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4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大鼠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IA) Janus激酶(JAK)/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甲氨蝶呤,1 mg·kg-1)、黄芩苷低(50 mg·kg-1)、中(100 mg·kg-1)、高(200 mg·kg-1)剂量组,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建立CIA大鼠模型。各给药组腹腔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对大鼠进行关节炎症评分,检测各组大鼠关节肿胀度;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关节病理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大鼠脾脏Th17、Treg亚群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免疫印记法检测大鼠关节滑膜组织JAK/STAT3通路相关蛋白JAK、p-JAK、STAT3、p-STAT3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芩苷组和阳性对照组大鼠关节上述病理损伤症状减轻,关节肿胀度、炎症评分、脾脏Th17亚群比例及Thl7/Treg比值、血清TNF-α、IL-6及IL-17水平、关节滑膜组织p-JAK/JAK及p-STAT3/STAT3显著降低(P<0. 05),脾脏Treg亚群比例、血清TGF-β水平显著升高(P<0. 05),且黄芩苷组呈剂量依赖性(P<0. 05)。黄芩苷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黄芩苷可调控CIA大鼠Th17/Treg免疫平衡,使其向Treg偏移,改善大鼠关节炎症状,抑制JAK/STAT3信号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银甲片是否通过纠正外周血Th17/Treg平衡改善慢性输卵管炎大鼠不孕。方法 100只雌性Wistar大鼠,其中82只构建慢性输卵管炎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取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左旋氧氟沙星组(20 mg·kg-1)、银甲片低剂量组(0.38 g·kg-1·d-1)、银甲片中剂量组(0.76 g·kg-1·d-1)、银甲片高剂量组(1.52 g·kg-1·d-1),每组16只,另取16只设为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分别按不同剂量灌胃给药,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20 mL·kg-1·d-1),每日1次,灌胃7 d后停药1 d,7 d为1个周期,共灌胃3个周期。给药结束后,观察大鼠受孕情况,采集血样和输卵管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输卵管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输卵管组织超微结构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输卵管组织IL-17、IL-10、Foxp3、RORγt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输卵管纤毛、微绒毛稀疏,线粒体肿胀;且TNF-α、IL-6含量、Th17细胞比例及输卵管组织IL-17、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大鼠受孕率、IL-10、Treg细胞比例及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银甲片高剂量组改善大鼠输卵管结构;明显降低模型大鼠TNF-α、IL-6含量、Th17细胞比例及输卵管组织IL-17、RORγt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大鼠受孕率及IL-10、Treg细胞比例和Foxp3 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 银甲片可有效地调节Th17/Treg平衡,进而调节Treg和Th17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提高慢性输卵管模型大鼠受孕率。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对于RA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和T细胞相关。最近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Th17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能够分泌促炎症因子IL-17,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s)和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滑膜炎症、骨和关节损伤;而Treg则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效应,调控RA中的炎症性免疫应答过程。单独TGF-β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reg,而在TGF-β和IL-6共同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因此,Th17和Treg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因子微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调节Th17/Treg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治疗RA的新方法。该文将对Th17/Treg平衡在RA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青蒿素(Art)在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中对Th17和Treg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DNFB致敏和激发制作小鼠ACD模型,局部外涂Art进行干预,采用RT-PCR和ELISA检测Treg/Th17细胞特异性核因子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与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数量,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STAT3的磷酸化活性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IL-17含量、ROR-γt及STAT3的活性表达明显升高,同时Foxp3表达降低。Art明显降低ROR-γt表达、下调IL-6及IL-17水平,同时增加Foxp3表达并促进Treg产生,减弱STAT3的磷酸化活性。结论 Art可能通过调节Treg/Th17免疫平衡,对DN-FB诱导的ACD小鼠发挥免疫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阿霉素(ADM)肾病大鼠Th17相关的IL-17和Treg相关的IL-10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 采用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的方法制备大鼠ADM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ADM组20只大鼠在造模后尿蛋白均达到50mg/24 h以上,表明造模成功,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和Treg细胞数量及比例;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和肾组织中Th17相关的IL-17和Treg相关IL-10水平.结果 ADM模型组大鼠在第14天出现蛋白尿,随着时间的推移,蛋白尿的量持续升高,在第56天达到峰值,各时间点(14,28,42,56 d) ADM组大鼠的蛋白尿水平明显高于同时间的对照组(P<0.001);ADM组和对照组Th17细胞百分率分别为(3.13±0.09)%、(0.88±0.05)%,ADM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ADM组和对照组Treg细胞百分率分别为(1.94±0.15)%、(5.02±0.15)%,ADM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ADM组Th17/Treg细胞比例较对照组高(P<0.001),ADM组大鼠(14,28,42,56 d)的血清及肾组织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Th17/Treg为主的免疫失衡在AD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通过抑制或中和内源性IL-17的表达和提升Treg的表达纠正失衡的Th17/Treg,此方法可能成为儿童原发性肾病(PNS)治疗的新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水平.