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213例脑挫裂伤患者,入院时均无或仅有较小颅内血肿,均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治疗组106例脑挫裂伤患者早期用速尿脱水,7h内不用甘露醇;对照组107例早期用甘露醇脱水,其他止血、护脑等基本治疗两组相似。72h内动态复查头颅CT,观察颅内进展性出血的发生率及手术率,伤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出现颅内PHI36例(34.0%),对照组为62例(57.9%);治疗组需开颅清除血肿者12例(11.3%),对照组为27例(25.2%);GOS评价预后,治疗组恢复良好者73例(68.9%),对照组53例(49.5%),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挫裂伤后早期应用速尿脱水,不用甘露醇,能减少颅内PHI的发生率及因此而需手术患者的比例,降低脑挫裂伤患者的残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合用速尿治疗颅高压的疗效。方法对60例各种原因行脑外科手术后出现颅内压增高的患者、依据使用不同剂量甘露醇单用或加用速尿而分为半量甘露醇(0.5 g/kg)组(A组)、全量甘露醇(1.0 g/kg)组(B组)、半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C组)及全量甘露醇 速尿(20 mg)组(D组),通过颅内压监测,观察各组降低颅内压的效率、血浆渗透压及肾功能改变。结果(1)在降低颅内压的有效率、颅内压反跳率、药效持续时间上,C、D组明显优于A、B组(均P<0.05);降压幅度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2)连续降颅压治疗第5 d及第7 d时,各组均出现血浆渗透压的升高,与C组相比,B、D组升高更明显(P<0.05~0.01)。(3)连续使用甘露醇第5 d、7 d,与C组相比,B、D组血尿素氮、肌酐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半量甘露醇 速尿治疗颅内压增高疗效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在不同使用方法和剂量上的降颅压效果,探讨临床合理的药物降颅压方法。方法12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5组,全部进行持续颅内压(ICP)监测,连续观察静脉使用甘露醇、速尿和白蛋白后的ICP、血钾、血钠和血尿素氮(BUN)的变化。结果甘露醇和速尿降ICP作用明显(P<0.05);半量甘露醇加速尿或白蛋白降ICP作用显著(P<0.05)且持续时间长(P<0.05);降ICP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电解质、肾功能的异常和ICP的反跳现象。结论半量甘露醇+速尿降ICP的方法值得临床提倡;半量甘露醇联合使用中、大剂量白蛋白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是适宜的降ICP方法。  相似文献   

4.
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合理治疗方法。方法我科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患者168例,并根据CT检查结果及病史、症状、体征分别采用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46例,手术治疗122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立即应用大剂量激素、速尿、甘露醇、20%人体白蛋白治疗,并气管切开。结果本组168例,伤后6个月按GOS分级评估预后,良好44例,占26.2%;轻残37例,占22.0%;中残30例,占17.9%;重残17例,占10.1%;植物生存8例,占4.8%;死亡32例,占19.0%。32例中直接死于颅脑损伤25例,占死亡总数的78.1%;死于并发症7例,占死亡总数的21.9%。结论脑挫裂伤并颅内血肿的治疗应根据CT表现,并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选择。手术治疗颅内操作在放大镜下进行有助于彻底地清除挫裂伤灶,可靠止血和保护未破裂的脑血管。在某种程度上,有比显微镜下操作方便、快捷、实用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尿β2微球蛋白(Uβ2-MG)、尿白蛋白(UIAb)、尿IgG(UIgG)变化及其早期肾功能损害.方法 用放射免疫(RIA)法检测30例脑出血患者甘露醇治疗前后Uβ2-MG、UIAb、UIgG.结果 甘露醇治疗前尿微量蛋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P>0.05);治疗后尿微量蛋白变化与对照组及治疗前比较均具有非常显著的差异性(P<0.001).结论 甘露醇治疗后早期肾功能损害以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降低为主,从而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应严格掌握甘露醇的适应证、剂量以及血浆渗透压的监测;并在甘露醇使用的同时尽量避免使用肾毒性及肾代谢的药物.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甘露醇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检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对判断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甘露醇后肾功能损害的临床价值 ,及甘露醇的剂量、时间与肾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 32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使用甘露醇前后尿中 RBP含量。结果 用甘露醇治疗后尿 RBP较治疗前增高 (P<0 .0 5 ) ,甘露醇总剂量≥ 5 0 0 g时尿 RBP增高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结论  (1)大剂量的甘露醇能诱发肾功能损害 ;(2 )尿 RBP可作为判断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灵敏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6年1月至2003年12月应用血液透析救治甘露醇所致少尿型急性肾衰病人3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7例中男28例,女9例。年龄20~81岁,平均(51±9.8)岁。脑出血14例、脑血栓8例、重症脑挫裂伤7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8例。同时伴有高血压者22例、糖尿病者11例、冠心病者8例。均应用了脱水药物甘露醇。1.2临床表现37例均有颅内压明显增高,并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或瞳孔变化,有血尿,容量负荷增加。少尿31例,无尿6例。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26例。用甘露醇累积用量(1329±267)g,平均日用量(241±43)g。肾损害出现时间在甘露醇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单纯甘露醇治疗对双侧额叶底脑挫裂伤后迟发性脑水肿形成的影响。方法将87例患者随机分成单纯治疗组及综合治疗组,分析发生迟发性脑水肿病例的相关性。结果在2周后单纯组与综合治疗组迟发性脑水肿的发生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单纯甘露醇治疗双侧额底脑挫裂伤比采用高渗氯化钠等综合治疗措施更易发生迟发性脑水肿。  相似文献   

9.
脑挫裂伤脱水抗渗治疗12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近两年依据谭宗德的脑挫裂伤临床分型,对127例Ⅰ、Ⅱ型脑挫裂伤采用甘露醇配伍β-七叶皂甙钠治疗,其治疗及预后有明显改进,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半量与全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比较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脑出血是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主要是积极消除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有时甚至成为抢救的重要手段。甘露醇是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有效药物。大剂量应用甘露醇时,往往诱发或加重肾功能损害,且可出现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而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自1999年2月~2002年6月用半量甘露醇与速尿治疗脑出血,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