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快速检测方法对出现呼吸道症状的新兵行肺炎支原体(MP)抗原和抗体的检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北京部队5个营区新兵中出现咳嗽、咳痰、流涕、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的398例患者的咽部分泌物,应用快速培养法检测MP抗原,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腋温≥37.3℃或抗原阳性的新兵MP的IgM抗体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MP抗原阳性率4.27%;快速培养法检测MP抗原与IFA法检测同一患者相应的IgM抗体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籍贯、不同营区的新兵MP恢复期IgM抗体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快速培养法、IFA法能够提供早期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可以作为诊断MP感染的优选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呼吸道感染常见8种病原体在四川绵阳地区学龄前患儿中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8年1月—2018年12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治疗的学龄前患儿基本信息,以及在住院期间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清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Flu)、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和嗜肺军团菌(LPS)等8种常见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结果,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 963例样本中8种呼吸道病原体IgM抗体阳性1 857例,总阳性率62.7%;单一抗体阳性率从高到低依次是:MP(33.9%)、 FluB(28.3%)、 FluA(26.3%)、RSV(9.1%)、PFlu(2.4%)、ADV(1.9%)、CP(1.3%)和LP(0.7%),混合感染占总阳性的45.2%,多为MP混合感染;男性患儿阳性率61.5%,女性患儿阳性率6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1~2岁阳性率最高 (80.0%);不同季节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冬季阳性率最高(68.9%)。结论 绵阳地区学龄前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MP、FluB和FluA,其感染与年龄、季节相关,1~2岁儿童感染率最高,在冬季流行,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M抗体(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immunoglobulin M, ELISA-IgM)和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诊断儿童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8日至12月31日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550例,采用ELISA-IgM抗体和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检测患儿MP,比较两种方法的一致性、在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阳性率及准确度。结果550例患儿中,胶体金-IgM抗体检测方法的MP阳性率高于ELISA-IgM(61.8%比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两种方法的总一致率为83.3%,Kappa值为0.662(P <0.01);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MP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550例患儿中有355例MP确诊患儿,不同年龄组两种方法 MP阳性率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P确诊患儿的平均病程为(8.30±3.43)d,不同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特异性IgG、IgM定量检测在小儿MP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SERI-ON定量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1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双份血清特异性MP-IgG;IgM,同时检测82例患儿家长血清特异性抗体。结果 各年龄组呼吸道感染患儿第1份血清MP感染阳性率分别为:婴儿组8.9%,幼儿组29.4%,学龄前组35.1%,学龄组47.8%,IgM总阳性率为23.9%,IgM总阳性率为17.0%。有20例患儿的第1份血清MP呈阴性,而第2份血清为阳性,双份血清的M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2例MP感染患儿家长中,27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呈阳性;30例非MP感染患儿家长中,8例血清特异性MP-IgG、IgM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中,MP感染阳性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双份血清IgG、IgM的定量检测有助于提高MP感染诊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胶体金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免疫球蛋白(Ig)M、IgG抗体和被动凝集法的符合率,研究胶体金法分型检测在儿童MP感染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呼吸科门诊疑似MP感染患儿共188例,分别采用胶体金法和被动凝集法检测MP抗体,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在188例呼吸科门诊疑似MP感染患儿中,胶体金法IgM检测单项阳性25例(13.3%),IgG检测单项阳性21例(11.2%),IgM和IgG同时阳性11例(5.9%),胶体金法检测总阳性率30.3%(57/188),被动凝集法检测阳性率34.0%(64/188),胶体金法分型检测总阳性率与凝集法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97,P>0.05)。