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李冰 《医学文选》2002,21(1):112-113
1 病例介绍  例 1 :患者 ,女 ,49岁 ,教师。1 0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臂上举无力 ,上楼梯困难 ,并出现相应部位的肌肉疼痛。近 4年来抬头及咀嚼无力 ,曾被诊断为“多发性肌炎”用激素治疗后症状好转 ,但症状反复出现 ,且有加重的趋势。查体 :神志清晰 ,语音低弱。耸肩、转颈无力 ,四肢近端肌力 级 ,远端肌力 级 ,肌张力低 ,双上臂肌肉压痛 ,无肌肉萎缩。四肢腱反射减弱 ,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 :乳酸脱氢酶( LDH) 642 U/L,血清肌酸磷酸激酶 ( CPK) 670 U/L,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 ( CK- MB) 5 0 U/L,α-羟丁酸脱氢酶 (α- HBD…  相似文献   

2.
对104例肌酸激酶活性高于500U/L(正常值为10~170U/L)而无肌无力体征患者的肌肉活检组织标本进行分析,对其中55%的病例作出了明确或疑似诊断。最常见的确诊疾病为:糖原贮积疾病、肌营养不良和炎症性肌病。对儿童或肌酸激酶高于2000U/L的患者作出诊断的概率较大。慢性高肌酸激酶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49岁,汉族,因进行性四肢无力3年,发作性晕厥1周入院。患者于1997年6月无诱因出现腰痛,伴四肢无力,按“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症状进行性加重,下蹲、抬头、吞咽均感困难。1999年10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查肌酶谱:CK(肌酸磷酸激酶)721U/L,ALT(丙氨酸转氨酶)、AST(天冬氨酸转氨酶)、LDH(乳酸脱氢酶)均增高,CK-MB(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正常;肌电图示肌原性损害;右小腿肌肉活检表现为肌纤维变性、粗细不一,间质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病理诊断多发性肌炎。给口服泼尼松60mg/日,1个月后好转出院。院外坚…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5岁,于2003年3月因周身进行性无力2年就诊。患者于2年前始出现周身乏力,不能耐受疲劳,但尚不影响日常生活,无晨轻暮重现象,无麻木,曾多次在外院按神经衰弱诊治,无好转。后病情缓慢进展,不能爬楼梯,有时咀嚼、吞咽亦费力,无饮水呛咳。曾于2003年1月到某省三甲医院神经内科行肌电图检查示:肌动作电位未见肌源性或神经源性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正常,重频刺激未见递增或递减现象。血肌酶学:CPK260.00(25-190)U/L,LDH250(109.00-245)U/L,GOT60(0-40)U/L,B超示脂肪肝。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良性肌炎临床特点、病因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1月~2006年12月24例儿童急性良性肌炎的临床特点、实验室资料及诊治情况。结果:24例均为急性起病,16例有前驱感染症状,其中上呼吸道感染14例,消化道感2例。主要表现为双下肢特别是小腿肌肉疼痛,伴步态异常。1~2岁幼儿表现为哭闹、烦躁、拒站、拒走或易摔倒。查体均无皮肤异常感觉或神经病理征。4例哭闹、拒站的幼儿心脏听诊闻及奔马律。血清肌酸肌酶(CPK)在急性期显著增高,一般在580U~1600U/L(正常值24~195U/L)。结论:儿童急性良性肌炎起病突然,儿童主要为晨起突发小腿肌肉疼痛和步态异常。婴幼儿主要表现为烦躁、哭闹、拒站。结合急性期血清CPK显著增高可基本诊断此病。本病预后良好,需与流感过程中肌痛、流行性肌痛、多发性肌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6.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79岁,间断背痛10d,心前区疼痛3d急诊入院.既往因病窦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10a.查体:体温(T)35.9℃,脉搏(P)66次/min,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急查血清心肌酶:肌酸肌酶(CK)1404.00IU/L,肌酸肌酶MB同工酶(CK-MB)135.00U/L,碱性磷酸酶(ALP)80.00U/L,乳酸脱氢酶(LDH)366.00U/LH BDH366.00U/L,天门冬转氨酶(AST)155.00U/L,丙氨酸转氨酶(ALT)24.00U/L.查心电图示:双腔起搏心电图,Ⅲ导联第1、第2、第3、第5、第6、第7心搏及avF导联第1、6个心搏为VAT起搏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7.
病人 ,女 ,47岁。四肢无力 12 0 d,蹲下起立困难 ,渐加重来诊。化验肌酶增高 ,拟诊多发性肌炎。无特殊病史及家族史。查体 :双上肢肌力 级 ,双下肢近端肌力 级 ,远端肌力 级 ,四肢肌肉无萎缩及压痛 ,双下肢腱反射减低。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正常 ;肌酶 :天门冬氨致氨在转移酶 1934nmol· s- 1 /L ,丙氨致氨基转移酶 170 0 nmol· s- 1 /L,乳酸脱氢酶 12 .8μmol· s- 1 /L,肌酸磷酸激酶 2 6 15 U/L;甘油三酯 1.4mmol/L,胆固醇 6 .9mmol/L.病理检查 :光镜见肌纤维横纹较清晰 ,间质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肌纤维粗细较均匀 ,…  相似文献   

