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运动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老年人冠状动脉病变(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35例临床疑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高龄患者行MPI及CAG检查,对比分析检查所见及诊断结论。结果 35例高龄患者中CAG阳性20例,MPI诊断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5%,80%,83%,71%。结论核素MPI反映心肌摄取显像剂的能力,与相应血管通畅情况和心肌细胞活性有关,联合CAG可以达到全面准确诊断冠心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岳瑞华  史若飞  沈钧乐  张红  祁书林 《重庆医学》2004,33(10):1494-1495
目的探讨99Tcm-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诊断冠心病(CAD)的临床价值.方法 72例患者,同时进行99Tcm- MIBI心肌灌注断层显像(SPE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CAG作对照,SPECT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96.36%、特异性58.82%,准确性指数87.50%、阳性预测值88.33%、阴性预测值88.33%.结论 SPECT与CAG从不同的角度诊断CAD,符合率较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两者应互相结合,而不能替代.若CAG阳性则冠心病诊断肯定,CAG与SPECT均阴性,可以排除冠心病,CAG与SPECT结果不一致时,须结合临床小心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双源 CT 冠脉成像( DSCTCA)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MPI)对冠心病( CAD)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115例临床确诊或可疑冠心病患者一周内分别行DSCTCA和MPI检查,并在一个月内完成冠脉造影( CAG). 以CAG结果为金标准,比较DSCTCA、MPI及两者联合运用诊断CAD、检出病变血管的效能. 结果:115例患者中,CAG有一支及一支以上冠脉管腔狭窄≥50%的患者68例,其中单支病变17例,双支病变35例,三支病变16例;共计204支,管腔狭窄率≥50%的冠脉累计135支. DSCTCA、MPI及二者联合运用诊断CAD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4%(56/68)、80.9%(38/47)、81.7%(94/115);76.5%(52/68)、78.7%(37/47)、77.4%(89/115)和92.6%(63/68)、76.6%(36/47)、54.8%(63/115);DSCTCA、MPI和两者联合使用检出病变血管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是77.8%(105/135)、90.5%(190/210)、85.5%(295/345);73.3%(99/135)89.0%(187/210)、82.9%(286/345)和85.2%(115/135)、82.9%(174/210)、33.3%(115/345). 结论:DSCT-CA和MPI均是临床诊断CAD的重要无创影像学检查方法,两者结合既能灵敏诊断心肌缺血,又能较好反映冠脉血管病变,为冠心病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99Tcm-MIBI核素心肌灌注显像(ECT)对冠心病(CAD)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300例住院患者,其中男234例,女66例.年龄30~85(57.5±16.5)岁.同时进行ECT和冠脉造影(CAG)检查,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ECT、CAG阳性100例(33.33%),ECT阳性而CAG阴性30例(10%),ECT阴性而CAG阳性52例(17.33%),ECT、CAG阴性101例(33.67%);②ECT对CAG阳性CAD诊断的敏感性为65.79%,特异性77.1%,阳性预测值为76.92%,阴性预测值为66.01%,准确性指数为71.02%.结论ECT是一种无创、方便、费用低的检查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 CAG)为“金标准”,探讨在腺苷负荷下99mTc-MIBI SPECT门控心肌血流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 MPI)对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的诊断效能。方法 43例怀疑CAD患者而进行CAG检查的患者,检查前均接受了腺苷99mTc-MIBI负荷门控MPI,观察患者心脏室壁血流灌注情况。与CAG检查结果相对照,比较腺苷负荷介入下MPI对CAD诊断的效能。结果 腺苷负荷MPI诊断CAD的灵敏度为84.6%,特异度为88.2%,准确性为86.0%,对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50%)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95.0%和82.6%,77.8%和88.2%,84.6%和70.0%。对单支、双支、3支冠脉病变诊断的灵敏度分别为71.4%,87.5%,100%。结论 腺苷负荷99mTc-MIBI MPI对CAD的诊断准确率高,对诊断无法进行运动患者的冠脉血管病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5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腺苷负荷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1 h后进行MPI,次日常规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67例患者在进行MPI后1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3条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血管管径狭窄≥50%为阳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 67例CAG检查患者中,获得阳性结果者52例,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46例;而CAG检查无明显狭窄的15例中,11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73.3%?② 85例心肌灌注显像患者中,91.7% (78/85)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83.3%(65/78),其次为潮热23.1%(18/78)?