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周月孝 《现代实用医学》2010,22(10):1162-1163
目的调查宁波市江北区妇女乳腺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体格检查、乳腺多普勒超声检查及钼靶摄影检查等方式对本区4 787名妇女进行乳腺癌普查。结果乳腺小叶增生检出1847例,检出率为38.6%;乳腺纤维腺瘤检出76例,检出率为1.6%;乳腺癌5例,检出率为104.4/10万。乳腺癌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好发年龄为40~49岁)、肿瘤家族史、未生育、未哺乳、月经初潮小于12岁、高脂饮食及乳腺增生病史等。结论普查是发现乳腺疾病的有效手段。同时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乳腺增生和乳腺纤维瘤,可能可减少乳腺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方法2006年4月-9月,应用红外线扫描仪对1941例20岁~65岁妇女进行乳腺疾病普查。结果查出乳腺疾病599例,患病率30.86%。其中乳腺增生病560例(28.85%),乳腺纤维腺瘤21例(1.08%),乳腺癌2例(0.10%),乳腺导管扩张症7例(0.36%),其他乳腺疾病9例(0.46%)。疾病高发人群:乳腺增生病为26岁~45岁,乳腺纤维腺瘤为25岁以下,乳腺癌为46岁以上。结论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乳腺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以期做好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到本院进行乳腺钼靶筛查的3 107名妇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筛查检出乳腺癌6例,检出率为193.11/10万,年龄40~60岁,其中0期 DCIS 1例,Ⅰ期4例,Ⅱ期1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癌前病变17例,包括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上皮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11例,40~49岁年龄段占88%;腋窝副乳腺629例,检出率为20.24%,副乳腺的发生率随乳腺密度增加而增高。结论:本次筛查乳腺癌检出率高,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极为重要,所有对象均作钼靶检查会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彩超及临床乳腺检查可作为钼靶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4.
郭华  李建梅  王维  李少英 《右江医学》2010,38(4):398-400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社区妇女乳腺疾病现状。方法采用乳腺临床检查、乳腺B超检查或/和乳腺X线检查,并调查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1946例社区妇女中乳腺疾病检出率为71.17%,乳腺增生、乳腺肿块、可疑乳腺恶性病变及乳腺导管扩张检出率分别为42.55%、23.23%、3.91%及0.41%。其中企事业单位职工的乳腺增生及乳腺肿块的患病率高于社区居民(P<0.0 5);已婚妇女乳腺增生及可疑乳腺恶性病变的患病率高于未婚妇女(P<0.0 5);乳腺癌发病的高危人数为3 8例(占1.95%)。结论宝安区社区妇女乳腺疾病患病率较高,因此定期进行妇女乳腺病普查普治是十分必要的。进行乳腺癌发病风险评估,能帮助社区妇女更好地了解患乳腺癌危险因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早期乳腺癌筛查方法,以期做好乳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工作。方法:对2010年3月-2011年5月到本院进行乳腺钼靶筛查的3 107名妇女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经筛查检出乳腺癌6例,检出率为193.11/10万,年龄40~60岁,其中0期DCIS 1例,Ⅰ期4例,Ⅱ期1例;乳腺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癌前病变17例,包括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上皮增生1例,不典型增生11例,40~49岁年龄段占88%;腋窝副乳腺629例,检出率为20.24%,副乳腺的发生率随乳腺密度增加而增高。结论:本次筛查乳腺癌检出率高,乳腺钼靶检查在乳腺癌筛查中极为重要,所有对象均作钼靶检查会提高乳腺癌的检出率,彩超及临床乳腺检查可作为钼靶X线筛查的联合检查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妇女乳腺常见疾病的发病情况,探讨影响乳腺疾病发病率及乳腺癌病死率的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2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进行体检的6769例妇女,采用手诊结合IBS800红外乳腺检查仪(台车式)进行乳房透照,可疑乳腺病变者进一步行乳腺B超、乳腺钼靶X线摄片及乳腺核磁共振检查,以确诊乳腺增生病、乳腺良性肿瘤或乳腺癌。