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龄初产妇189例围产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莉  黄勇 《四川医学》2001,22(10):948-949
近年来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妇女的初次分娩年龄大大推迟 ,至 35岁及以上年龄者也不少见。通过对我院 1992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间 189例高龄初产妇和同期 4 0 0例 35岁以下初产妇的比较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2年 4月至 2 0 0 1年 4月我科收治分娩共计 6380例 ,其中高龄初产妇 (年龄≥ 35岁 ) 189例 ,占分娩总数的 2 .96% ,孕妇平均年龄 37.2岁 (35~ 4 3岁 ) ,分娩平均孕周为 37.3周 (35 .4~ 4 1.6周 )。随机选择同期分娩的年龄 <35岁的初产妇 4 0 0例作为对照组 ,平均年龄 2 8.4岁 (2 2~ 34岁 ) ,平均分娩孕周…  相似文献   

2.
我科1974年7月一1975年7月,用“复肝合剂”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35例,初步获得一定疗效.现将35例资料简要分析如下:(一)一般情况:35例病人,男性成人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社区胃溃疡并胃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资料选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1月收治的胃溃疡并胃出血患者共70例,采用不同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35例,予以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与对照组(35例,予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94.29%(33/35)高于对照组71.42%(25/3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4/35)低于对照组34.29%(12/35)(P0.05)。结论胃溃疡并胃出血患者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铝碳酸镁治疗效果显著,可显著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以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癌的疗效、预后因素和毒副反应,初步探讨进展期食管癌治疗新模式。方法对2010年4月~2014年7月在我科接受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的35例随访资料完整的进展期食管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35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5例(14.3%),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24例(68.6%),稳定(stable disease,SD)6例(17.1%),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0例,总有效(CR+PR+SD)35例(100.0%)。至随访截止(2016年7月30日),19例患者出现疾病进展,其中13例(37.1%)区域复发,4例(11.4%)远处转移,2例(5.7%)区域+远处转移。1、2年无疾病生存率(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分别为57.1%(20/35)、37.1%(13/35),1、2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分别为85.7%(30/35)、62.9%(22/35)。多因素分析提示性别、年龄、诱导化疗方案、同步放化疗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剂量、同步放化疗后疗效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论诱导化疗联合同步放化疗可作为进展期食管癌的治疗方法,治疗耐受尚可,但仍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血清白介素-35(IL-35)和白介素-37(IL-37)水平,探讨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IL-37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8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3例IBD患者,其中70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活动期45例、缓解期25例)作为UC组,33例克罗恩病(CD)患者(活动期18例、缓解期15例)作为CD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结果活动期和缓解期UC、CD组血清IL-35、IL-3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UC、CD组血清IL-35和IL-37水平分别低于缓解期UC、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活动期IBD患者血清IL-35与IL-37水平呈正相关(r=0.875,P<0.05)。结论 IL-35和IL-37在IBD患者血清中表达水平较低,且参与IBD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对索拉菲尼联合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66例P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术后1周口服索拉菲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患者术前IL-35水平,将患者分为高IL-35组33例和低IL-35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不同生存时间患者的IL-35水平.结果 高IL-35组目标病灶、非目标病灶治疗总体有效率均高于低IL-35组(P<0.05);高IL-35组和低IL-35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18%(6/33)和12.12%(4/3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生存组(生存时间≤2年)血清IL-35含量为(64.17±19.21)pg/ml,低于长期生存组(生存时间>2年)的(106.19±21.56)pg/ml(P<0.05).结论 IL-35可能是影响索拉菲尼联合非规则性肝切除术治疗PLC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ALA-PDT)联合干扰素治疗鲍温样丘疹病(BP)的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BP患者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干扰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干扰素的基础上联用ALA-PDT进行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半年复发率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高于对照组的62.86%(2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半年复发率为5.71%(2/35),低于对照组的17.14%(6/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11.43%(4/35),与对照组的25.71%(9/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LA-PDT联合干扰素临床治疗BP具有疗效好、复发率低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在不同年龄阶段孕妇中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对产后出血(PPH)的预测价值,为个性化评估PPH风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9年5月—2022年5月于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产科住院分娩的3 559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和孕妇是否诊断为PPH分为PPH组(<35岁)22例,对照组(<35岁)44例;PPH(≥35岁)76例,对照组(≥35岁)152例。于入院时、分娩时及分娩后利用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析产后出血高危评分系统在年龄<35岁与≥35岁的孕妇中的预测价值。结果 产前评分、产时产后评分及总评分对PPH均具有预测效能(P≤0.001),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03、0.796、0.806。PPH组(<35岁)孕妇产前评分、产时产后评分、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岁,均P<0.05);PPH组(≥35岁)孕妇产前评分、产时产后评分、总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35岁,均P<0.05)。在年龄<35岁孕妇中,产时产后评分及总评分对PPH具有预测价值(P<0.001),AUC为0.785、0.839,最...  相似文献   

9.
