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液肿瘤患者抗凝血酶(AT)活性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95例血液肿瘤患者初发、缓解、未缓解、复发时AT活性水平的差异,并具体分析了急、慢性白血病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分型或分期患者AT活性水平的变化。结果初发组、缓解组、部分缓解组、复发组较对照组AT活性显著降低(P(0.01);初发、部分缓解及复发组AT活性较缓解组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各分期之间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不同分型之间AT活性无明显差异;多发性骨髓瘤Ⅱ、Ⅲ期患者AT活性较Ⅰ期患者降低(P(0.05);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组患者与缓解组比较,AT活性显著降低,β2-微球蛋白、球蛋白及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AT活性变化与β2-微球蛋白变化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AT活性不仅反映血液病患者抗凝系统的功能,同时可作为判断患者病情变化及其预后的指标之一。对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AT活性水平变化与β2-微球蛋白具有相关性,AT水平变化可能具有预后评估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微小RNA-19(miRNA-19)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表达水平,探讨miRNA-19表达与MM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43例MM病人及20例正常对照者的骨髓标本,采用D-S分期法对MM病人进行临床分期,Ficoll法获取BMMNC,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BMMNC中miRNA-19表达,同步采集外周血,检测β2微球蛋白(β2-MG)的水平。结果 MM病人BMMNC中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复发、难治组MM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初治组MM病人,差异有显著性(t=5.82,P<0.05)。MM病人化疗后miRNA-19表达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t=2.61,P<0.05),其中以化疗有效组降低最为明显(t=3.83,P<0.05),无效进展组miRNA-19表达水平化疗前后无明显改变。D-S分期Ⅲ期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Ⅱ期病人(t=3.54,P<0.05)。β2-MG≥4.0mg/L病人miRNA-19表达水平较β2-MG<4.0mg/L组明显升高(t=4.09,P<0.05)。结论 miRNA-19过表达在MM的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miRNA-19过表达与MM肿瘤细胞的增殖、化疗效果和疾病预后有密切关系;miRNA-19可能作为判断MM病人预后不良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王晓桃  唐爱林  聂宇薇  刘健  刘玲 《重庆医学》2013,(26):3081-3083,3086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上清液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定量检测sclerostin的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骨髓单核细胞(BMMNC)sclerostin基因的表达。结果 MM组sclerostin水平为(0.54±0.2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31±0.0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7,P<0.01);复发难治组sclerostin水平为(0.65±0.1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初诊组(0.47±0.21)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4、3.27,P<0.01),RT-PCR也证实了部分MM患者的BMMNC能表达sclerostin基因;MM组sclerostin水平与碱性磷酸酶(ALP)呈负相关(r=-0.379,P=0.005),与校正血钙、骨质损害评分、血清β2-微球蛋白、M蛋白的比例、临床ISS分期呈正相关;中位随访时间29(6~65)个月,低sclerostin组中位生存期为48(6~65)个月,高sclerostin组中位生存期为24(6~52)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4,P<0.01)。结论骨髓sclerostin水平可反映MM患者骨质破坏、成骨受抑程度及机体瘤负荷水平,并能在一定程度反映患者的中位生存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肌钙蛋白I(cTnI)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4例急性心肌梗死(AMI)和3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血清sgp130和cTnI浓度的变化,并与36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AMI病人胸痛发生后不同时间血清sgp130浓度明显降低,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84~75.459,q=3.092~21.404,P<0.05、0.01);UA病人发作时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cTnI浓度明显升高,与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13.084、49.854,q=5.168、5.348,P<0.01)。AMI病人胸痛发生后不同时间的血清sgp130、cTnI浓度之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F=23.667、75.459,q=2.202~19.564,P<0.05、0.01)。AMI病人胸痛发生后24 h、3 d和7 d血清sgp130浓度变化与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q=3.847~13.044,P<0.05、0.01),胸痛发生后24 h、3 d血清cTnI浓度与UA病人发作时和缓解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5.459,q=2.938~22.622,P<0.05、0.01)。结论血清sgp130和cTnI浓度的动态变化对AMI早期诊断具有明显的价值,其变化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NLR)、血小板计数/淋巴细胞计数(PLR)、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初诊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预后的相关性。方法:59例初诊MM病人治疗半年后,根据病人转归情况分为缓解组(n=34)和未缓解组(n=25)。探讨NLR、PLR、SII与MM病人转归的关系,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ROC曲线评估预后价值。结果:缓解组与未缓解组间PLR、基础疾病、年龄、性别、血钙浓度、肌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的NLR、SII均低于未缓解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II高水平是MM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5,P<0.05)。ROC曲线提示,SII对病人生存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754,特异度为85.3%;NLR对病人生存预测时曲线下面积为0.722,特异度为79.4%。结论:NLR与SII可用于MM预后的评估,且SII的预后诊断价值优于NLR。  相似文献   

6.
