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慎用补虚药     
孙英  李根林 《陕西中医》2002,23(7):655-656
中草药是我国人民在漫长岁月里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要武器之一 ,自古以来广大人民群众信赖中草药 ,都乐意应用中草药治病强身 ,认为中药特别是补虚药疗效好 ,副作用小 ,毒性低 ,使用安全。不少医务工作者也认同以上观点。其实作为药物 ,中草药对人体也有不利的一面 ,近年来关于中药特别是补虚药的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报道渐多 ,出现不良反应的病例呈上升趋势。《周礼·天官》曰 :“医师 ,聚毒药以供医事。”当时对药物的治疗作用的毒副作用还不能很好的把握 ,故药物笼统称为毒药。《礼记》:“君有痰饮药 ,臣先尝之 ;亲有痰饮药 ,子先尝之。医…  相似文献   

2.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记·曲礼下》载:“君有疾饮药,臣先尝之; 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从汉代到元代的一千多年间,对于“医不三世,不服其药”的解说基本上无异议,即不是三代行医,就不服用他的药。如东汉郑玄注: “医不三世,不服其药,  相似文献   

3.
浅议中药的毒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毒性的有无及大小 ,在临床用药中有重要的意义。因而为历代医家所重视 ,在本草书籍中常在药物的性味之下 ,注明“有毒”或“无毒”字样。“毒药”一词 ,古今有不同的含义。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如《淮南子·修务训》云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 ,……一日而遇七十毒。”《周礼·天宫篇》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亦有指药物的偏性 ,这种偏性就是“毒”。如张景岳云 :“药以治病 ,因毒为能 ,所谓毒药 ,是以气味之有偏也。”在《素问》中有这样的记述 :“大毒治病 ,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 ,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 ,十去…  相似文献   

4.
中药减毒方法琐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药的毒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毒药 ,泛指中药而言 ,如《周礼·天官冢宰》所云 :“医师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事。”《类经》解释为“凡可避邪安正者 ,皆可称之为毒药” ;又说“所谓毒者 ,以气味之有偏也”。由此可见 ,广义的毒 ,指的是中药的偏性而言。中药有寒、热、温、凉、补、泻、升、降、散、收、润、燥等不同的偏性 ,中医治病 ,也正是运用药物的偏性 ,补偏救弊 ,以纠正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 ,寒热虚实 ,升降失常等病理 ,以恢复脏腑的生理机能 ,达到除病的目的。如寒证用温热药 ,热证用寒凉药 ,虚证用补益药 ,实证用泻(…  相似文献   

5.
对中药的“毒”和毒性的认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药“毒”的概念关于中药“毒”的概念,古今认识并不尽相同,归纳起来有三层含义:1.1毒即谓药早在周代,毒与药不分,混称毒药。如《周礼·天官冢宰》:“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内经》也有“当今之世,必齐毒药”之说。直至明代仍有一些医家谓毒即药...  相似文献   

6.
中药复方不良反应的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天官》云:“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毒药”即包含了药物治疗作用的“性”和药物不良反应的“毒”两个方面,而所谓“毒”即现代所称之为药物的不良反应。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环境、生活质量、药品质量的改变,以及对单味中药和中药复方研究的深入,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不断增加,甚至严重危害了患者身体健康。笔者仅就临床如何防范在中药复方中容易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讨论。1十八反、十九畏仍是组方用药中应当遵循的原则早在《神农本草经》就对药物的配伍关系提出了单行、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七个方面,并特…  相似文献   

7.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中药以其独特的医疗效果 ,越来越受到众多中外患者的青睐。与此同时 ,因中药使用不当而引起的中毒及不良反应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因此 ,加强对中药毒性及毒药的研究 ,对于确保人民的生命安全 ,进一步提高中药的信誉 ,促进我国传统医药技术的发展 ,具有重要的划时代的意义。1 关于中药的毒性1.1 中药毒的含义 人们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逐步发展的过程。早在周代 ,当时毒与药是分不开的 ,混称毒药 ,指有治疗疾病作用的药物。如《周礼·天官·冢宰》云 :“掌医之政令 ,聚毒药以供医师。”到秦汉 ,随着医药实…  相似文献   

