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外科在1985~1990年共施行脾脏手术122例,发生医源性并发症10例,发生率达8.2%。为引起临床医师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对脾脏手术的重视,提高脾手术的成功率和安全性,本文结合典型病例,对有关牌手术医源性并发症进行分析讨论如下。 病例介绍 例1:男,38岁。因门脉高压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中损伤胰尾致胰漏。手术后第2日自左膈下引流管每日引流乳白色混浊液体约300~500ml,淀粉酶值2200单位。经外引流处理,术后死亡。 例2:男,6岁。因外伤性脾破裂行脾大部分切除术,术中胃大弯损伤穿孔。患者于术后第4天进食时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例紧邻腹腔干脾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 结果:7例术前均经彩超、CT及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均在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包括动脉瘤切除、肾下主动脉—脾动脉人工血管转流4例;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2例;多发动脉瘤切除、脾动脉结扎、脾切除1例。手术后10~14 d治愈出院,随访2~14年,存活5例,死亡2例,其中1例主-脾转流术后2年死于急性心肌梗死,1例动脉瘤切除+脾切除术后5年死于急性脑出血。存活5例中3例为主-脾动脉转流者(1例术后2年吻合口逐渐狭窄,术后6年完全闭塞,但未见脾脏梗塞,余2例未出现吻合口狭窄或假性动脉瘤);2例为动脉瘤切除+脾脏切除者。 结论:动脉瘤切除+脾动脉重建是治疗紧邻腹腔干脾真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癌切除14例分析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在脾及脾动、静脉未受侵的胰腺癌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2002年我院行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的14例胰体尾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后并发症、症状改善情况及生存期。结果手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全组病人术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中位生存时间为46个月。结论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病人生存期延长,适用于脾脏及脾动、静脉未受侵的胰体尾恶性肿瘤病人。  相似文献   

4.
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腔镜手术在脾脏外科的应用,总结各术式的手术技巧及围手术期的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0月至2008年6月我们针对不同的脾脏疾病患者实施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成功实施18例,包括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2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单纯性脾功能亢进患者因脾周严重粘连而中转开腹。平均手术时间147.2min,术中平均出血154.4ml,术后腹腔引流量平均707.5ml。发生并发症3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术后平均住院16.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已经成为血液病、脾脏良性肿瘤、外伤性脾脏破裂等切除脾脏的首选术式,同时可逐渐应用于门静脉高压症的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5.
腹腔镜脾切除术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和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1995年开展腹腔镜脾切除术以来所有脾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将63位患者的相关资料分为6组,比较它们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术后引流管拔出天数、术后4d内引流量、手术后并发症和手术适应证.结果 63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4.19岁,身体质量指数平均为23.75;中转开腹3例,2003年后开展的53例在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开始流食天数、手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率等方面好于2003年前开展的10例.2003年前手术适应证限于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2003年后适应证范围明显扩大,以治疗脾脏肿瘤为主.结论 腹腔镜脾切除手术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变化趋势,经历10例手术后进入并一直保持在手术平台期.在严格掌握适应证下,腹腔镜脾切除术是安全、有效、可行的,腹腔镜脾切除不仅适用于脾脏相关性血液系统疾病,也适用于脾脏肿瘤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闭合性脾脏损伤的诊治体会。方法 48例闭合性脾脏损伤患者中,实施全脾切除32例、全脾切除加脾组织移植术6例。脾破裂修补术2例,脾脏部分切除术2例,非手术治疗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治疗患者住院10~25 d。术后出现胰瘘2例,引流液量150~180 m L/d,3周后拔管痊愈。行B超检查脾窝积液3例,1个月后消失,未发生脾梗塞及脾周围脓肿。脾静脉血栓1例,血栓无继续蔓延,随访6月无明显症状。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20~30 d,均痊愈出院。结论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及术中探查所见,正确进行脾损伤的分级并根据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是改善闭合性脾脏损伤救治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终末期肝病患者切脾与否对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切除对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方法为52例终末期肝病患者施行肝移植,其中16例术前已切除脾脏(既往切脾组),9例肝移植的同时切除脾脏(术中切脾组),27例保留脾脏(保留脾脏组),比较三个组手术前后血小板数的变化。结果既往切脾组肝移植前有2例(12.5%)存在门静脉栓塞,术中切脾组有1例(11.1%)术后发生门静脉栓塞。既往切脾组术前血小板数明显高于术中切脾组和保留脾脏组(P<0.05);术后第1、3天,既往切脾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保留脾脏组(P<0.05);术后第5天,术中切脾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保留脾脏组(P< 0.05);术后第7、14、30天,三组间血小板计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终末期肝病患者切脾与否对肝移植后血小板的影响是短暂的,原则上肝移植同期不行脾切除。  相似文献   

