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比较整治前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合理性,评价整治活动的实施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0年1–6月(专项整治前)与2014年1–6月(专项整治后)抗菌药物使用相关数据,以抗菌药物品种数、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AUD)、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及病原学送检率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抗菌药物减少17个品种;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分别由79.56%和113.05 DDD下降至47.01%和21.19DDD;整治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和AUD控制在1.18%和0.98 DDD以下;Ⅰ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96.37%降至35.43%,用药时机和疗程合理率分别由4.51%和3.75%提高至84.44%和71.11%,病原学送检率由22.52%升至44.87%。结论:专项整治措施有效遏制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某院通过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对规范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效。方法:回顾性收集该院2012年7月-2013年10月抗菌药物相关使用数据,以门诊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药费比、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观察指标,比较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开展前后的变化差异。结果:在实施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干预期间,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为10.4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4.74%、药费比为37.73%、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53.69%、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为81.18%、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48.36 DDDs/100人/天。结论:该院合理用药月报制度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开发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提高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水平,降低细菌耐药率。方法:利用易语言和数据库技术,建立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合理性评分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对2010年1-6月和2013年1-6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越级使用情况、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药物选择、用法用量、联合用药)、会诊单例数、平均使用金额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回顾性统计并分析。结果:系统实现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点评功能,系统应用后抗菌药物越级使用率从14.9%下降至2.3%(P=0.000);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47.3%提高至93.9%(P=0.000);抗菌药物选择合理率从88.1%上升至96.9%(P=0.000);会诊单申请率从40.2%提高至97.3%(P=0.000)。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164.3下降至84.2(P=0.042);平均使用金额从1 210.4元下降至964.1元(P=0.032)。结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点评系统提高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水平,有效地降低了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费用支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临床药师干预对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效果,为促进基层医院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长沙市岳麓区某基层医院为研究对象,采用前后对照方法,对基层医院2012年8月至10月(干预前)291份病历和2013年3月至5月(干预后)301份病历抗菌药物使用的成本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基层医院抗菌药物使用合理率干预后由40%上升为93%(P〈0.01),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90%下降到〈55%,差异显著(P〈0.0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5DDD下降至约40 DDD(P〈0.01),达到卫生部规定的标准,抗菌药物人均费用明显降低。结论临床药师系统干预有利于提高基层医院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介绍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采取的干预措施并评价其成效。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2年10月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和I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等为观察指标,对比整治前后抗菌药物控制指标的变化。结果:通过实施干预措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和使用强度显著降低,分别由2011年5月的67.37%和92 DDD下降至2012年10月的49.16%和41 DDD,I类切口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8.1%下降至29.5%,术后用药时间由3.5 d下降至1.8 d,微生物送检率大于60%,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率小于20%。结论: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措施加强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提高了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并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武德廉  WU De-lian 《安徽医药》2013,17(6):1057-1058
目的评价综合干预措施对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的对比变化以及综合干预的效果,规范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通过制定规范、加强教育、分级管理、检查反馈等措施来干预临床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对医院干预前(2012年1—4月份)和干预后(2012年5—8月份)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结果干预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比例由66.90%下降至60.88%,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75.91DDD下降至62.93DDD,Ⅰ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由100%下降至29.58%,微生物送检率由17.71%提高至30.62%,干预效果显著。结论综合干预措施对促进医院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17):2411-2414
目的:探讨我院呼吸内科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抗菌药物及药品不良反应(ADR)相关数据。利用临床药学管理系统等信息软件,对临床药师干预前后呼吸内科抗菌药物使用强度(AUD)、联合使用情况、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分级使用情况等指标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经过干预,抗菌药物AUD从139.01 DDDs/(100人·d)下降至102.09 DDDs/(100人·d),用药不合理率从12.71%下降至2.93%(P<0.01),单一用药率从45.23%上升至51.54%(P<0.05),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比从17.55%下降至12.43%(P<0.01),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比例从69.44%上升至74.44%(P<0.05),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比例从12.10%下降至7.40%(P<0.01),微生物送检率从71.41%上升至95.95%(P<0.0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备案率从15.00%上升至92.45%(P<0.01),呼吸内科ADR报告占医院比例从13.33%上升至25.09%(P<0.01)。结论:临床药师在呼吸内科进行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更加合理,所采用的药学服务模式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提高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水平,减少不合理应用。方法:根据WHO-ATC/DDD(世界卫生组织-药物系统分类/限定日剂量)抗菌药物分类表建立药品数据库。通过“计次循环”语句和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计算公式统计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自动统计分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对2010年1-6月和2013年1-6月抗菌药物使用病历的越级使用情况、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使用强度和病原微生物送检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系统应用后越级使用例数从应用前的125例下降至38例(P=0.00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从87.6下降至44.3(P=0.002);平均使用金额从872.4元下降至659.3元(P=0.001)。非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25.1%提高至40.8%,限制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32.8%提高至55.5%,特殊类抗菌药物的病原微生物送检率从47.3%提高至93.9%。结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评价系统能自动统计与监控抗菌药物分级信息;可提高各级抗菌药物送检率,减少越级使用例数,并降低抗菌药物平均使用金额和使用强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落实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对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用量及微生物样本送检率进行分析。结果:我院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数量下降了42.53%,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从56.78%上升至75.2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微生物样本送检率从80%上升至94.44%,抗菌药物的应用日趋合理。结论:我院通过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有利于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院2018年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医院HIS系统收集2018年1~12月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患者信息,对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年龄、科室分布、抗菌药物品种、疾病分布,以及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累积DDD数、使用强度、病原学情况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8年某院共使用了6大类14个品种的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人数达718例次,其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分布从出生20分钟到96岁。