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社会资本对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影响,探讨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预防措施。  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和昆明老年慢性病居民740人,采用流调中心抑郁水平评定量表(CES-D)以及自编社会资本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农转非居民社会资本对抑郁症状的影响。  结果  自编社会资本量表的信效度较好。本次研究对象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24.9%。女性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P < 0.05);高“社会信任与安全感”的居民发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比值比(OR)=0.489〕,“社区归属感”得分较高的居民产生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570),“社会支持”得分较高的居民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较低(OR=0.233)。  结论  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段对影响农转非社区老年慢性病居民抑郁症状的社会资本因素进行干预,以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分析四川省某市农村地区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农村地区老年人健康水平和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利用该市农村地区2015年居民家庭健康入户调查数据,选取7 28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采用多水平模型分析(家庭和个体)分析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率患病的影响因素。 结果 该地区农村老年人的居住方式以与老伴居住为主(57.0%),其次为独居(15.4%)。居住方式对老年人健康状况有显著影响,独居老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最高,分别为48.0%和70.0%。多水平模型结果显示,老年人健康状况在家庭水平存在聚集性,家庭水平的居住方式和经济条件,个体水平的年龄、抑郁、吸烟、饮酒、锻炼是影响老年人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与其他居住方式老人相比,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更差。家庭经济条件、年龄、抑郁、吸烟、饮酒、日常锻炼与老年人两周患病和慢性病患病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从社区的角度切入,分析社区社会资本与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命质量的关系,为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健康水平提供政策参考。  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调查对象。通过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社区社会资本对其生命质量的影响。  结果  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生理健康自评得分和心理健康自评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社区社会资本总分以及社区参与、社区凝聚力等2个维度的社会资本得分均低于中老年城市居民(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生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社区凝聚力是中老年农转非居民心理健康的保护性影响因素(P<0.05)。  结论  社区归属感、社区凝聚力与生命质量具有相关性,应重视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从而改善中老年农转非居民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中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中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健康信息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老年慢病人群健康信息素养处于中等水平,年龄、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慢性病患病年限是健康信息素养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社区年龄≥70岁老年人衰弱相关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8-12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杭州市某社区年龄≥70岁老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SHARE-FI对调查对象衰弱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分为衰弱组与非衰弱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社区年龄≥70岁老年人衰弱的相关因素。结果:328例调查对象中,103例衰弱,142例衰弱前期,83例无衰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85岁、合并慢性病、步态与平衡差、有孤独感、抑郁、营养不良者衰弱发生率更高(P<0.05);而有兴趣爱好、家庭支持高、社会支持高、好的健康生活促进方式者衰弱的发生率更低(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慢性病、步态与平衡、孤独感、抑郁、营养不良是社区年龄≥70岁老年人衰弱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兴趣爱好、体育锻炼、家庭支持、社会支持、健康生活促进方式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社区年龄≥70岁老年人衰弱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而帮助老年人培养兴趣爱好,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家庭支持与社会支持,采取健康生活,可改善其衰弱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中国中老年人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促进我国中老年人心理健康和探讨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人口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资料。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运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症状患病率与社会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其他健康相关的因素(是否患慢病、患慢性病种数、残疾、意外伤害、最近两年摔倒)及最近两年近亲属死亡(父亲死亡、母亲死亡、配偶死亡、子女死亡)情况的关系。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我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为31.9%,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8.0±4.9。75岁以下人群相对于75岁及以上人群患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女性患病风险高于男性,文盲及小学文化程度者患病风险高于大专及以上水平人群,农村地区居民患病风险高于城镇居民,丧偶者患病风险高于其他近亲属死亡者,患3种慢性病患者抑郁症状患病风险高于无慢性病人群。结论 中国中老年抑郁症状患病率高,心理健康问题可能增多,应积极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促进中国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社区60岁及以上居民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4个居委,应用老年抑郁量表、一般情况表对入选的60-89岁居民进行评定,以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31名居民完成评定,有297名居民被检出抑郁症状,检出率17.2%。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7个相关影响因素:家庭开支,居住形式,慢性疾病自我评价,家庭支持,业余爱好,生活自理能力,参与社区活动。结论独居、家庭开支不足、生活自理能力障碍、业余爱好缺乏、社区活动参与少、家庭支持少、自我评价慢性病严重等,与抑郁症状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hina Family Panel Studies, CFPS)数据了解全国45岁及以上中老年人群抑郁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提高中老年人心理健康、缓解其抑郁症状提供实证依据。  方法  研究数据来源于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流行病学调查用抑郁量表(CES-D)评定抑郁患病情况,使用两水平二分类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抑郁症状患病率的影响因素。  结果  采用本次调查中抑郁得分的第80个百分位数得分为临界值,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3.61%;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患抑郁症状;丧偶者患抑郁的风险更高;文化程度越高,患抑郁的可能性越低;农村地区中老年更容易患抑郁;患慢病和自评健康差的中老年人患抑郁风险更高;睡眠时间是患抑郁症状的一个保护因素。在控制了以上个体层面因素后,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中老年患抑郁的可能性低于内陆、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结论  相关卫生部门应该重点关注女性、丧偶、慢性病中老年的抑郁症状问题;在农村地区和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国家应投入更多的卫生资源,预防和改善中老年的抑郁患病情况。  相似文献   

9.