头昏20.5%(16/78)?心悸12.8%(10/78)?气短7.7%(6/78)?出汗7.7%(6/78),偶有恶心3.8%(3/78)?低血压3.8%(3/78)?呕吐1.3%(1/78)等?在停止注射腺苷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血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微,且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即刻心电图(IECG)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2例CAD患者分别在胸痛发作及静息状态行心电图检查,并比较STT变化,同期内(<2周)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CAG相比IECG检查诊断CAD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4%、78.9%。结论:IECG对CAD的诊断具有较高价值,可以作为CAG的筛选及补充手段,对于CAD的介入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有其时间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均行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典型心绞痛进行分组,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CG的诊断准确性。结果:ECG对CAHD诊断的敏感性为83.53%,特异性为51.43%,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41.67%,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非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4.00%,特异性为45.45%,与CAG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ECG检查可作为CAHD诊断方法之一,但仅凭ST-T改变不足以确诊,尤其是非典型心绞痛,需通过CAG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99mTc-MIBI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联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的诊疗价值。方法:2009年7月~2012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176例疑似CAD患者,行CAG或CAG联合SPECT检查。根据卫生部冠心病诊断标准并结合CAG和SPECT检查结果,选择性进行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CABG)。术后1~3个月复查SPECT,对比SPECT和CAG检查结果,分析两者在术前诊断和术后随访中的作用和意义。结果:176例均接受CAG检查,其中113例同时完成SPECT检查。诊断为CAD138例,CAG诊断敏感性93.4%(129/138)、特异性97.4%(37/38)、准确性94.3%(166/176);SPECT敏感性85.2%(69/81)、特异性90.6%(29/32)、准确性86.7%(98/113);CAG联合SPECT检查(其中任一项异常即视为阳性)的敏感性100%(81/81)、特异性87.5%(28/32)、准确性96.5%(109/113)。65例(其中PTCA 63例,CABG 2例)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完成SPECT随访,其手术前后室壁收缩增厚率和左室射血分数变化率与胸痛症状改善相关。结论:CAG联合SPECT检查可以提高CAD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SPECT对于CAD术后随访具有直观、量化、可重复和便捷的优势,并可以反映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官莉  袁耿彪 《重庆医学》2021,50(15):2634-2638,2642
目的 研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疑诊(S-CAD)患者危险度分层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入院的90例S-CAD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M PI和CAG检查.根据M PI所示患者心肌节段放射性摄取减低程度及CAG所示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别对患者进行危险度分层,以CAG分层结果作为标准,分析二者危险度分层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CAG低危组(轻度狭窄)21例,MPI低危组(轻度灌注减低)23例;CAG中危组(中度狭窄)49例,MPI中危组(中度灌注减低)38例;CAG高危组(重度狭窄)14例,MPI高危组(重度灌注减低)15例.MPI与CAG对S-CAD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结果呈中度相关(r=0.555,P<0.05),在低危组患者中无明显相关性(r=0.178,P<0.05),在中、高危组患者中呈高度相关(r=0.735,P<0.05).结论 MPI与CAG对S-CAD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且在中、高危患者的危险度分层相关性更高,对提示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及诊断CAD的意义较大;相较CAG检查,M PI也可以对非冠状动脉梗阻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起到更好的辅助诊断作用,以早期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的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2008年12月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性诊断及治疗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穿刺成功。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有1例撤除导营时发生右上臂酸痛。结论: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支架植入术具有损伤小、操作简单、止血方便、血管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小、不需卧床,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超声在冠心病(CAD)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患者67处病变在支架植入前后分别应用血管内超声进行分析,观察靶血管的斑块特点及偏心程度,测量血管最小腔径及腔面积、斑块面积,并根据血管内超声标准指导介入治疗.