8.
《医师章》※聚毒药以共医事。这里的“毒药”与现代含义不同,不是指有毒的药,而是对各种治病药物的泛称。《素问·藏气法时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句中“毒药”表明的此义犹为明显。但是我们并不可以据此而认为古书中的“毒药”一词都是对各种药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医学源流问题上,长期流传着“三世医学”之说,高等中医院校试用教材《中医各家学说》(第三版)也以此说立论,据说根据是《礼记·曲礼》及唐·孔颖达之注疏。笔者认为,此种说法无论在原文引用和词语的分析认识上,都有欠妥之处,现提出来供大家讨论。首先,在原文引用上,是不实事求是的。我们先来看《礼记·曲礼》原文:“君有疾,饮药,医先尝之;亲有疾,饮药,子先尝之。医不三世,不服其药”这里的  相似文献   

10.
从《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看中药毒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聂晶 《江西中医药》1998,29(3):40-40
对中药的毒性,长期以来认识不一。而从现行本草著作及中药学教材看,对中药毒性的认识多倾向于有毒药物应用不当可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因此,对有毒中药均标出其毒性之大小,如砒石、升药、轻粉等标大毒,瓜蒂、朱砂、附子标有毒,桃仁、鸦胆子、吴茱萸等标有小毒。而未标明的大概就属“无毒”之品。然观《本草纲目》误药与中毒案例10余则,可见所谓“毒药”,其涵义绝非仅此,今择其中数则以析之,供同道参考。互有毒之“毒”所谓有毒之“毒”即指本草著作中明确标明“有毒”之药,服用导致中毒。如《本草纲目》卷九丹砂条引发明时珍曰…  相似文献   

11.
大毒治大病     
“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供医事。”这是《周礼·天官冢宰》中的一句话。医师指当时掌管医疗卫生的最高领导;毒药,是指各类药物,古人把药物的偏性也称之为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之毒,其说自古即有三:一曰“凡药皆有毒也”,“集毒药以供医事”,此乃广义之毒,泛指一切药物;二曰“药以治病,因毒为能,所谓毒,以气味之偏也”,此指药物之偏性;三曰“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神农本草经》将中药分成上、中、下三品,“下品之药不可久服”,则专指  相似文献   

13.
1祖国医学对中药毒性的认识 祖国医学有关中药的毒性记载和研究由来已久。早在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就把所收录的365种药物,按无毒、有毒和毒性大小分为上、中、下品,其中下品就有125种,属于“多毒”不可久服的药物。关于中药毒性,古代医家也把具有治疗效果的药物统称为“毒药”或称为“偏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中药中毒事故屡有发生 ,甚至造成严重后果。为此 ,开展有毒中药毒性预防方法的研究 ,乃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试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1严格控制用量严格控制有毒中药的用药剂量 ,是避免毒烈之品毒害机体的方法之一。《神农本草经》曰 :“若用毒药疗病 ,先起如黍粟 ,病去即止 ,不去 ,倍之 ;不去 ,十之 ,取去为度。”这为我们揭示了服用有毒中药的一个基本原则 ,即谨慎把握用药剂量 ,以防引起药物中毒。同时也说明应用毒药宜从小量开始 ,病愈即止 ,如不效可加倍 ,甚至可加至十倍之多 ,做到中病即止 ,以防药毒致害 ,也可避免体…  相似文献   

15.
试议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毒药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药物的应用,历史悠久,是祖国传统医药治疗疾病的一大特色。然“毒药”之说,古往今来,莫衷一是。“毒药”一词,在古代医药文献中常是药物的总称。而现代医药对“毒药”的理解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鉴于“毒药”的特殊作用,亦因李时珍《本草纲目》[1]在我国医药学史上所具有的承先启后的作用,本文试对其中的“毒药”作一探讨,不妥之处,恳请同仁斧正。1 所记毒性之药蕴含的用药理念《本草纲目》在记载毒性药物时,与其它药物所不同的是,蕴含着丰富的…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三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冀  杨蕾 《中医药学报》2003,31(3):20-21
对历代本草医籍中有关药毒的认识进行归纳,认为在对药毒的认识上主要包括三种涵义:一是药与毒相通且常并称;二是毒为药之偏性,药性峻烈之品被称作毒药;三是毒性指药物之为害,即近来较多研究的有毒中药的毒性。明确药毒概念的不同涵义,才能在研究有毒中药的安全应用时不失方向。  相似文献   

