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3年新医改的热词,莫过于“医联体”,其被医改主政者视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条良策. 对信息厂商而言,各地医联体纷纷成立的背后,带来的不仅仅是采购数量的剧增,更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转向.从突破院内系统林立的孤岛,到区域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已经成为新医改对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客观需求.而云计算、虚拟化、移动医疗等信息技术,正在为这一变革提供技术可能.在区域医疗联合体纷纷成立的背景下,医疗信息的集成化浪潮,也将席卷各级医疗机构,成为未来医疗信息化建设的趋势之一.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内外医联体信息化发展现状,以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例,阐述以其为主体的医联体信息平台架构、主要业务功能及应用效果,指出信息化建设有助于实现医联体内资源互通共享,提升医疗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工作安排》要求,研究建立全国统一的医院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为实现跨机构、跨区域、跨领域的医疗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共享利用奠定基础。《工作安排》指出,要统一规划,整合资源,逐步完善与区域卫生信息系统衔接、以电子病历建设和医院管理为重点的医院信息化网  相似文献   

4.
《中国医院》2014,(1):49-49
2013年12月5日,北京市卫生局召开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该市医联体建设规划。明确到2016年12月之前,北京市医联体的数量将达到50个左右,以期实现辖区居民全覆盖。 医联体结构可采取多种模式:此前,北京市先后在朝阳区和平谷区启动医联体试点工作。试点地区目前多以较松散、非独立法人的联合体为主。但也有一些医联体在尝试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交由大医院托管。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介绍,根据《北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北京市医联体的特点是以区域为界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以分工协作为核心,强调明确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分工。医联体内各成员单位可保持独立的医疗业务管理,也可以采取统一的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控制标准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推广更高性能的医学影像云平台,建立医联体内各级医院的医疗协作体系,促使上下级医院影像信息化升级,影像数据的互联互通。实现分级诊疗、医联体建设和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方法:结合医联体医学影像现状,采用最新的架构进行开发设计,建设医联体影像云平台数据中心和医联体影像云协同平台。结果:医联体内各级医院全部接入,实现数据的统一存储、管理、互联互通,打造业务协同的机制。结论:让上级医院真正能够帮助有需求的基层医院,实现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信息互通共享、业务高效协同。同时建立交流、学习、培训机制,为基层医院培养高水平的医生队伍。  相似文献   

6.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基于医疗机构资源共享的需求.很多医院的院内信息化建设不错,但院外资源共享效果并不很明显.其深层次原因便是条块分割的医疗服务体制.马鞍山通过组成紧密型医疗集团,从体制上为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扫清了障碍."马鞍山市市立医疗集团副总院长夏慧新,如此介绍马鞍山区域医疗信息化取得成功的原因. 从2008年医疗集团成立之初仅有的HIS系统,到如今涵盖集团内所有医疗机构的共享网络,在全国17座国家级公立医院试点城市中,马鞍山市的医疗集团信息化之路可圈可点.通过医疗资源整合,为信息共享扫清道路,借助信息平台,为医疗资源整合提供保障,这不仅是马鞍山医疗集团信息化取得成功的秘诀,也是留给其他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最大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5月12日上午,由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和香港《医院观察》杂志联合举办的"2013区域医疗协同发展论坛暨医联体峰会"开幕式在广州隆重举行。国务院医改办官员、卫生主管部门官员、医院行业协会领导、全国知名院长、医院管理顶级专家出席了此次开幕式,并为2012年中国医院竞争力排名100强的医院颁奖。在同时举行的区域医疗协同论坛上,各路专家对区域医疗协作与医改新模式——医联体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曹荣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字医学》2013,(9):63-63
各有关单位:为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步伐;促进医院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表彰在医疗信息化工作中涌现出的优秀代表;给医院信息主管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和中国医院协会信息管理专业委员会(CHIMA)的支持下,《中国数字医学》杂志社将开展“Caradigm恺恩泰杯2012—2013年度优秀医院CIO”评选活动。医院信息化建设离不开主管院长的支持,本次参评对象特别增加优秀主管院长。  相似文献   

9.
以南京市某眼科医院为主体单位牵头的医联体为例,介绍了从"合作模式""人才培养""信息化建设""学科建设"4个方面人手,提出构建3+2+1(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域联动、眼病防治服务体系的纵向紧密型眼科医联体联盟新模式,筑牢医联体保障机制,为推动医疗联合体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2011年,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若干措施(征求意见稿)》,希望通过此举来了解公众对于医疗体制改革方面的宿愿和今后公立医院发展方向的提议[1]。在些意见稿中,重点突出的一项就建立"急诊医疗联合体"(以下简称"急诊医联体"),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急诊医联体工程的建设,将区域急诊医疗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在区域内实施分层医疗,将更多急诊医疗资源通过医联体的动作提高使用率,基于医联体平台建立的"急诊医疗联合体"互联网  相似文献   

