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宝根1号”方治疗肺脾两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将120例肺脾两虚型RRT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宝根1号”方和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和T细胞亚群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IgG、IgA、IgM含量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P<0.01),治疗组IgG、IgA、IgM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CD3+、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CD3+、CD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  结论:“宝根1号”方能改善RRTI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治疗肺脾两虚型RRTI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散结通络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7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治疗组放疗后予散结通络方口服,对照组予单纯放疗及对症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无进展生存期(PFS),比较肿瘤标志物水平(CEA、CA50、CA199、CA125)及免疫功能指标(NK、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4.74%和89.4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疗程期间,治疗组、对照组中位PFS分别为5.67个月和3.29个月,组间中位PF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治疗后比较,CEA、CA50、CA125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④组间治疗后比较,NK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散结通络方联合放疗治疗肺癌脑转移,可显著抑制脑转移瘤生长,延长无进展生存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生津润燥方对免疫诱导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外周血CD4+CD25+ Foxp3T细胞(Treg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的影响,同时观察腺体受累的改善状况和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方法:雄性BABL/C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硫酸羟氯喹组,生津润燥方高、中、低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采用免疫诱导法建立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各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模型小鼠外周血中CD4+、CD8+、CD4+CD25+ Foxp3T细胞及Th17细胞水平,并测定模型鼠唾液、泪液分泌量;治疗的末期,观察下颌腺的组织形态学改变。  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第1周到第4周小鼠唾液和泪液流量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第2、3、4周小鼠唾液流量和泪流量升高(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生津润燥方各剂量组分别可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降低Th17淋巴细胞水平,升高小鼠Treg细胞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生津润燥方可抑制模型组小鼠颌下腺间质的淋巴细胞浸润。  结论:生津润燥方通过调节干燥综合征小鼠淋巴细胞的应答作用,从而能改善SS小鼠的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多黏菌素B治疗,观察组予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观察治疗前后感染相关指标[白细胞(WBC)计数、降钙素原(PCT)、中性粒细胞载脂蛋白(HNL)]、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趋化因子配体2(CXCL2)]、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Ⅱ(APACHE Ⅱ)评分和治疗结束后的细菌清除率、28 d生存率。结果 ①最终完成试验并纳入统计81例,其中观察组41例,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②观察组、对照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5.6%(31/41)、52.5%(21/40),组间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7,P<0.05)。③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WBC计数、PCT、HNL、IL-6、CXCL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除WBC计数外,PCT、HNL、IL-6、CXCL2、APACHE Ⅱ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④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升高(P<0.05),CD8+明显降低(P<0.05);对照组仅CD3+明显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CD3+、CD4+、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在治疗结束后28 d的生存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χ2=4.3,P<0.05)。结论 生脉散联合多黏菌素B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感染脓毒症合并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更好地清除致病菌,控制感染,降低炎症因子水平,调节机体免疫状态,改善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龙藤通络酒剂外用联合三阶梯止痛药物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将100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三阶梯止痛药物止痛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龙藤通络酒剂外用。两组疗程均为8 d,观察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据此评价疼痛疗效;观察等效吗啡消耗量、爆发痛次数及止痛起效时间,同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①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65.85%,显效率为31.70%,均高于对照组的44.19%和18.60%;在整体疼痛疗效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且治疗组NRS评分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分层分析,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各疼痛程度患者NRS评分均降低(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在中度疼痛患者中,治疗组NRS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③治疗组首日吗啡消耗量、日均等效吗啡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层比较,治疗组中度疼痛患者的日均等效吗啡用量少于对照组相同疼痛程度患者(P<0.05)。④两组爆发痛次数、爆发痛平均止痛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癌性疼痛的治疗中,龙藤通络酒剂与阿片类止痛药物合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中度癌性疼痛患者,能减少阿片类药物的日均消耗量,且安全性好,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萤火虫荧光素酶标记的小鼠乳腺癌肺高转移细胞4T1(4T1-luc)接种于小鼠第二对乳房脂肪垫建立乳腺癌肺转移模型;于接种后第5 天随机分组:模型组(灌胃蒸馏水)、全方组、益气组、冲任组、解毒组,每组10只。除模型组外,其余各组以“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进行干预,共30天。计算肿瘤抑制率,以生物发光成像系统监测肿瘤细胞在体内的生长过程,通过肺转移灶定量分析观察小鼠肺转移情况,并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原位瘤中Foxp3、TGF-β1、CD4+等蛋白的表达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瘤重、肺转移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全方组比较,益气组、冲任组瘤重、肺转移抑制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原位瘤组织中Foxp3、TGF-β1蛋白表达水平下降,CD4+蛋白表达水平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P<0.01);与全方组比较,益气组、冲任组Foxp3、TGF-β1、 CD4+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解毒组Foxp3、TGF-β1、 CD4+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乳癌术后方及其拆方对乳腺癌肺转移模型小鼠均有抑瘤和抗肿瘤转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肿瘤微环境中Foxp3、TGF-β1、CD4+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进行相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加予推拿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加用浮刺疗法。两组疗程均为6周,观察比较上肢FMA功能评分及疼痛VAS评分的变化情况  结果:①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FMA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FMA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首次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后各时点,两组疼痛VAS评分均存在上升趋势,但治疗24 h后,治疗组疼痛VAS评分仍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③总体治疗前后,两组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浮刺联合推拿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可显著缓解患肢疼痛,改善其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养正消积胶囊对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 将97例患者随机按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服用复方斑蝥胶囊,3粒/次,2次/d。观察组服用养正消积胶囊,4粒/次,2次/d。疗程:直到疾病出现进展。记录无进展生存期;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KPS评分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自然杀伤细胞(NK)水平检测;检测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和血甲胎蛋白(AFP)水平。 结果: 对照组PFS时间为(17.5±6.2)周,观察组为(21.3±6.9)周,观察组PFS长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对照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NK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观察组CD3+,CD4+,CD4+/CD8+,NK均比治疗前上升(P<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CD3+,CD4+,CD4+/CD8+,NK高于对照组(P<0.01),CD8+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3个月两组血清VEGF,bFGF和AF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血清VEGF,bFGF和AF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 结论: 养正消积胶囊能延长原发性肝癌TACE术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稳定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抗痨方辨证辅助化疗药物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DR-TB)的疗效及对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将100例MDR-TB患者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标准西药化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抗痨方辨证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治疗后痰菌阴转,CT胸片吸收情况,记录中医证候积分,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监测,记录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发应。结果: 经Ridit分析,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痰菌阴转率为88%,对照组为62%,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胸部CT疗效好转率为90%,优于对照组的64%(P<0.05);治疗后2,4,6个月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高于对照组,CD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肝损害及白细胞减少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皮肤、神经等系统副反应发生频次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抗痨方辨证辅助化疗药物治疗MDR-TB能促进痰菌转阴、改善胸部CT吸收、减轻临床症状、减少副反应少和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临床综合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0.
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中晚期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43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方法:将85例中晚期NSCLC患者随机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毒方。两组患者直至出现病情进展后终止观察。采用欧洲癌症研究和治疗组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CQLQ-C30);进行治疗前后KPS评分;记录无进展生存期(PFS);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4+,CD4+,CD8+,CD4+/CD8+) 和免疫球蛋白检测(IgG,IgA,IgM)。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评分均好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疲倦、恶心与呕吐、呼吸困难、失眠、食欲丧失维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KPS评分提高+稳定率为90.70%,优于对照组的71.43%(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7.3±0.85)个月优于对照组的(4.5±1.08)个月(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和IgG均较治疗前升高,并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扶正化毒方维持治疗能提高化疗后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