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邢益仿  林尤柄 《海南医学》2001,12(10):29-29
目的 总结经髋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对53例年龄60岁—95岁,平均年龄81岁老年人股骨颈骨折,行经髋前外侧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其中7例为陈旧性骨折,术前均行骨牵引1—2周。结果:经2年—11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年8个月,疗效评定优:45例,占84.9%,良:8例,占15.1%,优良率100%。结论 经髋前外侧入路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较理想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岩斜区肿瘤位置深在 ,手术入路受到岩锥阻挡 ,周围结构毗邻重要 ,此区肿瘤切除手术难度大 ,肿瘤残留率及致残率均较高。传统的乙状窦后入路 (枕下入路 )和颞下入路在处理肿瘤时因岩锥阻挡及手术径路过深造成显露、操作上的困难。颅底外科经验和技术的发展使经岩后 (乙状窦前 )入路成为传统入路的重要替代和选择之一。我科于 2 0 0 1年 2月至2 0 0 1年 5月 ,采用乙状窦前入路岩斜区肿瘤切除术切除肿瘤 5例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例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8~ 45岁 ,平均 37岁。临床表现头痛 1例 ,病灶侧面神经周…  相似文献   

3.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颅脑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守玉  周瑜 《华夏医学》2002,15(4):547-548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是桥脑小脑角区病变最常用的手术入路。随着手术技巧与术中用物的不断改进 ,手术配合也随之有所变化。我院自 1 994年 4月至 2 0 0 2年 2月 ,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 1 7例 ,在配合中遵循规范化原则 ,兼顾个性化 ,不断自我完善 ,现将相关的配合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 1 7例 ,男 1 1例 ,女 6例 ;年龄 30~ 72岁 ,平均45.6岁。其中听神经瘤切除术 1 2例 ,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2例 ,脑膜瘤切除术 2例 ,胆脂瘤切除术 1例。全组均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手术。术中暴露时间 2~ 9h,平均 3h。结果 :1 5例治愈 ,2例自动…  相似文献   

4.
内镜下甲状腺手术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腋窝或胸前壁入路,内窥镜下完成甲状腺疾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41例,年龄21~42岁。甲状腺腺瘤32例(单侧27例,双侧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单侧5例,双侧4例)。于腋窝或胸前壁切口,并建立皮下隧道至甲状腺,内窥镜下应用超声刀切除病灶。结果:32例采用经腋窝入路,9例采用经胸前壁入路,全部镜下完成甲状腺手术。手术时间1h15min~5h35min,平均2h5min。术中出血,经腋窝入路平均45ml,经胸入路平均95ml,未出现手术并发症。结论:内窥镜下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靠的一种新方法。超声刀可以处理甲状腺的任何血管。  相似文献   

5.
听神经瘤的手术切除中,面神经的保留是手术的关键。我们总结了2004年1月至2005年6月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切除听神经瘤46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24例,年龄28~73岁,平均47岁。病程8个月~6年,平均1·7年。肿瘤位于左侧19例。右侧27例。术前症状与体征:听力明显减退7例,听力丧失39例,面瘫5例,肢体共济障碍11例,颅内压增高29例,饮水呛咳8例。1·2手术方法本组病例均采用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微镜下,刺破枕大池蛛网膜,缓慢放出脑脊液,充分暴露桥小脑角,显露肿瘤组织。在肿瘤表面的蛛网膜层与脑组织表面的蛛网膜层…  相似文献   