1990年7月~1992年6月,作者采用广东省药物研究所生产的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肌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141例,其中106例合用免疫调节剂,35例单纯肌注ARA-AMP,另选择35例单纯肌注维丙肝作为对照组。这176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早期乳腺癌保留乳房治疗方法的远期疗效。方法35例临床Ⅰ期、Ⅱa期患者行保乳手术,术后行全身放疗,局部瘤床补量近距离放疗(插植放疗),结合常规化疗、内分泌治疗。结果中位随访10年,10年局部复发率2.8%(1/35),总生存率88.6%(31/35),美容效果满意率80%(28/35)。结论本组保乳治疗35例早期乳腺癌患者远期疗效肯定,达到了高生存率、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新式盆底重建术在盆腔器官脱垂患者中的治疗效果及对下尿路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5月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接诊的盆底器官脱垂的患者7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患者使用新式Prolift盆底重建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盆底重建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盆腔器官脱垂(POP-Q)分期变化和手术情况及治疗后下尿路功能障碍例数。并进行1年随访,记录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OP-Q分期情况优于对照组[0期:100%(35/35)比82.86%(29/35),Ⅰ期:0%(0/35)比11.42%(4/35),Ⅱ期:0%(0/35)比5.72%(2/35)],观察组下尿路功能障碍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4.29%(5/35)比71.43%(2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残余尿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94±29)min比(125±38)min,(186±53)m L比(235±74)m L,(32±9)m L比(48±12)m L,(7.3±2.1)d比(9.8±2.9)d](P<0.01),通过随访,观察组术后12个月PFDI-20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15±3)分比(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Prolift盆底重建术对盆底器官脱垂患者疗效显著,可以良好地改善患者的下尿路的功能,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2月方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接受内镜黏膜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切除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整块切除率[91.42%(32/35)]、治愈性切除率[77.14%(27/35)]与对照组[94.29%(33/35)、80.00%(28/35)]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8.57%(6/35)]、术后1年复发率[5.71%(2/35)]与对照组[17.14%(3/35)、14.29%(4/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疗效与内镜黏膜切除术相当,但前者可明显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白细胞介素-35(IL-35)是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的新成员,由Collison等[1]在2007年最先发现并确认。IL-12家族共有4个成员,分别为:IL-12、IL-23、IL-27、IL-35。这4种细胞因子均为异质二聚体,每1个异质二聚体细胞因子均由1个折叠螺旋束样细胞因子(four helix bundle cytokines)亚单位(IL-12p35、IL-23p19、IL-27p28、IL-35p35)和1个可溶型细胞因子受体样亚单位(p40和EBl3)组成(图1)[2]。1 IL-35及其家族成员受体IL-12受体为IL-12Rβ1/IL-12Rβ2二聚体,2个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综合护理模式对使用伊立替康的肿瘤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5例使用伊立替康的肿瘤患者临床资料,从而探讨此类患者正确有效的临床护理方法。结果:应用综合护理模式使35例肿瘤患者均顺利完成化疗,未出现患者由于不能耐受腹泻而终止治疗情况。患者腹泻发生情况如下:35例患者中无腹泻(7/35)、早期腹泻(10/35)、迟发性腹泻(18/35)。结论:对使用伊立替康的肿瘤患者实施正确有效的综合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因为不能耐受严重腹泻而不能顺利完成化疗肿瘤患者。为医生临床用药提供支持和保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2002年1月~2004年1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早产儿686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18.04%(686/3802)。其中死亡35例,病死率为5.12%(35/686)。现对35例早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我院早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降低早产儿病死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青年肺心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建  王建春  钱桂生 《重庆医学》2000,29(6):529-530