结果:32例CAD患者共置入67枚支架,在支架置入后,最小血管腔径及腔面积均较置入前增大、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管内超声可清晰显示冠脉内血管的结构,在支架置入后可观察支架的位置、贴壁情况、支架扩张情况,是评价冠脉支架置入理想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冠脉造影与冠脉CT在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准确性。方法:入选63例拟诊冠心病患者,同时行冠脉CT和冠脉造影。结果:共检测378支冠状动脉分支。冠脉造影显示轻度狭窄24支,中度狭窄19支,重度狭窄83支。冠脉CT显示轻度狭窄85支,中度狭窄14支,重度狭窄54支。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做为标准,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28.2%,准确性为53,1%;阳性预测值为46.49%,阴性预测值为77.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脉CT检测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相对偏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133例安贞医院冠心病患者的冠脉造影,结果表明:冠脉狭窄>50%者占82.7%;冠脉正常者19/133,其中冠脉痉挛8例,X-综合征11例,前降支心肌桥4/133。青壮年以冠脉单支病变较多,中、老年人以双支、多支和多处病变较多(P<0.05),青壮、中年、老年三组均以前降支受累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女性冠心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特点。方法对88例临床诊断为冠心病和疑为冠心病女性患者的心电图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并与同期检查的男性患者135例对比。结果女性心电图阳性率75.0%,男性阳性率54.1%;女性T波改变(45.5%)明显高于男性(31.9%);女性冠脉造影阳性率54.5%,男性冠脉造影阳性率68.9%;二者对比均有显著差异(P〈0.05)。女性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其次为三支、双支病变,病变部位以左前降支为主,其次为左回旋支、右冠脉、左主干。冠脉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结论女性心电图阳性率高,T波改变多见;冠脉造影阳性率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低于男性,重度狭窄明显低于男性(P〈0.05)。冠脉造影对女性冠心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但亦可能造成女性冠心病漏诊。  相似文献   

16.
17.
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及冠脉内支架植入术(IS)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较安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现已成为冠心病内科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我院心内科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完成PTCA及IS共500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64排128层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A)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与冠状动脉造影(CAG)诊断心肌桥的价值。方法整理2009年12月--2011年01月间,在我院做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病例,共206例,CTA诊断心肌桥病例41例,其中22例行DSA下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析CTA与CAG对MB影像学表现,评估MCA的狭窄程度。结果 CTA诊断的41例心肌桥病变血管44支,深肌桥36支,浅肌桥8支,其中22例CAG检查MB,检出19例,病变血管19支,未检出3例(CTA表现为前降支浅肌桥);CTA诊断41例MB,MCA狭窄程度均小于50%,CAG诊断MB,MCA狭窄程度分别为:小于等于50%,9例,大于50%小于等于75%,6例,大于75%小于100%,4例。结论 64排128层CTA诊断MB-MCA即可以观察到MCA,也能观察到MB,同时可以观察到肌桥的厚度(即MCA的深度),但是所观察到的MCA狭窄程度与CAG观察到的有差异。CAG可在动态下观察到MCA的狭窄程度,对MCA的狭窄有准确的判断,但是CAG不能观察到MB。CTA和CAG诊断心肌桥是互补的,对心肌桥的诊断应为即能观察到MB,又能观察到MCA并准确判断其狭窄程度,才是最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支架植入术 (IS)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对 5 4例患者按Gruentzig建立的方法进行PTCA和 /或IS。结果 单支病变 19例 ,双支病变 2 4例 ,三支病变11例。 48例进行了PTCA ,成功率 93.8%。扩张 71处病变 ,A型病变 34处 ,B型病变 2 8处 ,C型病变 9处。完全闭塞病变 4处 ,病变成功率 95 .8% ,38例进行了IS ,共植入支架 43只 ,成功率 97.6 %。无急诊冠状动脉搭桥和死亡发生。结论 PTCA及IS作为严重冠心病的介入治疗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林英忠  王凤等 《医学文选》2001,20(3):266-267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闭塞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用冠脉内支架术治疗80例冠心病患者,并与单纯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的40例冠心病患者比较其急性冠脉闭塞发生率。结果:病例组急性冠脉闭塞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发生率为7.5%(3/40),3例急性冠脉闭塞患者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1例,发生急性血管闭塞时间均在术中,经处理后3例冠脉均获再通,结论:植入支架是预防PTCA术中急性冠脉闭塞有效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