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腺癌及正常胰腺组织中FFEN和Survivin的表达及PTEN和Survivin在胰腺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48例胰腺癌中及15例正常胰腺组织中PETN、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48例胰腺癌组织标本中PTEN、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1.3%(15/48)、77.1%(37/48),正常胰腺组织标本中PTEN、Survivin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10/15)、0(0/1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织中PETN、Survivin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均无关(P〉0.05),与癌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Survivin与PET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381,P〈0.05)。结论Survivin的异常高水平表达及PTEN的表达缺失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浸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金峰  李盛  李伟 《现代医学》2013,(10):732-735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环氧化酶-2(COX-2)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别检测IGF-1、COX-2在30例正常组织、30例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和70例恶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在正常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IGF-1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3.33%和6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疋。=51.68,P〈0.01);在正常组织、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组织及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0、6.67%和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矿=36.45,P〈0.01)。IGF-1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FIGO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2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FIGO分期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肿瘤大小、年龄、组织学类型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GF-1表达与COX-2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IGF-1、COX-2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现过表达,检测两者的表达可在-定程度上反映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恶性黑素瘤的发生和侵袭转移机制,检测nm23蛋白、上皮钙粘蛋白(E—eadherin)在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恶性黑素瘤、30例黑素细胞痣和2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i结果nm23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的阳性率为63.33%,明显低于其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6.67%),且在正常皮肤组织中为90.0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皮钙粘蛋白在正常皮肤组织表达阳性率为100%,与在黑素细胞痣中的表达(83.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恶性黑素瘤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43.33%,与正常皮肤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淋巴转移和无淋巴转移的恶性黑素瘤中ran23和上皮钙粘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和上皮钙粘蛋白与恶性黑素瘤的转移有关,可作为预测恶性黑素瘤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温志红  李净  李惠  王辉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4):155-156
目的探讨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73例胰腺癌、37例胰腺正常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胰腺癌与正常胰腺组织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5.75%和10.81%(P〈0.05)。胰腺癌组中,中高分化病例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45%,低分化病例为74.51%,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期病例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3.59%,明显低于C+D期(91.18%)(P〈0.05);≤60岁病例MMP-9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9.52%,〉60岁病例阳性率为74.19%,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P-9蛋白的表达在胰腺癌组织中明显增高,且与其组织分化、临床分期有关,与患者年龄大小无关。MMP-9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胰腺癌的诊断方面可能是比较好的协助诊断分型、判断预后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转移抑制基因Kiss-1表达下调或缺失和淋巴管生成与淋巴结转移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兔抗人单克隆抗体Kiss-1蛋白metastin(45-54)-NH2和抗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Elivision法)对68例NSCLC术后石蜡切片进行染色,显微镜下观察Kiss-1的表达和肿瘤间质及癌旁组织淋巴管生成情况。结果①NSCLC组织内淋巴结阳性组Kiss-1的表达阳性率为39.4%(13/33),淋巴结阴性组Kiss-1的表达阳性率为91.4%(32/3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肿瘤组织间质中淋巴结阳性患者淋巴管密度(Lymphatic vessel density,LVD)平均值为15.73±0.74,淋巴结阴性患者LVD平均值为8.31±0.32,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仅LVD对淋巴结转移有影响(P〈0.05),其相对危险度(RR)为2.065,95%可信区间(1.202,3.547)。而Kiss-1的表达下调无意义,P值为0.569,95%可信区间为(0.011,12.143)。二者之间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协同作用(P〈0.05)。结论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下调和淋巴管生成对淋巴结转移未见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TGIF,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GIF,MMP9和VEGF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联系。方法:运用连续切片HE染色法观察SGC-7901细胞、PcDNA3.1转染细胞和TGIF转染细胞荷瘤裸鼠瘤组织有无血管浸润和远处转移,同时以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转移相关分子MMP2,MMP9和VEGF在裸鼠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TGIF,MMP9和VEGF蛋白在76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病理联系。结果:3种细胞的荷瘤裸鼠均无远处转移,SGC-7901细胞和PcDNA3.1转染细胞接种组裸鼠瘤组织有癌栓形成,但TGIF组无癌栓形成;对照组MMP9和VEGF均呈强阳性表达,表达水平明显高于TGIF组,但MMP2在3组间的表达无明显差别。胃癌组织中TGIF蛋白表达阳性,阳性率为46.1%(35/76),明显低于断端胃黏膜(78.1%)(P〈0.05),且它的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MMP9表达阳性率为59.2%,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EGF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6.6%,明显高于断端胃黏膜(31.3%)(P〈0.05),且其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TGIF与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TGIF可能通过下调VEGF和MMP9蛋白的表达抑制胃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7.
