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琳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6):724-725,733
本文从孤儿心理面貌、意外事故与病疾孤儿心理状况、孤儿沙盘疗法、家庭寄养四个方面探讨孤儿心理现状及心理问题,全面了解孤儿心理的同时针对研究中的结果提出相应建议,以便在面对孤儿心理问题上可以处理的更加完善,促进孤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必须正视班级一些“后进生”的转化问题,认真分析“后进生”群体心理、转化的途径和方法。1心态分析1.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自身要求也较严,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总是拿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相比,并没有及时认识到自己学习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1.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虽是“后进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  相似文献   

3.
孤独可以是一种性格倾向,诸如不合群、喜独处、不善交往和言谈、害怕或回避社交活动、自我封闭等表现。具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常被称为孤独心理,属不良心理范畴,于心理健康不利。  相似文献   

4.
任晖 《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3):37-38
学生的青春期恋情,是普遍存在的校园现象。特别是青春期男女生过密交往的问题,是当今学生、家长、教师最关心的热点话题之一,同时也是—个相当棘手、难以恰当处理的问题。现在的学生观念转变快,对他们的教育,我们既不能回避、也不能靠堵或压,而应重视疏导。笔者在本校高职护理班举办过一场题为“青春期异性交往”的心理辅导讲座,通过一个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女生与男生交往过程中用理智来把握自己,并学会为自己设置一个“守住底线”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近70%的中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闭倾向。中年人的自闭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愿接触社会新生事物,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对于一些必须应酬的活动也敷衍了事;不愿敞开心扉,工作墨守成规,倾向于“守天下”;看不惯年轻人,甚至压制、打击下属;在家庭生活中也缺少活力,怨言多,爱给家人挑毛病。还有一部分中年人会出现莫名其妙的身体不适,到医院反复检查又查不出毛病。  相似文献   

6.
生活事件对武汉市中学生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生活事件对中学生心理行为和人际关系的影响。方法采用生活事件调查表,对武汉市城区和郊区205名初一学生进行问卷式调查,分别从“学习感到吃力”、“讨厌上学”、“逃学”三个递增的层面和家庭(感到父母不关心或支持自己)、社会(感到小伙伴不关心自己)、学校(感到老师不喜欢自己)三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单因素的χ2检验筛选变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中学生心理行为有关的生活事件主要为家庭和学校方面的事件,而影响中学生人际关系的生活事件主要来自于学习方面。结论家长和老师是影响青少年人际关系和心理行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对培养实用型人才的职业教育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站在中等专业学校学生管理最前沿的班主任,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改变“教师的管理主体作用与学生的辅助地位”的陈旧管理模式,建立“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遵循关系”的新管理模式,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 同前的重要课题。新的管理模式对班主任的要求是成为学生的“四师”,即班级管理的导航师、学生专业学习的指导师、学生心理的咨询师、学生生活中的保健师。  相似文献   

8.
如果你每天泡在互联网上超过3~4小时,而且对网络世界产生某种“依恋”之情,那么请注意:你可能已经患上了“网癔症”。美国和欧洲的社会学家及心理学家一致认为,上网成瘾是一种危害不亚于酗酒和赌博成性的心理疾病。全美心理学协会的专家们在波士顿举行的一次年会上呼吁,太多的人沉湎于互联网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心理顽症,对社会生活秩序和年轻一代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许多人或轻或重地表现出为人冷漠、缺乏时间感、精神抑郁、烦躁易怒等心理病态。研究人员在抽样调查的1.7万名上网者中,有10%的人表示,如果一段时…  相似文献   

9.
石某,男,某高校大一学生。还在读高三的时候,就与一位男同学交上了朋友,但决非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有一种相思的色彩,带有一种如火如荼的“感情”。以后,由于毕业分手,这种感情随境而迁,可是假期相聚见到这位同学时,石某仍有一股异样的“冲动”之感。在大学为了避免高三时同性相思的局面,他不敢与同性多接触,即使和同寝室的同学也是如此。当然,与异性交往他更没有兴趣。为此他试图以苦行僧的生活来抵御那种不可思议的感觉,忍受孤独,体验着痛苦,直到他感到再也无法忍受下去的时候,终于向心理医生敞开了心扉,请求帮助。  相似文献   

