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强直性脊柱炎(AS)男性患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血清骨钙素(SOC)、尿I型胶原C末端肽(CTX—I)水平,以探讨与疾病活动性、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测定35名AS患者血清BALP、sOC、尿CTX—I;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正位(AP)L1棒4总体和股骨颈的BMD,根据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对患者病情进行评分,并与70名健康者对照。结果AS患者尿CTX—I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线相关显示,尿CTX—I水平与股骨颈BMD呈负相关(r=-0.414,P〈0.05),与BASDAI、C反应蛋白(CRP)呈正相关(r=-0.445,P〈0.05;r=0.491,P〈0.01)。AS患者血清BALP、sOC水平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且与BMD、BASDAI无明显相关性。结论CTX—I水平升高提示患者骨吸收增强、骨密度降低、疾病呈活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拮抗剂对已出现骨质疏松的稳定期老年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及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50例稳定期R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研究组使用TNF?α拮抗剂,对照组使用阿仑膦酸钠,在治疗第0、32周进行BMD检测,在治疗第0、16、32周检测骨代谢标志物。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腰椎BMD均升高(P<0.01),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股骨颈的BMD无明显变化。两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serum C telopeptide of type?I collagen,CTX)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治疗后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1 precollagen,PICP)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TNF?α拮抗剂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并骨质疏松可以有效减少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替勃龙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PMO)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5例绝经后PMO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55例)口服复方氨基酸螯合钙胶囊治疗;观察组(60例)口服替勃龙,两组疗程均为2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骨密度及骨代谢相关指标(BGP、CT、PTH)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6.7%)明显高于对照组(58.2%)(P〈0.05);观察组患者BMD、BGP、CT等表达水平显著性增高(P〈0.05),而PTH表达水平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替勃龙治疗PMO妇女疗效显著,可增加骨密度,并改善骨代谢相关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尿酸(U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1例CHF患者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TNF—α水平变化及采用日本岛津CL7200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尿酸水平,同时测定50例正常人UA、TNF—α水平作为对照。结果:CHF患者的UA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组UA、TNF—α水平高于B组(P〈0.05)和A组(P〈0.01),B组UA、TNF—α水平高于A组(P〈0.05)。心衰患者治疗前后UA、TNF—α水平在显效组和有效组中差异明显(P〈0.01,P〈0.05),在无效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血浆TNF—α、UA水平与CHF程度相关,动态监测UA、TNF—α水平有助于判断CHF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亚临床甲亢患者骨代谢各指标值的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JFT3、FT4正常,TSH〈0.3mIU/L。排除甲状旁腺、心、肝、肾及骨骼疾病者,检测其骨密度(BMD)、血清钙(Ca)、磷(P)、碱性磷酸酶(ALP)及骨钙素(BGP)。并与同龄健康组比较。结果:亚临床甲亢患者BMD变化不大(P〉0.05)。但其血清Ca、P、ALP及BGP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结论:亚临床甲亢患者存在骨代谢功能紊乱现象。  相似文献   

6.
邓海鸥  林凯  李东风  黎映兰 《广东医学》2006,27(12):1830-1831
目的探讨血清β肢原分解片段监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的治疗效果。方法60例男性原发性骨质疏松患者,每天予罗钙全0.25μg、钙尔奇-D0.6g治疗。其中30例同时予静脉用二磷酸盐治疗。另30例为对照。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3,6,12个月患者的血清β胶原分解片段(β—CTx)、骨钙素(BGP)、甲状旁腺素(PTH)、降钙素(hCT)、尿脱氧吡啶啉(U—DPD),治疗前、后骨密度(BMD)。两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腰椎、Ward’s三角骨密度显著升高。U—DPD治疗后第3,6个月较治疗前降低28%和25%(P〈0.05)。血清β-CTx治疗后第3,6个月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3%和53%(P〈0.01)。余BMD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无显著变化。腰椎BMD与β-CTx呈负相关(r=-0.496,P〈0.05),Ward’s三角区BMD与β-CTx呈负相关(r=-0.413,P〈0.05)。结论采用化学发光法监测血清β-CTx对原发性骨质疏松治疗疗效监测优于U—DPD。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舒骨康煎剂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于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选择90例骨质疏松症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舒骨康组(60例)和尼尔雌醇组(30例),两组患者分别口服中药舒骨康煎剂和尼尔雌醇,两组均辅助服用维生素D碳酸钙,连用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骨矿物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血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血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血钙(calcium,Ca)、血磷(phosphor,P)及骨钙素(bone glaprotein,BGP)含量。结果舒骨康组和尼尔雌醇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3%、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腰椎BMD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舒骨康组腰背疼痛和足跟疼痛治愈率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治疗后舒骨康组BGP和血Ca显著增加(P〈0.05),且BGP显著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血P、ALP、ACP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尼尔雌醇组仅血Ca显著升高(P〈0.05)。结论中药舒骨康煎剂与尼尔雌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在改善临床症状及减缓BMD下降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朱彬  李翠梅 《中国厂矿医学》2013,(11):1200-1201