8.
原位包裹脾修补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可吸收聚羟基乳酸网片实施原位包裹保脾术治疗外伤性脾破裂的效果。方法  35例外伤性脾破裂采用可吸收聚羟基乳酸网片实施原位包裹保脾手术 ,观测其手术效果及术后近期部分免疫指标的变化 ,B型超声、CT等了解脾脏成活情况。结果  35例外伤性脾破裂原位保脾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后左膈下感染切除保留脾脏、3个月保留脾脏液化吸收各 1例 ,全组无严重并发症 ,保脾率、保脾成功率达到 71%和 94%。手术后近期部分免疫功能指标一过性降低 ,6个月后恢复。结论 采用可吸收网片进行外伤性脾破裂原位保脾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的保脾术式 ,适应证可扩大到部分Ⅳ级脾破裂 ,保脾率和保脾成功率均明显高于目前文献中报道的保脾术式。  相似文献   

9.
Carrere  N  Abid  S  Julio  CH  崔翰之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07,13(12):861-861
远端胰腺切除(DP)保留脾脏的价值仍有争议。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伴脾动静脉切除是保留脾脏的简化技术。此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保留脾或脾切除的术后过程。作者选取1990年到2005年间38例良性或低分化恶性疾病经过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伴脾动静脉切除的病人(保留组)与38例传统远端胰腺切除并脾切除的病人(脾切除组)相比较,两组年龄、ASA评分、病理诊断相匹配。比较保留组与脾切除组术后病程变化。结果发现,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70~1980年收治脾破裂43例,均行急症手术,行脾切除36例。计死亡4例(2例死于休克,2例死于颅脑外伤)。本文就单纯脾破裂修补术的适应症选择及加压回输自家血等问题讨论如下。脾破裂的治疗,习惯上主张手术切除,但近20年来的研究证明,脾脏切除后往往发生免疫功能低下。因此,脾脏破裂尤其是青壮年伤者,选择好适应证,慎重采用修补术保留脾脏是当前临床实践和研究的重要课题。1971年以来我们谨慎选择7例脾破裂者,施行修补术,收到良好效果。如对1例脾脏膈面纵行裂伤长约6cm,部分裂伤继续少量出血者,以止血海绵填补伤口行粗肠线间断缝合,缝线间置放止血海绵以减少张力和促进止血,置放烟卷引流,术后恢复顺利,痊愈出院,随访1年健康情况良好。另1例以脾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闭合性外伤性脾破裂的诊治体会,以提高救治水平。方法 68例脾破裂患者中,6例采取非手术治疗。62例行手术治疗,其中脾切除48例、脾脏切除加脾组织移植术10例。2例行脾破裂修补术,2例行脾脏部分切除术。结果 68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非手术治疗患者住院20~30 d。手术治疗患者住院10~15 d,其中2例发生胰瘘,经充分引流,3周后拔管痊愈。出院前行B超检查,无脾窝积液及脾周围脓肿。随访6~48个月,无1例发生脾切除后凶险性感染。结论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辅助检查结果及术中探查所见(脾损伤的分级),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手术方式,是提高脾破裂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脾破裂行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至2017年8月63例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临床资料,术中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48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15例。结果 60例顺利完成LS术,3例因脾脏出血或粘连严重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60~17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100~800 m L,平均400 m L。术后无大出血、胰漏、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外伤性脾破裂行LS术采用先结扎脾动脉,再用圈套器套扎脾蒂切除脾脏或二级脾蒂离断法逐根结扎切断进入脾脏血管切除脾脏是安全和可行的,效果满意,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13.
由于全脾切除后严重感染,产生了保留脾脏的观点.脾保留的方法常采用止血剂和缝扎术,但费时、易出血,最终有的仍需全脾切除.作者介绍90mm直线式自动缝合器作部分脾切除,已应用于动物及9例外伤性脾破裂和1例何杰金氏淋巴瘤,行脾上、下极切除后,止血迅速且彻底,无并发症.方法:上腹正中切口进腹,充分游离脾脏,必要时分离结扎胃短血管和脾门血管.缝合器在靠近损伤部位的正常脾组织上打钉.之后,用刀距缝合线约1cm处切除损伤脾,打上两排不锈钢缝合钉.根据情况在胰尾部置橡皮管引流.最后常规关腹.结果:8条犬用该术作上下极脾部分切除,止血  相似文献   

