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秦竹  张胜  熊洪艳  吴志明  夏丽  孙艳红 《中医药学刊》2005,23(12):2198-2199
在收集整理历代中医美容方剂的基础上,拟采用以法类方、以病类方、以药类方等方法,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概括其遣药配伍等方面的总体倾向性。为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中医美容临床用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由于中医文献中并无焦虑症病名的记载,因此给古代方剂文献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本文拟探索焦虑症中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在梳理焦虑症中医渊流,确定参考范畴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及现代医家治疗类似焦虑症的方剂,结合统计学方法和传统文献学研究方法,对治疗焦虑症的方剂进行组方用药及配伍规律的研究,并运用中医药基本理论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治疗焦虑症方剂的内在规律、提出以病因、病位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医美容方剂组方特点及配伍规律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收集整理历代中医美容方剂的基础上,拟采用以法类方、以病类方、以药类方等方法,对中医美容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的研究,力图探索和揭示中医美容方剂的科学内涵,以期在更高层次上认识和概括其遣药配伍等方面的总体倾向性.为丰富方剂配伍理论、有效指导中医美容临床用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现代临床实践中胃癌中医药治疗组方配伍规律,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在方剂配伍规律研究中的合理应用。方法:本研究以CNKI及万方文献引擎为数据源搜集整理现代文献资料,综合运用频次统计、关联分析以及配伍网络等技术方法,分析了目标方剂集上中药使用频次及配伍特点等规律。结果:经筛选与标准化处理后,共纳入方剂116首,含中药1269味次,涉及17类212个中药。结论:中医治疗胃癌重视以扶正为本,随证常配伍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理气行滞之品。  相似文献   

5.
方剂,是中医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通过选择合适药物、酌定适当剂量、规定适宜剂型及用法等一系列过程而拟定的治疗处方。方剂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是中医理、法、方、药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方剂组方配伍是研究方剂的关键科学问题,揭示方剂配伍规律是中医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方剂作用机理研究,不但可以证明方剂配伍原则的合理性,而且还将为进一步优化方剂的组合和临床更好的运用方剂提供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 5)软件,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小陷胸汤类方剂进行系统分析,为小陷胸汤类方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瓜蒌、黄连、半夏"的所有方剂,建立数据库,分析类方配伍规律及其所治疗病证用药规律。结果:数据库共收集有关方剂61首,核心药物组合77个,涉及病证33种;选取了3个高频病证"咳嗽""积聚""痞满"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小陷胸汤类方剂在治疗"咳嗽"时主要以配伍化痰药物为主,治疗"积聚"时主要以配伍消食药为主,治疗"痞满"时主要以中配伍行气药为主。结论:《中药方剂大辞典》中小陷胸汤类方配伍的药物广泛,治疗特点明确,组方规律能反映其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 采用Excel、 GraphPad Prism软件分析相关方剂基本信息,IBM SPSS Modeler、VOSviewer、Cytoscape软件对配伍中药性能、功效、关联规则、方剂主治等进行数据挖掘,并从高频的方剂、高频归经、药物用量及比例3个维度考察组方用药规律。结果 共得到646首方剂,甘草、黄芩、赤芍、当归、栀子等99味中药的配伍频次≥20次,性味以寒性,苦、辛、甘味为主,大多归肺、肝、胃经,功效以清热、解表、补虚为主,主治应用包括虚劳、目赤肿痛、骨蒸、黄疸等。