使用人次最多的科室为:肾病内科。使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疾病分布最多的是严重肺部感染,占36.91%。使用强度最大的抗菌药物为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累积消耗量达3382.50 DDDs。病原学检出最多的是大肠埃希菌。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前病原学送检率各月均大于80%。结论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具有其自身特点,临床使用时要掌握其规律,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抗感染药学》2017,(2):267-269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的相关因素及其病原学送检率,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6年1—6月间呼吸内科出院患者病历230份,分析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情况。结果:230例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198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6.09%,其中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5.35%,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5.5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09%;抗菌药物使用频度较高的为头孢类和氟喹诺酮类,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为525.60,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为835.7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的DDDs为51.90;病原学送检率为75.76%,送检阳性率为13.33%。结论:经过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的使用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分析某三甲医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考察临床药师用药干预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促进效果。方法:利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肿瘤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分析。每月每个病区随机抽取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进行审核。应用PDCA循环管理对一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进行干预。比较一病区和二病区抗菌药物的动态变化。结果:肿瘤内科一病区和二病区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6.3±1.5)%和(12.5±2.8)%(P<0.01)、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百分率分别为(1.6±1.2)%和(2.8±1.0)%(P<0.05);2个病区抗菌药物合理率分别为82.3%和66.6%(P<0.05)。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合理、无用药指征、用药级别高、特殊级抗菌药物无感染专科会诊单、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结论:老年肿瘤患者感染发病率较高,PDCA干预病区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抗菌药物费用低于非干预病区。临床药师用药干预实践能够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我院2011年1—6月门诊处方4 216份和住院病历420份,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1%(1 437/4 216);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294/420),合理用药率为68.1%(286/420),标本送检率为53.3%(224/420);限定日费用(DDC)排序后5位是司帕沙星、红霉素、加替沙星、克拉霉素、氨苄西林丙磺舒,都是口服类药;住院患者用药频度(DDDs)排序前5位是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噻吩、美洛西林、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其中药物利用指数(DUI)排序前4位:头孢替唑>克林霉素>美洛西林>左氧氟沙星>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53.3 DDD,明显高于规定的40 DDD。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总体趋于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仍需要加强对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监测,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干预前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考察干预措施实施的效果,为制定下一步干预工作方向提供依据。方法将干预前2012年4、5月份和干预后2013年4、5月份各随机抽取6 d的所有门诊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对比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后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使用途径、联合用药、各类抗菌药物的使用比率及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的处方比例均有所改善。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基本合理,干预措施实施到位。但对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比例有待进一步干预,使抗菌药物的应用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医院处方、病例点评结果汇总分析,了解医院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将近3年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的专项点评结果汇总,统计近3年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近3年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趋势向好,门诊抗菌药物处方率符合卫生部相关规定,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低于6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3年平均为56.45 DDD,高于卫生部规定的力争<40DDD的目标值;住院患者治疗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送检率已达到30%以上;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抗菌药物使用率虽高于30%,但3年呈下降趋势,且下降明显。结论 :医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改善明显,临床药师在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对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成效.方法 建立不同时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查2010年5月至2012年10月出院病历1 365份,进行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合理性的对照分析.结果实施综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的每百人天90.1 DDD下降为干预后的57.1 DD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菌送检率和合理用药比率分别由19.3%、63.8%上升为50.4%、84.3%,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由75.3%下降为70.0%,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98.3%下降为干预后的95.2%,两者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类切口抗菌药物平均用药天数由干预前的(7.00±3.62)d下降为干预后的(2.40±1.56)d,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综合干预措施后对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使用管理模式。方法:建立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小组,采用综合干预措施,随机抽取2010年(干预前)和2012年(干预后)出院患者病历各630份、门急诊处方各810张,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干预前后比较,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87.93%下降至52.06%,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87.5DDD下降至39DDD,微生物送检率由27.06%上升至86.03%,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比例由89.55%下降至28.03%,门诊处方抗菌药物比例由53%下降至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宣传培训、量化指标、行政干预、监控管理等综合干预,可提高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水平,对预防医院感染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达到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管理(AMS)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江门市人民医院实施AMS管理前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金额占比、病原学送检率、细菌耐药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实施AMS管理后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使用率、使用金额有不同程度下降,病原学送检率及会诊率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本院2013年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限定日剂量(DDD)的方法,采用Excel 2003对本院2013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抗菌药物使用率、用药频度(DDDs)、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平均治疗日数(ATD)、日均费用(DDDc)等进行分类统计和综合分析。结果本院2013年门诊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21%,门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33.64,平均治疗日数(ATD)为3.30。DDDs排前3名的抗菌药物类别分别是第二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第三代头孢菌素。DDDs排前3名的抗菌药物品种分别是头孢呋辛、克拉霉素、奥硝唑口服制剂。结论本院门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用药档次较高、头孢菌素类使用过于集中等问题,应引起重视并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医院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前后抗菌药物使用的变化趋势和行政干预效果,为常态化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2013年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使用率、用药频度、I类切口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比率、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科两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各项指标发生明显变化,均达到卫生部规定。结论本院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各项措施的制定及实施效果明显,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趋于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