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朝鲜族人群3个STR位点即D16S539,D7S820,D13S317的遗传多态性分布,获得相应多态位点的群体遗传学数据。方法:应用PC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对100名无血缘关系的朝鲜族个体进行调查。结果:显示3个位点等位片断多态性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且具有较高的杂合度所得到的等位基因频率等数据可作为中国朝鲜族人群法医个体识别,亲子鉴定及遗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黑龙江地区汉族群体中D2S44、D10S28、D7S467、D17S26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等遗传多态性数据,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50名黑龙江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个体的DNA,样本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方法(RFLP),用YNH24、TBQ7、PAC415、EFD52标记探针杂交,测定了D2S44、D10S28、D7S476、D17S26四个VMTR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建立黑龙江汉族人数据库.选择了白种人、黑种人和黄种人的D2S44和D10S28进行种族差异的比较.结果 4个VNTR位点共检出110个等位基因,结果表明,D2S44、D10S28、D17S26这3个VNTR位点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一致,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D7S467位点基因型的观察值与期望值不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P<0.05).结论 补充了黑龙江地区汉族人群遗传多态性数据,对法医鉴定是十分重要的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技术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检测法 ,对 15 0名广西地区汉族无关个体进行DIS80位点的VNTR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检出 2 1个等位基因 ,6 3个基因型 ,杂合度、个体识别力和基因频率分布为 0 .873、0 .973、0 .0 0 3~ 0 .190。其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对 3个家系相关个体分析符合孟德尔定律。提示DIS80位点为高度多态的遗传标记 ,在个体识别、群体遗传等方面均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宁波地区汉族群体中9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调查宁波地区汉族群体9个STR位点即D2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和D7S820的遗传多态性分布。方法:用荧光标记的PCR技术对266名无缘关系的宁波地区汉族个体进行9个STR位点的基因分型。结果:D2S1358、vWA、FGA、D8S1179、D21S11、D18S51、D5S818、D13S317和D7S820在宁波地区汉族群体中分别检测到8、9、13、8、15、14、10、8、8个等位片段,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杂合度0.73-0.86,多态信息含量0.69-0.85,累积个体识别能力0.9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概率0.99987。结论:上述9个STR位点有较高的多态信息量,可应用于宁波汉族群体的个体识别和亲子鉴定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D19S253、D12S391和D18S535等3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对80份河南汉族无关个体的EDTA抗凝血样,采用PCR和PAGE技术进行检测,并构建等位基因梯阶.结果: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杂合度均大于0.763,个体识别力均大于0.904,非父排除率均高于0.531,多态信息含量均高于0.730.结论:中国河南汉族人群中此3个STR位点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和亲权鉴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深圳汉族人群 9个 STR位点各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 ,获得汉族群体的遗传数据。方法 :采用 Amp Fl STR Profiler Plus试剂盒 ,测序胶电泳分离 ,结合 ABIPrism377自动荧光测序仪对深圳汉族人群 D3S1 35 8、v WA、FGA、D8S1 1 79、D2 1 S1 1、D1 8S5 1、D5 S81 8、D1 3S31 7和 D7S82 0 9个 STR位点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9个 STR位点累积个人识别率分为 0 .99999999983和累积单亲父子非父排除率 0 .9930 ,累积父母子非父排除率为 0 .99973。结论 :9个 STR位均具有遗传多态性 ,具有较高的个体识别能力 ,适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子鉴定 ,所得数据为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新疆伊犁地区锡伯族人群D16S539,D7S820,D13S317三个STR位点的基因型等位片段频率分布的研究和数据统计分析,初步探讨其在遗传学研究方法及医学应用中的意义。方法 随机抽取110名新疆锡伯族无关个体静脉血,用柠檬酸钠抗凝冻存,采用全血基因组DNA纯化系统提取DNA,并用复合PCR技术,同时扩增上述三个STR位点,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电泳分型,银染显色。结果 上述三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通过种族间比较,新疆锡伯族除D16S539位点与北京汉族人无差异,D7S820位点与西班牙人无差异外,其余位点与高加索人、美国黑人、西班牙人和北京汉族人均有明显差异。新疆锡伯族上述三位点累积排除概率为0.9076,多态性信息总量为0.9876。D16S539、D7S820和D13S317三个位点杂合度分别为0.9028、0.8875和0.9286,所有位点杂合度均高于其他种族。结论 上述三个STR位点的综合检验可用于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江西地区汉族人FGA、GABRB15和D19S2533个STR位点遗传多态性。方法 随机抽取江西地区汉族人群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应用PCR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3个STR位点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规则,FGA、GABRB15和D19S2533个STR位点的杂合度分别为0.8706、0.6931和0.8059,个体识别力分别为0.9577、0.8317和0.9066,多态性信息含量分别为0.8547、0.6407和0.7805。结论 FGA、GABRB15和D19S2533个STR位点属高识别能力的遗传标记,所获数据可应用于江西省地区群体调查、法医学个体识别及亲权鉴定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18号染色体上短串联重复序列D18S51和D18S535位点多态性及在18三体综合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及银染显带技术对皖南地区正常无相关个体的D18S51(88例)和D18S535(74例)位点进行观察杂合度分析。结果:两位点均由多个等位片段构成,D18S51位点片段大小为271~331bp,观察杂合度为0.70;D18S535位点片段大小为126~156bp,观察杂合度为0.77。结论:D18S51和D18S535位点具有较高的杂合度,是高多态性STR位点,可用于18三体综合征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青海藏族人群第21号染色体D21S1432、D21S1435、D21S1270、D21S1440、D21S1446、GATA24H09、ATA42C09、GATA129D11等8个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运用PCR扩增、6%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合银染技术对30位无关个体藏族人群进行多态性研究。