黄芩-栀子-赤芍-甘草关联度最高,是组方核心药物。归肺经中药以柴胡主药,配伍甘草、黄芩等;归肝经中药以大黄、柴胡为主药,配伍赤芍、当归、鳖甲等;归胃经中药以大黄为主药,配伍甘草、枳壳、黄连等。大黄、柴胡用量均主要在3~15 g范围内,比例以1∶1最多,相关方剂组成以黄芩、栀子、赤芍等中药为主,主要治疗目赤肿痛、闭经等。相关方剂在防治肝系疾病方面的应用最多。结论 本研究阐明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大黄-柴胡药对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可为科学指导其临床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含有中医经典药对人参-附子的中医方剂组方规律。方法收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含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建立数据库,分析其主治疾病频次和用药频次,并分析治疗4种高频疾病的方剂组方规律。结果纳入含有人参-附子药对的方剂1067首,高频主治疾病为厥脱、虚劳、脾虚伤食、中风(脑卒中)等14种(频次≥20),常配伍药物21味(频次≥80),核心配伍药物为当归、肉桂、白术、茯苓、甘草、干姜6味,常用药物组合12组。治疗厥脱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白术、茯苓、甘草3味,常用药物组合6种;治疗虚劳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甘草、牛膝、白术、五味子、干姜、防风8味,常用药物组合52种;治疗中风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肉桂、当归、白术、甘草、干姜、防风、麻黄8味,常用药物组合34种,治疗脾虚伤食方剂中,核心配伍药物为茯苓、当归、白术、陈皮、干姜、肉桂、甘草、木香、厚朴9味,常用药物组合25种。结论利用数据挖掘方法探究含人参-附子药对方剂的组方规律,对其临床运用具有一定指导价值,为开展相关药物研发提供依据,也可为药对的组方规律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9.
祖国医学中的方剂配伍(包括丹参与红花配伍)药效的发挥并非是简单的药物功效相加或毒性相减,关键是在于中医方剂药物(成分)之间所发生的协同或制约等作用,以达到复方功效增强而显协同作用。然而,以往的中医方剂配伍研究当中,定量评价中药组分配伍拮抗或协同效应较少,研究方法也尚不完善,影响中医方剂迅速发展。因此,阐明中医方剂配伍缩影--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之间协同或拮抗效应等配伍关系及规律,建立方药配伍相互作用现代基础研究的新策略成为今后中医方剂研究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对《中医方剂大辞典》含生脉散(即人参、麦冬、五味子)类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为临床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整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包含人参、麦冬、五味子的有关方剂,录入中医辅助平台建立数据库,并对其中用药规律、主治疾病进行分析。结果:数据库中共记录有关方剂415首,核心药物组合25个,常与生脉散配伍的中药25味,从中选取血药"当归",气药"黄芪",阴药"山茱萸",阳药"附子"进行药物组合分析,显示生脉散类方虽变化复杂,但总体仍以益气养阴为主,随着配伍方药变化,治疗特点各异。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生脉散类方配伍方药广泛,治疗特点明确,多具补益功效;组方规律反应出生脉散类方在治疗不同疾病时的组方特点,对现代临床应用具有指导意义,为生脉散类方现代传承及产品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产后恶露不绝治疗的中医方剂组方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收录的恶露不绝治疗方剂,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配伍规律分析。结果:筛选出恶露不绝治疗方剂111个,涉及中药215味;出现频次≥6的药物45个,支持度≥10药物的组合48个,关联规则(支持度≥10,置信度≥0.85)13条;新方核心组合18个,新方剂4个。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录的恶露不绝治疗方剂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中心配伍,常以当归和川芎联合,并辅以补气药、温里药及清热凉血药。  相似文献   

12.