目的观察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采用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的具体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96例确诊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钙剂治疗,观察组采用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各组均于用药前、用药后6、12个月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骨钙素(BGP)、降钙素(HCT)及甲状旁腺素(r,rrn),测定骨密度(BMD),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1)临床总有效率:治疗6、12个月,观察组为91.49%、93.62%,对照组为42.86%、46.94%,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治疗12个月和6个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2)治疗6、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全身BMD、BGP、HCT水平均有明显升高(P均〈0.05)、PTH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治疗6、12个月后的各项指标相比无明显差异(P均〉0.05)。对照组的BMD、BGP、HCT及PTH的水平均有所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替勃龙联合钙剂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疗效优于单纯钙剂治疗,治疗后患者BMD及骨代谢指标改善良好。可在临床症状缓解、各项骨代谢指标明显改善后改替勃龙为1.25mg/d作为维持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骨肽注射液对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及炎性状态的影响。方法:将184例四肢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载骨肽注射液。纳入同时期健康人群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羧基端肽(PICP)、总骨工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otal-PINP)、Ⅰ型胶原羧基端肽8特殊序列(B—CTX)水平差异;比较治疗前后对照组和观察组间血清骨代谢指标水平差异和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1(IL-1)、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差异。结果: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BALP、BGP、PICP明显低于正常人群,而Toral—PINP、8-CTX水平则高于正常人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8d后观察组血清BALP、BGP、PICP高于对照组,而Toral—PINP、f3-CTX水平则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炎症因子CRP、IL-1、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而IL-2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肽注射液能调节四肢骨折患者血清骨代谢指标,改善机体炎性状态,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阿伦膦酸钠(福善美)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10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3例,对照组52例。2组均应用碳酸钙(钙尔奇D)600mg口服,每晚一次,α-D3骨化醇0.25μg口服,每日2次。治疗组加福善美70mg,每周1次口服。各组用药后每年检测腰椎及髂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骨钙素(boneglaprotein,BGP)、Ⅰ型胶原氨基末端(cross-linked N-telopeptideoftype collagen,NTx)及随访骨折事件发生率。结果福善美治疗组治疗3年,全身BMD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腰椎BMD上升16.7%,股骨颈BMD值上升24.2%,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骨密度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仅发生2例骨折事件,对照组发生7例骨折事件,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纽治疗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福善美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疗效肯定,对骨折有显著预防作用.长期治疗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沈莹  陆雷群  高平  陈玲 《海南医学》2014,(24):3624-362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BMD)与骨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方法取大于60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97例,根据BMD水平进行分三组,骨量正常组72例、骨量减少组73例和骨质疏松组52例。测定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尿蛋白定量(U-PRO),测定三组患者的骨钙素(BGP)、Ⅰ型胶原羧基末端肽(β-CTX)、总骨Ⅰ型前胶原N端肽(TP1NP)及25-羟维生素D [25(OH)D]的水平,比较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和骨代谢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组患者的FBG、PPG、HbAlc、病程及尿微量白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骨质疏松组的BGP、β-CTX和TP1NP与骨量正常组比较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D与BGP、β-CTX和TP1NP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91、-0.244、-0.176, P值分别为〈0.01、〈0.05、〈0.05),与25(OH)D正相关(r=0.325,P〈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与骨代谢标志物存在密切的相关性,联合应用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减少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姜附通痹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理。方法:将2009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入院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服用补肾通督胶囊及姜附通痹舍剂,对照组服用补肾通督胶囊及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双膝关节的疼痛、肿胀、压痛、关节屈伸活动及全身症状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关节临床症状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O.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愈率及显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关节疼痛、肿胀、畏寒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19〈0.05);对照组不良反应例数多于治疗组(P〈0.05)。结论:姜附通痹合剂治疗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氯烯雌酚醚对围绝经期及经经后妇女骨丢失的影响。方法:59例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患者,随机分成氯烯雌酚醚组(38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各测1次血、尿骨代谢生化指标。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年时用DEXA测定股骨颈及腰椎的BMD。结果:治疗前两组间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氯烯雌酚醚组的血清BGP及尿HOP/Cr均较对照组为低,而MD较对照组为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氯烯雌酚醚组治疗后血清BGP、尿HOP/Cr及BMD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除BMD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GP、尿HOP/Cr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上升,BMD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5)。结论:氯烯雌酚醚能抑制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妇女的高骨转换状态,防治骨丢失。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BMD)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取4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耳针组、雌二醇组,每组10只。除伪手术组外,其余各组切除双侧卵巢,建立骨质疏松模型。术后1周开始进行相应治疗,连续12周。12周后取血清,测雌二醇(E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取单侧股骨测骨密度及骨矿含量。