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肌梗塞(MI)后左室重构较常见,其结局是导致心力衰竭,一旦出现心衰,病情将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在心衰出现以前,已有心功能异常存在,病人尚无典型的心衰症状(劳力性胸闷、气急、呼吸困难)。如能早期诊断,积极治疗,可延缓临床心衰的发生,进一步延长病人生命。现将近年来我们遇到的MI后无症状左室功能异常12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系急性心肌梗塞后6个月内确诊的病人,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38~74岁,平均572岁。梗塞部位:前期间壁2例,前壁3例,前间壁十前壁5例,广泛前壁2例。表现容易疲劳、周身不适5例,活…  相似文献   

2.
笔者自1992年6月至1995年12月选择肺心病右心衰100例,男57例、女43例,平均年龄65.7岁。肺心病冠心病23例,男18例、女5例,平均年龄66.6岁。对二组病人心衰前后心电图异常PtFv_1值动态变化进行分析探讨。肺心病左心衰时异常PtFv_165例,占肺心病心衰65%,经抗心衰治疗后,异常PtFv_114例,占肺心病14%,心衰前后异常PtFv_1值有显著差异(P<0.01)。肺冠病心衰23例,异常PtFv_118例,占肺冠病78%,经抗心衰、扩冠等治疗后,异常PtFv,15例,占肺冠病65%,心衰前后二者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3.
肺心病右心衰与Ptfv1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心病右心衰与PV1 终末电势 (PtfV1 )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对 14 5例肺心病人资料及 10 0例健康体检病人 ,作为观察组 (A组 )与对照组 (B组 ) ,常规 12导联均为窦律者 ,观察PtfV1 情况。结果 肺心并右心衰 (A1 组 )异常PtfV1 值敏感性明显高于无心衰组 (A2 组 ) ;( 82 2 5与 37 34 ,P <0 0 1)肺P与异常PtfV1 敏感性 ( 62 75 %与 5 7 2 4% ,P >0 0 5 )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 1例出现PtfV1 负值增大。结论 异常PtfV1 与肺P在肺心诊断价值上是一致的 ,两者数值增大均可作为判断肺心并右心衰的 1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心病右心衰与PV1终末电势(Ptfv.)的关系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145例肺心病人资料及100例健康11体检病人,作为观察组(A组)与对照组(B组),常规12导联均为窦律者,观察Ptfv1情况.结果肺心并右心衰(A1组)异常Ptfv1值11敏感性明显高于无心衰组(A2组);(82.25与37.34,P<0.01)肺P与异常Ptfv.敏感性(62.75%与57.24%,P>0.05)无统计学意义.B组无1例出现Ptfv.负值增大.结论异常Ptfv,与肺P在肺心诊断价值上是一致的,两者数值增大均可作为判断肺心并右1心衰的1项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因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心室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是目前最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1]。目前仅脑钠肽是筛选心衰病人的基础指标,并且可作为评估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预后或严重程度的指标[2],急需其他新型生物学标志物用于心衰的诊断、指导治疗及评价预后等。近年来出现了如可溶性  相似文献   

6.
本文作者探讨肺心病患者V1导联P波终末向量(Ptf-V1)异常与心衰的关系。  55例肺心病患者均经体检、ECG、胸片、心脏B超确诊,按Morris法测Ptf-V1,以-0.03mm·s为异常,其中单纯肺心病34例(占61.82%),肺心并发冠心病21例(占38.18%)。55例患者出现心衰者50例(占90.91%);其中单纯肺心病组有心衰者32例(占64%,其中右心衰27例,全心衰5例),肺心并发冠心病组有心衰者18例(占36%,其中右心衰7例,左心衰4例,全心衰7例)。  5例无心衰组治疗前和后的Ptf-V1为-0.031±0.009和-0.024±0.011,经统计t检验相差不显著。50例心衰组治疗前和后的Ptf-V1…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慢性心衰病人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相关性。方法 用 Runman仪检测慢性心衰病人、心功能正常的高血压心脏病、冠心病人及正常人的脑组织血、氧含量及血氧变化波形 ,并进行分析。结果 慢心衰病人与对照组相比血氧含量及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均降低 ( P<0 .0 1 )。结论 慢性心功能不全病人脑组织低含氧与血氧波形相关系数异常可作为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诊断参数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永久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措施以及远期疗效。方法对患病态窦房结综合症(SSS)和高度、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的46例患者进行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手术,并对结果进行了并发症的防治分析及远期随访。结果46例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7例发生并发症,血管异常致穿刺失败2例,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1例,术中出现室颤2例、心脏停搏1例,术后起搏器囊袋无菌性坏死1例,囊袋内出血2例,急性期起搏阈值升高6例。随访3个月至5年后无心衰组中l例术后因脑出血死亡,l例发生急性心肌梗塞,2例出现心衰;心衰组l例因心衰恶化死亡,3例因心衰反复加重需要住院治疗。结论熟练的手术技巧和吸取成功的经验是防治并发症的重要措施。术前常规进行双侧锁骨下静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血管畸形、狭窄及先天性走行等异常;基层医院应有备用起搏电极以防止发生翼状电极嵌顿右室节制束这样的少见并发症;术后1个月内和术后1月-3月内急性期阈值升高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激素疗法。在基层医院,对于无心衰的Ⅲ度AVB和SSS患者可以首选VVI起搏器.合并心衰的Ⅲ度AVB患者,应首选DDD起搏器。  相似文献   