丹东市乡村居民慢性病行为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慢性病在丹东市乡村居民的惠病情况、易感人群的分布和主要危险因素。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对20岁以上常住人口共2682人进行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危险因素的调查。结果:慢性病中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的患病率分别为11.11%、18、63%、7.13%;吸烟、饮酒、成食、超重、失眠的比例分别为27.54%、22.72%、17.86%、28.61%、12、6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饮酒、成食和超重、失眠等是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并且随着饮酒年限和吸烟年限的增多,其患慢性病的危险性也呈显的上升。超重伴有高血压、高血脂的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的患病率均比同龄健康成倍增高。结论: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等是丹东地区乡村居民的主要慢性病。加强健康教育、开展控烟与防治高血压是主要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会资本对成都市城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的影响,为引导老年人接受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调查对象,对成都市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运用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社会资本等因素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的影响。结果:共得到2148份有效问卷。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率为47.3%。年龄(OR=1.231)、慢性病患病情况(患有1-2种慢性病OR=1.871;患有3种及以上慢性病OR=1.677)、吸烟情况(吸烟OR=0.743;已戒烟OR=1.832)以及医疗保险参与情况(OR=1.622)会影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签约情况;在控制了以上因素后,社会资本中的家庭社会资本(OR=1.031)、社团社会资本(OR=1.107)和社区社会资本(OR=1.134)会对老年人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产生影响。结论:社会资本对成都市城市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具有正向作用,年龄、慢性病患病情况、吸烟情况及医疗保险参与情况均会影响老年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情况,建议通过家庭、社团、...  相似文献   

11.
Depression among elderly Chinese-Canadian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ckground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elderly immigrants from Mainland China to Canada and the impact of various psychosocial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the numbe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reported by the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Methods The participants were 444 elderly immigrants who migrated from Mainland China to Canada. They were a part of a random sample of 2272 elderly Chinese living in the communities and took part in a face-to-face interview to answer questions in an orally administrated questionnaire. The depressive symptoms of the participants were measured by a Chinese version of the 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444 elderly Chinese immigrants was analyzed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various psychosocial factors on the number of depressive symptoms that they reported.Result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23. 2% of the elderly immigrants were assessed to have some depressive symptoms. When other predicting variables were adjusted, elderly immigrants with more chronic illnesses, less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ageing, poorer physical health, less adequate financial situation, lower level of ethnic identification as Chinese, more service barriers, lower level of life satisfaction, shorter length of residency in Canada and those who lived alone tended to have more depressive symptoms.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 prevalence rat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among our elderly immigrant sample is higher than the one reported in a general elderly population. While further research is recommended to examine the reasons for such a difference, culturally appropriate health services, including health promotion programs, should be promoted to reduce mental health disparitie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的抑郁症状流行水平及危险因素,为降低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提供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选择自报失明或半失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过筛选得到有效样本1 462例,采用流调用抑郁自评量表(CES-D)得分评定抑郁症状,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调查对象平均年龄(65±10)岁,抑郁症状率为45.6%,抑郁症状平均得分为(10±7)分。55~64岁年龄组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75岁年龄组〔比值比(OR)=1.679,P<0.01〕;女性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男性(OR=1.310,P<0.05);城市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农村患者(OR=0.480,P<0.001);未患慢性病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慢性病的患者(OR=0.534,P<0.001);自评总体健康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24,P<0.001);无其他残疾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患有其他两种及以上残疾的患者(OR=0.570,P<0.01);睡眠时间较短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睡眠时间正常的患者(OR=1.570,P<0.01);自评记忆力好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自评差的患者(OR=0.380,P<0.001);生活极度满意的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低于一点也不满意的患者(OR=0.126,P<0.001)。