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李莉  孙莹  王纯巍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0,27(22):1748-1749
“卫勤使命-2009”演习于2009年8月19日上午8时在西北某地举行。此次演习以我国西北某地突然发生的特大地震及次生灾害为预设背景,军地医护卫勤人员及装备需在短时间内通过铁路、公路和航空等运送方式大批量迅速集结,并在灾区开展有计划收治伤病员及转运危重伤病员等任务。本次演习伤病员空运医疗队分为医疗检伤分类组、  相似文献   

2.
对大批量骨折伤员的护理管理方法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大批量地震伤骨折伤员的护理管理模式。方法修改工作制度和流程,针对短时间内收治大批量伤员,有效利用人力资源,合理分工,就地培训,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心理护理等:结果短时间内完成了大量的手术准备及配合工作,未发生术后感染及与护理有关的并发症,无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医疗队发挥专科护理特点,与当地医院合作,保证了大批量骨折伤员的救治。  相似文献   

3.
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0级特大地震后,按应急预案的要求,我院立即展开紧张有序的地震伤员手术救治准备工作.针对大批量伤员手术特点和要求[1],快速抢运和准备大量的手术器械、用品等,有效保证了大批地震伤员手术救治的需要,为手术室在应急情况下做好器械工作流程的设置积累了一定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急诊抢救应急预案在成批伤病员救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目的探讨急诊科应对成批伤病员的救护组织和管理。方法建立成批抢救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并对预案的启动和实施进行详细规定。结果预案的建立和实施使成批伤病员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使抢救工作组织有序。结论建立和实施成批应急抢救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汶川地震伤员转送方式及其物资准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分析急诊收治5·12汶川地震伤员来院前的各种转送方式,探讨地震医疗救援中院前转送时所需要的物资准备,为今后重大灾害性事件发生后伤员的现场转送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震后3周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所接收地震伤员的受伤类型和伤情等基础资料,对救护车和直升飞机转送伤员的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2 338名被统计的伤员中,经救护车转送来的伤员比例最大,达60.56%,其它方式(包括汽车、船、警车、消防车、步行、抬送等)次之,占25.96%,飞机占13.47%.经由救护车转送伤员中重伤以上患者的比例明显大于飞机及其它方式,而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大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应尽快建立现场急救指挥体系,简洁快速分检伤员,根据病情轻重合理选择转送方式,并根据不同转送方式的特点配备相应足够的急救物资.  相似文献   

6.
普通列车转运大批地震伤员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列车是较大规模转运地震伤员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在列车上对大批地震伤员实施有效的护理对完成转运任务尤为重要。总结普通列车转运地震伤员的经验,认为做好转运前预案、人员训练及列车消毒、医疗设备、药品准备;做好转运时临场组织,合理搬运,正确安置伤员体位;做好列车环境下的基础护理和地震伤员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观察;正确与地震伤员沟通,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均是安全、有效、有序地完成转送任务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5.12"地震后ICU病房搬迁至帐篷内危重伤病员的护理质量控制措施,提高应对地震灾害时危重伤病员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5.12"地震后ICU病房搬迁至帐篷内,对70例危重地震伤病员护理质量的控制方法与措施.[结果]在帐篷ICU期间,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0,病人及家属的满意度为100%.[结论]在应对地震灾害、面临大量危重伤病员时,制定适合应急状态下的护理质量控制方法,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提高危重伤病员的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卫生列车伤病员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列车环境、战伤伤员伤情复杂易变和大批量伤病员同时到达等影响卫生列车伤病员护理工作的几个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加强护理基本操作技能训练和战伤护理以及战伤分类知识的学习,制定护理预案,规范救护程序等。  相似文献   

9.
5·12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急救中心做为救治伤病员的第一现场,除了要马上派出医疗队开赴灾区现场外,还要应对大批量转运来的伤员。本文通过对地震当天成功救治的一千余名伤员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如下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5·12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灾难发生时,急救中心做为救治伤病员的第一现场,除了要马上派出医疗队开赴灾区现场外,还要应对大批量转运来的伤员。本文通过对地震当天成功救治的一千余名伤员的救治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有如下体会与思考。  相似文献   