许丽华  车小群 《右江医学》2005,33(3):230-23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的腹腔液(PF)中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PGs)的含量变化与PF对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影响的关系。方法选择42例EM患者作为观察组(EM组),13例症状相似的非EM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PF中PGs和IL-6的含量。结果作用2h时,非EM患者和EM患者的PF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分别为34.8%±26.2%和66.1%±30.4%,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EM组抑制率与EM临床分期呈正相关(r=0.6207,P<0.01)。EMⅠ~Ⅱ期患者PF的IL-6含量为0.62±0.45μg/L,Ⅲ~Ⅳ期患者为0.48±0.35μg/L,对照组为0.41±0.38μg/L,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F中IL-6的含量与其对NK细胞活性的抑制率之间无显著相关(r=0.2231,P>0.05)。EM患者PF中PGE2和PGF2ɑ含量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其中Ⅰ、Ⅱ期患者PF对NK细胞抑制率与PGE2、PGF2ɑ含量呈正相关(r=0.5098或0.4102,P均<0.01)。结论EM患者的PF对NK细胞活性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Ⅰ、Ⅱ期患者PF中PGs的增高可能对NK细胞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毒结清口服液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MM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0例予M2方案化疗,中药组22例予中药毒结清口服液60mL/d,同时予M2方案化疗。以血钙和白介素-6(IL-6)水平下降,骨痛的缓解和生活质量改善为评价指标。结果:中药组和对照组治疗后骨痛症状评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生活质量总有效率为68.2%,与对照组总有效率(45%)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治疗后血钙和IL-6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血钙和IL-6水平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血钙水平较治疗前有下降(P>0.05)。结论:毒结清口服液联合化疗能有效降低MM患者血钙和IL-6水平,改善骨痛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①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免疫功能与自然杀伤 (NK)细胞活性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原发性肺癌、卵巢癌及白血病病人各 2 0例为研究对象 ,以 2 0名健康人为正常对照 ,采用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 ,采用MTT法测定NK细胞活性。③结果 恶性肿瘤病人红细胞黏附肿瘤细胞的能力和NK细胞活性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F =9.2 9、12 .85 ,q =5 .15~ 7.86 ,P <0 .0 1) ;正常人红细胞胞质液可以显著提高自身及病人NK细胞活性 (F =4 .32~ 5 .89,q =3.96~ 4 .4 9,P <0 .0 5、0 .0 1)。④结论 红细胞免疫功能与NK细胞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孙常铭  朴宗方  赵维川  杨习文  李爽  孙启玉   《四川医学》2021,42(11):1121-1126
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在血清中的表达水平与MM类型的关系,探讨其在M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MM患者60例(MM组),健康体检者60例(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LncRNA MALAT1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MM疾病分型和分期的关系。同时研究MM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患者血红蛋白和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 MM组与对照组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显著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57,P<0.05)。MM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t=1.512,t=1.396,P>0.05)。不同DS分期和ISS分期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不同,Ⅲ期高于Ⅱ期和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组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与血钙、β2微球蛋白、血轻链、乳酸脱氢酶呈正相关(r=0.619、0.871、0.809、0.746,P<0.05),而与血红蛋白水平呈负相关(r=-0.756,P=0.000)。MM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轻链型高于其他类型(P<0.05),而IgG型和IgA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512,P>0.05)。血清LncRNA MALAT1在MM诊断中的AUC为0.977,敏感度88.3%,特异度85%。MM患者治疗有效,治疗前后MM患者血清LncRNA MALAT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6,P=0.000)。未缓解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38,P=0.6)。结论 MM患者血清MALAT1可以作为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CD4+CD25+CDl27low调节T细胞(Tregs)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外周血中的表达,初步探讨Tregs的表达与NHL常用预后相关因素的关系. 