结果患乳腺疾病人数为4370例,患病率为64.56%;乳腺增生病人数为3827例,发病率为56.54%,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多发于3049岁;副乳腺229例,发病率为3.38%,仅次于乳腺增生病;乳腺癌19例,发病率281/10万。结论乳腺增生病是妇女乳腺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倡导妇女定期到专业医疗单位体检,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疾病,通过体检筛查降低乳腺癌的病死率,提高妇女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妇女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方法 应用乳腺手诊,乳腺彩超及乳腺钼靶X线对12964例35~59岁农村妇女进行检查.结果 乳腺疾病2119例患病率16.35%,其中乳腺增生1690例、乳腺纤维瘤42例、乳腺癌7例、乳腺导管扩张症7例,其它乳腺疾病373例.结论 乳腺疾病高发人群,乳腺增生症41~49岁,其次35~40岁,乳腺纤维瘤40岁以下,乳腺癌40~50岁之间,积极开展乳腺疾病普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预防乳腺癌和乳腺癌早期检出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江门市区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了解其患病情况。方法 2009年5月—2010年12月对江门市区12 365名妇女进行乳腺疾病筛查。结果本次筛查发现乳腺疾病检出率达34.51%,其中乳腺癌检出率达150/10万。40~49岁是乳腺疾病患病的高峰期,尤其是乳腺增生、乳头状瘤和癌前病变等,而乳腺癌的高发年龄则在50岁以后。结论乳腺疾病筛查可以发现更多早期癌和癌前病变,筛查人群应以40岁以上妇女为主。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市城镇妇女117141例乳腺普查结果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掌握本地区乳腺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发病趋势,探讨今后乳腺病的防治重点。方法利用电脑近红外线扫描仪,乳腺高频彩超,乳腺钼靶X线摄片并结合乳腺专科人员触诊检查,对秦皇岛市城镇妇女在职及部分退休职工1996~2005年10年妇女乳腺普查,临床追踪及汇总的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秦皇岛市城镇妇女:(1)乳腺增生、乳腺囊肿、乳头异常溢液,发现率高峰年龄段在41~50岁,分别为55.78%、0.10%和0.18%。(2)乳腺癌发现率高峰段51~60岁为0.136%,41~50岁次之为0.127%,乳腺癌总发现率为0.067%。(3)乳腺纤维瘤的发病率高峰段在19~30岁为1.39%,纤维瘤随年龄增大而逐年减少。(4)乳腺增生,纤维瘤,乳头异常溢液及乳腺癌逐年上升。(5)不同工作性质乳腺疾病发现率不同,其中教育系统最高55.27%,事业单位次之49.57%,银行保险系统44.86%,企业最低42.30%,其中又以大学系统最高60.09%,小学最低46.10%且乳腺癌发现率教育系统最高0.11%。结论(1)秦皇岛地区乳腺疾病尤其是乳腺癌逐年上升,必须做好妇女预防保健工作,做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即乳腺癌的早诊早治,广泛深入专业化地开展乳腺普查工作。(2)乳腺疾病的防治要特别注意不同年龄段乳腺疾病的防治重点,注意不同工作性质,社会压力不同,乳腺疾病发病情况不同的比较,知识层次越高发现率越高。(3)作好宣教工作,提高妇女的普查意识,提高乳腺癌的早诊率,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本辖区已婚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对辖区内1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的93个村、居委会6790名已婚妇女进行了乳腺疾病普查,采用LX—H767P红外光乳腺检查仪。结果:乳腺增生检出率最高,占各类疾病的59.06%;其他依次是乳腺炎占39.63%,乳腺纤维瘤占0.8%,乳腺癌占0.51%;各年龄段乳腺疾病发病率不同,30岁~组和40~50岁组最高,占普查人数的18.32%和10.53%;不同孕次乳腺疾病发生情况不同,孕1~2次检出率高达25.63%,而0次妇女只占0.6%。乳腺疾病检出率较高,应将乳腺疾病的普查纳入妇女病普查普治中,以做到乳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深入开展乳腺疾病宣传、普查工作,加强广大妇女自我保健意识,降低乳腺疾病发病率,提高乳腺癌早期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并了解包头地区乳腺增生病发病情况。方法:乳房视诊、触诊,近红外线乳腺诊断仪检查。抽查地区:市区(青山区)、矿区(石拐区)、农区(固阳、新城乡)。抽查时间:2005年1月~2005年12月。结果:乳腺增生病发病率存每着明显的年龄差异,健康体检是保证妇女身体健康的主要途径。结论:开展妇女普查,确保广大妇女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马晔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5):776-777