结果8个位点分别检测出6、5、7、5、6、6、7、7个等位基因片段,共有173个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167~0.5536之间,多态性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8个STR位点多态信息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分别为0.6977、0.6985、0.7116、0.4582、0.6240、0.7340、0.7754、0.7382,累积多态信息量为0.7123。期望杂合度(Heterozygosity,HET)分别为0.7426、0.7350、0.7494、0.5484、0.6722、0.7672、0.8039、0.7651,累积杂合度为0.7962。累积个体识别率(discrimination power,DP)为0.9908,累积排除率(Probabilities of paternity exclusion,PE)为0.9996。结论青海藏族8个位点STR基因座的多态性数据显示其基因分布特征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27( IL-27)基因rs181206 C/T位点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不同地区和种族人群的差异。方法采用单碱基延伸的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168例广西壮族人IL-27 rs181206C/T多态性,并与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Hap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 rs181206C/T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结果168例广西壮族人中,检出rs181206C/T位点有3种基因型,分别为CC、CT和TT。 IL-27基因rs181206C/T位点最常见的基因型是TT(75.1%),最常见的等位基因型是 T(85.7%)。男性及女性间 IL-27基因rs181206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广西壮族人IL-27 rs181206C/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北京人、日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意大利人、非洲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IL-27基因rs181206 C/T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与其他种族和地区人群相比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白细胞介素-18(IL-18)基因启动子-137G/C,-607C/A多态性及单倍型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160名壮族人和150名汉族人的IL-18基因-137G/C,607C/A多态性,比较两组IL-18基因型、等位基因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结果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但与欧洲人群比较,IL-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存在IL-18基因多态性,其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单倍型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骨桥蛋白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型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对比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间的分布差异。方法利用 SNaPshot SNP 分型技术检测150例广西壮族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单倍型图谱计划(HapMap)上4个人群(欧洲人群、非洲人群、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 SNP 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的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在广西壮族人群中,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 CC 基因型最常见,约为42.7%;C 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约为62.7%。 rs9138位点的 CA 基因型最常见,约为51.3%;C 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约为63.0%。骨桥蛋白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男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11728697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日本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广西壮族人群骨桥蛋白基因 rs9138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欧洲人群和非洲人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日本人群和中国北京人群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桥蛋白基因 SNP 位点 rs11728697和 rs9138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不同国家或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国家或地区间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基因内含子1+874A/T多态性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同时比较不同种族间IFN-γ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差异。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检测140名广西壮族人和130名汉族人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比较两组人群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与其他种族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IFN-γ基因+874A/T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IFN-γ基因型以AA型最多,分别为63.6%和62.3%;等位基因以A等位基因最多,分别为76.4%和76.5%。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男女间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欧洲、美洲等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其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广西壮族与汉族人群中存在IFN-γ基因+874 A/T多态性,这种基因多态性分布在广西壮族与汉族间无明显差异,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则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广西壮族人群白细胞介素(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多态性分布特点,对比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与不同国家(地区)间种族的分布差异.