结果模型组骨密度及骨矿含量较伪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耳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E2、IGF-1含量显著低于伪手术组(P〈0.01),耳针组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模型组血清TNF-α含量显著高于伪手术组(P〈0.01),耳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耳针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有一定的预防及延缓骨质疏松进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研究通痹合剂2号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ollagen—induced arthritis,CIA)大鼠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为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通痹合剂2号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组和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wilfordii polyglycoside,TWP)组。除正常组外,每只大鼠尾根部皮下多点注射牛Ⅱ型胶原蛋白(0.2mg,1次/d),建立CIA大鼠动物模型,正常组注射相同剂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通痹合剂2号、MTX片和TWP片治疗36d,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28和CD152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TNF—α)含量。 结果:通痹合剂2号组、MTX组和TWP组大鼠外周血CD28表达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均低于造模组(P〈0.01),通痹合剂2号组、TWP组和MTX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痹合剂2号组大鼠外周血CD152表达量较MTX组、TWP组低(P〈0.0l,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痹合剂2号组、MTX组、TWP组和正常对照组大鼠外周血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 结论:通痹合刘2号与MTX和TWP均可以调节CD28和CD152的表达,下调TNF—α含量,这可能是其治疗RA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β(TNF-β)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CI)的相关性。方法 用序列特异性引物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技术,对110例脑梗死患者(CI组)和110例健康者(对照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及β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 CI组TNF-α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I组TNF—αA等位基因频率为0.0364,对照组为0.10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CI组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TNF—βA/A基因型频率(41.82%)明显高于正常人(26.36%),但G与A的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TNF—β等位基因分布频率与CI的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慢性阻塞性肺病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密度,肺功能和骨代谢的变化,探讨COPD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方法: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EXA)测定88例男性COPD患者腰椎,股骨近端骨密度(BMD),同时用肺功能仪测定肺功能,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骨钙素(BGP),I型前胶原C端肽(PICP),抗酒石酸盐酸性磷酸酶(TRAP),尿胶原吡啶并酚(PyD),脱氧胶原吡啶并酚(D-PyD),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COPD组的BMD值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TRAP,PyD,D-PyD显著升高(P<0.01),COPD患者骨密度与用力肺活量(FVC%),一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及一秒率(FEV1/FVC%)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吸入激素患者与未吸入激素患者相比,BMD值无显著变化,但BGP降低(P<0.05),TRAP升高(P<0.05),结论:COPD组骨密度低于对照组,COPD患者对骨代谢的影响表现为骨吸收增高,导致骨重量丢失,引起骨质疏松。COPD患者吸入激素治疗组较不吸入激素组骨吸收指标升高,骨生成指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心力衰竭(HF)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脑钠素(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探讨TNF—α及BNP在HF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β-阻滞剂对HF患者TNF—α及BNP水平的影响。方法:116例HF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卡维地洛治疗组,予以药物干预8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浆TNF—α及BNP水平,健康对照组68例,同时检测血浆TNF—α及BNP水平。结果:HF组血浆TNF—α及BNP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且与临床心功能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1)。HF患者经卡维地洛治疗后血浆TNF—α及BN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HF患者血浆TNF—α及BNP水平显著升高,与HF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卡维地洛能下调HF TNF—α及BNP水平,可能是其治疗HF有益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骨灵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补肾中药骨灵丸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观察骨密度(BMD、X线)及骨代谢生化指标(AKP、BGP、尿Ca/Cr、尿HOP/Cr),结合中医肾虚辨证积分标准,观察结果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显示骨灵丸可明显改善POP患者肾虚症状,抑制骨吸收,增强骨密度,提高骨转换率,恢复部分失骨。进一步的作用机制及效果可长期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中药熏蒸治疗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抗炎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中药熏Ⅰ方熏蒸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djuvant arthritis,AA)的疗效,并探讨其抗炎机制。 方法: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蒸馏水熏蒸组、低浓度中药熏蒸组和高浓度中药熏蒸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用弗氏完全佐剂皮下注射建立AA模型。造模成功后,分别采用低、高浓度中药熏Ⅰ方和蒸馏水进行熏蒸,观察中药熏蒸对足肿胀度,踝关节病理,踝关节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B(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血清中该3种炎性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 结果: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两种浓度中药熏蒸组大鼠足肿胀程度明显减轻(P<0.05),踝关节炎性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和滑膜细胞增生等病理改变明显好转(P〈0.05,P〈0.01),踝关节IL-1、TNF—α、ICAM-1的阳性表达显著下调(P〈O.05),血清IL-1β、TNF—α和ICAM-1含量显著降低(P<0.05)。各熏蒸组之间比较,高浓度中药熏蒸组效果明显优于低浓度中药熏蒸组和蒸馏水熏蒸组(P〈0.05,P〈0.01)。 结论:中药熏工方熏蒸可有效治疗大鼠AA,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CAM-1的表达,从而抑制或减轻病变关节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