10.
在学校经常出现这样一些现象:如课堂上,教师讲了一句幽默的话,很多学生都笑了。教师问一个注意力不集中但也笑的学生你笑什么,那位学生说他也不知道笑什么,同学们都笑.他也笑;再如一些平时表现较好的学生,也会跟着其他学生做出违反校纪班规的事情。事后问及,他们也浣不知为什么就跟在别人后面去做了。这就是我们所讲的“从众现象”。所谓从众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改变自己最初的看法和意见.做出与众人相一致的行为。也就是平时所讲的“随大流”、“人云亦云”。从众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在校园中,从众现象已成为校园文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儿童福利院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地方,即使对医务工作者也不例外,尤其大多数儿童福利院地处偏僻,更使人难以涉足。然而儿童福利院有许多令医务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感兴趣的东西,有必要把儿童福利院列为实习基地。福利院的孩子多是有生理缺陷的,作为孤儿在共成长过程中也多有典型的心理缺陷,这可为即将成为医务工作者的实习生提供良好的“教材”,特别是在儿科和心理学方面。通过实习生与孩子们的接触,那些可怜的孩子可以得到情感上的安抚,也可使实习生在进人工作岗位前,作好积极的和正确的心理准备,此举的好处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学生的活动,应当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近年来,很多中专生的心理状况是思想不稳定,对未来就业十分焦虑,自卑心理严重,频繁的校园应酬与生活上的盲目攀比,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造成这些心理现状的原因有社会原因,有家庭环境不良的原因,有教育不公平的原因,更有学生自身非智力因素的原因。对中专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运用“罗森塔尔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开展课前3分钟演讲,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家庭,有不少孩子与祖辈,即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而与父母相对要疏远一些,甚至有些祖辈与孙子们,在某种程度上还成了互相间的精神寄托。这种祖辈对孙辈超乎对子辈的感情,俗称“隔代亲”。隔代亲既是一种普遍的家庭血缘伦理的感情,又可反映老年人特有的心理特征。眷恋心理“儿童是成人之父”,他们犹如旭日东升,老年人则是夕阳西下,“满目青山夕照明”。看到孙儿孙女们如雨后春笋,节节拔高,老年人的心里充满了爱悦之情,同时也多少流露出生命短促的悲凉。他们嬉闹于孩子之间,分享他们天真的快乐,无忧的快乐,在愉快的氛围中。老少两代…  相似文献   

14.
1 问题情境的含义 指个人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也就是说,问题情境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原有认知水平不和谐、不平衡时,对疑难问题急需解决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对照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评估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应用综合生活质量问卷与乳腺癌患者症状问卷,在入院后一周内及术后45天,两次评定了45名Ⅱ期乳腺癌患者与45名健康对照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方面显著差于对照者;根治术后45天,患者的“精神紧张度”、“负性情绪”,“婚姻与家庭关系”有所改善,但“自尊”、“体象”、“躯体功能”、“工作能力”等方面较术前更差。结论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受疾病与治疗手段的影响,有必要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社会干预。  相似文献   

16.
关于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对策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给家庭造成负担,更重要的是,严重的敌对、抑郁等心理问题往往可能诱发违法犯罪、自杀等社会问题。因此,重视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1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现状与问题1.1人际交往中的心理不适应有些学生在开始新的大学生活时,仍按原来的方式进行交往,或只与自己喜欢的人交往,或要求别人顺应自己的标准,常以自我为中心来处理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在认识和评价人的过程中常带着主观、极端、简单化的倾向。在与人交…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表明,不同的家庭养育环境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发育、个性形成可产生不同的影响^[1]。SOS儿童村是拯救社会孤儿的社会福利慈善组织机构,其任务是以家庭的形式收养社会上丧失父母、又无亲友抚养或亲友无力抚养的健全孤儿,SOS儿童村设有十几个家庭,每个家庭收养8名不同年龄和性别的孤儿,由1位聘请的单身女性担任妈妈。  相似文献   

18.
中专生年龄多处于17~20岁.此年龄段是青少年过渡为成年人的一个特殊时期。此阶段他们的心理、行为、精神不稳定。班主任应根据其心理、精神特点.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其有一种健康的心态,很好地度过3年中专生涯,身心得以健康发展。做好中专生的心理引导、教育有多种方法和途径,笔者在工作中尝试让学生写“随记”,并及时给予引导。通过这一途径.在  相似文献   

19.
要做好中专生的班主任工作,首先应了解和研究中专学生的心理特点。中专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5至17岁之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在心理上逐步脱离父母的监护,趋向主动和独立。他们感到自己“长大了”。自我意识出现“成熟感”,要求独立,要扩大自己的权利,要求别人尊重、爱护、公证地对待自己。但又因接触社会少,不了解国情,判断力差。他们活泼好动,自我意识强,有求新、求知、求实、求乐精神。他们的经济物质生活还依赖于父母,在学校需服从老师的教导,  相似文献   

20.
所谓情报交流,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特定的思想交流。而情报活动中的心理交流,则主要是情报工作人员与用户之间的思想、感情交流。如果双方不进行充分的心理交流,即互相不了解,就会造成情报堵塞现象,这种现象称为情报交流中的“心理障碍”。在存在“心理障碍”的情况下,情报人员就不能针对用户的需求和及时、准确地提供情报,用户也就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