)与日本绿十字生产的进日UK对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进行了静脉溶栓疗效对比观察,结果两组溶栓效果相近,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46例均为发病6小时内AMI患者,男34例,女12例,年龄39~67(53土86)岁。梗塞部位:下壁16例,下壁个右室8例,下壁十正后壁2例,前间壁11例,前壁9例。将46例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UK组(3例)和进口UK组(l例)进行溶栓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人UK用量及用法相同,入院后先静推UK40~60万IU,继以6O~100万IU加5%葡萄糖液至10…  相似文献   

8.
随着冠心病介入性诊断与治疗的不断发展 ,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引起的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并收到较好的疗效 ,是临床抢救左心功能衰竭及低心排综合征有效的辅助循环方法。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7- 0 4~ 2 0 0 0 - 10急诊入院的 AMI并发心力衰竭和 (或 )心源性休克患者 40 (男 34,女 6 )例 ,年龄 5 5~ 71(6 2± 8)岁。患者中广泛前壁心肌梗死 (MI) 18例 ,前间壁并发前壁 MI12例 ,下壁并发侧壁 MI8例 ,下壁并发前间壁及右室 MI2例。所有患者的 AMI诊断均根据临床症状、心脏…  相似文献   

9.
吴迪  黄希正  马淑平 《心脏杂志》2008,20(5):610-612
目的应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对不同部位的左室心肌梗死(MI)患者进行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和舒张功能参数的对比分析。方法选择对照组15例、下壁MI组24例、前壁MI组29例,利用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技术评价3组的左室整体和局部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参数。结果①左室整体收缩功能,在左室射血分数和峰射血率二个参数中,下壁MI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前壁MI组与对照组和下壁MI组相比,分别有显著下降(P<0.05)。②左室整体舒张功能,在峰充盈率和前1/3充盈分数二个参数中,前壁MI组与对照组和下壁MI组相比分别有显著下降(P<0.05)。③左室局部收缩功能,在以左室局部射血分数为参数时,下壁MI组在4个节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前壁MI组在4个节段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下降(P<0.05),前壁MI组在2个节段比下壁MI组有显著下降(P<0.05)。④左室局部舒张功能,在以LVR1/3FF为参数时,下壁MI组和前壁MI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在4个节段上有显著下降(P<0.05),前壁MI组在2个节段上比下壁MI组有显著下降(P<0.05)。结论前壁MI对左室整体和局部收缩与舒张功能的损害重于下壁MI。  相似文献   

10.
作者分析肝素、硝酸甘油和β阻滞剂配合链激酶(SK)溶栓治疗心肌梗塞(MI)的效果。病人和方法观察透壁性 MI55例,发病后头6h(平均4h)入院。基本组34例(男31,女3,平均年龄61.6岁)用小剂量 SK 治疗。前壁 MI20例,后壁MI14例。急性期并发心源性休克5例,肺水肿5例。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运动试验是对心功能的评价,对心硬病人有无可能发生心脏意外的低危或高危者分类。在国外已是心梗病人诊断治疗中必备的程序之一。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运动试验的强度,目前尚有争论。本文将9例急性心肌梗塞后早期低水平运动试验资料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9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男6例,女3例。年龄58~70岁,平均64.3土8.4岁。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l例、前壁3例、下壁4例、下壁衣室梗塞1例。其中1例下壁梗塞并短阵三度房传导阻滞发病6小时内住院给予键激酶150万U,静脉溶栓。余8例住院期间无并发症。方法:l.9例A…  相似文献   

12.
本文总结了自92年1月至95年12月期间我院CCU病房收治的3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并尝试早期康复医疗的体会。1资料与方法1.1对象:36例急性心梗病人,其中男性2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113岁。其中16例下壁间例合并室),14例前壁(包括广泛前壁,其中3例合并侧壁),6例前间壁。所有病例地匀符合WHO,AMI诊断标准,并具有溶栓指征;年龄<75岁;胸痛<24小时,无心源性休克、心衰等严重并发症;无活动性出血,严重高血压、糖尿病眼底改变,恶性肿瘤等反指征。1.2方法:符合上述指征者用尿激酶溶栓,剂量2万U儿》总量…  相似文献   

