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尿渗透压测定对肾小球疾病及急慢性肾盂肾炎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国产FM3型冰点渗透压计测定经病理诊断的肾小球疾病及急、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的尿渗量、渗量比和无溶质水清除率.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局灶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及慢性肾盂肾炎均有明显下降(P﹤0.01).尿渗透压测定可以推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肾盂肾炎的性质,有利于临床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80例肾病患者和60例正常人,用自动生化分析仪器测定尿中酶的排出量,结果表明肾盂肾炎尿酶排出量增多而膀胱在尿酶排出量与正常对照无差异,肾小球肾炎尿酶排出量也多于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尿毒症病人尿酶排出量接近正常,说明通过尿酶测定可以区别上下尿路感染,而且肾单位损伤的其它疾病尿酶排出量也增加,在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34例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并与19例胃良性溃疡病人及23名正常人对比。结果表明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胃良性溃疡病人和正常人。有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尿多胺含量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和肝转移的胃癌病人。胃癌根治切除术后病人尿多胺含量比术前明显降低。尿多胺含量与胃癌病理分化程度无明显关系。我们认为尿多胺含量测定对胃癌辅助诊断,术前预测肿瘤转移及监测治疗效果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NAG对尿路感染定位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乙酸-P-O-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是一种细胞内溶酶体酶,以近曲小管含量最高。NAG是一种大分子物质,无法由肾小球滤过。尿和血清中NAG活性(浓度)变化与机体某些病理状态密切相关。本文重点报告尿NAG活性的测定对尿路感染定位的诊断意义。材料与方法1.检测对象:正常对照组28例,系某单位体检人员,经检查均无心、肝、肾、肺功能异常,年龄23~61岁.尿路感染患者为我科住院及门诊随访病人75例。其中急性肾盂肾炎25例,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35例,膀航炎15例,都是临床确诊的病人,年龄19~57岁。2样品收集:所有尿液均取清晨中…  相似文献   

5.
肾盂肾炎属中医“淋证”、“腰痛”、“虚劳”范畴,为上尿路感染,多为上行感染引起。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肾盂肾炎是细菌直接侵犯肾间质,引起急性化脓性炎症,临床表现除可有膀胱激惹症外,还可有腰痛及扣击痛和全身感染性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慢性肾盂肾炎多在尿路有复杂情况时发生,病程漫长,大部分时间无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间歇出现的真性细菌尿,及其它间质性肾炎的表现,有些病人在病程中可发生即(慢性肾盂肾炎急性发作),笔者自拟萆薢通淋汤治疗急慢性肾炎5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本文总结了尿红细胞活体染色后用普通光镜观察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肾盂肾炎的血尿标本70例,计算其尿畸形红细胞的排出量并相对照。结果表明肾小球肾炎与肾盂肾炎相对照有显著差异。肾小球肾炎与尿毒症因均属肾小球疾病,对照时无明显差异。说明临床上用该法鉴别肾小球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老年男性肾盂肾炎病因与临床表现特点,本文分析近几年我院收治的66例报告于下。1临床资料1.1病例:66例平均年龄问.25岁。急性肾孟肾炎46例,慢性肾益肾炎20例。1.2临床表现:头痛,恶心,呕吐,发热(8~3}5℃)46例(皆为急性肾盂肾炎组),慢性肾盂肾炎组Zo倒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病12例。排尿困难、尿流中断或尿后淋漓、腰能部酸痛64例。肾区叩击痛皆阳性。血WBC(11~32)X10/L,尿见白(土)22例,(+)16例,(针)28例,透明管型(抖)4例,非清洁尿沉渣中WBC>10个/高倍视野58例,尿菌落含菌数>10’/ml38例…  相似文献   

8.
L型细菌培养对慢性肾盂肾炎诊断治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英  陈炜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121-1121
肾盂肾炎是以细菌感染为主要病因。由于各种原因转为慢性肾盂肾炎后 ,许多患者虽无明显症状 ,但如不及时治疗 ,可引发高血压 ,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在临床诊断治疗中 ,部分患者常常因中段尿普通细胞培养阴性而导致延误治疗。本文对我院门诊、住院的慢性肾盂肾炎患者中段尿细菌培养 ,加做了 L型细菌高渗培养 ,使阳性检出率提高 82 .4% ,现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研究对象 患者 1 1 9例 ,其中女性 1 1 2例 ,男性 7例 ,年龄 1 9~ 6 7岁。既往有肾盂肾炎或慢性肾盂肾炎史 ,现又以轻度的腰痛或轻度蛋白尿等症状就诊。2 器 材2 .1 高渗…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酶斑点法(dat-immunobindingassay.DIBA),检测慢性肾盂肾炎病人尿液中巨细胞病毒(HCMV),同时应用ELISA法检测血中HCMV抗体。结果表明,尿中HCMV阳性率为52.9%,血清中HCMV抗体为57.3%,证明慢性肾盂肾炎发病与HCM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氟哌酸 (NFX)短程疗法治疗尿路感染 33例的疗效。1 临床资料33例均为我院近 2年的住院病人 ,膀胱炎 2例 ,肾盂肾炎12例。均符合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年龄 2 4~ 6 6岁 ,男 :女=1:2 3。全部病人经尿细菌培养 :大肠杆菌 2 9例 ,变形杆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粪链球菌各 1例。2 给药方法单独采用NFX治疗。每次 0 2g ,2次 /d ,膀胱炎病人给药2d ,急慢性肾盂肾炎病人给药 1周。观察方法 :治疗前和治疗后 3d、1周末、2周末分别做尿常规及中段尿培养 ,血常规 ,肝肾功能 ,准确记录症状和体征消失的时间。3 疗效评定标准有…  相似文献   