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间确诊的40例COPD稳定期患者,选取同期40例健康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群的外周血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个人群Th17与Treg细胞亚群的比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IL-17、TGF-β水平,采用RT-PCR检测转录因子RORγT与Foxp3 mRNA水平.结果: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Th17比例为(3.14±0.31)%,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1.23±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为(6.27±0.32)%,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3.43±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IL-17水平为(89.36±4.13)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0.35±2.5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中TGF-β水平为(681.45±41.65) pg/mL,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的(519.36±30.43)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转录因子Foxp3与RORγT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OPD稳定期患者Th17、Treg比例高水平的住院天数和病死率均高于对应低水平亚组(P<0.05).结论:Th17、Treg细胞及IL-17、TGF-β水平在COPD稳定期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加,且转录因子Foxp3与RORγT mRNA水平表达增加,提示其与COPD患者的预后有关,其外周血中Th17与Treg细胞的不平衡可能参与了COPD发病和病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彭峰  林隆  詹璐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3,40(15):2100-2107
目的 探究桔梗总皂苷是否通过介导Notch通路对哮喘Th17/Treg平衡进行调控。方法 48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桔梗总皂苷低、中、高剂量组(15,30,60 mg·kg-1)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雾化吸入卵清蛋白建立小鼠哮喘模型,药物干预8周后,测定小鼠气道高反应性。取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细胞计数、ELISA检测、HE、PAS及Masson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肺组织Th17、Treg细胞百分比及Th17/Treg比值变化情况,qPCR检测小鼠肺组织Notch1、Jagged1、RORγt、Foxp3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肺组织中Notch1、Jagged1、Hes1及RORγt、Foxp3、IL-10、IL-17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桔梗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小鼠气道阻力减小,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及炎性因子IL-4、IL-5、IL-13含量降低,血清IL-17、IL-6、IgE含量降低,BALF中INF-γ及血清中IL-10含量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HE、PAS及Masson结果显示,桔梗总皂苷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能够显著缓解炎性细胞浸润及支气管膜破坏情况,减少杯状细胞增生,同时减轻组织胶原纤维散出程度。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桔梗总皂苷中、高剂量组Th17细胞数量及Th17/Treg占比均显著减少,Treg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或P<0.01)。qPCR及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桔梗总皂苷给药处理后小鼠肺组织Notch1、Jagged1、RORγt mRNA及Notch1、Jagged1、Hes1、RORγt、IL-10、IL-17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oxp3 mRNA及Foxp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桔梗总皂苷能够介导Notch通路对哮喘Th17/Treg平衡进行调控,从而起到减轻气道炎症,抑制哮喘发作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瑞宾  国学红  周成英  吴雪梅 《贵州医药》2023,(5):675-677+687+841
目的 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miR-155如何调节CD4+T细胞亚群Th17及Treg细胞的分化及其特异性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了解miR-155主要作用的靶基因及其调节的JAK-SATA信号通路在RA中的致病机制。方法 采集62例RA患者(包括37例轻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25例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及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的方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miR-155、SOCS1、JAK3、RORγt、SATA3、SATA5、Foxp3等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采用免疫印迹分析(Western boltting)检测SOCS1、JAK3、RORγt、SATA3/5、Foxp3靶基因及相关信号通路中重要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IL-2、IL-6、IL-17、IL-10等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及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A-CCP、CRP、ASO与RF含量。结果 RA患者外周血中miR-155 mRNA、JAK3mRNA、SATA3mRN...  相似文献   

9.
《中南药学》2021,(1):25-29
目的观察通痹胶囊对佐剂性关节炎(AA)大鼠JAK2/STAT3信号通路及相关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以弗氏完全佐剂制备大鼠AA模型,通痹胶囊(375、750、1500 mg·kg-~1)灌胃治疗,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滑膜中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p-JAK2、JAK2、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造模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含量明显升高,p-JAK2/JAK2、p-STAT3/STAT3相对表达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通痹胶囊能够有效降低大鼠血清及滑膜组织中IL-6、IFN-γ的含量,并抑制滑膜组织中JAK2、STAT3蛋白磷酸化(P<0.01)。结论通痹胶囊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  相似文献   

10.
