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3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结果: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杜成前 《吉林医学》2011,(17):3530-3531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后呼吸频率(RR)、心率(HR)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血pH值及PaO2明显提高,PaCO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使用方便,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期间,本院诊治的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早期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4h,记录血气指标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精神状态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意识清醒,呼吸困难得到明显缓解.均在通气3~7d后,逐步撤离呼吸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者pH值和PaO2明显升高,而PaCO2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通过多功能呼吸机给予早期正压无创通气治疗,能够明显提高PaO2,降低PaCO2,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及通气治疗后2、6、24h的pH、PaO2、PaCO2、SaO2指标变化。结果无创通气后Pa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提高PaO2、SaO2,降低PaCO2纠正pH,疗效满意,简单实用,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治疗后,两组患者PEFR、FEV1/FVC、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明显提高,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aO_2、PaCO_2、pH等动脉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支气管镜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pH、PaO_2、PaCO_2)、辅助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O_2均明显上升、PaCO_2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组内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无创正压通气与住院时间明显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基础上,联合支气管镜吸痰及肺泡灌洗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80例,随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分别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PaCO2及PaO2水平,生命体征及呼吸指标改变情况结果: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率均减慢,呼吸由浅变深,胸闷气短、意识障碍等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观察组PaO2、PaCO2、动脉血pH值治疗后改善相比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效果较好,使用安全,作用稳定持久,适应范围较广,对本病治疗有较大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李城达  黄文珊 《右江医学》2012,40(5):647-648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功能衰竭患者,均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本组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有效率为91.49%(43/47),平均通气时间(7.62±1.35)d;与治疗前相比,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pH、PaO2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PaCO2明显下降(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是一种简便、有效、无创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祛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中,治疗后仅有动脉氧分压(PaO2)比治疗前效果明显(P〈0.05);而治疗组中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中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循证护理措施.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2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氧疗、平喘等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及其循证护理措施.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pH值、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效果较好,而在治疗期间实施各项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是提高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药汤剂联合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中药汤剂口服,疗程7 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以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治疗7 d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联合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价值。方法:将6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意识、呼吸、心率、血pH值、PaO2、PaCO2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分析指标均有显著变化,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有效手段,可使部分患者避免气管插管,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水平气道正压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对1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抗感染及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于BipAP辅助通气,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和症状体征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pH值无明显变化,PaO2明显上升(P<0.001),而PaCO2有明显下降(P=0.049);19例患者中15例病情明显好转,顺利脱机.结论无创BiPAP辅助通气治疗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无创通气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治疗;持续无创通气组(B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24h和72h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血气分析值、失败率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A组较B组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间歇无创正压通气与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相似,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在进行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HR)、呼吸频率、血气分析(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并给予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治疗前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变化情况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经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后,心率(HR)、呼吸频率、SaO2、PaO2、PaCO2、pH等情况较治疗前以及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均明显好转,对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张学丽  牟艳琳  姜南  曹艳萍  李春梅 《吉林医学》2012,33(20):4447-4448
<正>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护理。针对11例老年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采用经鼻/面罩Bi-PAP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呼吸频率、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患者在无创通气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变化,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着无创通气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逐步应用,对于相关的护理提出了较高要求,做好治疗中的观察和护理,将提高其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世波 《医学综述》2010,16(15):2394-2395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评价无创通气在治疗严重呼吸衰竭中的作用。方法我科收治的7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B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机械通气,记录通气治疗前后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变化。结果 78例患者无创通气3~7d后,意识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者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心率、呼吸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患者和家属易于接受,同时减少插管,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收治的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手段,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命体征(呼吸频率、心率)及动脉血气(pH值、PaO_2、PaCO_2、SaO_2)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生命体征及动脉血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呼吸频率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O_2、SaO_2及pH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CO_2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具有较好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呼吸衰竭的分析。方法选自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呼吸衰竭的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50例患者予以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运用无创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中血气分析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血气分析各项情况相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后PaO2、PaCO2以及血液pH值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注射液进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联合呼吸衰竭,病症能够有效改善,治疗效果显著有效,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呼吸衰竭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5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28例采用经口鼻面罩应用BiPAP呼吸机进行正压通气;对照组28例采用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治疗后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使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纠正低氧及CO2潴留,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