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椎恶性肿瘤一期手术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的方法 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院2002年3月-2007年3月收治17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其中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行病变椎体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13例,一期经后正中入路全脊椎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4例.结果 14例患者术后腰背部疼痛症状减轻或消失,8例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得到改善.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一期全脊椎切除病变椎体及稳定性重建的6例患者随访至今未发现肿瘤复发,植骨融合满意,内固定稳定.结论 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一期手术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有效外科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胸腰椎肿瘤行全脊椎切除(total spondylectomy,TS)治疗的经验,对切除术式分类、手术技术的改良等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3年6月至2009年9月我科17例胸腰椎肿瘤的患者行全脊椎切除,切除的方式有全脊椎碎块切除、全脊椎大块切除、全脊椎整块切除,随访6~33个月。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6.8 h,平均失血量1 360 mL,术后复发2例,内固定断裂返修1例。结论 全脊椎切除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有效手段,将解剖学概念和肿瘤学理念结合应用,对切除方式进行合理分类有利于比较和分析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肿瘤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9例应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术、脊髓减压治疗的胸腰椎肿瘤患者术前2周开始鼓励其做深呼吸、有效咳嗽,锻炼心肺功能;术后重点监测生命体征,预防肺不张、切口感染及神经系统症状,拔除引流管后循序渐进地指导肢体功能锻炼,认真做好出院指导。结果: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护理并发症,并顺利出院。结论:正确有效的整体护理结合个性化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于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预防术后并发症以及促进早期康复有着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娟 《大家健康》2013,(15):140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的手术疗效及围手术期护理方法。方法:收集2008年6月~2012年7月我院采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减压并后路钛网植骨椎弓根螺钉重建脊椎稳定性治疗胸腰椎肿瘤患者14例。对14例患者实施术前心理护理,健康教育指导;术后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及康复指导,并随访观察手术疗效及护理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无并发症顺利出院,随访时间25~64个月,平均32.5个月。术后患者局部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2例患者因发生脑部和肝转移分别于术后11个月和15个月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16个月肺转移死亡,1例骨肉瘤患者术后8个月发现局部复发,余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并同期脊柱重建治疗胸腰椎肿瘤具有相对创伤小肿瘤细胞污染小的优点,正确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患者手术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骨科收治的45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其中对照组采取分块切除治疗,试验组采取整块切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手术期无1例死亡,两组患者治疗后VAS平均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中平均输血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8例发生局部复发,5例于随访期间死亡;所有45例患者Frankel分级均有1级以上恢复。结论:一期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腰椎恶性肿瘤安全性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整块切除法较分块切除法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Ⅰ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融合及稳定性重建术在治疗全脊椎肿瘤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对11例全脊椎肿瘤的患者行后路或联合前、后路I期全脊椎切除、脊髓减压,并进行椎间植骨融及后路植骨融合、固定的手术。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2年,7例神经功能丧失者,6例完全恢复,1例部分恢复,所有患者局部疼痛皆消失。1例术后出现一过性瘫痪加重。术后平均植骨融合时间为3个月。1例神经鞘瘤患者1年后复发并恶变。结论:颈部全脊椎肿瘤,联合前、后路手术(肿瘤切除、植骨、内固定)可以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及稳定性重建;对胸、腰段脊椎肿瘤仅行后路手术便可彻底切除全脊椎肿瘤,并通过植骨及椎弓银钉系统内固定重建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4性例,女性2例,年龄43~64岁,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4例。病变发生在T112例,T121例,L42例,L51例。6例患者均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同时采用前方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钉系统后方固定。结果 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随访12~24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2例原发病例未出现远处转移。结论经后路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技术优势明显,能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TES)治疗脊椎肿瘤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 我科2009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脊柱肿瘤患者6例,其中男4性例,女性2例,年龄43~64岁,脊椎原发性恶性肿瘤2例,转移性脊柱肿瘤4例.病变发生在T112例,T121例,L4 2例,L5 1例.6例患者均采用单纯后侧入路,同时采用前方钛网植骨重建+椎弓根钉系统后方固定.结果 6例患者术中、术后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术后近期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随访12 ~24个月,均未出现局部复发,2例原发病例未出现远处转移.结论 经后路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是治疗胸腰椎肿瘤的一种可行的手术方法,技术优势明显,能提高病灶切除率、降低局部复发率,近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Enneking分期系统及WBB脊柱肿瘤分期系统对脊柱肿瘤的外科治疗起到了进一步的指导作用,特别是有了Fujita脊柱肿瘤局部转移的组织学研究报道的支持,肯定了“间室”概念在脊柱肿瘤外科治疗中的指导作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7例胸、腰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手术治疗资料,探讨病椎一期手术切除、脊柱稳定性重建,特别是全脊椎切除术在胸、腰椎恶性肿瘤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腰椎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腰椎肿瘤患者,经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手术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根据Tomita脊椎肿瘤外科分期进行评估,采用VAS评分对疼痛症状进行评定,并用Frankel分级对神经功能进行评估.结果:平均术中出血量4560mL,平均手术时间255m in.随诊6月~36月,平均...  相似文献   

12.
