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余近视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矫治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余近视眼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应用CHIRON公司TecholasKeracorl16型准分子激光机对16例(21只眼)RK后残余近视眼施PRK,应用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对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作客观评估。结果16例(21只眼)经PRK后,裸眼视力提高4~10行(平均7.5行);等效球镜的屈光度下降2.50~6.00D(平均4.75D);所有术眼的角膜地形图提示角膜中央呈规则圆形变扁区,角膜中央3mm直径的屈光力平均下降4.25D。随访期内(1a)所有术眼无明显并发症。结论PRK是矫治RK后残余近视眼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矫正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残留近视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29例30眼RK术后8个月以上接受PRK矫正残留近视,分为中低度近视组和高度近视组,平均随访6.4个月。结果PRK术后第1组下降3.30D,第2组下降5.23D。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后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与角膜切削深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治疗条件基本相同,对双眼同时接受PRK治疗的31例(62只眼)近视性屈光参差(平均4.97D)患者进行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将高近视度数眼(-14.10±4.17D)作为治疗组,低近视度数眼(-9.13±3.53D)作为对照组,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术后两组的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程度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近视,矫正度数越高,角膜切削越深,术后发生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的危险性则越大。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道了自动板层角膜成形术(ALK)治疗近视的最初结果并对ALK的短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进行了评估。对接受ALK治疗的81例(128眼)患者随诊平均13.6个月,包括近视120眼和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残留近视8眼。术前平均屈光度为-7.48±2.05D。结果显示,裸眼视力达20/40或以上者占86.4%;76.2%的术眼屈光度在±1.00D以内,93.6%在±2.00D以内。其中77%的术眼在ALK术后又接受了RK或散光性角膜切开术(AK)。并发症包括:散光较术前增加1.00D以上(4%);持续不规则散光(4%);过矫达+1.00D以上(4%);角膜上皮长入手术界面(2%);角膜板层片丢失(1/128);最佳矫正视力下降2行或以上者(6.3%)。本研究表明,ALK手术对于矫正高度近视或RK术后残留近视是一种安全、有效、可预测的方法,若再附加RK或AK手术,则能得到更满意的视力和屈光结果  相似文献   

5.
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后角膜知觉的改变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目的观察和分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后角膜知觉的变化。方法对231例(387只眼)近视患者施行PRK,对482例(796只眼)施行LASIK进行治疗。对术后角膜知觉不同时期的变化进行检查、分析。结果PRK和LASIK术后早期角膜知觉均明显下降,尤以PRK明显。PRK术后角膜知觉在术后6个月才能恢复,LASIK术后角膜知觉约在术后1个月即恢复。结论PRK术后角膜知觉的恢复比LASIK慢。  相似文献   

6.
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治疗低、中度近视术后五年疗效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Zhan S  Pang G  Jin Y  Sun Y  Li W 《中华眼科杂志》1999,35(4):277-279
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omy,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方法对148只眼屈光度为-150~-600DPRK术后5年以上患者的视力、屈光度及角膜曲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PRK术后5年未矫正视力≥10者136只眼(919%),08者4只眼(27%),≥06者8只眼(54%)。术后等值球镜(-012±022)D,角膜曲率K值术前(4381±110)D,术后(4136±130)D两者间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PRK治疗低、中度近视的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 和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治疗中低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中、低度近视400 例(710 眼) ,其中PRK 组343 眼,平均屈光度-4 .18±1.24D。LASIK 组367 眼,平均屈光度- 4.75±1.10D。两组均于手术后1、3、6、12 个月复查视力、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及角膜上皮下基质混浊等并发症情况。结果:PRK组欠矫> -1.00D者9.03% ,LASIK组为4 .80 % (P< 0.01) 。角膜上皮下或层间混浊(Haze)发生率:PRK组0 级86 .59% ,1 级11.37% ,2 级2 .04% ,3 级以上无。LASIK组0 级95.10% ,1 级2.45% ,2 级以上无。结论:LASIK术式较之PRK术式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而稳定,用药少,痛苦少,并发症少,欠矫率低等优点,中低度近视治疗应首选LASIK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8.
采用美国COHERENT公司生产的激光机,SCMD公司生产的气动式微型板层角膜刀,对近视度-1.50D~-32.00D657眼随机分成PRK组(337眼)和LASIK组(320眼),随访3~12月按低、中、高各屈光段分别统计。结果:术后PRK痛苦多,视力恢复慢。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3.8%。LASIK术后无痛苦,视力恢复快,达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占95%。术后屈光度回退PRK较LASIK快,P<0.01有显著差别。低、中、高各屈光段的屈光回退亦同样比LASIK快,各组P<0.01有显著差别。结论:LASIK治疗近视比PRK稳定性好,不仅对高度近视疗效比PRK好,对低、中度近视疗效亦优于PRK。  相似文献   

9.
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加压对角膜屈光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R.K术后用弹性绷带加压治疗中度近视(眼轴≤25.00mm)26眼,高度近视(眼轴≥25.00mm)21眼,另选择对照组中度近视25眼,高度近视28眼,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曲率,屈光度及视力的变化,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RK术后加压可稳定术后角膜曲率,巩固术后最佳视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RK术后屈光度过矫的原因。方法 报告PRK术后屈光度过桥4例(6眼),男性1例(2眼),女性3例(4眼)。结果 术前近视屈光度-3.0 ̄-6.0D,术后过矫屈光度+1.25 ̄3.75D。随访6 ̄12个月。有5眼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角膜表面平均屈力的提高,过矫屈光度减小,裸眼视力提高至预期值,1眼无变化。结论 认为利用PRK术后角膜上皮及胶原组织增生致远期屈光回退,通过密切监测角膜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