17.
《本草纲目》是一部医药学专著,又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巨著。从原药采集到形态分类,从生药真伪鉴别到炮制制剂,从药物的性味功能到临床应用,都作了比较详尽地论述。现仅就《本草纲目》中有关毒药的炮制,简述如下。毒药的分类“毒药”一词,常见于古今医药文献中,至于药有毒无毒,则与其用药剂量、药物积蓄,以及个体体质有一定的关系。张景岳说:“药以制病,因毒为能,所谓毒药,是以气味之有偏也。盖气味之正者,谷食之属是也,所以养人之正气。气味之偏者,药饵之属是也,所以去人之邪气。”因此,广义地说:“毒药”即药物的总称。一般把急性中毒或久服积蓄而导致机体生理功能紊乱的药物,视为毒药。关于毒药的分类,古今尚无系统分类法。  相似文献   

18.
有毒无毒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理论同为指导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1 有毒无毒的涵义中药有毒无毒 ,是指药物对人体有无毒性而言。凡有毒的药物 ,大都性质强烈 ,用之不当 ,可对机体产生毒害 ,甚至引起死亡。如《诸病源候论》曰 :“凡药物云有毒及大毒者 ,皆能变乱 ,于人为害 ,亦能杀人。”本草书籍中 ,常在这些药物的性味之下标明“有毒”“大毒”或“小毒”,如乌头、芫花、砒石等。一般说有大毒的药对人体毒害大 ,有小毒的药对人体毒害较小。相反 ,凡无毒的药物 ,性质比较平和 ,常量或稍大于常量应用 ,…  相似文献   

19.
中药分有毒、无毒、峻烈和缓和等不同的性质,所以其用量也有所不同。凡使用有毒或作用峻烈的中药,用量宜小,以免中毒。《神农本草经》记述:“若用毒药疗病,先起如黍栗,病去即止。不去倍之,不去十之,取去为度。”说明凡使用毒药(包括烈性药)必须从小剂量开始,再观察病人服药后的变化。如病势已退,退即停服。不愈可酌情增加药量,以达到病愈为度。  相似文献   

20.
古人对毒药有多种解释,有人认为毒药即中药,如《医经问答》谓:“药之除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张景岳谓:“大凡可避邪安正者,均可称之为毒药”。也有人认为毒药即为有偏性的中药,如张景岳渭:“药以治病,因毒为能”。也有认为毒药是即有一定毒性的中药,如《神农本草经》谓“若有毒宜制,可用相畏相杀者。”笔者所指毒性中药是指那些含有大量有毒元素,有些甚至毒性剧烈,治疗量与中毒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品。含汞类有水银、升药、轻粉和朱砂等,前3昧已被国家列入28种毒性药材管理之列,药典对朱砂的内服量也有严格的限制,如2005年版药典规定朱砂用量用法为“0、1~0.5g,多入丸散,不宜人煎剂,外用适量。本品有毒,不宜大量服用,也不宜小量久服,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服”。实验证明,小鼠定期给予朱砂服用后,肝肾等脏器可检出一定量的汞,而未服朱砂的正常小鼠则不能检出。汞的化合物可经消化道吸收,无机汞在人体主要存在于肾脏、肝脏和脾脏。而有些可溶性2价汞离子具有脂溶性,可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对脑组织起到抑制和损害作用。汞离子渗透到水中,土壤中可与许多物质结合成有机汞,有机汞不但对人体的危害更大,而且还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如水中的鱼和贝壳类可产生汞积蓄,使人们的健康受到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