9.
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拮抗剂(Tolvaptan)治疗心衰急性与慢性疗效  心衰时血管加压素(AVP)升高,可激活V1α受体使心肌纤维化肥厚、血管收缩,激活V2 受体使水钠潴留。心衰时血管加压素拮抗剂不仅可能阻止左室功能障碍进展,也能改善充血症状与低钠血症。利尿剂往往伴有电解质异常、肾功能恶化,精氨酸血管加压素拮抗剂可能减少血容量,但对电解质与肾功能无影响。本研究为血管加压素拮抗剂(Tolvaptan)临床Ⅱ期研究,在美国与阿根廷4 5个中心进行,共收入32 0名病人。急性结果判定以服药后2 4h体重为指标,慢性结果判定以病人死亡、再入院,因心衰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的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126例为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组,选取单纯老年重症肺炎病人52例为重症肺炎组,另选取老年普通肺炎病人26例为对照组。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组病人根据其临床转归分为存活亚组87例与死亡亚组39例。检测并比较各组病人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并分析各指标与老年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预后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重症肺炎组相比,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组病人的TT、APTT、PT、D-D显著升高,FIB、PLT显著降低(P0.05),且重症肺炎组病人的TT、APTT、PT、D-D显著高于对照组,FIB、P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组病人中,死亡亚组病人的TT、APTT、PT、D-D显著高于存活亚组,FIB、PLT显著低于存活亚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T、APTT、PT、D-D与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的预后呈负相关,FIB、PLT与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的预后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凝血功能指标与心衰合并重症肺炎病人的预后存在显著相关性,可用于判断病人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心衰)合并焦虑病人文化水平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心衰合并焦虑的病人65例,按文化水平分成2组,具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人为A组,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病人为B组,2组均按心衰治疗指南给予正规抗心衰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加用综合性情感干预联合抗焦虑药物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1周和2周后2组病人不适症状的缓解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脑利钠肽(BNP)水平。结果治疗1周后,2组病人的病情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A组心功能、BNP水平及临床不适症状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B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2组病人的病情均明显好转,2组间心功能、BNP水平及临床不适症状的改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衰合并焦虑病人的文化水平在短期内对治疗效果有影响,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心衰合并焦虑的病人应该根据其文化水平的高低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衰弱综合征对老年心力衰竭(心衰)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并采用Stata软件进行Meta分析,评价衰弱综合征与老年心衰病人1年内再入院率、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总共纳入2944例病人,Meta分析纳入6项研究评价全因死亡风险,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病人相比,衰弱增加老年心衰病人全因死亡风险(HR=1.712,95%CI:1.405~2.085)。纳入5项研究评价再入院风险,结果显示,与非衰弱病人相比,衰弱增加老年心衰病人1年内再入院风险(HR=1.751,95%CI:1.451~2.114)。结论衰弱综合征可作为评价老年心衰病人不良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过去200年,对于充血性心衰病人的处理,着重于缓解疾病症状。近30年来,注意力集中在阐明心衰时基本的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在强心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等研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使绝大多数病人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但是,充血性心衰病人的病死率仍然很高,各种治疗措施尚不能改善病人的长期生存。心衰病人往往死于进行性加重的基础心脏病,但许多病人在无任何血液动力学或功能恶化的迹象中意外猝死。随着改善泵功能的药物治疗不断进展,不仅要使心衰病人感觉较好(心衰治疗中的第一个领域),转移到更重要是使心衰病人延长寿命(心衰治疗中的第二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我国真实世界临床实践中,射血分数降低的老年心力衰竭(HFrEF)病人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队列研究,共纳入HFrEF病人215例,其中采用ARNI治疗的为ARNI组(n=110),同期采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或者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进行治疗的为对照组(n=105)。比较2组接受治疗6个月后的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和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结果 治疗6个月后,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室性早搏次数(PVCs)均显著降低,LVEF显著提升(P<0.05);ARNI组LVEF较对照组提升更显著(P<0.05)。ARNI组病人1年内心衰再住院率较对照组更低(29.1%比54.3%,P<0.05)。校正了年龄、性别、BMI、房颤、高血压等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使用ARNI的病人1年内心衰再住院风险仅为使用ACEI/ARB病人的0.23倍(P=0.008)。2组均没有观察到严重的不良反应事件。结论 中低剂量沙库巴曲缬沙坦有利于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比索洛尔对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循环体液激素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常规强心、利尿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治疗 2月以上 ,左室射血分数 <0 .49,近二周临床病情相对稳定的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 2 0例。在原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 6月 ,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循环体液激素水平。1 8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心衰患者具有较高的循环体液激素水平 ,与对照组相比 ,Ang 、 RA、 ALD、 ANP、 ET-1、 TNF-α均升高 (均 P<0 .0 1 )。比索洛尔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 (均 P<0 .0 1 ) ,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后明显提高 (P<0 .0 1 )。结论 充血性心衰病人即使已使用 ACEI治疗 ,仍然存在着神经体液异常。比索洛尔可有效调节多种体液激素和改善心脏功能。临床上 ,对病情相对稳定的充血性心衰患者应在 ACEI基础上合用 β受体阻滞剂。  相似文献   