目的:为切实做好妇女保健工作,进一步提高本地区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为有关部门判定政策提供依据。方法:对承德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3083名妇女病普治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妇科疾病患病率为35.45%,乳腺疾病的检出率32.82%。妇科疾病以阴道炎为首位8.82%,其次是宫颈糜烂6.65%,宫颈肥大6.32%,子宫肌瘤5.58%,宫颈囊肿3.08%,乳腺疾病以乳腺增生为主,其检出率31.11%乳腺纤维腺瘤1.16%乳腺癌检出率0.13%。结论:妇女病普查普治是妇女保健的重要内容,对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各类妇科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广大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是提高妇女病普查治率的重要措施,完善、规范检查项目是提高普查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乳腺疾病普查及防治措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乳腺疾病以及乳腺癌在新兴移民城市的发病情况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利用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站)的网络系统优势,在育龄期妇女生殖健康普查的同时开展妇女乳腺病普查。利用临床多学科方法(包括专科医生触诊、红外乳透检查,必要时结合内分泌检查以及高频B超、乳腺X线钼靶摄片、病理组织学)分粗筛和精筛二步方法进行乳腺疾病的普查和筛查。结果 自2004年3月~2005年6月完成乳腺普查11005人,发现乳腺增生病5621例(51.1%),乳腺纤维腺瘤184例(1.6%),乳腺癌16例(145.4/10万),乳腺增生症比2000~2003年4年期间的总患病率增加了16%。结论 发现我市乳腺疾病的发病率颇高,并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环境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的改变、工作压力等有关。我们认为,应加强预防乳腺病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进行体检,力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乳腺癌,以更全面地保障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  相似文献   

14.
汕头市区已婚女性乳腺疾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叙  林群  姚春花  孙河清 《广东医学》2005,26(6):838-839
目的分析汕头市区已婚女性乳腺疾病患病情况,探索乳腺疾病的高危因素,确定高危人群,做好乳腺癌的二级预防。方法在普查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妇女乳腺疾病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妇女乳腺疾病总患病率39.6%,乳腺癌检出率是475/10万,疾病前4位依次为乳腺增生、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炎性病变、乳腺癌。结论不同年龄段乳腺疾病各个病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其婚、孕、育经历及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心理经历均对乳腺疾病的发病有较高的影响,我们应加强普及宣传妇女乳腺疾病防治知识及乳腺自查的方法,加大对妇女乳腺普查力度,从而实现乳腺癌早检出、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466例妇女乳腺疾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妇女不同年龄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及特点,回顾分析466例妇女乳腺疾病的临床症状、辅助检查及病理资料。结果在30~40岁间乳腺疾病的患病率最高,达43.9%,其中,乳腺增生、乳头溢液在30~40岁多发。在50岁以上患乳腺纤维腺瘤、乳头溢液、乳腺癌则较少见。不同的乳腺疾病好发于不同的年龄,积极开展妇女各年龄阶段乳腺疾病的普查至关重要,对恶性肿瘤可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库车县已婚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发病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县14个乡镇5个农牧场的8 800名35~65岁妇女进行免费检查,通过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子宫颈刮片、B超检查、常规乳腺触诊、乳腺诊断仪检查等,进行宫颈疾病筛查,并对其中2200名妇女进行了乳腺疾病筛查。