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复方丹参制剂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疗效、炎性因子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5月—2017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3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每组91例。4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硝酸甘油、阿司匹林等。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颗粒剂组、胶囊剂组、片剂组及滴丸剂组分别口服复方丹参颗粒,1袋/次,3次/d;复方丹参胶囊,3粒/次,3次/d;复方丹参片,3片/次,3次/d;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4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后,比较4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缓解情况(每天平均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和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氧化应激指标[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结果 治疗3个月后,滴丸剂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颗粒剂组、胶囊剂组及片剂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平均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平均硝酸甘油使用量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hs-CRP、IL-6、Lp-PLA2和sICAM-1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且滴丸剂组均明显低于其余3组(P<0.05)。治疗3个月后,4组患者T-Aoc、MDA、GSH-PX及SOD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滴丸剂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其余3组(P<0.05)。结论 与复方丹参颗粒、复方丹参胶囊、复方丹参片相比较,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更好的疗效,且能够更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炎症情况及机体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山东省立第三医院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2例。对照组口服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起始剂量为50mg/次,2次/d,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可逐步调整至200mg/次维持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丸/次,3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6min步行距离(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清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磷脂酶A2(Lp-PLA2)和内脏脂肪特异性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Vaspin)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38%vs73.08%,P<0.05)。治疗后,两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两组血清NT-proBNP、hs-CRP及Lp-PLA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的6MWT、LVEF及血清Vaspin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1),血清NT-proBNP、hs-CRP和Lp-PLA2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肺炎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的疗效。方法 选取80例AAD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9例)口服蒙脱石散,观察组(41例)给予蒙脱石散联合嗜酸乳杆菌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免疫功能变化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AAD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退热时间、纠正脱水时间、止泻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水平均明显上升(P<0.05),相比之下,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和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蒙脱石散对AAD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迅速改善腹泻症状,提高小儿体内免疫球蛋白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复方苦参注射液对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提高作用。方法 纳入2016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回顾性分析临床病例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42)与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培美曲塞+卡铂治疗,观察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培美曲塞+卡铂治疗。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5); CD3+、CD4+、CD4+/CD8+显著升高(P<0.05),而CD8+明显降低(P<0.05);患者炎性指标(IL-6、IL-10、TNF-α)水平明显较低,近期治疗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较高(P<0.05),且患者生存期明显延长,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培美曲塞卡铂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免疫功能,并降低机体炎性水平,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9月淮北矿工总医院收治的肺癌骨转移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唑来膦酸联合放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斑蝥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试验组患者骨疼控制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P=0.037);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83.33% vs 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2,P=0.045)。试验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斑蝥胶囊联合唑来膦酸姑息放疗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患者,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舒心口服液联合盐酸贝尼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在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治疗的12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61例)和治疗组(61例)。对照组患者口服盐酸贝尼地平片,2~4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口服舒心口服液,20 mL/次,2次/d。两组治疗5 d。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时间,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血清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8.36%)明显高于对照组(83.61%,P<0.05)。治疗后,治疗组胸痛、胸闷、气短、乏力缓解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VAS评分,及血清因子IL-6、Hcy、VCAM-1、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对照组(16.39%,P<0.05)。结论 舒心口服液联合贝尼地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改善心绞痛症状明显,有效减低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药治疗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冠心病患者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 通过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 8个数据库检索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患者PCI术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3年10月31日。使用Cochrane手册中的Cochrane风险测试偏倚工具来评估纳入研究的质量,Review Manager 5.4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6项RCTs,总样本量3 384例,包括治疗组1 692例、对照组1 69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主要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可显著减少心绞痛复发[RR=0.27,95% CI (0.16,0.45),P<0.000 01]、再发非致死性心肌梗死[RR=0.30,95% CI (0.15,0.60),P=0.000 7]、心律失常[RR=0.75,95% CI (0.62,0.90),P=0.002]、心力衰竭[RR=0.36,95% CI (0.21,0.60),P<0.000 1]、再次血运重建[RR=0.18,95% CI (0.05,0.66),P=0.01]、支架内再狭窄[RR=0.23,95% CI (0.10,0.57),P=0.001]的发生;同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显著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MD=4.13,95% CI (3.62,4.64),P<0.000 01],降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MD=-3.71,95% CI (-4.37,-3.05),P<0.000 01]、降低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MD=-325.48,95% CI (-629.97,-21.00),P=0.04],但不能改善B型脑利钠肽[MD=-185.90,95% CI (-413.12,-41.31),P=0.11]。