8.
例1男性 ,41岁 ,因突发心前区压榨样疼痛伴胸闷2天于2002年9月11日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38.2℃ ,全身皮肤粘膜未见瘀点、瘀斑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 ,胸骨无压痛 ,两肺未闻及干湿音 ,心率92次/min,律齐,心音低钝 ,未闻及杂音。腹平软 ,无压痛 ,肝脾肋下未及。既往体健。实验室检查 :血肌酸磷酸激酶703U/L(正常38~174U/L),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MB17U/L(正常2~25U/L)。心电图检查 :Ⅱ、Ⅲ、aVF导联均可见异常Q波伴ST段弓背样抬高。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数5.4×109/L,血红蛋白112g/L,血小板数60×109/L。入院后复查心肌酶谱 :天门冬酸氨基…  相似文献   

9.
1病例简介患者,男,55岁,因胸闷气急于2006-04-15入院。入院前3d患者出现胸闷气急,于上海市胸科医院急查心肌酶谱: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85U/L,肌酸激酶(CK)385U/L,AST300U/L,乳酸脱氢酶(LDH)4211U/L;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0次/min,左心室高电压。入院后复查心肌酶谱:CK-MB75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性,79岁,间断背痛10d,心前区疼痛3d急诊入院。既往因病窦综合征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后10a。查体:体温(T)35.9℃,脉搏(P)66次/min.心界不大,心率66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急查血清心肌酶:肌酸肌酶(CK)1404.00IU/L,肌酸肌酶MB同工酶(CK-MB)135.00U/L,碱性磷酸酶(ALP)80.00U/L,乳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11.
<正>患者,男,27岁,以"四肢肌无力7年"于2018年5月17日入院。患者7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肌无力、肌痛,四肢为甚,近、远端同时受累,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可缓解、症状反复出现,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ALT221 U/L,AST304 U/L,CK6 734U/L,诊断为"多发性肌炎",予以甲泼尼龙80 mg静脉滴注,1次/d,治疗10 d后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复查血ALT 209 U/L,AST371 U/L,CK 6 431 U/L,遂转诊至华西医院风湿免疫科。患者无特殊家族史。入院后查体:神志清楚,生命体征平稳。心脏叩诊心界无明显变大,听诊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上、下肢近端肌力均3级,上肢远端肌力4级,下肢远端肌力3级,肌肉轻度萎缩,无肌肉压痛,步态正常-实验室检查提示血  相似文献   

12.
张亚萍  孙楠 《新疆医学》2000,30(4):257-258
甲状腺机能减退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所致。起病缓慢,临床并不少见。但以心肌酶开高报道甚少,现把我院1997—1998年收治5例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男性3例,女性2例。4例浮肿,汗少,胸闷,气短,心包积液。1例全身浮肿,肌肉发紧,肌活检排除肌病。5例血清肌酸肌酶(CPK)显著升高,心电图无异常改变。入院给予忧甲乐100μg/天口服20天左右,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_3)总甲状腺素(TT_4)恢复正常;肌酸激酶(CPK)促甲状腺素(TSH)降至正  相似文献   