青年肺心病患者较少见 ,近二十年我院收治 35岁以下肺心病患者 35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文收集我院 1976~ 1998年 35岁以下肺心病例 35例 ,其中男 13例 ,女 2 2例 ;年龄 19~ 35岁 ,平均 2 9 71岁 ;病程 2~ 30年 ,平均 16 6年。1 2 病因 慢性支气管炎 2 3例 ,先天性胸廓畸形 3例 (鸡胸 2例、鸡胸并脊柱左侧弯 1例 ) ,肺结核 2例 (合并尘肺、脊柱结核各 1例 ) ,支气管扩张 2例 ,支气管哮喘 2例 ,结核性胸膜炎 2例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例。其中 6例患者幼年曾患“百日咳”、“麻疹后肺炎”。1 3 症状与体征见表 …  相似文献   

17.
<正> 我院1990到1992年家庭病床治疗经CT确诊为腔隙性脑梗塞病35例。平均年龄60岁(41例80岁)。与1992年神经科,按出院先后顺序的35例做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观察脓毒症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35(IL-35)的变化规律,探讨其与脓毒症病情的关系及对疾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单盲临床研究方法,选择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收入住院的脓毒症患者74例,按28 d预后将脓毒症患者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同期选择6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于患者入ICU 6 h内、48 h、5 d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降钙素原(PCT)、IL-35,计算序贯器官衰竭(SOFA)评分;同时记录患者转归。采用多种非参数方法分析脓毒症患者IL-35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获得IL-35诊断感染的价值。结果脓毒症患者较健康组血清IL-35明显升高,且脓毒症患者随着预后的变差,血清IL-35明显升高,PCT明显上升。存活组sofa评分、PCT、IL-35逐渐下降;死亡组sofa评分、PCT、IL-35逐渐升高。IL-35与sofa评分、PCT随入住ICU时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脓毒症存活患者(34例)血浆IL-35水平随疾病治愈呈现逐渐下降趋势(F=4.593,P0.05),死亡患者(40例)则无下降趋势(F=13.688,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IL-35、PCT诊断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0.94。当IL-35截断值为41.97 ng/L时的敏感度为94.00%,特异度为60.00%;当PCT截断值为3.65 ng/m L时的敏感度为88.00%,特异度为80.00%。结论脓毒症患者入ICU时血浆IL-35即明显上升,与PCT水平呈正相关,与脓毒症严重程度有关,其变化趋势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免疫抑制(IS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血液科自2016年10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IST治疗组(IST组)与非IST治疗组(NIST组),各33例。NIST组给予雄激素+中药复方皂矾丸治疗,IST组同时增加环孢霉素A(CsA)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安全性及治疗前后血清IL-35变化情况。结果:IST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NIST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IL-35水平均较治疗前提升,且IST组明显高于NIST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IS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效果确切,利于提升临床有效率,上调血清IL-35水平,改善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甲状腺癌患者血清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白细胞介素-35 (IL-35)及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到该院就诊的甲状腺癌患者90例为病例组,其中乳头状癌患者39例,滤泡状癌患者28例,未分化癌患者23例;另选同期就诊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90例为良性组,体检健康者90例为对照组;所有人员均检测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统计3组人员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统计甲状腺癌患者中不同病理分型的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结果病例组TgAb、TSH水平高于良性组及对照组,IL-35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乳头状癌TgAb、TSH水平低于未分化癌及滤泡状癌,IL-35高于未分化癌及滤泡状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甲状腺癌患者血清TgAb、IL-35及TSH水平与良性病变及健康人群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