脊柱骨巨细胞瘤36例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总结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36例脊柱骨巨细胞瘤,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12~67岁.颈椎16例,胸椎6例,腰椎5例,颈胸段、胸腰段和骶骨各3例.1990年前的10例中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单独应用放射治疗,余7例用外科手术切除加放射治疗.1991年以后,23例有CT和MRI扫描,故用Enneking外科分期,并结合Weinstein-Boriani-Biagni外科分期进行分类,SⅡ期6例和SⅢ期3例沿肿瘤假囊行椎体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13例SⅢ期病例用全椎切除与脊柱内固定治疗.结果:单独应用放射治疗的3例颈椎骨巨细胞瘤和应用手术加放射治疗的7例随访7~30年,无肿瘤局部复发.椎体切除的9例与全椎切除的13例,随访2~8年,有3例因切除不彻底复发,其余19例到目前无局部复发.结论:完全切除病损是控制脊柱骨巨细胞局部复发的有效措施.放射治疗是有益的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和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6月,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钛笼重建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患者5例,应用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植骨并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结核患者2例。结果术后随访6~1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症状均消失,均无神经损害症状出现或者加重,平均恢复1.5级(Frankel分级)。均骨性融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内固定系统治疗胸椎肿瘤和结核,创伤小,效果好,能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椎管内髓外硬膜下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疗效和治疗策略。[方法]于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对151例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患者进行前瞻性多中心临床对照研究,手术方式分为:A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B种,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C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D种,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以肿瘤所在部位:颈段、胸段、腰骶段分别进行评价患者肿瘤全切除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住院天数,住院总费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标准。[结果] 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在颈段采取半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术、在胸段采取全椎板切除+肿瘤显微摘除术、在腰骶段采用全椎板切除+肿瘤摘除+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较合适。 [结论] 进行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良性肿瘤手术方式的选择时,应根据肿瘤所在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联合动脉栓塞化疗术治疗复杂性脊柱转移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2003年3月至2009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内科放化疗后疼痛无缓解的复杂性脊椎转移肿瘤患者49例共72节,背部疼痛评价多为重度,其中合并下肢放射痛17例、双下肢不同程度瘫痪6例.选择性椎体动脉栓塞化疗术后6 d内行PVP,PVP后3 d内CT复查观察PMMA分布及渗漏情况,采用VAS评分及WHO疼痛标准评价疗效,定期随访.结果 双侧椎体动脉选择性插管有44例65节,仅选择人单侧有5例7节.用碘化油1~2 ml+明胶海绵颗粒栓塞29节,单纯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41节,单纯灌注化疗2节.平均注入PMMA胸椎4.23 ml,腰椎5.39 ml.联合治疗后3个月CR 21例(42.9%)、PR 22例(44.9%)、MR及NR6例(12.2%),总有效率87.8%.CT证实12例椎体周围PMMA渗漏16节,均无临床症状,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椎体动脉栓塞化疗和PVP都是脊椎转移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手段,二者联合可显著提高椎体合并附件及椎旁转移肿瘤患者的疗效.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ombining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and 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 (PVP) in the treatment of vertebral and paravertebral metastatic tum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review was conducted in 49 patients with severer painful tumor metastasis in 72 vertebrae and paravertebral tissue who had failed noninvasive treatment at our institution from March 2003 to December 2009. Among them, there were intractable radicular pain ( n = 17) and slight or no motor and sensory function ( n = 6). All patients under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were followed within 6 days by PVP. Computed tomography (CT) was performed within 3 days after PVP to observe the distribution of PMMA ( para-methoxymethamphetamine ) in vertebrae and whether or not there was any leakage. The efficacy was assessed by the change of pain level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Results Bilateral vertebral arteries were selected in 44 cases with 65 vertebrae. And only unilateral vertebral artery was selected in 5 cases with 7 vertebrae. Except for 2 vertebrae with simple artery infusion, 29 vertebrae were embolized by 1-2 ml of lipiodolization and gelfoam particles and 41 vertebrae by gelatine particles. And an average volume of 4. 23 ml and 5.39 ml was injected in each thoracic and lumbar vertebra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efficacy was at 87. 8% within 3 months after combined therapy. There were CR( complete response)21cases (42. 9% ), PR (partial response) 22 cases(44.9%)and MR/NR (minimal/no response) 6 cases (12. 2% ). No serious complication related to the technique occurred. Only 12 cases with asympotomatic PMMA leakage around 16 vertebrae were demonstrated on post-operative CT. Conclusion 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plus PVP is an effective and safe procedure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painful vertebral and paravertebral metastatic tumors.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清义  吴雪晖  许建中  谭祖键 《重庆医学》2007,36(11):1031-103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 胸椎38椎, 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 (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 (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治疗胸椎肿瘤的手术指征及疗效。方法在WBB分区指导下对l2例胸椎肿瘤患者采取全脊椎切除、减压植骨及内固定重建。本组12例中,肿瘤病灶均同时累及WBB4-9区和10-3区。单纯后路内固定5例,前后联合入路7例。结果随访6个月~7年,1例神经症状无改善,其余疗效均较为满意。3例术后10~36个月肿瘤复发。结论对同时累及WBB4-9区和10-3区的胸椎肿瘤病人采取全脊椎切除、内固定重建,稳定性好,肿瘤切除彻底,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