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特点和临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8年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2084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MP,分析MP感染率与性别、年龄、季节、部位及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结果 208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MP阳性患儿433例(20.8%),其中男性222例(19.8%),女性211例(21.9%),男性与女性MP发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MP发病率分别为:小于3岁组106例(15.0%),3~5岁组163例(25.2%),5~14岁组164例(22.5%),三组之间MP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季节MP感染率分别为:1~3月:18.0%,4-6月:25.1%,7~9月:17.7%,10~12月:20.5%,不同季节之间MP感染率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χ~2=12.5,P<0.05).上、下呼吸道感染组MP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下呼吸道感染者中喘息组MP感染率(26.9%)高于非喘息组(20.2%)(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MP感染与性别和感染部位无关,与年龄和季节有关,大于3岁患儿是易感人群.MP感染可能与喘息性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有关.
Abstract: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ycoplasma pneumoniae (MP) infection in children with 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I) in Guangzhou. Methods MP was detected using an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t method in 2084 children with ARI. The relations between MP infection rate and the gender, age, season, site of infection and wheezing disease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 total of 433 children (20.8%) were positive for MP, including 222 boys (19.8%) and 211 girls (21.9%) withou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genders (P>0.05). In 0-to 3-year-old group, 106 children were positive for MP (15.0%), while in 3-to 5-year-old group and 5-to 14-year-old group, 163 (25.2%) and 164 (22.5%) were positive, 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the 3 groups (P<0.05). The MP infection rate was 18.0% in January to March, 25.1% in April to June, 17.7% in July to September, and 20.5% in October to December, showing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periods (P<0.05).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the infection rate between children with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URI) and those with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LRI) (P>0.05). Among the children with LRI, those having wheezing disease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MP positivity rate than those without wheezing. Conclusion MP is a common causative agent for ARI in children. MP infection is not related to gender and infection site, but to age and season. Children over 3 years old are vulnerable to MP infection. MP infection can be associated with wheezing in LRI.  相似文献   

2.
新华  吾加巴特 《农垦医学》2004,26(6):417-418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 ,肺炎支原体 (MP)已成为重要病因之一。现就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2月间以呼吸道疾病收住我科的 2 0 3例血清抗支原体抗体 (MP -IgM)阳性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 0 0 2年 1月~ 2 0 0 3年 2月收住我科的抗肺炎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儿童呼吸道感染与肺炎支原体之间的关系,探讨被动凝集法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被动凝集法检测652名呼吸道感染患儿血清中的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并进行分析。结果 652例患儿抗MP-Ab阳性率为28.5%,3-6岁阳性率最高为33.8%,〈1岁阳性率最低,为13.5%,各组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冬、秋季阳性率最高,分别为30.0%和27.8%,但各季节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咳嗽组阳性率最高,为29.8%,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被动凝集法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炎支原体是较重要的病原微生物,且近年来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严重危害着儿童的健康。现就在2001年里以呼吸道疾病住入我科病房的432例血清抗支原体抗体(包括IgG和IgM)阳性者进行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呼吸道感染患儿是基层医院住院患儿的主体,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报道[1]显示,MP感染发病率呈增高趋势。做好本地区儿童MP感染的监测,掌握其流行病学特征,对做好该地区的疾控防治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基层医院住院患儿呼吸道感染发病率及MP感染情况大样本研究较少,因此,我们对2009年—2013年基层医院儿童呼吸道感染发病及MP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呼吸道感染者肺炎支原体 (Mp)、肺炎衣原体 (Cp)的感染情况。方法 Mp检测采用培养法 ,Cp检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 ,对 2 0 8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了检测 ,并以同期体检的 35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从感染率、感染年龄、感染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感染率、Mp、Cp单项感染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3岁组Mp、Mp +Cp及总感染显著高于≤ 3岁组 (P <0 .0 5 ,P <0 .0 1) ,Cp感染率和各病原感染部位两组均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儿童呼吸道感染者有相当高的Mp和Cp感染率 ,Mp感染和Mp +Cp混合感染以 >3岁儿童为主 ,值得临床医师重视。  相似文献   

7.