11.
国家层面十分重视医联体。医联体最主要的目的在于提升整个区域内的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使医疗服务有序推进,最终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优化利用。为达到此目标,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下称“华西医院”)所做的工作是建设远程信息网络平台,从而建立区域协同医疗服务网络体系。这个平台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始于2001年,即华西远程医学平台,现已初步覆盖了西部为主的14个自治区、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中国医院》2011,(9):36-36
《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了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工作目标:“围绕国家卫生信息化建设目标选择信息化基础较好的地区.开展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工作.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化示范区”。毫无疑问,区域医疗协同网络的建设.将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医院各自建立信息系统的模式.解决各大医院存在的”信息孤岛”问题,实现区域医疗整合优势的全面发挥。为了了解区域医疗协同网络建设的现状与发展方向,以及在区域医疗协同网络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香港艾力彼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与《中国医院》杂志社决定联手开展“医疗网络与区域协同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调研”。  相似文献   

13.
湖北省结合实际情况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合理布局医疗资源、医疗健康服务"集团化"、综合经济杠杆和行政手段,不断完善医联体组织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激励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提出优化整合服务体系、统筹运行机制改革、加快医联体绩效考核、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夯实医联体建设成效。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医疗联合体(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间信息共享平台,有助于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形成分级医疗、双向转诊、有序就医的新格局。本研究以慢性病中单病种致死、致残率较高的脑卒中为切入点,以北京天坛医院-丰台区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整合疾病诊疗规范、质量管理及信息化管理的关键技术,开发脑卒中系统化干预医疗协同云计算系统,具有插件化和随选即用特点,实现信息共享、区域监测、协同会诊、远程预约等功能,由综合医院优势学科牵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急救中心共同参与,构建脑卒中协同防治医联体模式。借此促进医联体内部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形成有序衔接的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和基于信息化手段的脑卒中分级诊疗模式,提高区域化的脑卒中诊治水平和基层诊疗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从2003年谋划区域信息平台算起,厦门在区域医疗信息化求索上,已走过了10个年头. 在此10年间,一张覆盖全市所有市民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信息化大网,在厦门建立.从无到有的巨变,展示着这座城市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的成绩. 事实上,与厦门同时期开展探索的还有全国其他几座城市,而厦门是经时间验证较为成功的一家.对于个中原因,曾参与厦门信息化建设项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原医务处处长陈运奇的解释是,无论是在资金投入,还是在资源整合、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平台建设上,厦门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建设,无不显露着卫生行政部门的身影."厦门的成功,与政府的强力支持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互联网技术、市卫生健康委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等方式,搭建以三甲医院为中心的区域医联体平台,制定医联体内机构间转诊、会诊、远程联合门诊等服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并在重庆市进行应用示范,提高了传统医联体管理服务水平,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基于区域电子健康卡的医联体平台能提升三甲医院、二级医院、卫生所等医疗机构之间转诊、会诊等远程医疗服务效率,提高医疗机构之间协同管理服务水平,实现病人信息可追溯;通过区域电子健康卡,大幅度降低医联体医疗机构间系统对接、互联的难度和工作量;通过组建三甲医院专业远程医疗服务团队,可全面提升二级医院、社区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为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帮助,患者不出户、不出区即可享受三甲医院医生的医疗服务,延伸了三甲医院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数字医学》2014,(2):111-111
2013年12月25日,中国卫生信息学会组织专家在上海召开了《基于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项目结题验收会中国卫生信息学会,国家卫生计生委规划与信息司、统计信息中心,上海市、湖北省等地的有关领导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8.
介绍医联体发展模式,阐述医疗卫生服务信息化对医联体发展的作用,分析医疗卫生信息化现状与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与建议,包括加强顶层规划设计、建立区域信息共享平台、加强人才培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青岛市建设的医药卫生信息建设项目,阐述了建设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平台的必要性,介绍了青岛市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的内容、总体规划架构、数据中心建设模式及技术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绘制我国医疗机构联合体(简称医联体)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展示和分析其研究发展历程和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1996-2017年医联体研究的相关文献,使用CiteSpaceⅢ软件,从医联体研究领域文献的时间分布、作者与机构合作情况及研究热点3个方面进行分析,绘制该研究领域的知识图谱。结果共检索到951篇文献。1996-2012年,针对医联体研究的文献数量非常少;2013-2014年,文献数量出现大幅度增长。该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医疗联合体、分级诊疗,出现频次分别为396、116次。对所有文献进行聚类,该研究领域的文献主要分为7个研究方向,包括我国医联体发展的SWOT分析、对医联体模式实效评价、有关医联体的理论研究以及一些医联体建设的实践和创新研究等。结论在医联体研究领域,不同机构和作者之间缺乏深度的交流和合作,研究热点是探讨公立医院在医联体中的资源配置、医院管理实践和信息化平台建设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