方法 选择58例NHL患者,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4+CD25+CDl27lowTregs百分比,分析NHL组与健康对照组,初发组与化疗后组Tregs比例有无差异,并将Tregs比例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病理类型、LDH、IPI和β2-微球蛋白等常规预后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①B细胞NHL(B-NHL)组CD4+CD25+CD127low.Tregs的百分比为(3.89 ±2.49)%,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3);②B-NHL组中,侵袭性淋巴瘤(DLBCL,MCL)组与非侵袭性淋巴瘤组(FL和边缘区淋巴瘤等)Treg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T细胞NHL(T-NHL)组中,高度侵袭性淋巴瘤组(T-LBL和NK/TCL组)与侵袭性淋巴瘤组(ALCL和PTLL组)Tregs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6);③B-NHL中,初发组Tregs的百分比为(5.73 ±2.7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4)和化疗后组[(2.63±1.33)%,P=0.034],化疗后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④B-NHL初发组患者Tregs比例与患者国际预后指数、β2-微球蛋白和乳酸脱氢酶之间具有相关性(P值分别为0.003,0.003和0.038),但与年龄、性别、PS状态、临床分期、病理类型之间相关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B-NHL患者尤其初发组患者外周血Tregs比例明显升高,检测其水平对于判断NHL的预后可能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60例MM病人和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sgp130及IL-6的水平,并观察二者与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MM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5.51、8.29,P<0.01),并随MM临床分期增加、病情加重而逐渐升高(F=23.21、21.86,P<0.05),但不同免疫亚型间差异无显著性(F=7.37、4.12,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的变化与化疗效果有关,化疗有效病人血清sgp130、IL-6水平均明显下降,其中BD组(硼替佐米+地塞米松)下降程度明显大于VAD组(长春地辛+表柔比星+地塞米松),差异有显著性(t=11.77、5.31,P<0.05)。血清sgp130、IL-6水平与血清β2-MG水平呈正相关(r=0.683、0.549,P<0.01)。结论血清sgp130及IL-6水平变化与MM的肿瘤负荷和化疗效果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基强的松龙(MP)对马兜铃酸(AA)导致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AA组以20 mg/L AA刺激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MP组培养体系中加入20 mg/L的MP和AA培养48 h,另设对照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采用MTT法观察HK-2细胞活性,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百分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AA组细胞结构发生改变;MP组大部分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部分细胞结构改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AA组HK-2细胞的活性显著抑制(F=108.522,q=7.215,P<0.01),AA组和MP组凋亡细胞的比例明显增加(F=143.955,q=39.225、23.453,P<0.01);MP组凋亡细胞的比例较AA组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q=17.052,P<0.01).结论 MP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起到保护HK-2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活性纳米碳对行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肿瘤病人甲状旁腺保护作用.方法:选择甲状腺癌病人102例,随机选择52例术中先注射纳米碳混悬液于甲状腺内,后行甲状腺全切除术(观察组),另外50例仅做常规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术后3 d检测病人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血钙水平,并比较2组正常、低PTH以及低血钙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在切除的组织标本中有甲状旁腺病人少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病人亦少于对照组(P<0.05),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低的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24 h血清PTH和血钙降低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治疗后血清PTH平均水平、血钙正常的病人血清PTH水平以及血钙降低的病人血清PT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钙平均水平和血清PTH降低病人的血钙水平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状腺肿瘤病人行甲状腺全切除术中应用活性纳米碳可对甲状旁腺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冠心病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血清可溶性糖蛋白130(sgp13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和散射速率比浊法检测了2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2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的变化,并与2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CHD病人血清sgp130水平明显降低,血清hs-CRP水平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6.97、6.86,P<0.01)。AMI、UAP及SAP病人sgp130和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47.14、36.23,q=4.26-15.66,P<0.01)。AMI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均低于或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q=4.59-15.66,P<0.01);UAP病人血清sgp130、hs-CRP水平显著低于或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26-11.06,P<0.01);SAP病人血清sgp130水平与对照组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q=4.93,P<0.01)。CHD病人血清sgp130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574,P<0.01)。血清sgp130、hs-CRP水平在AMI、UAP组AUCROC均大于0.90,对AMI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对UAP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0.90和0.90、0.95。结论血清sgp130、hs-CRP浓度的变化对AMI和UAP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度,其变化的程度可以作为炎症反应和病情严重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mRNA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8年2月-2021年12月上饶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初治65例MM患者(MM组)和30例营养性贫血患者(对照组)的骨髓标本,提取单个核细胞,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GC-1αmRNA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MM组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PGC-1α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组β2-微球蛋白(β2-MG)、乳酸脱氢酶(LDH)、C反应蛋白(CRP)及血钙等临床相关指标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MM组血红蛋白(H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发现PGC-1α mRNA相对表达量与β2-MG、LDH、血钙和CRP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b呈负相关(P<0.05)。