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感染3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宏 《安徽医学》2003,24(4):41-42
目的 探讨小儿下呼吸道肺炎支原体 (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32例确诊为下呼吸道MP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患儿以婴幼儿为主 ,以刺激性咳嗽、发热、病程较长、肺外并发症少为临床特点。随访 16例中查其密切接触亲属血清MP抗体IgM阳性 8例 ,其中父亲 1例 ,母亲 4例 ,祖母 2例 ,外祖母 1例。 结论 婴幼儿下呼吸道MP感染发病率较高 ,MP感染有家庭内流行、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肺炎支原体(MP)在儿童下呼吸道感染中的流行特点。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住院的下呼吸道感染病人,用ELISA法进行肺炎支原体IgG/IgM定量检测,测定MP-IgM阳性率,分析MP感染与季节、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MP感染一年四季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四季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P感染仍以学龄前儿童、学龄期儿童好发,但有低龄化趋势,婴儿组发病率高达18.3%(P<0.01)。结论MP感染一年四季好发,在本地区尤以秋冬季节发病率最高。婴幼儿组中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马庆海  孙涛 《吉林医学》2008,29(5):395-396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yxoplasma pneumoniae,Mp)、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 Cp)感染肺炎的检测及临床特性。方法:测定7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co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儿血清中特异性的Mp—IgM、Cp—IgM及分析临床表现特征。结果:750例CAP患儿中,Mp—IgM阳性137例(18.3%)。Cp—IgM阻性46例(6.1%),Mp和Cp混合感染67例(8.9%)。Mp及Cp相关CAP共计250例(33.3%)。CAP≥3岁患儿中。Mp及Cp相关CAP发生率(39.4%)显著高于〈3岁患儿(27.7%)(X^2=11.635。P<〈0.01)。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干或湿性啰音及哮鸣音。其中以喘息(76.4%)和发热症状(74.4%)为主;胸部X线示。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节段性实变阴影及肺门结构紊乱。全部Mp及Cp相关CAP病例给予阿奇霉素治疗痊愈。结论:Mp及Cp感染是CAP患儿不可忽视的病原体。检测CAP患儿血清特异性的Mp-IgM、Cp—IgM,能够及早诊断、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肺炎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加趋势,所以在肺部感染中对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关注。肺炎支原体感染不但能造成长期心肺损伤,而且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现就我院开展对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肺炎支原体检测及治疗作一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在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中的发生率和临床特征。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07年3月临床诊断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1033例住院患儿取静脉血2mL,取血清在生物薄片马赛克TM上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病原体的抗体。结果1033例中共检出肺炎支原体71例,检出率为6.87%。单纯肺炎支原体感染52例(5.03%),混合感染19例(1.84%)。各年龄组MP感染率分别为1个月至1岁1.69%、~3岁13.78%、~6岁18.27%、~14岁19.23%。全年均可检出MP,且无季节差异。所有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2~3周均治愈。结论本地区肺炎支原体感染现象普遍。血清学MP-IgM检测是早期诊断的必要手段,阿奇霉素是有效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对124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同时进行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总检出率为52.0%,其中肺炎支原体为24.0%,解脲脲原体为21.3%,沙眼衣原体为10.2%,肺炎支原体和解脲脲原体为2.2%,解脲脲原体和沙眼衣原体为2.4%。在年龄分布上,〈28 d组患儿解脲脲原体感染率高达30.3%,且与其他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个月~1岁组、〉1~3岁组和〉3岁组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明显高于〈28 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四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脲脲原体冬春季感染率高,沙眼衣原体春季感染率低。结论:新生儿较其他年龄段患儿易感解脲脲原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感染率逐渐增高。荧光定量聚合链式反应法诊断支原体、衣原体感染快速、敏感,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进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IgG和IgM的检测,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9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者为58例,阳性率为63.7%;IgM阳性者为9例,阳性率为9.9%。男性和女性IgG和IgM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40岁组和≥40岁IgG阳性率分别为52.5%和86.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IgM阳性率分别为4.8%和14.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人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的关系及可能的病因和机制。方法对78例咳嗽时间〉4周的慢性咳嗽患儿(慢性咳嗽组)进行肺炎支原体(MP)抗体测定,同期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计数(EOS)。结果慢性咳嗽组MP抗体阳性率为32.05%,对照组MP抗体阳性率为2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P抗体阳性的慢性咳嗽患儿血清总IgE水平及EOS均高于MP-IgM阴性的慢性咳嗽患儿(P〈0.01)。