GLI1基因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Guo JF  Li ZS  Jin ZD  Gao J  Gong YF  Jin J  Man XH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2):826-828
目的探讨胰腺癌组织中Hedgehog信号通路成员GLI1 mRNA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25例胰腺癌组织及其相应近癌旁组织、癌旁正常组织GLI1 mRNA的表达,并分析胰腺癌组织中GLI1 mRNA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转移的关系。结果GLI1 mRNA在胰腺癌组织、近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0%(17/25)、24.0%(6/25)、0;胰腺癌组织GLI1 mRNA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近癌旁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均P〈0.01);GLI1 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P=O.014),与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无关(P〉0.05)。结论GLI1 mRNA在胰腺癌组织中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且其表达率与肿瘤分化程度相关。检测GLI1表达有助于胰腺癌的诊断,可能作为判断胰腺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表现与组织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患者不同临床分期和螺旋CT增强后各影像学特征(形态、大小、包膜、强化特征、有无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及其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Ⅰ期、Ⅱ期、Ⅲ期肝癌患者其组织VEGF表达总阳性率分别为53.9%、78.6%、100.0%,三期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染色强度Ⅰ期〈Ⅱ期〈Ⅲ期(P〈0.05);巨块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弥漫型和包膜完整、不完整、无包膜和环状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和有癌栓、无癌栓和有淋巴转移、无淋巴转移者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74.2%、100.O%、100.0%和25.0%、80.0%、100.0%和25.0%、54.5%、90.5%和100.0%、75.0%和100.0%、70.7%,各组内比较差异显著(P〈0.05),多发结节型、弥漫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染色强度巨块型〈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弥漫型(P〈0.05),包膜完整〈不完整〈无包膜(P〈0.05),环状强化〈均匀强化〈不均匀强化(P〈0.05),有癌栓〉无癌栓(P〈0.05),有淋巴转移〉无淋巴转移(P〈0.05);≤2Cm、〉2~5Cm、〉5-≤10cm、〉10Cm者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66.7%、79.3%、78.6%、72.7%,其总阳性率及染色强度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细胞癌螺旋CT增强后良、恶性征象与癌组织VEGF表达有明显相关性,恶性程度高,癌组织VEGF表达阳性率就越高,染色强度越强,检测肝癌组织VEGF表达可初步了解肝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KAI-1和MMP-9在23例慢性鼻咽炎、62例鼻咽癌组织(其中38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中的表达情况。结果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阳性率分别为56.5%、75.8%,两者在慢性鼻咽炎的阳性率分别为100%、1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转移组KAI-1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39.5%、83.3%(P〈0.05)。鼻咽癌转移组MMP-9表达明显高于非转移组,阳性率分别为89.4%、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组中KAI-1和MMP-9表达无相关(P〉O.05)。结论KAI-1和MMP-9在鼻咽癌组织中异常表达,联合检测有助于进一步阐明鼻咽癌的发生、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pSTAT3、E—cadherin和Vimentin的表达,分析pSTAT3蛋白激活与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的关系。结果pSTAT3、Vimentin及E—eadherin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70(62.9%)、40/70(57.1%)和70/70(100.0%)。pSTAT3表达与Vimentin表达呈正相关,与E—cadherin表达呈负相关(均P〈0.05)。Vimentin表达与浸润性导管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5),而E—cadherin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STAT3、E—cadherin、Vimentin的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及ER、PR、CerbB-2的表达无关(P〉0.05)。结论STAT3的磷酸化与E—cadherin与Vimentin表达关系密切,STAT3可能通过调节E—cadherin与vimentin的表达诱导EM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21ras、TBK1及bcl-xl在胰腺癌中的作用和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21ras、TBK1和bcl-x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结果 P21ras、TBK1和bcl-xl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是76%、66%、60%;TBK1与P21ras、TBK1与bcl-xl呈正相关(P〈0.05);P21ras与bcl-xl表达呈正相关(P〈0.05),TBK1在p21ras阳性组织表达高于在p21ras阴性组织中的表达。TBK1和bcl-xl的过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正相关,p21ras在不同分化程度的胰腺癌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p21ras、TBK1和bcl-xl蛋白表达与胰腺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结论胰腺癌发生机制涉及ras信号通路中p21ras、TBK1与bcl-xl多个基因的异常,且具有协同作用,p21ras、TBK1与bcl-xl过表达在胰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p21ras的表达与TBK1与bcl-xl的过表达正相关,提示K-ras基因突变可上调TBK1与bcl-xl的过表达,TBK1可能在K-ras基因突变诱导肿瘤发生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方法检测经胸外科手术切除的60例NSCLC组织、15例癌旁肺组织和患者外周血中CD40的表达情况.结果 (1)NSCLC组织中CD40阳性表达率较癌旁肺组织明显增加(P<0.05);(2)有淋巴结转移组的CI4O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Ⅲ~Ⅳ期NSCLC组织CD40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3) NSCLC外周血清可溶性CD40 (sCD40)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4) NSCLC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和NSCLC组织中CD40分子表达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NSCLC患者体内CD40含量增加可增强肺癌的侵袭和免疫逃逸能力;患者外周血清sCD40含量升高可能和肺癌细胞表面CD40分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人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OPN和MMP-9在50例胰腺癌、30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例胰腺癌标本中OPN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0%(32/50)、62.0%(31/50),30例胰腺癌癌旁组织中OPN和MMP-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6/30)、26.6%(8/30),胰腺癌组织中OPN和MMP-9表达明显高于胰腺癌癌旁组织(P〈0.01)。OPN和MMP-9的表达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直径、性别和年龄无明显关系。OPN和MMP-9的表达有显著相关性(r=0.53,P〈0.01)。结论OPN和MMP-9在胰腺癌组织中均呈高表达且二者表达有协同作用,与胰腺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能够作为判断肿瘤的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KISS-1、Cath-D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KISS-1、Cath-D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探讨三者在乳腺癌发病过程中是否具有相关性。