6.
枕骨大孔腹侧及腹外侧肿瘤多为良性,早期症状往往不明显,出现临床症状时肿瘤已较大,且该区域肿瘤位置较深,给手术带来极大困难,所以枕骨大孔腹侧及腹外侧肿瘤手术是神经外科的一大难点。随着该区域显微解剖、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及恰当手术入路的选择,该区域肿瘤全切除率增高,病死率明显降低[1-5]。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作者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枕骨大孔腹侧及腹外侧肿瘤10例,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4例,女6例,年龄35.0~64.0岁,中位年龄46.5岁,病史0.5~4.0a,中位数24.5个月。临床表现:颈部不适、枕部疼痛8例,声嘶、饮水呛咳3例,明显头痛、呕吐4例,一侧肢体轻度偏瘫2例,一侧舌肌萎缩、伸舌歪斜2例,一侧或双侧咽反射消失4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明确肿瘤的性质和部位,其中脊索瘤2例,脑膜瘤4例,神经鞘瘤4例。1.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插管下行显微外科手术。手术入路:口咽入路2例,远外侧入路6例,枕下旁正中入路2例。2例脊索瘤患者经口咽入路手术,均部分切除。4例脑膜瘤患者采用远外侧入路3例,全切2例,1例因肿瘤基底宽、质坚韧仅作活检;1例采用枕下旁正中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5例采用颌下入路,11例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6例采用颧弓入路。结果:11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1年2例,~2年3例,~3年2例,>5年以上4例。结论:颌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和颧弓入路均是彻底切除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8.
朱成  郭之通  张弋 《安徽医学》2006,27(3):191-19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入路及方法。方法从1997年1月至2004年10月对27例颅咽管瘤进行了显微外科手术,病人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38岁,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以视力障碍起病23例,尿崩症6例,隐性糖尿病6例,生长发育迟缓4例,头痛20例,闭经4例。术前均行CT和MRI扫描,肿瘤最大直径5cm,实质性12例,囊性变8例,混合性7例,其中肿瘤钙化18例。经翼点入路13例,经额下入路11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3例。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2例,部分切除1例。1例术后10天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死亡。26例术后进行了放疗。结论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应根据其生长特点来选择手术入路,大多数病人可达到肿瘤的全切除。  相似文献   

