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膦甲酸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乙型肝炎的高发区。目前治疗慢性乙肝较理想的方案为应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对乙肝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我们采用膦甲酸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2.
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的问世给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开辟了新的途径。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临床上陆续出现因HBV对拉米夫定产生耐药而引发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甚至导致病情加重,诱发重型肝炎,膦甲酸钠(PFA)是一种DNA聚合酶抑制剂,在临床上是一种抗疱疹病毒制剂。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价PFA在乙肝病毒(HBV)感染病例中的抗病毒效力。早在1989年~1994年欧洲就有临床医师将膦甲酸钠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但病例少,时间短难以显示预期的疗效。至今为止,国内外未见有用膦甲酸钠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报道。我院自2002年起采用膦甲酸钠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所致的重度或重型慢性乙型肝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膦甲酸钠2.4g/次静脉滴注,2次/d,连用4W,治疗HBV DNA(斑点杂交法)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例,并与31例用干扰素-α1b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W,连用12W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膦甲酸钠组血清HBeAg、HBV DNA阴转率和HBe转换率分别为21.4%、38.2%和6.7%。干扰素组则分别为44.4%、45.2%和3.5%。两组均无HBsAg阴转病例。1年后追踪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7.5%和42.9%。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相近。膦甲酸钠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与干扰素相近。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病情严重,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目前治疗效果不理想,尚无满意的疗法。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膦甲酸钠具有抑制乙肝病毒DNA聚合酶的作用,对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我们应用膦甲酸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本组30例均为1998年12月、2000年5月收治的住院患者,男21例,女9例;年龄20~55岁,平均35.4±9.9岁。包括慢性乙型肝炎(重型)和慢性乙型肝炎(重度),诊断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标准。 1.2 治疗方法 膦甲酸钠(可耐)注射液由连云港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每瓶2.48/100ml。在应用抗生素、门冬氨酸钾镁、促肝细胞生长素、肌苷及支持疗法的基础上应用膦甲酸钠;方法:膦甲酸钠2.4g 10%GS 100ml静滴,每日1次,连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膦甲酸钠和阿德福韦酯组)36例,对照组(阿德福韦酯组)34例,完成4周和12周治疗时,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联合组肝功能恢复及病毒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6.
膦甲酸钠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0年7月-2002年2月应用膦甲酸钠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28例,现将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56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均为我院住院患者,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HBsAg、HBeAg、抗-HBc阳性,HBV DNA阳性,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大于正常上限值2~8倍(正常40U/L),总胆红素≤17.1μmol/L,无酗酒史,无其他类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近半年内未用过抗病毒药物及免疫调节剂。56例随机分为膦甲酸钠与α-干扰素联合治疗组(联合组)  相似文献   

7.
磷甲酸钠在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磷甲酸钠对慢性乙型肝炎中、重度的抗病毒疗效。方法6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采用凯西莱和甘草酸二胺等治疗2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甲酸钠治疗30天。结果治疗组TBIL、ALT、AST、HBV DNA较对照组明显下降,ALB上升明显。结论磷甲酸钠在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仍可应用.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8.
我们主要观察拉米夫定、膦甲酸钠及中药乙肝散抗病毒疗效及不良反应. 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对象:109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为我院1999年3月至2000年5月期间的住院患者,均符合第十届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年龄18~52岁,男86例,女23例.轻度76例,中度33例.入选病例治疗前半年内ALT、AST异常;血清HBsAg、HBeAg及HBV DNA均为阳性,排除甲、丙、戊、丁等肝炎重叠感染,未用过抗病毒和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采用膦甲酸钠(PFA)抗病毒治疗前、中、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与HBeAg、HBV DNA定量变化的关系及PFA对机体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例,给予膦甲酸钠注射液2.4g/次静滴,Bid,疗程28d,收集治疗前、中、后血清标本,采用FQ-PCR法(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含量、双抗体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IL-2水平及顺序饱和法测定TNF-α水平.结果14/30(46.7%)例患者治疗结束后HBV DNA、HBeAg阴转,ALT复常,为应答组;16/30(53.3%)例患者上述指标无变化.为无应答组.应答组(14例)治疗前、中、后HBV DNA定量分别为4.52士1.14、3.40±1.20和0 QTY/μl(对数值);而无应答组(16例)分别为4.43士1.29、4.12士1.02和3.83±1.06 QTY/μl.治疗中期有8例HBV DNA阴转,阴转率为26.7%(8/30),其中4例HBeAg阴转,阴转率为13.3%(4/30),治疗结束后14例HBVDNA阴转的病例中10例HBeAg阴转,占33.3%(10/30).无论是应答组还是无应答组,治疗前血清IL-2及TNF-α水平均较正常组为高(P<0.05).在治疗过程中,应答组IL-2及TNF-α有所上升,无应答组IL-2及TNF-α有所下降,但经统计分析P>0.05,均无明显临床意义.结论膦甲酸钠具有明显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作用,但短期内无明显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机体内的持续复制而诱发亢进的免疫应答是重型乙型肝炎(FHB)主要的发病机制。因此,对有HBV复制指标的FHB必需施行抗病毒治疗。膦甲酸钠(PFA)具有较好的HBV抑制作用;PFA对免疫亢进也有抑制作用。我们应用PFA治疗FHB 24例。以观察和验证PFA治疗FHB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膦甲酸钠治疗28天。以后两组均继续给予综合基础保肝治疗至病情缓解。停用膦甲酸钠后随访6个月。结果 用药28天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血生化指标明显好转,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时,两组患者HBVDNA下降≥2 log的例数分别为9/21(42.9%)和6/20(30.0%,x^2=0.731,P〉0.05)。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短期静脉滴注膦甲酸钠用于治疗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能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2.