外源性LTB4对CIA小鼠Treg/Th17脾细胞分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三烯B4(LTB4)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脾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调节,进一步阐明LTB4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CIA小鼠模型,取造模d28的脾细胞,体外实验分析外源性LTB4对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细胞的数量,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调控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和RORγt的mRNA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检测培养细胞上清IL-17的含量。结果成功建立CIA小鼠模型;造模d28分离小鼠脾细胞,体外培养加入鸡Ⅱ型胶原(CⅡ)共同孵育,随着LTB4浓度增加(0.01、0.1、1μmol·L-1),CD4+CD25+Foxp3+细胞数量相应减少,Foxp3 mRNA的表达相应降低;相反,IL-17的含量相应增加,RORγt mRNA的表达相应升高。结论LTB4抑制CIA模型脾细胞Treg细胞的分化,促进Th17细胞的分化,提示LTB4在CIA发病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促炎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炎症和免疫的调节作用。方法32只Wistar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10只、模型组11只,给药组11只。建立CIA模型后,给药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1 mg/kg),每周3次。连续给药4周后,处死并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脾淋巴细胞炎症因子IL-1β、IL-6、IL-17、TNF-α,转录因子T-bet、GATA3、RORγT、Foxp3mRNA的表达。HPLC法测大鼠地塞米松血药浓度,并将血药浓度与脾脏指数、Th亚型淋巴细胞亚群特异性转录因子做相关性分析。结果腹腔注射地塞米松能显著缓解CIA足爪肿胀、预防踝关节变形,降低脾脏指数、胸腺指数(P<0.01)。PCR结果显示,地塞米松抑制CIA大鼠脾淋巴细胞中炎症因子,并改善Th1/Th2、Th17/Treg的失衡(P<0.05)。HPLC法检测大鼠地塞米松平均血药浓度为0.1738μg/ml。血药浓度与脾脏指数呈负相关,与T-bet、RORγT呈负相关,与GATA3、Foxp3呈正相关。结论地塞米松对CIA大鼠具有强大的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缪瑞宇  王碧  龙宗敏 《天津医药》2023,(10):1104-1109
目的 探讨小檗碱调节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对自身免疫性前列腺炎(EAP)大鼠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影响。方法 将9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饲养)、模型组、小檗碱低剂量组(25 mg/kg)、小檗碱高剂量组(50 mg/kg)、阳性对照组(40 mg/kg塞来昔布)、抑制剂组(50 mg/kg小檗碱+0.2 mg/kg AMPK抑制剂compound C),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组大鼠均采用盆腔区域及双侧肩胛皮下多点注射完全弗式佐剂与前列腺组织混合悬液构建EAP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进行药物处理,每天灌胃给药1次,持续4周。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视黄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叉头蛋白3(Foxp3)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17、I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外周血中Th17/Treg细胞比值;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前列腺组织中AMPK/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滋肾通络方(ZTF)对胶原性关节炎(CIA)小鼠Th17/Treg细胞分化平衡的影响,探讨其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方法 DBA/1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ZTF组(8.4 g生药·kg~(-1)),造模21 d后每日灌胃给药,连续4周。检测关节炎指数、关节病理改变、血浆IL-10和IL-17水平、外周血和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IL-10、IL-17 mRNA水平。结果 CIA小鼠踝关节病变明显,血浆IL-17水平、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比例、CD4~+T细胞IL-17 mRNA表达明显升高;血浆IL-10水平、外周血和脾脏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IL-10 mRNA表达明显降低。ZTF能明显减轻CIA小鼠关节病变,降低血浆IL-17水平、外周血和脾脏Th17细胞比例、CD4~+T细胞IL-17 mRNA表达;升高血浆IL-10水平、外周血和脾脏Treg细胞比例、CD4~+T细胞IL-10 mRNA水平。结论 CIA小鼠存在Th17/Treg细胞失平衡,ZTF可调节Th17/Treg细胞比例,重构Th17/Treg细胞平衡,调节相关细胞因子释放,这可能是ZTF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明确藏药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筛选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其抗类风湿性关节炎作用机制。方法以牛Ⅱ型胶原与弗氏不完全佐剂建立大鼠类风湿性关节炎(CIA)模型。观察臭蚤草总提物、大孔树脂不同浓度乙醇洗脱部位及雷公藤多苷(GTW)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足肿胀度的影响,检测大鼠血清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的含量,借助滑膜组织病理学验证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利用Western blot法探究臭蚤草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滑膜组织中MAPK/p38/NF-κB、TLR4/NF-κB炎症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臭蚤草总提取物和大孔树脂60%乙醇洗脱部位能够明显降低CIA大鼠关节肿胀度;有效改善大鼠滑膜的病理变化,并明显降低血清中炎症因子中大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类风湿性因子(RF)水平;明显降低滑膜组织中(TLR4、NF-κB、Myd88、p-p38、p-IκBα、iNOS等)相关炎症蛋白的表达。