13.
降纤酶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大量临床研究证明,冠状动脉内血脉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溶栓、抗凝治疗是目前治疗AMI早期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降纤酶(DFE)对34例AMI病人进行治疗,并以尿激酶十肝素作为对照。对DFE疗效及安全性观察如下:工材料和方法1.l病例选择选择1995年5月至1998年5月在我院住院的AMI病人68例,随机分为DFE组(34例),尿激酶组(34例)。DFE组无溶栓、抗凝禁忌症。其中男21例,女13例,年龄39~75,(平均604士12.2)岁,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塞15例,下壁心梗10例,例壁心梗3例,正后壁2例,下后壁《例,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前壁AMI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全部病人均进行心电图检查,前2d每12h1次,以后每日1次,对第2天和第5天心电图ST段和T波方向进行仔细分析。第5天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左心室有否附壁血栓。结果:AMI后第2天ST段抬高者53例(69%),敏感性为96%,阳性预测值(PPV)为39%,阴性预测值(NPV)为96%。第2天至第5天持续ST段抬高和T波直立者,特异性为93%,PPV为71%,第2天ST段位于基线而T波倒置者无一例发生附壁血栓。结论:心电图对前壁AMI发生左心室附壁血栓具有重要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溶栓疗法用于发病12小时之内任何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AMI)伴有ST段抬高病人的治疗。然而,在下壁AMI中,溶栓对降低死亡率的影响少于对前壁MI。而且,对较小的下壁MI的疗效还有争议。本文对大量静脉给予链激酶治疗的AMI(intraven。sstreptoklnaseInAMI,ISAM)病人资料重新进行分析,并对其初始红段抬高的量进行了测量,即:计算I、m。aVF。VS和V6ST段的总和(ZSrF)。在ISAMI中没有测量胸前ST段压低。因此,为了将安慰剂对照组最初已ST与胸前ST段压低联系起来,在最近的INJECT(ntemationaljointeffic。ycompariso…  相似文献   

16.
1985~1995年,我院收治40例年轻人急性心肌梗塞(AMI),现对其临床特点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36例,女4例;年龄21~40岁,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危险因素为高脂血症20例,高血压10例,吸烟34例,肥胖20例,糖尿病2例,其中同时具有以上两项者15例,三项10例,四项5例。急性期出现并发症12例(束支及房室传导阻滞、窦缓、心衰各2例,室早4例,房早及休克各1例)。治疗及预后:治疗原则为:①扩张冠状动脉:硝酸甘油0.3mg舌下含化,继后将硝酸甘油10mg加入5%葡萄糖液200ml中缓慢静滴,并肌注盐酸罂粟硷、度冷丁。②溶栓改善微循环…  相似文献   

17.
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诊断急性后壁透壁心肌梗死(AMI)有困难,而明确诊断对溶栓治疗是重要的。记录3个附加ECG导联是一种简便而准确的诊断方法。本文报道其方法及结果。方法17000例住院患者于18个月内行12导联ECG。250例因V;或/和VZ导联R波增高,或临床怀疑后壁梗死(MI)而加作左后胸导联(V7-Vg)检查。记录完12导联ECG后,将V4、VS、V。导联电极分别平移至与左腋后线相交处(V),左肩肿下线相交处(Vs)及与脊柱左侧相交处(Vg),然后记录这些部位的ECG。结果110例后壁AMI或陈旧性MI患者在V7、VS或Vg导联出现…  相似文献   

18.
对64例急性心肌梗塞患执行福建老年医院患性心肌梗塞四周康复程序(1990年)。患男47例,女17例,平均65岁、梗塞部位为:下壁25例,广泛前壁15例,前间壁8例,心内膜下4例,下壁 右室壁4例,下壁 正后壁3例,前壁 左室壁3例,前壁 下壁 右室壁 正后壁2例,其中≥60岁40例,大面积心梗12例,严重并发症19例,60例顺利完成程序.4例因合并室壁瘤心衰反复中止康复,总有效率93.75%,表明即使是高龄,大面积心梗,有严重并发症持病情稳定后,以步行训练为主要内容的四周康复程序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用东菱精纯抗栓酶(DF-521)对20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溶栓治疗,观察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含量的动态变化,并讨论该变化的意义。资料与方法患者选择胸痛持续≥30min,经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至少两个相邻导联ST段抬高≥1mm,年龄<70岁,起病6h以内,无使用溶栓药物禁忌证[1]的急性心肌梗塞20例(男12,女8),平均年龄60.1±5.8岁。梗塞部位:前壁5例,前间壁6例,广泛前壁7例,下壁及右室2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用一般治疗方法,静滴丹参、ATP、辅酶…  相似文献   

20.
<正> 频域心电图(FCG)是分析心电信号在频率域中特性的无创伤心电检测新技术。本文分析了30例心肌梗塞(MI)者的FCG。其中男29例,女1例。平均年龄59.5岁。均为规整的窦性心律,无束支阻滞,无高血压。属陈旧性MI者25例,新近期MI者5例,分成三组:①前壁组(11例),②下壁组(15例),③复合(下壁+前壁)组(4例)。用健康男性30例为对照组,其平均年龄6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