14.
外科医生■可遇到巨脾切除.近来报?此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小脾脏切除.大多数巨脾者伴严重疾患,预后较差,但作者经验并非如此,本文介绍作者1971~1977年脾切病例,脾脏重量≥1500g,术后并发症率与小脾脏组作比较.发病率脾切除共1622例,其中51例脾重≥1500g,46/51例为淋巴瘤、白血病及或骨髓增生疾病.慢性白血病44例行脾切除,其中21例脾重1600~4500g.术后肺不张2例、肺炎1例、膈下脓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应用于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中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2013年3月至2016年12月为17例患者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包括外伤性脾破裂11例,脾脏良性肿瘤6例(脾脏错构瘤2例,脾脏血管瘤1例,脾脏淋巴管瘤1例,脾囊肿1例,脾脏炎性肉芽肿1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6例患者顺利完成手术,1例改为腹腔镜脾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85.2±45.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85.5±67.0)mL;术后引流2~5 d,平均(3.0±1.2)d,引流量10~290 mL,平均(50.7±36.4)mL。术后均无活动性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周行增强CT,见保留血管支通畅,脾周少量积液,脾脏边缘少部分缺血坏死,无脾脓肿、脾周脓肿形成,所保留的脾脏与术前相比有血供的区域大于30%。术后随访22个月,残余脾脏血供良好,白细胞、血小板计数正常。结论: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脾门血管精细解剖+超声刀钳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5月至2009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完成的67例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临床资料,其中血液病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脾亢25例,脾占位性病变16例。其中11例合并胆囊结石。 结果 67例病人平均脾脏切除时间2.2h,术中平均出血量83.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6.4d。1例术后出血,8例术后引流液淀粉酶增高,其余病人无腹腔镜手术相关的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11例同时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3例巨脾病人行全腔镜下脾切除术。30例中转手助腹腔镜脾切除术,原因为:巨脾、肥胖、脾胰韧带极短、出血、粘连。1例门静脉高压病人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适用于各种脾脏疾病。  相似文献   

17.
腹腔镜脾切除术的经验总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1年7月至2007年1月问33例腹腔镜脾脏切除术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等。结果:33例病人中有2例因为睥脏明显肿大,直接行腹腔镜下手助脾脏切除;1例因术中脾静脉出血转手助操作完成手术:余30例行完全腹腔镜下脾脏切除术;无中转开腹术。手术平均时间为(86.54±30.43)min(50~20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为(110±171.24)ml(25~800 ml)。术后拔除引流管的平均天数为4.73(2~21)d。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8.76(4~55)d。无死亡病例。手术后有1例并发少量胰漏,引流3周后愈合。结论:腹腔镜脾脏切除术安全可行,必要时可以手助下完成手术。  相似文献   

18.
作者总结了外伤性脾破裂保脾手术治疗29例。术中使用ZT胶于脾破裂创面喷涂止血、明胶海绵及大网膜填塞包裹、脾断裂面缝合、脾部分切除缝合、羊肠线编织网袋包套脾脏压迫止血、脾动脉结扎止血等多种方法,术后脾床放置引流。除2例儿童合并严重颅脑外伤术后24~48h死亡外,其余效果良好,无再出血及感染。作者认为,在“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则下,对合并严重的复合伤者应慎重选用保脾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自体脾移植术的术后护理。方法将20例肝硬化门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对照的原则分成全脾切除术、自体脾移植术两组,每组10人,记录两组患者的术后的各项护理指标并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自体脾移植组:发热天数7.00±6.02(脾切除组:4.20±2.82);引流液总量1339.00±1260.16(脾切除组966.00±678.38);胃液总量156.50±243.52(脾切除组301.00±257.01);肛门排气时间3.80±1.14(脾切除组4.20±1.40)。两组患者的各项护理记录及指标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脾移植手术教全脾切除手术复杂,但术后可保留脾脏免疫功能。护士术后能与医生密切配合,加强术后护理,可明显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腹腔镜下脾囊肿的保脾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脾囊肿保脾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应用腹腔镜微创器械和镜下单人双手操作缝合技术为8例脾囊肿施行保脾手术,根据囊肿所处的部位、大小、性质,采用囊肿完整剥除4例,脾部分切除2例,囊肿去顶开窗引流2例。结果8例脾囊肿都成功地完成了腹腔镜下去除囊肿和脾脏的保留,手术时间60~120min,平均100min;术中出血量60~120ml,平均80ml。术后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4~6d出院。8例术后随访1~72个月,平均38个月,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去除囊肿而保存脾脏的术式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