16.
房颤在进展期心衰常见,与死亡率间关系尚有争论。早先少量心衰病人研究中房颤对生存率影响,出现了相反的,无意义的,甚至有益的不同报告。为澄清房颤对进展期心衰病人的预后意义,作者对390例连续收治的进展期心衰病人,其房颤对生存率和猝死间关系进行了评价。方法和结果:390例中冠心病心衰177例(45%)、非缺血性心肌病和心脏瓣膜病213例(55%)。平均左室射血分数0.19±0.07。75例患有阵发性(26例)或慢性(49例)房颤。与窦性节律比较,房颤病人在心衰病因、平均肺毛细血管楔压(简称肺毛压)治疗、栓塞意外方面并无差异,但使用华  相似文献   

17.
目前 ,难治性心力衰竭 (RHF)的治疗 ,仍是困扰临床医师的一大难题 ,我们应用前列腺素E1(PGE1)与卡托普利联合治疗3 0例RHF病人 ,并与同期 3 0例应用硝酸甘油治疗的病人进行对比研究 ,发现联合治疗效果满意。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所有病人均为住院后经去除诱因 ,低盐 ,给予洋地黄 ,利尿 ,扩血管药物治疗后疗效不显 ,符合RHF的病人。心功能分级 (按NYHA分级标准 )Ⅲ级 (心衰Ⅱ度 ) 2 0例 ,Ⅳ级(心衰Ⅲ度 ) 40例 ,随机分为前列腺素E1与卡托普利联合组 (治疗组 ) 3 0例与对照组 3 0例 ,两组病人临床资料见表 1、表 2。表 1 两…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临床病例调查,分析冠心病及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病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门诊及住院的80例冠心病(心功能Ⅰ级)病人、63例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心功能Ⅱ级~Ⅳ级)病人,收集其年龄、性别、心率、血压、血流依赖性血管内皮舒张功能(FMD)、同型半胱氨酸(tHcy)、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中医辨证分型等资料,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FMD与SOD、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tHcy、HbA1c的相关性,并比较两组病人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程度。结果与冠心病(心功能Ⅰ级)病人相比较,心肌梗死后心衰(心功能Ⅱ级~Ⅳ级)病人FMD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FMD值有进一步下降趋势;FMD值与SOD、HDL-C呈正相关,与年龄、LDL-C、tHcy、HbA1c均呈负相关;比较中医证型分布发现,冠心病病人中痰瘀互阻型FMD值明显降低(P0.05);在心肌梗死后心衰病人中,心气下陷、瘀血阻滞型FMD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冠心病心肌梗死后心衰病人(心功能Ⅱ级~Ⅳ级)较冠心病(心功能Ⅰ级)病人血管内皮功能损伤的程度严重,且随着心功能不全加重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对冠心病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发现:血管内皮功能程度与年龄、氧化应激、血脂、同型半胱氨酸、血糖水平等有关;中医证型分布研究发现冠心病病人中痰瘀互阻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较重。心肌梗死后心衰病人中心气下陷、瘀血阻滞型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较重。  相似文献   

19.
分析100例高血压病人(心衰组40例,无心衰组60例)治疗前后的血压及心电图Rv_5 Sv_1、∑R、QTc、Ptfv_1的变化情况。发现无心衰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Rv_5 Sv_1及∑R降低;Ptfv_1绝对值降低。心衰组治疗后血压明显下降;R波振幅增加,∑R增加更明显;Prfv_1绝对值及QTc明显降低。两组对比:心衰组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及∑R、Ptfc_1绝对值治疗前及治疗1、2、4周均显著大于无心衰组(P<0.05)。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复方真武冲剂治疗心衰心肾阳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心衰心肾阳虚证5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予以复方真武冲剂,观察4周,以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超声心动图、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组间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T-proBNP、hs-CRP浓度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更优(P0.05)。结论复方真武冲剂能够改善心肾阳虚型心衰病人的心功能,减轻病人临床症状,与常规西药结合治疗具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