结论:PGC-1α mRNA...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脑膜瘤1(MN1)基因和PTEN基因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8例AML病人(初治组16例,缓解组12例,复发组10例)骨髓单个核细胞中MN1和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另取非恶性血液病病人及正常人骨髓共13例作正常对照组。结果 MN1和PTEN mRNA在AML病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3%和60.5%。初治组MN1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TEN mRN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F=2.385、2.054,q=2.305、2.867,P<0.01);缓解组MN1 mRNA表达水平下降,PTEN mRNA表达水平上升,与初治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121、2.756,P<0.05);在复发组中MN1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复又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361、2.723,P<0.05)。MN1和PTEN基因在AML中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321,P<0.05)。结论 MN1和PTEN基因的表达与AML发病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发病、复发及预后判断的有意义指标。  相似文献   

17.
王迪民  魏绪仓 《吉林医学》2011,(17):3411-3413
目的:观察不同血液病患者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C)数量和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APAAP桥联酶法测定NKC数量,MTT法检测NKC活性。结果:白血病NKC数量及活性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之间无差异,当白血病缓解时其上升,复发时再下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NKC数量及活性类同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NKC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活性显著降低(P<0.01);再生障碍性贫血(AA)组NKC数量、活性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高于MDS组(P<0.0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NKC数量在正常范围,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缓解后活性升至正常范围。结论:不同血液病患者NKC数量、活性有别,其检测可作为部分血液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指标之一,对判断疗效和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病人缺血修饰蛋白(I MA)、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病人、稳定型心绞痛(SAP)病人各20例,测定其血清I MA、SICAM-1及hs-CRP的含量,并与20例健康查体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MI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高于UAP病人、SAP病人和对照组(F=76.52、29.75、12.90,q=6.08~59.02,P<0.01);U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病人和对照组(q=4.30~181.90,P<0.01);SAP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q=2.82~8.58,P<0.01)。不同类型的CHD病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r=0.537~0.699,P<0.01)。结论血清I MA、SICAM-1及hs-CRP水平变化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g3对肺癌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8只C57BL/6肺癌荷瘤小鼠随机分为4组:人参皂甙Rg3高剂量组(15 mg/kg)、人参皂甙Rg3低剂量组(5 mg/kg)、顺铂(DDP)组(DDP0.5 mg/kg)和生理盐水组,检测各组给药后荷瘤小鼠的脾自然杀伤细胞(NK)、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毒性T细胞(CTL)活性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水平。以正常小鼠12只作为对照组。结果 Rg3低剂量组、Rg3高剂量组、DDP组生存素阳性率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P<0.05);Rg3低剂量组、Rg3高剂量组瘤体质量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但大于DDP组(P<0.01);生理盐水组NK、LAK和CTL活性及血清TNF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DDP组NK、LAK和CTL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生理盐水组低(P<0.05);Rg3低剂量组和Rg3高剂量组NK、LAK和CTL活性及血清TNF水平较生理盐水组、DDP组明显提高(P<0.05),但仍低于正常小鼠组(P<0.05);Rg3低剂量组NK、LAK和CTL活性及血清TNF水平与Rg3高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甙Rg3可明显诱导提高荷瘤小鼠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sIL2R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免疫功能改变的可能机制。方法测定35例严重烧伤患者伤后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和sIL2R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烧伤组:CD3+、CD4+和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均<0.01),CD8+明显升高(P<0.05),烧伤组NK细胞活性明显下降(P<0.05),sIL-2R明显升高(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中细胞比例发生了明显改变,NK细胞活性降低sIL-2R水平升高,三者互相影响,共同构成烧伤患者伤后免疫功能紊乱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