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患,男,59岁:主因阳萎、尿频、尿急6年,频繁晕厥伴行走不稳半年于1996年6月11日入院。患于1990年始有阳萎、尿频、尿急及视物模糊、未引起注意。3年前排尿后晕厥1次,约2分钟意识恢复,当地医院诊断“排尿性晕厥”。近半年晕厥发作频繁,多于行走和站立时发生,且经常便秘。逐渐出现双下肢颤抖,走路不稳,易跌倒。近3个月说话含糊不清,当地医院作颈椎X线片示“骨质增生”,诊断“颈椎病”。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2.
多巴反应性肌张力障碍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临床资料 患者男,16岁.因渐进性行走不稳躯干后仰,双上肢屈曲扭转12年于2001年2月16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2年出现行走不稳,头不自主后仰,动作笨拙.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6岁,因口齿不清、行走不稳6年,于2007年10月3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6年于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行走不稳、易摔倒,同时伴有口齿不清,反应稍迟钝,但无言语理解和表达困难.入院前1周出现行为异常,以手抓脸,呼之无应答,无四肢抽搐,持续1 h后自行缓解.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18岁.因"逐渐出现行走不稳伴双侧跟腱增粗4年,加重3个月"于2009年2月11日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楼梯时不稳,平路行走时尚可,双侧跟腱处肿物伴跟腱增粗,无明显疼痛及活动受限,到外院就诊并行病理检查示黄瘤样细胞聚集,未给予特殊治疗;近3个月来患者自觉行走不稳加重,走路时需扶物或搀扶,跟腱处肿物明显增大,拇小趾外侧出现新生肿物,并出现言语欠清晰,饮水过快时有呛咳,予中药等治疗后效果不明显,来我院就诊.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1岁。2009年2月起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厌食,双下肢麻木,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抽搐、肌肉颤动、意识丧失、晕厥及大、小便失禁,行针灸治疗后,未见明显好转,病情逐渐加重,行走不稳。2009年4月门诊以"末梢神经炎"收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29岁,因头痛伴行走不稳5月,加重1月余于2003-04-03日入院。患者于5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伴行走不稳,在当地医院诊断为“颅内占位性病变”,并给予手术治疗,术后病检为“恶性脑膜瘤”,术后患者症状有所改善,出院给予放疗。近一月来,再次出现头痛及行走不稳,原手术部位出现包块,  相似文献   

7.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52岁,因"腰部酸痛、行走不稳伴乏力10余天"于2006年6月5日入院.患者于1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酸痛、行走不稳伴乏力,同时右手麻木、无力.有时旋晕眼花.6月2日于当地就诊,查尿常规:蛋白 ,红细胞3-5/HP.  相似文献   

8.
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罕见性连锁遗传性疾病,临床较易误诊,现报告2例。 1临床资料 例1,患者男性,36岁。以“皮肤发黑10年,行走不稳并智力减退4年”,于2006年5月收住院。患者自1992年开始出现全身皮肤发黑,6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不稳,后渐加重,且有性格改变,言谈举止怪异,症状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报告:思者,高雪峰,男,33岁,肇源人。于2006年8月15日因行走不稳30年、间断抽搐25年以癫痫收入院。既往史:患者于3岁时出现行走不稳,自述行走时躯干部前后晃动,伴言语含糊、吐字呈平舌音、吞咽轻度困难。于8岁时,患者于活动中突然出现失神发作伴不自主的"哼"声,瞬间症状消失。约1年  相似文献   

10.
男,51岁,因头部外伤1个月余,突发晕厥、剧烈腰痛3 d于2012年1月29日入院.患者1个月余前跌伤,右侧顶枕部着地,近事遗忘,到当地医院查颅脑CT未见颅内出血,观察后出院,出院后无头晕头痛.3d前患者突发晕厥,伴短暂意识丧失,小便失禁,行走不稳,腰部疼痛剧烈,伴左下肢放射痛,至当地医院就诊,CT提示:双侧额颞顶部慢性硬膜下血肿;腰椎X线片提示:L5椎体可疑压缩性骨折;予住院治疗,所在医院考虑患者为L椎体微骨折引起腰痛,骨科会诊建议先行腰椎椎体成形术治疗,住院期间患者晕厥情况未再发作,但腰痛未能缓解,患者拒绝行腰部手术,后转入我院神经外科.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22岁,已婚。因恶心、呕吐、口唇及四肢麻木、行走不稳3h急诊入院。患者于2008年7月21日午餐食用石房蛤,量约1kg,20min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继而自觉口唇麻木,渐出现四肢麻木、乏力,遂到村卫生室以”食物中毒;予以输液等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至16:00许患者出现神志模糊,呼吸费力,四肢软弱,行走不稳,  相似文献   