9.
赵豪杰 《农垦医学》2007,29(5):348-349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总结2002年9月~2005年12月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3例,男性9例,女性14例,年龄26~72岁.按AO分类标准:A34例,B23例,B31例,C12例,C23例,C310例,开放性骨折2例.所有病例采用桡侧掌部或背部切口,而多采用掌部切口.结果:23例患者2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6月,平均7.5月.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方法有很多种,但治疗结果使腕的功能得到重建,首选手术治疗,且手术入路建议采用掌侧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技术治疗成人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5年8月—2019年5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骨科收治40例年龄≤65岁的新鲜成人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微创组20例,采用改良肩关节外侧入路;常规组20例,采用传统三角肌胸大肌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正>垂体腺瘤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其他年龄段的发病率低,由于患者年龄大,其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其特殊性,现将我院2009—2011年收入院并行手术治疗的30例老年垂体腺瘤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共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6075岁,平均(70±8)岁。30例患者均经病理检查确诊并均经手术治疗,其中25例行经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5例行冠状切口额下入路肿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脑出血是高血压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长期以来多采用外科手术开颅清除血肿的方法治疗,手术并发症多,预后较差.我科自2007年1月~2010年5月,采用显微镜下小骨窗入路联合尿激酶灌注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26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6例患者中,男17例,女9例,年龄41~73岁,平均(54±4.4)岁.既往有明确高血压病史者21例.术前Glassgow评分(GCS):6~8分11例,9~12分15例.全部患者行CT检查证实,血肿量按多田计算法测算血肿量.血肿部位:基底节区20例,皮层4例,丘脑2例;26例中有5例出血破入脑室.血肿量:30~50mL16例,50mL以上10例.发病至手术时间4~26h,平均(8.1±4.5)h.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时术前牵引及手术入路的选择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经髋关节前外侧入路手术,其中60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26例术前采用骨牵引;66例经髋关节外侧入路手术,其中51例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带牵引,15例术前采用骨牵引;术中复位均较容易;术后优良者占95.1%,很好者占3.7%,好者占1.2%,十年内无后脱位和修正者。结论: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手术选择前外侧入路和外侧入路对疗效影响无差异,外侧入路比前外侧入路操作简单、创伤小;股骨头及股骨颈无明显短缩或头颈骨折后2周内手术的老年患者,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采用下肢皮牵引比骨牵引更合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双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体部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6月收治肩胛骨体部爆裂骨折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52013年6月收治肩胛骨体部爆裂骨折共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552岁,平均(42±1.3)岁。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入路复位重建锁定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出血10052岁,平均(42±1.3)岁。全部患者均采用双切口入路复位重建锁定板内固定术。结果:术中出血100210 ml,手术时间55210 ml,手术时间5590 min。术后随访990 min。术后随访914个月,12例患者随访功能满意。结论:双切口入路治疗肩胛骨体部爆裂骨折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复位固定;配合术后康复功能锻炼,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1999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笔者采用深圳善航生物医学工程公司生产的自身增强聚丙交酶 (PLLA)可吸收髓内针治疗四肢骨折 2 6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6例 ,男 2 0例 ,女 6例 ,年龄 14~ 62岁 ,平均 4 2岁 ,伤后就诊时间 2h~ 4d ,平均 6h。伤后手术时间 3h~ 10d ,平均 2d。致伤原因 :交通伤 19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砸伤 3例 ,骨折部位 :胫骨骨折 18例 ,尺骨骨折 4例 ,肱骨骨折 4例。1.2 手术方法 :采用配套器械 ,以胫骨骨折为例 ,手术入路多采用胫骨结节入路或内侧入路。先在骨折端切小口 ,将骨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注意事项。方法回顾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1月至2013年6月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循环动脉瘤24例(动脉瘤26个)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8例,大脑后动脉瘤7例,小脑下后动脉瘤6例,小脑上动脉瘤及小脑下前动脉瘤各2例,椎动脉夹层动脉瘤1例。手术入路包括翼点入路、扩大翼点入路、颞下入路、枕下正中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后枕纵裂入路。结果出院时按GOS评分,18例恢复良好,4例轻度神经功能障碍(轻度偏瘫2例,动眼神经麻痹1例,吞咽困难1例),2例死亡。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手术难度大,选择正确的入路、充分暴露动脉瘤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经岩骨小脑幕入路是近十多年来颅底神经外科应用较广泛的一种手术入路,尤其是涉及到中后颅窝的肿瘤就更为适合.本科自1988年5月至1999年10月共应用该入路手术58例,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8例均为肿瘤病人,男17例,女41例,年龄26~65岁,中位年龄41岁.桥小脑角(CPA)区肿瘤51例,岩骨-斜坡(P-U)区肿瘤7例.其中听神经瘤43例,三叉神经瘤3例,脑膜瘤9例,胆脂瘤1例,转移瘤2例.肿瘤直径2~2.9cm23例,3~4cm21例,>4cm14例,其中1例肿瘤直径最大将近8cm.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髋臼骨折手术疗效进行分析和总结。方法60例髋臼骨折患者,男51例,女9例;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5.6岁;按Ietoumel和Judet的髋臼骨折分类法进行分型,常用手术入路为Koaher—langenbeck入路,髂腹股沟入骼和前后联合入路;采用骨盆重建钢板和松质骨螺丝钉,可吸收螺钉对骨折进行复位和固定。结果平均随访48个月(6—84个月),根据改良的Merled’Anbigue和Postel的髋臼骨折临床评定标准,优20例,良25例,一般10例,差3例,优良率为75%。无死亡和感染病例。结论髋臼骨折应进行手术治疗,高质量的解剖复位和内固定与病人的疗效相一致,应注意并发症的治疗,主张早期功能锻烁。  相似文献   

19.
郭怀荣 《新疆医学》1998,28(3):167-168
垂体腺癌是鞍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10%~15%。自Cushing首次经蝶手术治疗垂体腺瘤以来,这一治疗方法已为神经外科医师所采用,并获得很好疗效。我院自1985年2月至1994年11月采用经口鼻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腺癌16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60例中男性74例,女性86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72岁;19~29岁37例,30~40岁48例,41~50岁39例,51~60岁26例,61~72岁9例;平均年龄39.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2年,平均病程3年7个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枕下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效果。方法:对3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显微血管减压手术,26例采用锁孔入路,12例采用传统手术入路。对治疗效果与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以上,术后疼痛立即消失31例,延迟缓解2例,明显减轻3例,无效2例。有效率为94.74%。锁孔手术有效率为25/26(96.15%),传统手术有效率为11/12(91.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面部麻木5例,听力减退9例,面部疱疹5例,角膜炎2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枕下锁孔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与传统开颅手术有效率相似,但具有创伤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