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和50例癌旁3cm外正常乳腺组织中KISS-1、Cath-D及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①KISS-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Cath-D、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在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P<0.01)。②KISS-1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0.05);Cath-D及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乳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乳腺癌(P<0.05)。③KISS-1与Cath-D及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具有负相关性(P<0.05)。结论:KISS-1基因表达在抑制乳腺癌转移过程中起一定作用,KISS-1基因的失表达可能通过参与淋巴及血行转移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C,VEGF-C)在人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淋巴结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例癌旁正常黏膜组织、50例癌组织和相关淋巴结中CXCR4与VEGF-C的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CXCR4与VEGF-C在直肠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CXCR4的表达率为72%,VEGF-C的表达率为92%,与癌旁正常组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转移淋巴结中CXCR4表达的阳性率为95%,VEGF-C表达的阳性率为93%,与无淋巴结转移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CXCR4和VEGF-C的表达与癌组织的不同侵润程度、组织分化程度和病理分期之间有密切关系,且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CXCR4和VEGF-C在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CXCR4和VEGF-C在直肠癌肿瘤的侵润、转移过程中起协同作用,并可作为评估直肠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RID2在胰腺癌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胰腺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中ARID2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RID2主要表达于细胞核。胰腺癌组织中ARID2阳性表达19例(31_7%),癌旁正常组织中ARID2阳性表达46例(7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胰腺癌组织中ARID2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分期、淋巴转移及远处转移明显相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无相关性(均P〉0.05)。结论ARID2在胰腺癌中低表达,且其表达程度与胰腺癌进展呈负相关,提示其可能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作用,是胰腺癌预后的良好指标,可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FBP-3、P53在结肠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7例结肠癌组织和34例正常结肠黏膜中IGFBP-3、P53的表达情况。结果①IGFBP-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74.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4.1%(P=0.018),P53在结肠癌中的阳性率为5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9%(P〈0.001);②IGFBP-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有关(P〈0.05);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二者与其他因素均无关(P〉0.05)。③IGFBP-3与P53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04)。结论 IGFBP-3与P53在结肠癌中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IGFBP-3、P53可能成为结肠癌评估预后新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及Ki67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学强  任刚  胡洪林 《西部医学》2009,21(3):427-429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erbB-2、P53和Ki6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肿瘤大小、淋巴转移和ER、PR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72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C—erbB-2、P53、Ki67和ER、PR的表达。结果VEGF、C—erbB-2、P53和Ki67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9.7%,61.1%,56.9%和69.4%。VEGF的表达在不同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组别中有显著差异(P〈0.05);C—erbB-2的表达在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ER和PR的表达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的表达在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转移组中有明显差异(P〈0.05).;Ki67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erbB-2、P53和Ki67的联合检测对于判断乳腺癌预后与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观察Axin、GSK3β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病理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探讨Axin、GSK3β在食管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与食管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为临床食管癌浸润转移及预后评价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IHC)SP法检测4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及15例食管正常粘膜组织中Axin、GSK3β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GSK3β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并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Axin在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且与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食管鳞状细胞癌中Axin蛋白与GSK3β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综合检测Axin和GSK3β对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分化浸润转移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转移相关蛋白Ezrin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高通量的组织芯片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8例胰腺癌组织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Ezrin的表达,分析它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8例胰腺癌组织中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为77.3%(68/88),而11例正常胰腺组织中均无Ezrin的过度表达(0/11),两者比较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Ezrin的阳性表达率与胰腺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相关(P<0.001)。结论:胰腺癌组织中Ezrin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胰腺组织,提示Ezrin的表达上调可能在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