基于Apriori算法与网络关联的大黄-甘草药对数据挖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大黄-甘草药对的中医方剂用量、配比与方剂功效的关系。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组成含甘草、大黄的方剂共2 361首,利用计算机算法将方剂文本信息整理为表格形式,统计方剂中甘草和大黄的用药量、配伍比例及方剂功效,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图对三者间关系进行挖掘分析。结果:大黄常用剂量在25.16~35.16 g,甘草常用剂量在0~5.16 g,15.16~35.16 g;常用配伍比例为1/1,占总数的37.85%;方剂功效以止痛、清热、利水渗湿、消肿散结、解毒为主,且剂量、配比与功效存在相关关系。结论:应用Apriori算法及网络关联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可发现药对组成规律,为方剂配伍应用研究提供新的方法,为临床组方用药及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寻古方中桃仁药对的组方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国方剂数据库》《中华医典》《中医方剂大辞典》和《普济方》为数据采集源,收集整理2264首含有桃仁的方剂,运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网络图谱分析挖掘桃仁古方药物数量、主治疾病、方剂剂型、常用药对及其配伍规律。结果:桃仁古方药物累计668种,主治疾病819种,涉及汤剂、丸剂、散剂、丹剂、膏剂等剂型,核心配伍组合为当归、红花、川芎、赤芍药等活血行气中药。结论:数据挖掘技术能够揭示桃仁在方剂中用药规律,为桃仁组方临床运用提供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当归常与其他许多药物配伍使用,体现出良好的协调或制约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系列药对,本研究目的旨在探究当归系列药对的潜在规律。方法:从中医方剂数据库中检索出含当归的方剂16 529首,基于频次统计方法,建立数据库,对其配伍比例、主治疾病以及疾病所属科属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方剂中与当归配伍频率高于200次的药物有170味,高于1 500次的药物有22味。对这22个常用当归系列药对的进一步分析发现它们在方剂中都是以1∶1配伍最为常见,其次是1∶2,2∶1和3∶2;并且这些药对相关方剂所治疾病主要集中在内科与妇科。结论:本研究首次对当归系列药对进行系统的中医应用数据分析,发现了中医临床遣药组方过程中当归药对应用的一些规律性特征,为相关药对与方剂的现代研究及应用提供了指引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食欲不振方剂的配伍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医方剂大辞典》中用于治疗食欲不振的方剂,将方剂中所用中药、中药性味、归经、功效分类录入Excel 2013建立数据表.使用IBM SPSS Statistics 21及IBM SPSS Modeler14.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关联规则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用药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挖掘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规律,探索中医临床用药规律整理的方法.方法:收集到中医方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1 116首,构建乳腺增生病方剂库,运用关联规则分析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剂配伍规律.结果:在所使用的321种中药中,疏肝、养血、活血、化痰、健脾、补肾等几类药之间的配伍是最常用的药物组合,临床医家多以逍遥散作为基本组方结构.结论:以关联规则所得的中医治疗乳腺增生病的药对、药组反应了乳腺增生病的标本同治的治疗思想,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人工智能的普及,中医现代化研究得到极大发展。为探究辨证论治、组方配伍本质规律,方剂研究成为中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内容。为实现智能化中医诊疗,根据病症自动推荐准确有效的方剂成为研究关键。本文对近年来机器学习在方剂领域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将聚类、支持向量机、关联规则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和深度学习技术的特点及其在方剂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分析机器学习在方剂研究中遇到的困境及其相应的解决办法;指出机器学习在方剂研究中的趋势,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近13年间中医期刊中近百篇文献中治疗干燥综合征的137首方剂用药组方频数、用药配伍等规律的分析,对本病的治疗用药提出是否应当加强解毒润燥和活血化瘀之品应用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肖挹 《四川中医》2005,23(11):108-109
首先阐明了中药配伍与中医方剂配伍在研究层次与目的上的不同,进而在研究方法上强调中医方剂配伍规律研究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通过以病类方、以法类方、以方类方以及实验研究来探索方剂(药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以便更好地认识成方或组成新方,从而达到熟练运用方剂和方药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方剂配伍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味以上药物配合同用。配伍是中医用药的特色和优势所在,配伍规律是揭示方剂合理性的必要反映。通过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学研究、血清药物化学研究、复方代谢组学研究等,不但可探讨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更能揭示方剂配伍的内在规律,进一步发扬方剂的整体优势,为现代方剂组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和思想,在药效物质层面上配伍组合研发合乎时代要求的高效方剂。揭示方剂配伍规律,对于继承和发展传统中医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总结了以往方剂的拆方研究、药效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的研究、药理学研究等工作,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方剂配伍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