以被动凝集法为准,胶体金法阳性符合率81.3%(52/64),阴性符合率为84.7%(105/124),总符合率为83.5%(157/188),2种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642)。结论胶体金法同时检测MP IgM、IgG抗体与凝集法具有较好一致性,同时能辅助临床分析MP感染时期,是诊断儿童MP感染的快速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颗粒凝集试验(PA)与实时PCR检测肺炎支原体(MP)感染患儿的阳性率,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检出率是否有差异,探讨MP感染的早期、有效的诊断方法。【方法】选取2007年10月-2007年12月在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病房住院治疗的呼吸道感染患儿290例,根据年龄将患儿分为4组:婴儿组(≤1岁),幼儿组(1~3岁),学龄前组(3~6岁),学龄组(>6岁),分别于入院时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痰液或鼻咽灌洗液),血清行PA试验检测MP抗体,呼吸道分泌物行实时PCR检测MP-DNA,病程小于7d者待病程超过7d后第2次留取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进行检测,对确诊MP感染患儿治疗后再复查血清及呼吸道分泌物,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在不同年龄、病程7d前后、用药后对MP感染检出率的差异。【结果】PA试验检测MP抗体总阳性率为12.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3.3%、13.5%、23.3%和36.8%,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时PCR检测MP-DNA总阳性率为13.8%,各年龄组阳性率分别为14.8%、13.5%、11.7%和15.8%,各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筛查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方法应用明胶颗粒被动凝集法试验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结果813倒患儿检出MP抗体341例,阳性率41.9%.男性患儿阳性率38.3%,女性患儿阳性率46.8%,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P抗体阳性的男性和女性患儿最小年龄分别为1岁和35d。不同年龄段患儿的MP抗体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6—13岁忠儿MP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6岁以下患儿(P〈0.01)。8—10岁年龄段MP抗体总凝集效价与2-4岁年龄段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的患儿检测MP抗体对呼吸道感染病原体的早期发现、鉴别诊断和合理用药治疗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MP抗体凝集效价的测定为临床提供了动态观察治疗效果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分布特征,为临床防治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儿380例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了肺炎支原体(MP)IgM,统计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MP阳性率及MP感染患儿年龄、性别及季节性分布.结果 38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48例,MP阳性率为38.95%;其中女患儿阳性率44.86%高于男患儿3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感染患儿中,学龄前组患儿阳性率最高为58.54%,婴儿组患儿阳性率最低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春夏季MP阳性率高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月份检出阳性率最高,为58.53%.结论 MP是引起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呼吸道感染患儿MP感染女性多于男性、以学龄前患儿多见、好发于春夏季.  相似文献   

10.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流行特点和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结果,分析了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共433例(20.78%),其中男性222例占同性别群体的19.78(222/1122),女性211例占同性别群体的21.93%(211/962),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gt;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占同年龄组的14.95%,3~5岁组163例占同年龄组的25.27%,5~14岁组164例占同年龄组的22.47%,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3岁组分别与3~5岁组及5~14岁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的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7.99%,4~6月25.01%,7~9月17.73%,10~12月20.47%,不同季节之间的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2%)高于非喘息组(2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1.