结论(1)臭蚤草可以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关节炎症症状,且臭蚤草60%乙醇洗脱部位为臭蚤草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有效活性部位;(2)臭蚤草总提物及不同极性提取物能抑制MAPK/p38/NF-κB、TLR4/NF-κB信号通路缓解CIA大鼠的关节炎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荣骨定痛膏对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炎性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采用注射4%木瓜蛋白酶复制骨性关节炎大鼠模型,观测膝关节功能、关节滑膜厚度和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数,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L-1β、IL-6、TNF-α。结果 荣骨定痛膏可明显减小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滑膜肿胀厚度,扩大膝关节的活动范围,减少关节滑液中炎性细胞数,降低血清IL-1β、IL-6与TNF-α的水平。结论 荣骨定痛膏对骨性关节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缓解关节炎症、降低IL-1β、IL-6、TNF-α水平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探讨替硝唑对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的小鼠食管鳞癌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50只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替硝唑低、中、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小鼠采用牙龈卟啉单胞菌造成食管损伤模型。观察小鼠的体质量变化;采用HE染色观察食管病理变化;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表达;采用Western blot和PCR检测IL-6、STAT3、p-STAT3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较低,与模型组相比,替硝唑各剂量组小鼠体质量较高(P<0.05);替硝唑各剂量组均可改善牙龈卟啉单胞菌参与的鼠食管鳞癌模型食管组织病理学改变;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高,与模型组相比,替硝唑各剂量组小鼠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较低;各组IL-6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STAT3、p-STAT3蛋白表达、IL-6、STAT3、p-STAT3 mRNA较高,与模型组相比,替硝唑各剂量组小鼠血清STAT3、p-STAT3蛋白表达、IL-6、ST...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医药科学》2017,(15):107-109
目的观察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erg)免疫失衡在来风湿关节炎患者发病时的作用,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K)和Th17/调节性T细胞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8例,分为活动组和非活动组,DAS28≤3.2为非活动组,DAS28>3.2为活动组,另将30例健康患者作为对照组,活动组患者32例,非活动组患者2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3组患者的血清MK、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白介素-23(IL-23)水平进行检测,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调节性T细胞和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变化,并对其比例变化和血清MK、IL-17、IL-6、IL-23的水平进行比较。结果活动组Th17、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与非活动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Th17、调节性T细胞比例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组与非活动组的IL-17、IL-6和IL-23水平分别与对照组相比较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K与Th17、T细胞的百分比和平衡相关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h17和Treg均与血清MK无关,P>0.05,而与STAT5成负相关(P<0.05)。结论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MK上升,且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Th17/Terg平衡中Th17相对增高,而Terg会相对降低,MK的上升和Th17/Terg平衡失调都促进了RA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痛风宁对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滑膜IL-1、IL-6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观察痛风宁对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滑膜组织IL-1、IL-6含量的影响,研究其对急性痛风的抗炎作用。方法:通过尿酸钠溶液注入大鼠踝关节造成急性痛风模型。痛风宁药液、秋水仙碱悬浮液灌胃给药,均为每次4ml,每天2次,连续5天。取受试关节滑膜组织测定IL-1、IL-6的含量。结果:动物造模后,关节滑膜组织IL-1、IL-6含量均明显升高,中药能明显降低IL-1、IL-6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尿酸钠致大鼠关节炎滑膜组织IL-1、IL-6均升高,而痛风宁能使实验性急性痛风滑膜组织IL-1、IL-6含量明显下降,说明痛风宁可能通过抑制滑膜细胞IL-1、IL-6的合成,进而抑制PEG2等其他炎症介质的释放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但其对急性痛风滑膜细胞的调控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蒿藤胶囊对Ⅱ型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CIA)大鼠的免疫抑制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与Ⅱ型胶原混合后乳剂诱导大鼠关节炎模型,每周检测大鼠右后足关节肿胀百分率;末次给药后,观察关节滑膜的病理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蒿藤胶囊对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的影响,酶联法检测蒿藤胶囊对血清中TNF-α、IL-17、IL-6、IL-21及IL-22的影响,PCR法测定蒿藤胶囊对脾脏组织中JNK、p38、ERK mRNA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测定蒿藤胶囊对脾脏组织中JNK、p38、ERK蛋白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测定关节滑膜中JNK、ERK蛋白表达。结果:蒿藤胶囊0.193 g·kg-1在给药14 d时可显著缓解CIA大鼠的关节肿胀率,降低病理学评分及血清炎症因子IL-17、IL-6的水平,抑制CD4+ T淋巴细胞升高,下调脾脏组织JNK、p38、ERK mRNA及JNK、ERK蛋白的表达并下调关节滑膜中JNK、ERK蛋白表达。结论:蒿藤胶囊治疗CIA大鼠的免疫抑制机制可能与下调脾脏组织与关节滑膜中JNK、ERK表达,降低外周血中CD4+ T淋巴细胞的比例与血清炎症因子IL-17、IL-6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