结论 中老年视力障碍患者抑郁症状检出率较高,其抑郁症状检出率与年龄、性别、城乡、是否患慢性病、自评总体健康、是否患有其他残疾、睡眠时长、自评记忆力、生活满意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调查和分析中学生抑郁症状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使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BDI)、Zung氏抑郁问卷 (SDS)对 12所中学的初一至高三 2 634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1)中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 42. 3%,其中轻度为 14. 6%,中度为 15. 3%,重度为 12. 4%,且不同年龄、年级中学生的轻、中、重抑郁症状存在差异; (2)重点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 40. 4%,普通中学抑郁症状学生占 44. 8%,普通中学的抑郁症状学生显著多于重点中学的学生; (3)中学抑郁症状男生占 39. 5%,中学抑郁症状女生占 45. 1%,抑郁症状的女生显著多于男生。结论 中学生中抑郁症状较为普遍存在,中学生心理保健工作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调查成都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抑郁状况及制定相关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方法 分层随机整群抽取成都市社区3个,对社区内符合纳入标准的400名老人进行一般状况调查,并采用老年抑郁量表(geriatric depression scale,GDS)进行抑郁症状的筛查,统计分析数据,总结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并对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399名老年人中,存在抑郁症状的老年人共有145例,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36.3%,其中轻度抑郁症状110人(占27.6%),中重度抑郁症状35人(占8.8%);GDS得分范围为0~30分,平均得分(9.61±6.92)分。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事件的发生是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的危险因素,而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对自身社会及家庭地位满意度高、自我评价乐观是老年人抑郁症状的保护因素。 结论 成都地区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较高,且受生活方式、自我评价、生活事件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社区机构应加强对老年人心理卫生的监测,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1)目的:了解中专学生抑郁症状的发生情况,为中专生的心理保健提供依据。(2)方法:应用美国流行病学调查中心的抑郁量表(CES-D)对某市卫生学校的110名中专生进行了调查。(3)结果:以CES-D的20项部分划分,中专生中可能有抑郁症状为45.46%,肯定有抑郁症状为31.82%,有严重抑郁症状为13.63%,比国内外正常人群的调查结果高,最主要的抑郁症状为注意障碍、情绪低沉、忧愁、烦恼、睡眠障碍等。(4)结论:中专生的主要抑郁症状为注意障碍、情绪低沉、忧愁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正常中老年人群和不同分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28例不同分级的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78例)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23.46%,高于中老年正常人群(P<0.05),男、女患者无性别差异。II、II、II级高血压者的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分别为20.38%2、1.57%3、7.5%,III级高血压患者的血清尿酸均值及高尿酸血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I级和II级(均P<0.05)。结论:高尿酸血症与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上海市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阳性的男性同性性行为人群(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对招募到的HIV阳性的MSM进行问卷调查,抑郁症状评估运用12个条目的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得分≥9分则认为有抑郁症状。结果  共调查505名HIV阳性的MSM,中位年龄30岁,21~44岁年龄段为主(77.2%),非本市户籍占64.6%,73.1%未婚,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2.1%。235人有抑郁症状,检出率为46.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非本市户籍较本市户籍人群(OR=1.66,95% CI:1.01~2.49)、过去一年性伴数>1个较性伴数≤1个的调查对象(OR=2.21,95% CI:1.43~3.41)更易出现抑郁症状;而高中或中专学历较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OR=0.39,95% CI:0.21~0.74)、曾和主要性伴发生过不使用安全套性行为较没有主要性伴(OR=0.38,95% CI:0.17~0.85)的调查对象抑郁的风险降低。结论  HIV阳性的MSM人群抑郁症状检出率高,户籍、学历、是否曾和主要男性伴侣发生过性行为以及过去一年男性性伴数与抑郁的发生有关联,提示需进一步探讨针对该人群的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成都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ler pylori, Hp)感染现状及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本地区Hp防治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以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健康体检中心行常规体检的成都籍常住居民为研究对象,通过14C尿素呼气试验 (14C-urea breath test,14C-UBT)检测Hp感染状况;随机抽取部分个体进行问卷调查,了解Hp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体检者8 365例,500份问卷中共收集合格问卷497份。受检人群的Hp总感染率为53.1%,男性高于女性〔54.1% (2 673/4 941)vs. 51.7%(1 771/3 424), P<0.05〕;30岁及30岁以上各年龄段的Hp感染率均达到或超过50%。藏族人群的Hp感染率高于汉族〔74.2% (23/31) vs. 48.6%(216/444),P<0.05〕;生吃大蒜者Hp感染率低于不食用者〔52.6% (231/439) vs. 67.9%(38/56),P<0.05〕;有呕吐症状者的Hp感染率高于无症状者〔63.4%(59/93) vs. 52.2%(211/404), P<0.05〕。男性〔标准偏回归系数(β)=0.155 9〕、藏族(β=0.148 9)、有呕吐症状(β=0.146 9)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生吃大蒜(β=-0.149 0)是防止Hp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成都地区人群具有较高的Hp感染率。男性、藏族、有呕吐症状是H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经常生吃大蒜则对Hp感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城市新移民的超重和肥胖情况,为改善城市新移民人群的健康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昆明市和成都市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区进行抽样调查,对调查居民进行入户面对面问卷调查;对调查对象的超重和肥胖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纳入样本11 626例。城市新移民(n=7 555)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1.2%和6.7%,城市居民(n=4 071)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24.9%和4.3%。城市新移民中,性别、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和饮酒状况是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在城市居民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饮酒状况是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结论 城市新移民比城市居民更容易超重或肥胖,应该加强对城市新移民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