在次要结局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能够改善心指数、每搏输出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方面,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化学药治疗能够减少冠心病PCI术后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紫杉醇(paclitaxel,PTX)、PTX脂质体(paclitaxel liposome,L-PTX)和白蛋白结合型PTX(albumin bound paclitaxel,nab-PTX)在头颈肿瘤中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整理2017年1月-2018年6月69例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例PTX联合卡铂治疗为PTX组,26例L-PTX联合卡铂治疗为L-PTX组,12例nab-PTX联合卡铂治疗为nab-PTX组。比较3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Nab-PTX组患者的近期疗效优于PTX组(66.67%vs 32.26%,χ2=4.209,P=0.040)。L-PTX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PTX组(χ2=4.079,P=0.043),白细胞减少发生率高于PTX组(χ2=4.422,P=0.035)和nab-PTX组(χ2=5.640,P=0.018);nab-PTX组患者脱发、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TX组(χ2=5.530,P=0.019;χ2=6.423,P=0.011;χ2=4.438,P=0.035)和L-PTX组(χ2=5.025,P=0.025;χ2=5.025,P=0.025;χ2=5.088,P=0.024),周围神经炎发生率低于PTX组(χ2=4.711,P=0.030)。结论 Nab-PTX联合卡铂治疗头颈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患者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系统性分析复方甘草酸苷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arrow bound ultra violet B light,NB-UVB)治疗银屑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及Medline等,收集所有单独常规疗法(口服抗组胺药或/和糖皮质激素)和复方甘草酸苷联合NB-UVB诊治银屑病临床效果的随机对照实验。对文献进行筛选、质量评价和发表偏倚的情况分析,并评价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最终入组11篇文献,涉及包括对照组552例患者,实验组584例患者。11个研究均报道了复方甘草酸苷治疗银屑病临床比较的计数结果,采用总有效率(显效率+痊愈率+好转率)为疗效指数进行meta分析。同质性分析发现11个研究之间具有同质性(P=0.60,I2=0%),因此meta分析采用固定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表明,合并OR=0.23(95%CI:0.17~0.31),显著性检验统计量Z=9.57(P<0.05)。9个研究对实验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进行了报道,同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之间同质性(P=0.63,I2=0%),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来进行分析。实验组合并OR=2.70(95%CI:1.45~5.02),显著性检验Z=3.14(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NB-UVB治疗银屑病效果明显,但会有一定程度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16年9月-2022年10月收治的82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175 mg/m2,1次/3周;同时静脉滴注顺铂注射液,75 mg/m2。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30 mL加入生理盐水250 mL,1次/d,连用14 d。21 d为1个化疗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和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客观缓解率(87.80%)与对照组客观缓解率(70.73%)相比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阴道出血、带下量、带下色、带下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T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疗效较好,安全性和可靠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我院中、化学药不合理联合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我院临床中、化学药联合应用的合理性,保障医疗安全。方法:从我院2007年门诊处方及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共计处方31 285张,病历1 200份;通过对其中不合理中、化学药联合应用情况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主要问题。结果及结论:造成中、化学药的不合理联用主要因素是临床医师对中药成分及药理作用了解不够明确,其次是对患者曾用药没有详细询问,因此提示我们临床上联合用药时一定要明确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徐小燕  ;潘林梅 《中国药房》2009,(24):1919-1920
目的:加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析近年来中药药动学、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思考与展望。结果与结论:中药临床药动学的研究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量化的数据和证据,深入开展该项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1999年~2003年我院中成药利用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谈瑄忠  丁毅 《中国药房》2005,16(9):682-684
目的为中成药研发、生产、使用等部门提供参考信息。方法利用数据库及电子表格软件统计分析1999年~2003年我院中成药销售金额及排序等情况。结果中成药占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由43.81%下降到33.70%;祛淤剂、扶正剂、骨伤科用药、清热剂和妇科用药位居销售金额前5位;在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药品中,祛淤剂占较大份额。结论中成药使用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药联用禁忌,开展相关数据库的建设,完善北京中医医院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保障中西药联用用药安全。方法:检索中成药与西药联用禁忌、不良反应相关文献检索,参考相关书籍,对文献梳理后,通过建立单独表格并进行关联,建立该院中成药、西药联用禁忌查询系统。结果:填补中西药联用禁忌监测的空白,完善合理用药监测系统,避免或减少患者因中西药联用导致的不良事件,促进中西药物合理使用。结论:中西药联用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中西药合用问题应引起临床足够重视,该数据库的建设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刘桂香  熊娟  俞瑞琥 《中国药事》2018,32(2):283-28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我院妇科门诊的诊断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外敷)和对照组(西药静滴)各60例,从第一、二个月经周期的第五天开始治疗,每次连续7天,第二个月经周期第11天复查彩超,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中对照组治愈30例(50.0%),显效12例(20%),无效18例(30%);治疗组治愈46例(76.7%),显效12例(20%),无效2例(3%),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70%(P < 0.05),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中药内服外敷方法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合并盆腔积液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既省时又经济方便,容易被患者接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松青 《中国药房》2009,(12):881-883
目的:为理解和执行《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提供参考。方法: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临床用药安全性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是保障注射剂安全性的重要环节,《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是针对目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中的问题而制定的,具有必要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03-2005年我院中成药用药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中成药的应用情况,为提高药品管理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药物经济学方法对该院2003-2005年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日用药金额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成药的年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治疗心血管和上呼吸道感染药物的DDDs连续3年位居前10位。结论 该院中成药的应用基本合理,疗效确切、价廉的中成药在临床中占优势。  相似文献   

18.
刘冰 《中国当代医药》2014,(31):167-168
本研究从患者主观观念转变、诊疗价格下降和中西医结合诊疗理念的发展3个方面,介绍了在中医科构建主动服务模式的可行性,重点从分配中医科医生的服务科室和建立服务制度两个方面论述了主动服务模式的构建方法,并对主动服务模式未来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龚惠娥 《中国当代医药》2014,(5):131-132,135
目的 探讨中药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3年3月有关中药疗效的文献报道632篇,对影响中药疗效的不同因素进行整理归类.结果 影响中药疗效的因素包括中药质量、中药采集、中药炮制、处方书写及中药配伍,其中中药质量、中药采集及中药炮制为影响中药疗效的最主要因素,其所占比例分别为99.37%、98.73%及99.68%.结论 中药质量、中药采集、中药炮制、处方书写及中药配伍等因素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药疗效,充分考虑这些因素能使中药疗效达到最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院中药注射剂专项处方点评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12-01~12月共35212份中药注射剂医嘱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审查出不合理用药医嘱1974份2520例次,主要是选用溶媒不当、输注浓度过高、超剂量用药、疗程过长、适应证不适宜、重复用药等问题。结论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中仍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需进一步加强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