结果宫颈癌筛查率为96.22%,妇科病患病率为54.16%。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占前3位,宫颈脱落细胞巴氏涂片检查异常者病例172例,宫颈癌确诊8例。乳腺癌筛查率为25%,乳腺疾病患病率为5%,以乳腺增生疾病为主。结论宫颈癌、乳腺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的重要手段,定期进行妇女病筛查,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管理,早发现、早治疗,以降低宫颈癌和乳腺癌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4—2018年妇女乳腺癌筛查结果,了解乳腺癌的项目实施及全省妇女乳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根据海南省统一的标准总结2014—2018年乳腺癌筛查项目213 321例的临床资料,对乳腺癌筛查结果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14—2018年海南省妇女乳腺癌筛查总任务数为172 000,实际检查总人数为213 321,任务完成率为124.02%,实际检查总人数中既往接受过乳腺癌筛查的人数为93 127,占43.66%。彩超检查、X线检查、病理检查的可疑检出率分别为4.98%、44.74%、32.67%,各项检查不同年份间可疑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乳腺良性疾病共检出13 885例,异常个案阳性检出率为6.51%,乳腺纤维腺瘤、导管内乳头状瘤、其他良性疾病的检出率分别为1.04%、0.04%、5.43%,不同年份间不同乳腺良性疾病的异常/可疑检出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5年间组织病理学异常个案阳性检出率为53.91/10万。乳腺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分别为41.25/10万、10.78/10万。调整年龄结构后,2014—2018的乳腺癌标化患病率分别为51.53/10万,33.87/10万,59.26/10万,40.87/10万,36.14/10万,5年乳腺癌标化患病率为44.20/10万。乳腺癌随访率为91.30%,乳腺癌治疗率为83.48%。结论 海南省乳腺癌检查项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需政府加大投入,扩大乳腺癌筛查范围,完善可疑/异常病例追访制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筛检水平,提高筛查效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涪陵城区1994年1月—2003年12月妇女乳腺疾病的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乳腺疾病发病趋势,寻找出预防措施及各种乳腺疾病特别是乳腺癌的早期检出方法。方法采用乳腺触诊及KL-CA915型电脑近红外线扫描仪作乳腺扫描。每年定期对全区企、事业单位妇女进行乳腺普查。结果 各种乳腺疾病的构成以乳腺增生占86.9%,良性肿瘤占7.14%。乳腺癌占0.17%,占总检出率的56/10万,而且发病年龄28-45岁为发病高峰。结论 定期开展妇女普查,宣传和普及乳腺疾病的预防知识,教会妇女乳腺的定期自查方法,提高各种乳腺疾病的早期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当地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状况,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方法对当地市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体检时,对女性进行乳腺疾病的专科体检,结合彩超、针刺活检或病理检查及手术等手段,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检查3 970例妇女,查出各种乳腺疾病1 239例,患病率31.20%,检出乳腺癌2例,占发病率0.16%,乳腺增生1 154例,占发病率93.13%,乳腺纤维腺瘤45例,占发病率3.63%,其他27例,占发病率2.18%。乳腺疾病的发病以30~40岁年龄最高。结论对女性开展乳腺专科体检,对乳腺疾病早发现,乳腺癌早诊断、早治疗以及预防均有积极意义。乳腺彩超检查适合基层单位对乳腺疾病的普查,对提高女性的生活质量有益。  相似文献   

20.
睢军 《中外医疗》2010,29(29):172-172
目的对西山矿区的在职女职工进行乳腺疾病的普查诊断分析。方法病史、手检和临床的肿块、溢液、疼痛等病症与近红外光扫描形结合综合分析。结果乳腺小叶增生发病占首位,检出乳腺增生3129例,检出率22.83%。结论近红外乳腺诊断仪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乳腺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它图像清晰,检查快速,操作简便易被基层医务人员掌握,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是检查筛选乳腺疾病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