张世勤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0):128-129
目的:探讨IgM抗体检测诊断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价值。方法:对以呼吸道感染收治的102例临床诊断MP感染住院患儿,随机选取临床诊断非MP感染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102例作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血清MP—IgM抗体检测。结果:MP感染组MP—IgM阳性率(81.4%)明显高于非感染组(8.8%),P〈0.05,差异有显著性。3个月~1岁组呼吸道感染MP—IgM阳性率低于另外3个年龄组,P〈0.05,差异有显著性;1~3岁组、3~6岁组及6-12岁组的MP—IgM阳性率相当,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LISA法检测MP—IgM的结果有较高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可以MP感染的早期诊断;且MP感染的发病有低龄化趋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分析。结果 652例患儿抗MP-Ab阳性率为28.5%,3-6岁阳性率最高为33.8%,〈1岁阳性率最低,为1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冬、秋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和27.8%,但各季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阳性率最高,为29.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支原体抗体检测对小儿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2月-2013年1月患儿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结果。结果:在847份样本中,共有253例样本检测出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阳性率29.87%;其中男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32.74%,女童肺炎支原体阳性检测率26.58%,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年龄组中,3~6岁组阳性率最高为37.99%,3个月~1岁组阳性率最低为13.95%,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在临床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倪树芳  姚文江 《海南医学》2014,(12):1807-1809
目的探讨咽拭子快速培养在儿童肺炎支原体体(MP)感染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儿童下呼吸道感染者同时进行咽拭子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及MP-IgM检测,比较两者阳性率。结果病程≤7d,MP快速培养阳性率(32.7%)明显高于血清MP-IgM阳性率(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6,P=0.046),而病程〉7d咽拭子御快速培养阳性率(22.4%)低于MP-IgM检测阳性率(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04,p=0.001)。结论病程≤7d的患儿MP快速培养阳性率更高,MP快速培养对儿童MP感染的早期筛查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封开地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征。方法对本院儿科2007年1月~2008年12月期间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862例住院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6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IgM阳性185例,阳性率为21.5%。MP感染以学龄前儿童和学龄期儿童为主,两组之间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33,p〉0.05)。MP感染有明显季节性,冬春季节阳性率高于夏秋季节。结论 MP是本地区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原,且感染率随儿童年龄增加而升高,冬春季为其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7.
杨晓华  谭南  林爱心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35):1086-1088
目的了解中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为肺炎支原体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10月—2011年4月来我院儿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呼吸道感染患儿4 827例取咽拭子进行快速液体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 827例患儿中MP阳性为764例,阳性率为15.8%;男性患儿3 004例,阳性率为15.3%;女性患儿1 823例,阳性率为16.6%.全年均可检出MP,且无季节差异。1岁~3岁患儿的感染率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儿童时期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以婴幼儿发生率为最高,男女性别感染无显著性差异,临床上应加强对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患儿呼吸道病原体的感染情况及季节流行特点,为临床实施行之有效地预防和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检测该院2015 年1 月-2015 年12 月3 461 例0~12 岁ARI患儿血清中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FluA)、乙型流感病毒(Flu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IgM抗体。结果3 461 份血清中呼吸道感染病原体IgM 抗体阳性检出率为69.17%,最常检测到的病原体是FluB(51.1%)、FluA(36.38%)、MP(25.14%)和RSV(9.04%)。FluA、FluB和MP 感染无明显季节性,检出率整年均较高;RSV 呈现流行高峰在冬、春季;ADV和CP 为春、夏季多发;PIV和LP发病率终年较低。随年龄增长RSV发病率下降,而其他病原体则相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1 627 例,占47.01%;混合感染最常见病原体为FluA+FluB和FluA+FluB+MP。结论淮安地区2015 年8 种呼吸道病原体阳性率达69.17%,以FluB检出率最高;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季节各有不同;伴随年龄的增长RSV 阳性率降低,而其他病原体阳性率则逐步增长;以FluA 和FluB 的混合感染为最多见;早期检测呼吸道病原体,将有助于儿科医生诊治和控制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19.
许旭东 《中外医疗》2010,29(32):71-71
目的明确小儿支气管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住院患者哮喘发作期120例及同期就诊的呼吸道感染患儿1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62例,阳性率51.67%;对照组阳性29例,阳性率24.17%,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 MP感染与儿童哮喘关系密切,MP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高反应性是最根本的机制。对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MP-Ab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及其临床重要性。方法对166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用PCR方法检测咽拭子MP DNA,然后对阳性患儿以PA法检测血清中的MP IgM。对确诊为MP感染的72例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166例患儿MP DNA阳性率57.2%(95/166),MP IgM阳性率43.4%(72/166),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6例、支气管炎33例、肺炎23例,发病年龄以儿童为主,3-12岁占66.7%(48/72),54.2%(39/72)的阳性患儿发热。结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应考虑MP感染的可能,应尽早检测MP DNA、MP Ig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