膦甲酸钠治疗重型乙型肝炎1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研究表明,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并有报道称其对急性暴发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我院从2000年6月至2001年5月观察膦甲酸钠(可耐)治疗乙型重型肝炎15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HBV 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及与血清学HBe系统标志之间和转氨酶(ALT/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荧光标记探针定量技术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速率法对140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血清DNA含量的检测和血清学标志及ALT和AST的检测;同时动态检测了20例乙型肝炎患者24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的血清HBe系统标志和HBV DNA含量变化。结果:HBeAg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M=6.48)显著高于抗-HBe阳性组的HBV DNA含量(M=4.28)(H=28.48,P<0.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不同临床类型乙型肝炎患者的HBV DNA含量检测结果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H=2.181,P>0.05);在拉米夫定治疗期间,血清HBV DNA含量的下降和转阴明显先于HBe系统血清学标志的转换。结论:HBeAg是反映HBV DNA复制的重要指标,HBeAg阳性表示乙肝病毒复制活跃,但在抗病毒治疗期间,血清学标志指标反映HBV复制状态存在局限性,HBV DNA定量检测是反映乙肝病毒复制和判断药物疗效的最直接、可靠的指标;乙型肝炎患者病程的变化、ALT/AST水平与乙肝病毒复制是否活跃没有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临床上应用核苷(酸)类似物及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基线HBV DNA水平低,抗病毒治疗后HBV DNA应答率高[1].CHB的发病和抗病毒疗效与机体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有关,我们探讨了CHB患者HBV DNA水平与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的关系,并进一步了解HBV DNA水平影响抗病毒疗效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可耐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可耐注射液(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150例(HBeAg和HBV DNA斑点法均阳性,伴有ALT升高、元黄疸),其中可耐、干扰素和一般护肝组各50例.用药方法为可耐2.4g+5%葡萄糖液150ml静滴,bid×2W,然后每天1次×4W,总疗程42天.干扰能(IFNα-2b)为5MIU肌注,tiw×6个月;一般护肝组给予维生素C、肝安、疗尔健等常规治疗.观察各组疗效.结果治疗组ALT明显下降(92.8±24.2U/L,P<0.01).其中恢复正常25例(50.0%),明显好转12例(24.0%).19例出现HBeAg阴转(38.0%),其中6例出现HBeAg/HBeAb血清转换,随访9个月,10例阴转病例仍为阴性.而HBV DNA阳性者在治疗结束时20例(40.0%)转为阴性;随访9个月,9例阴转病例仍为阴性.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治疗组与干扰素组比疗效相当,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明显优于一般护肝组(P<0.05).同时不良反应较轻,发生率为12%,主要表现为低热、恶心.结论膦甲酸钠具有较好的抑制乙肝病毒复制的效果及改善肝功能的作用,其疗程短、病毒指标转阴快.可作为临床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在外周血的分布、肝组织中含量及探讨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cccDNA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重型肝炎患者共125例。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血清中cccDNA。选取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和外周血样本,酶切后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按1:1随机分配接受拉米夫定或干扰素治疗,所有患者均治疗24周以上;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0周、8周、12周、24周、HBV cccDNA及HBV DNA含量。结果:125例患者中cccDNA阳性率为71.2%,以肝硬化患者阳性率最低。肝硬化患者HBVcccDNA检出阳性率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重型肝炎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肝组织中HBV cccDNA与肝组织总HBV DNA及血清HBV DNA存在相关性(P0.05),HBeAg阳性组与阴性组患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清HBV DNA及HBV cccDNA下降。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HBV cccDNA阳性率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eAg(+)组病毒复制较HBeAg(-)组活跃。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cccDNA有抑制作用;血清HBV cccDNA可作为抗病毒治疗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膦甲酸钠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我们应用膦甲酸钠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各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47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观察与护理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膦甲酸钠(可耐)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初步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迄今,由于慢性乙型肝炎尚少特效治疗,较理想的方法是应用抗病毒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广谱抗病毒药物膦甲酸钠(下称可耐)对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国外报道对急性暴发性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疗效。由上海市传染病医院、长海医院、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和瑞金医院组成的可耐临床协作组,自1999年6~12月应用可耐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现小结如下。研究方法一、病例选择(一)入选标准1.符合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HBeAg和(或)HBVD…  相似文献   

19.
【据《J Viral Hepat》2020年3月报道】题:HBV前基因组RNA状态可以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的长期预后(作者Luo H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酸)类药物(NAs)长期抗病毒过程中,可有效抑制HBV DNA的合成,但并不抑制HBV前基因组RNA(pgRNA)的合成。本研究分析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NAs抗病毒治疗后HBV pgRNA的状态能否预测这些患者的长期预后。研究共纳入了98例接受了7年抗病毒治疗的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使用实时定量PCR及特异性引物分析了患者血清中HBV pgRNA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多种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和胸腺肽等已被公认为临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 ,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 ,并有报道其对急性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1] 。我科于 1999年 6~ 11月以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12例 ,旨在探讨其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入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且ALT >80U ;HB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