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慢性咳嗽有密切相关性,MP感染可导致呼吸道慢性炎症,进而改变呼吸道反应性,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重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5例,病毒感染组70例,健康儿童60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细菌感染组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急性期的治疗方式是否影响肺炎后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方法对63例3~14岁RMPP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式分为是否静脉用红霉素、是否全身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激素)、是否纤维支气管镜(简称纤支镜)镜下冲洗、是否静脉用丙种球蛋白(丙球),肺炎后(指病程6周后)呼吸道事件分为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MPP急性期全身用激素与肺炎后慢性咳嗽(回归系数=-1.869,P=0.003)、反复呼吸道感染(回归系数=-1.359,P=0.040)的发生呈负相关,急性期进行纤支镜镜下冲洗与肺炎后慢性咳嗽(回归系数=-1.734,P=0.016)的发生负相关,结果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结论儿童RMPP急性期全身用激素、进行纤支镜镜下冲洗可以减少肺炎后慢性咳嗽的发生,全身用激素可以减少肺炎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混合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辉  张春丽  刘喜 《医学综述》2013,19(13):2456-2458
目的了解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的病原微生物组成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就诊的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痰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及胸片检测,对于有支气管镜检查指征的患儿同时做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对肺泡灌洗液做培养。结果在300例肺炎支原体患儿中有156例患儿混合其他病原微生物感染(52.67%),其中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者80例,占51.28%(80/156),混合病毒感染者46例,占29.49%(46/156),混合细菌感染者30例,占19.23%(30/156),年幼患儿(≤3岁)以混合病毒感染为主,年长患儿(>3岁)以混合肺炎衣原体感染为主。与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比较,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的热程显著长于肺炎支原体非混合感染组,且发生胸腔积液的概率也显著增加(P<0.05)。影像学方面,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组较肺炎支原体肺炎非混合感染组更容易出现大片状阴影(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患儿混合感染较为常见,混合感染率占半数以上,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率最高,其次为病毒混合感染率,细菌混合感染率最低。年幼儿童以病毒混合感染为主,而年长儿童则以肺炎衣原体混合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各年龄段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明胶凝集法检测血MP-IgM,对MP—IgM〉1:40确诊为MP感染的482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2例患儿中有154人(32.0%)有明确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接触史,其中年龄〈3岁78例(50.6%),2岁以下的婴幼儿64例中有51例(79.7%)其家庭成员或带养者中至少有一人肺炎支原体抗体呈现阳性,近2周内有临床症状的有42例(65.6%)。共有223例(46.3%)伴有不同程度的肺外并发症,3岁以下的婴幼儿并发症发生率为19.2%,4岁以上患儿为51.5%。受累脏器中以消化、心血管、血液系统和皮肤多见,神经系统少见;累积两个以上器官的占28.7%。全部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抗菌素治疗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疗程3—4周,全部患儿均痊愈出院,无明显不良反应。所有病例均随访1年,33%的患儿3个月MP—IgM滴度降至正常,52.3%于3—6个月降至正常。3个月内复发率为3.1%。结论MP感染易误诊,对于短期内病情易反复者应追问有无流行接触史,并及早进行MP-IgM检测以确诊。MP感染易出现肺外脏器受累,规范治疗可以减轻患儿的肺外损害,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肺炎支原体(MP)脑炎的临床表现、诊断、疗效及预后。方法分析40例肺炎支原体脑炎患儿的临床资料,按起病原因不同分为两组,第1组18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为首发症状,病程中始终无咳嗽;第2组22例,以发热、咳嗽等为首发症状,病程第7~12天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两组患儿均应用PCR法检测脑脊液(CSF)MP-DNA,采用颗粒凝聚试验检测其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并行脑电图及头颅影像学检查。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脑炎的临床特点。结果①肺炎支原体(MP)导致的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儿童,以发热(40/40例)、头痛(29/40例)、嗜睡(28/40例)及呕吐(25/40例)等为主要表现,惊厥(5/40例)少有发生;有呼吸道症状者在病程的7~12d出现神经系统症状。②第1组患儿CSF-MP-DNA阳性,同期血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为阴性;第2组患儿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CSF-MP-DNA阴性,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均阳性。③脑电图异常(慢波)25例,6例患儿MRI呈脑灰质多灶异常信号,脑室旁斑片状高信号,经阿奇霉素抗感染、甘露醇降颅压及解痉等治疗,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 MP是引起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其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在肺炎病程中或无肺部症状时出现,其临床症状与病毒性脑炎鉴别困难。脑脊液MP-DNA检测阳性及血清MP特异性IgM和IgG抗体增高,对确诊MP感染,指导治疗预后评估有主要意义。肺炎支原体脑炎通常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