11.
分析45例确诊为肾结核的病人的临床资料。总结了肾结核的各种临床表现。对血尿及尿路感染的病人尤其青壮年应高度警惕肾结核。及时并多次查尿结核菌,必要时行进一步的泌尿系检查。讨论了尿沉渣、尿结核菌检查、腹部平片及肾盂造影的诊断价值,也涉及了肾结核与肾盂肾炎、非特异性膀胱炎、肾结石及肾小球肾炎的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2.
李艳辉  耿月娥 《吉林医学》1999,20(3):146-147
本文应用免疫酶斑点法(EIBA)检测肾盂肾炎病人尿液中巨细胞病毒(HCMV),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检测病人血中HCMV抗体,结果表明:尿中HCMV阳性率为52.9%,血清HCMV抗体为57.4%,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另外,还对20例病人进行尿液中巨细胞病毒分离,结果有3例阳性,阳性率15%,本结果说明肾盂肾炎发病与HCM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浓缩试验的临床意义浙江丽水地区人民医院(323000)金烈马大庆尿浓缩试验是一作法简单易行且较敏感的,通过准确的测定尿比重而了解肾远端小管浓缩功能的试验。作者观察了36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浓缩试验的变化,以探讨急性肾盂肾炎患者是否合...  相似文献   

14.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尿IL-8水平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惠琴  郑洁  王阳  宋新 《北京医学》2001,23(1):25-27
目的 探讨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和尿IL-8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双夹心双抗法检测了53例女性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尿中的IL-8水平。结果 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尿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急性肾盂肾炎病人血清IL-8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泌尿系感染病人血清IL-8水平与尿中白细胞数呈正相关,(P<0.001)。结论 尿IL-8升高可作为急性泌尿系感染的一个诊断依据,血清IL-8水平的升高可作为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为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作动静脉内瘘,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慢性肾衰病人,需长期作血液透析,如何选择理想的体外循环通路,即满足血液透析时能需的血流量,又不增加心脏的负担,对心功无影响,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的关键,1临床资料自1991年至1994年,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行前臂动静脉造瘘术12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约为27-66岁,左上肢7例,右上肢5例,全部病人为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7例,糖尿病肾小球肾炎2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临床主要症状为:少尿或无尿.全身浮肿…  相似文献   

16.
范小莹  汤德骥 《浙江医学》1993,15(4):203-204
采用双抗体放射免疫方法测定96例健康人及126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的血及尿铁蛋白值。31例红斑狼疮性肾炎的血及尿铁蛋白均超过正常最大值。39例慢性肾炎中,3例血铁蛋白、2例尿铁蛋白高于正常最大值。24例肾盂肾炎中,22例血铁蛋、24例尿铁蛋白高于正常最大值。32例下尿路感染中,2例血铁蛋白高于正常最大值,尿液铁蛋白均未超过正常最大值。结果表明,血及尿铁蛋白含量测定对红斑狼疮性肾炎与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与下尿路感染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艾迪氏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系临床常见病,艾迪氏计数(Ad-discount)即12h尿细胞排泄数是诊断尿路感染传统的、常用的尿细胞学检查方法,临床常用于慢性肾盂肾炎尿常规无明显异常者。为观察Addis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我们对疑似慢性肾盂肾炎患者40例,做Add...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在肾盂肾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19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NO2-含量。结果: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NO-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一氧化氮在急性肾盂肾炎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现将无白细胞尿的肾盂肾炎6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详见附表。讨论一、诊断(一)尿路感染:诊断主要依靠尿细菌学检查,当尿常规无白细胞尿时,容易漏诊。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球菌10~3~10~4/ml,尿沉渣革兰氏染色涂片细菌>1/油镜视野,膀胱穿刺尿培养细菌(+)均有诊断意义。本文6例符合,而涂片查菌且可弥补在应用抗生素药物等情况下培养不能生长细菌的缺点。2例厌氧菌亚硝酸盐试验阳性,可能意味着混合感染,上述检查互相补充,提高了诊断率。(二)肾盂肾炎:①临床特点,体温38~39.8℃4例(3例入院时已无热),腰痛4例,肾区叩痛及输尿管压痛2例。②6例均有蛋白尿(+~++),例6肾盂造影右肾盂饱满。③例2、5、6入院前后用抗菌素≥2种,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在肾盂肾炎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比色法检测19例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NO2^-含量。结果: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中NO2^-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一氧化氮在急性肾盂肾炎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