13.
<正>1病例患者男性,61岁,因"周身乏力半月"于2017年02月08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患者于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开始出现周身乏力,伴有出汗,休息时症状稍有改善,于外院复查心肌酶谱时发现心肌酶明显升高,肌酸激酶1130U/L,肌酸激酶同工酶1456U/L,乳酸脱氢酶1105U/L,肌钙蛋白1.85ng/L。无心悸、气短,无胸闷、胸痛,无咳嗽、咳痰。既往史:阑尾切除术病史30余年;肾病综合征、膜性肾病病史1年半,给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a-羟丁酸脱氢酶(HBDH)、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及血肌钙蛋白(cTnI)、肌红蛋白(Myo)在急性PTE继发心肌损害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三间医院近5年来影像学确诊的36例PTE住院患者,采用免疫化学发光法及速率酶学法分别测定血清Myo、cTnI、CK-MB、AST、LDH、HBDH、CK水平,以同期住院非PTE、无缺氧及合并心、肝、肾疾病者为心肌生物标记物基线值组.并与肺栓塞面积、肺动脉高压、死亡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患者心肌生物标记物升高:AST(56.14±15.73)U/L,LDH(303.06±94.99)U/L.HBDH(234.67±87.86)U/L,CK-MB(26.19±12.39)U/L,CK(129.25±76.14)U/L,Myo(70.63±45.75)ng/ml,cTnI(0.45±0.41)ng/ml,与基线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ST、CK-MB与死亡显著相关;cTnI与肺动脉高压相关;Myo与肺动脉高压和大面积肺栓塞相关. 结论 心肌生物标记物AST、LDH、HBDH、CK、CK-MB、Myo、cTnI可作为诊断PTE继发心肌损害的指标.AST、CK-MB、cTnI、Myo可监测病情,作为PTE继发心肌损害预后参考指标.心肌生物标记物检测对急性肺栓塞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吴熙  田新平  于学忠 《北京医学》2006,28(3):189-189
患者 女,44岁,因四肢乏力5年、多发皮下结节3年,于2005年3月2日入院.患者于1999年5月无诱因出现低热,双眼睑水肿伴棕红色斑样改变,5月底面部出现红色斑疹,后渐出现四肢乏力,颈、肩部肌肉疼痛,声音嘶哑,进食后呛咳,胸前区散在小丘疹,双手甲床周围有充血性红斑伴脱屑.6月查肌酸激酶(CK)4150U/L,肌电图示肌源性损害.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82岁。因阵发性心前区压榨样不适4个月并加剧1.5d就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抬高0.05 mV伴异常Q波,相关导联T波双向;心肌酶谱:肌酸磷酸激酶(CPK)220 U/L,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28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45U/L,肌钙蛋白阳性。拟诊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恢复期)。入院后口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肌酶异常升高对假肥大型肌营养不良症的早期诊断价值和基因携带者筛查的意义。方法:对3例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DuchenneMuscularDystrophy型(DMD)、1例BeckerMuscularDystrophy型(BMD)的临床资料及血清肌酶谱检验结果结合复习文献,进行分析。结果:4例患者,男性,临床体征Gowers征(+),3例DMD血清酶AST、ALT、LDH、HBDH平均分别为172U/L、315U/L、1103U/L、950U/L,约为正常人的5倍以上。CK、CKMB平均分别为11402U/L和433U/L,高达正常上限的60倍和30倍,CKMB/CK为3.8%,ALP、GGT、BUN、Gr、UA、血清离子及外周血象未见异常。1例BMD除CK为2207U/L, LDH、ALT、CKMB仅轻度增加。结论: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是X染色体连锁隐性遗传的儿童致死性神经肌肉系统疾病,血清生化最显著的改变是血中肌酶浓度异常升高,CK尤为明显。在可疑孕妇和幼儿中进行血清生化检验筛查,对假肥大肌营养不良症的早期诊断和基因携带者的检出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创伤性脑损伤患者发生早期心肌酶谱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观察组患者65例,根据入院时GCS评分分为两个亚组:重型(含特重型)脑外伤组(GCS≤8分)15例,轻中型脑外伤组(GCS 9~15分)50例;健康对照组32例,为同期住院耳鼻喉科患者。入院24 h内测定血清心肌酶(ME)[谷草转氨酶(AST)、肌酸肌酶(CK)、肌酸肌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HBDH)]。结果:脑外伤患者心肌酶升高发生率为75.4%,对照组心肌酶基本正常,两组AST[(35.98±27.70)U/L vs(18.19±3.90)U/L];CK[(531.28±602.20)U/L vs(89.13±41.80)U/L]、CKMB[(24.05±18.00)U/L vs(12.97±4.20)U/L]、LDH[(227.46±88.90)U/L vs(154.75±26.70)U/L]、HBDH[(175.26±60.20)U/L vs(118.63±18.60)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情越重(GCS评分低,死亡风险高),ME值含量越高。死亡患者ME值含量明显高于存活者。结论:急性创伤性脑损伤患者ME值含量升高,早期检查心肌酶可作为伤情判断的指标之一,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心肌酶谱检验在精神分裂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50例精神分裂患者视为观察组,5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心肌酶谱: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a-羟丁酸脱氢酶(a-HBDN)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治疗两周后的血清心肌酶谱水平(56.12±6.01U/L、244.18±18.62U/L、227.66±12.41U/L、22.33±1.78U/L、174.61±11.52U/L)较入院时(96.26±10.23U/L、374.611±22.63U/L、485.32±35.62U/L、36.61±2.11U/L、235.62±13.55U/L)明显更低,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入院时及治疗两周后的AST、LDH、CK、CK-MB、a-HBD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3.05±4.01U/L、145.03±13.07U/L、80.29±5.16U/L、12.32±1.21U/L、111.32±9.48U/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各项血清心肌酶谱指标与健康人有显著的差异,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实验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制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实验性多发性肌炎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方法 利用家兔骨骼肌匀浆加弗氏完全佐剂多次免疫豚鼠制成实验性多发性肌炎模型,观察其症状表现、肌肉病理及肌酶谱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豚鼠于免疫注射第5周开始有活动减少、倦怠嗜卧、食欲及体重明显下降等表现;肌肉病理活检可见模型组肌横纹模糊、消失,肌纤维排列紊乱或变性坏死,肌间结缔组织增生;肌酶谱中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谷草转氨酶(AST)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结论 提示本研究造模方法可作为研究人类多发性肌炎的一个重要手段,可为阐明其发病机理及治疗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