11.
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救援应急指挥纪实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5·12汶川8级地震,造成绵阳极重灾区87.7%的卫生系统受损,共伤亡317人,直接经济损失达31.24亿元。灾难发生后,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绵阳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和医疗卫生救治指挥部,震后4小时内派出5支医疗队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现场医疗队首次分检后送伤员22947名,经三级转运到绵阳本地医院。截至6月30日,绵阳医疗机构累计接诊伤病员37.96万人次,收治住院伤病员21628人,其中危重伤员2772人,含截肢伤员146人,住院伤病员死亡846人。从5月17日起,绵阳向全国14省市医院转运伤员3381人。6月19日,绵阳市伤员康复中心成立,累计接收住院康复病人156人,治愈32人,并与援绵心理干预医疗队一起,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进行7万余人次的心理危机干预。绵阳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尸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提前防范次生灾害,开展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汶川地震绵阳极重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极大地保障了相关政府、非政府部门及援绵各机构能在统一、有前瞻胜地指挥调度下协同工作,创造了地区性特大地震灾害医疗救援和疾病防控的“绵阳模式”,取得了抗震救灾医疗救援和卫生防疫阶段性胜利,所积累的宝贵一手资料和经验,将成为灾后重建和区域性国家级灾害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运用护理应急预案在应对批量伤病员的救护组织和管理中的成效。方法首先根据事件的种类、规模、环境等建立批量抢救应急预案,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和工作程序,然后进行具体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变化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预案相关内容,使救治工作更合理高效。结果预案的建立和实施使抢救工作组织有序,伤病员也得到了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结论建立和实施成批应急抢救预案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中远程医疗救援的作用和地位。方法:以汶川和玉树地震救援为例,分别收集两次地震中湖北省紧急医疗救援队接诊的1801例和19例地震伤病员资料,分析病情特点、救援方法、实际效果与病员流向。结果:汶川地震接诊1801例伤病员中,外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病种(P<0.01);外伤病例中,单部位伤多于复合伤(P<0.01),且以四肢损伤居多;伤病员在地震后1周内最多,明显多于其他时间(P<0.01)。对所有伤病员进行了检伤分诊,科学规范地进行了院前急救处理,1206例患者在震区部队医院或当地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手术或其他稳定病情措施后分流至德阳、成都等其他地区,救治效果良好。玉树接诊伤病员全部为地震造成的外伤病例,灾区救出伤员、规范处置后全部转运至机场,与空军合作,全程跟踪救护伤病员,抢救转送了19位藏族同胞,无一例死亡。结论:远程医疗救援的快速启动响应,对规范灾区医疗救治秩序,及时有效救治短期内出现的大批伤病员,发挥了重要作用。"绵竹模式"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的新模式,在玉树救援中得到了检验与升华,为今后开展灾难救援探索了一条远程医疗救援组织与灾区医疗部门合作、与部队救援力量合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医疗超负荷能力是指医疗系统在社会遭遇重大人为或者自然灾害后满足额外医疗需求的能力,院前急救超负荷能力是指在保证当地常态院前急救情况下满足额外院前急救需求的能力.自9·11事件后国外逐渐开始了超负荷能力的研究[1-7].2008年5月底共有764名汶川地震伤病员分六批次转移来杭治疗.在不影响日常急救的情况下,为最快速度将伤病员转移到医院治疗,杭州采取了各种有力措施顺利完成了本次任务.现将这次院前转送的超荷负应对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成批烧伤伤员大多为突发性事故所致,发生突发公共事件时,伤病员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经常造成群体伤亡[1]。这种成批烧伤具有病人多、病情重、救治难度大、治疗护理任务重等特点,如何组织对大批量大面积烧伤病人进行准确、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恰当的护理,成为当前成批烧伤救护中亟待解决的难题[2]。本院烧伤整形外科2014年1月—2014年9月共救治两批烧伤病人,在救治过程中通过探索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系统分析并比较汶川地震与玉树地震伤病员的医疗后送特征,以期为将来应对特大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组织实施提供借鉴。方法全面收集源于汶川、玉树地震伤病员医疗后送的现场调研、卫生部工作报告、国内外官方网站,以及数据库文献资料,并采用描述性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从汶川到玉树,伤病员后送原则趋于早期后送、全部后送;后送层级逐渐简化,由灾区一线经公路、铁路直接后送至后方医院,或以空运作为主要后送方式;分级救治概念弱化,力求早期进行专科治疗。结论早期确立适宜的后送原则、建立简化的后送体系、保证充足的卫生运力、科学评估各级救治能力是保证特大地震安全迅速有效的伤病员后送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在转送伤病员的过程中,担架的优劣是保证伤病员安全及避免再损伤的重要救护工具。目前使用的救护担架体积大、笨重、携带不方便,特别是对各类骨折伤病员有再度损伤的可能。为此我们自行设计了一种可拆卸折叠、并可安全运送各类骨折病人的救护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总结分析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里氏6.6级地震2周内4 377例地震伤员伤情及救援过程,为今后进一步完善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决策参考.方法 收集震后1 ~ 14天收治的地震伤员相关数据,分析伤情和医院总体救治情况,并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截至震后14天,省内共收治地震伤员4 377人,其中住院858人,危重伤员194人.伤员分布在岷县、漳县、宕昌和礼县.至震后2周,灾区向全省10个省市级医院转运伤员共145人;甘肃省精神卫生中心医疗救援队对受灾群众和伤病员等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千余人次;定西市卫生防疫机构震后2小时内启动重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制订和完善震后防病技术方案,迅速派出防疫应急队伍完成遗体处理、水质和疫情监测、环境废墟消毒、安置点防疫及大规模健康教育等工作.结论 岷县、漳县地震灾区医疗卫生救治和卫生防疫应急指挥体系整合资源、统筹指挥、应对及时,完成了抗震救灾医疗救y和卫生防疫阶段性任务,积累了宝贵资料和经验.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大批量空中转运汶川地震伤员的护理.于2008年5月21-30日实施了18次空中转运,飞行时问近40 h,转运了615名地震伤员.转运前做好人员配置,航空信息采集,伤员准备,物资准备和飞机准备;转运中做好伤员搬运与安置、病情观察和心理护理;到达目的 地后做好与接收医院的交接工作.本组伤员全部安全转运至目的 地,未发生任何意外.  相似文献   

20.
何梅  王东  冯琦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14(13):1486-1488
目的 交流和探讨大批量地震伤员由灾区医院向省外医院大转运的流程管理经验.方法 在832例地震伤员转移过程中,应用流程管理论,通过周密计划、合理组织、细节管理、过程控制,建立和优化了转运伤员流程.结果 832例地震伤员均安全送达接收医院,没有因转运不当造成的二次损伤.结论 灾区医院接收救治大量震灾伤员时,在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转诊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及时应用、建立和优化有效的转运管理流程,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并保证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