12.
延颈段髓内神经鞘瘤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病例 患儿,男,11岁。因恶心、呕吐、行走不稳半年,于1999年2月入院治疗。患者于1992年9月因四肢力弱、行走不稳在某医院住院行C1~2神经鞘瘤手术,肿瘤位于髓内无法切除,病理报告为神经鞘瘤,出院后患者四肢肌力逐步恢复正常。1998年7月始,四肢力弱、行走不稳症状再度出现,并出现恶心、呕吐伴中度头痛,1999年1月复查MRI发现肿瘤复发。入院后体格检查发现右侧躯干及肢体痛觉过敏、右侧肢体肌力轻度减退、Romberg′ssign( )、右侧Babinski′ssign( )。头颈交界处MRI检查发现,延髓下段至C1~2水平延颈…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0岁,主因"发热4天,头晕、意识模糊1天"入院.患者4天前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于院外输液,1天前无诱因出现头晕、走路不稳,不思饮食,呕吐两次,为胃内容物,量约200毫升.晕厥、意识模糊1次,约5分钟,伴大小便失禁.求治于我院门诊,以"晕厥待查:脑血栓?"收入神经内科.对安乃近过敏.入院后患者频繁抽搐,约5~10分钟/次.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4岁.因"手抖15年余,四肢无力、麻木8年余"于2012年4月就诊.患者1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手抖,活动时明显,当时无其他不适,未予重视.8年前渐出现四肢无力、麻木,上楼、快步行走及持筷困难,麻木以肢端为甚,不伴疼痛,偶有行走不稳,无踩棉感,伴饮水呛咳、舌抖,无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自觉脸颊"肉跳".上述症状呈缓慢发展,进行性加重,就诊时平路行走100 m困难.病后35岁开始出现双侧乳腺增大,于2004年行"双侧乳腺小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5.
1 病例 患者,女,50岁,走路不稳11年就诊.该患于1995年出现双下肢运动不灵,走路不稳,但未经治疗.2005年12月起症状加重,行走时经常跌倒,讲话鼻音,于2006年10月就诊.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53岁,汉族,住院号:0185839患者于1995年2月27日下午6时左右活动时突然出现头晕、头昏、行走不稳伴恶心、呕吐,为胃内容物.头晕时视物旋转.渐出现口角歪斜、右眼闭合不全、言语不清及左上下肢麻木.约1小时后左眼睑下垂.一般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男,33岁,建筑工人。因反复头痛1年,头晕、行走不稳5 d于2008年8月11日入院。患者于1年前无原因出现头顶及前额部胀痛,反复发作,有时伴低热。5 d前出现头晕、行走不稳。病后无咳嗽、咯血、胸痛、盗汗、消瘦。既往无结核病史及接触史,无养鸽史,无冶游史。体格检查:生命征正常,颈部可触及多枚肿大淋巴结,花生米至核桃大小,质韧、活动、无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摘要患者 ,男性 ,2 3岁 ,农民。因间歇性精神行为异常、行走不稳 3个月 ,加重 5天 ,昏迷 2天于 2 0 0 1年 3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 3个月前受凉后出现低热 ,体温 38℃ ,伴咽痛、头胀痛 ,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 ,口服感冒药 7天后体温正常 ,症状好转。 15d后出现行为异常 ,头顶被子 ,口中自语 ,走路不稳 ,不能与家人进行交谈 ,遂就诊于精神病院 ,诊为“精神分裂症” ,给予 5 氟利多、奋乃静等。症状略好转 ,能与家人作交谈 ,但行走时呈轻度醉酒步态 ,双手不自主震颤 ,饮食少 ,治疗 15d后停药。入院前 5天患者头顶被子在卧室内行走 …  相似文献   

19.
<正>1病例介绍患者,女,68岁,主因行走不稳7年入院。患者于入院前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行走时身体向后倾斜及后仰跌倒,伴头晕、颈部僵硬、说话声音低沉、动作缓慢、反应迟钝,曾诊断为小脑萎缩、小脑性共济失调,行中医中药治疗,症状无改善。症状呈逐渐进展,行走时反复向后跌倒,出现睁眼、张口、发音及吞咽  相似文献   

20.
<正>患者,男,30岁。因"突发左侧面部麻木,左侧肢体麻木乏力1 d"于2018年7月4日入院。患者于7月3日18时突发左侧面部麻木,持续约10 min后缓解。20 min后于行走过程中再次发作,伴左侧肢体乏力,行走不稳,休息后完全缓解。21时左右患者再次发作,除上述症状外,此次出现左侧肢体麻木,不能缓解,遂至我院就诊。既往患者于2018年6月12日因反复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