方法 采用单碱基延伸的PCR技术对168例广西壮族人群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进行多态性检测,对比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HapMap)公布的中国北京人、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数据,分析5个人群rs17855750 G/T、rs40837 A/G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结果 在广西壮族人群中IL-27基因rs17855750 G/T位点TT基因型最常见,约为70.2%,T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0.3%,rs40837 A/G多态性位点AA基因型最常见,约为35.7%,A等位基因频率最高,约为52.1%,IL-27基因rs17855750 G/T、rs40837 A/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27 rs17855750 G/T与北京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日本人、意大利人和非洲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7 rs40837 A/G与北京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日本人、非洲人和意大利人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27基因rs17855750 G/T、IL-27 rs40837 A/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广西壮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与其他国家(地区)人群相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某些疾病在不同人群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转录因子FoxP3基因启动子-3501 A/G多态性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的分布频率,比较其在不同种族间分布的差异。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160例壮族人和150例汉族人的FoxP3基因-3501 A/G多态性,比较两组FoxP3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并结合文献进行不同种族间的比较分析。 结果 在广西壮族及汉族人群中FoxP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但与欧洲及非洲人群比较,FoxP3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广西地区壮族及汉族人群中存在FoxP3基因多态性,其基因多态性的分布频率差异无显著性。但与其他种族人群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这种差异可能是导致一些疾病在不同种族间的发病率和临床表现存在显著不同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尤燕舞  林栩  王洁  杨发奋 《广西医学》2012,34(7):813-815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人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桂西地区壮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肾病组),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ACE 基因I/D多态性,比较肾病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和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肾病组中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占优势(P<0.05);肾病组中不同ACE基因型组中TP/24 h、ALB、Scr、BUN、CHO、TG、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I/D多态的D等位基因与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桂西地区壮族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例桂西地区壮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病组)及1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直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个主要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在两组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肾病组ACE基因I/D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在肾病组中占显著优势(P〈0.05);而AT1R基因A1166C、AGT基因M235T多态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I/D多态的D等位基因是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之一,但AT1R基因A1166C多态、AGT基因M235T多态可能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无明确关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3(IL-13)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病及血清IgE、IL-13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112名健康壮族儿童(对照组)和80例壮族哮喘患儿(哮喘组),检测其IL-13基因-1112 C/T和+2044 A/G位点多态性以及血清IgE、IL-13水平.结果 (1)哮喘组和对照组IL-13-1112C/T位点均以CC型为主,等位基因以C为主,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IL-13+2044A/G位点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哮喘组以AG型最常见,对照组以GG型最多见,哮喘组A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2)哮喘组、对照组组内IL-13-1112C/T、+2044A/G位点不同基因型之间血清IgE、IL-13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间IL-13-1112C/T位点3种基因型患者的IL-1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IL-13+2044 A/G位点不同基因型患者的血清IgE水平、IL-1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IL-13+2044A/G位点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发生有关,可能与血清IL-13、IgE水平升高有关,是广西壮族儿童哮喘哮喘发病的易感基因;但IL-13-1112C/T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壮族儿童哮喘的发病无关联.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广西黑衣壮人群白细胞介素17A基因 (IL-17A)rs3819024、rs2275913位点的多态性分布特点和不同人群间的多态性差异。方法 采取多重单碱基延伸法(SNaPshot)方法对115例广西黑衣壮人群IL-17A基因rs3819024、rs2275913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检测,并比较不同性别及人群分布差异。结果 广西黑衣壮人群IL-17A基因rs3819024和rs2275913位点均存在AA、AG、GG 3种基因型,两位点基因型分布均以AG基因型多见,其中rs3819024位点AA、AG、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15.6%、54.8%、29.6%;rs2275913位点AA、AG、GG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7.8%、51.3%、20.9%。rs3819024和rs2275913位点分别以G和A等位基因多见,分布频率分别为57.0%和53.5%。rs3819024和rs2275913两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在广西黑衣壮人群男女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3819024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千人基因组计划(1000 Genomes)数据库公布的日本人群(JPT)、非洲尼日利亚人群(YRI)、印第安人群(GIH)、欧洲人群(CE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北京汉族人群(HC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2275913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与YRI、GIH、CEU人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CB人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JPT人群相比,基因型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17A基因rs3819024、rs2275913基因位点多态性在不同种族和地区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