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护士感知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抽取杭州市某医院185名在岗护士进行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某医院护士工作倦怠检出率为64.10%,其中10.60%的护士为高度倦怠,45.87%的护士为中度倦怠,轻度倦怠的护士占7.63%。护士的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呈负相关。回归分析表明,工具性支持和情感性支持对情感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护士感知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高度相关,应采取支持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护士工作倦怠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工作倦怠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预防和减轻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问卷(CMBI)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342名河南省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查,用频数统计、相关和分层回归进行分析。[结果]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总体检出率达到75.5%,其中,轻度倦怠为35.4%,中度倦怠为32.2%,高度倦怠为7.9%。艾滋病医护人员消极应对方式得分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3.651,P﹤0.001)。其消极应对与耗竭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r=0.242,P﹤0.01;r=0.144,P﹤0.01);积极应对与成就感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340,P﹤0.01)。积极应对对其成就感降低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t=-6.380,P﹤0.01);消极应对对其耗竭和人格解体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t=4.338,P﹤0.01;t=2.215,P﹤0.05)。[结论]应对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问题给予更多关注,并考虑应对方式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李永鑫  李艺敏 《中国校医》2007,21(3):260-261,264
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为对教师的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RRS)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高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客观支持能够预测教师的耗竭(P<0.05)和人格解体(P<0.01)水平,主观支持能够预测教师的耗竭(P<0.01)、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的水平。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4.
教师工作倦怠与人格特征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现状及其与人格特征的关系,为制定教师工作倦怠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简式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对350名教师进行测试。结果教师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8.6%,中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19.7%,重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4.3%;精神质对人格解体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1),内外向对耗竭(P〈0.05)、人格解体(P〈0.01)和成就感降低(P〈0.01)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神经质对耗竭(P〈0.01)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心理控制源对耗竭(P〈0.01)和人格解体(P〈0.05)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应当重视教师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人格特征对其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河南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状况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进行有效支持和干预提供帮助.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222名河南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河南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在耗竭维度上的检出率为26.1%(58/222),人格解体维度的检出率为54.5%(121/222),成就感降低维度的检出率为4.5%(10/222);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客观支持与成就感降低呈显著负相关(r=-0.151,P<0.05),主观支持与耗竭和成就感降低均呈显著负相关(r=-0.215,-0.176,P<0.01),支持利用度与成就感降低里显著负相关(r=-0.231,P<0.01);分层回归显示,主观支持对耗竭的预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083,P<0.01),支持利用度对成就感降低的预测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42,P<0.01).结论 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的情感耗竭及人格解体症状较严重,社会支持对其工作倦怠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目前脑力工作者的职业倦怠情况,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选取新疆乌鲁木齐市脑力作业人员1 200名,采用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中1 100份有效问卷进行分析。结果 1脑力工作者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的总检出率分别为17.45%、45.91%和60.91%,轻度、中度和重度倦怠的检出率分别为33.27%、37.91%和8.64%,其中科研人员职业倦怠的检出率、中度和重度职业倦怠的检出率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2科研人员在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的得分均高于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3不同民族在职业倦怠各维度和职业倦怠总得分上均无差异,女性、未婚、低收入及低教育水平者较容易发生职业倦怠;4脑力工作者出现职业倦怠更可能是在工作早期。结论脑力工作者职业倦怠状况较严重,并且以科研人员的职业倦怠情况最为严重,因此应该受到重视。此外,脑力劳动者的职业倦怠情况因人口学特征不同而异。  相似文献   

7.
李慧民  李莉  张晓慧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092-4094
目的 了解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式工作倦怠量表(CMBI),简易应对方武问卷(SCSQ)以及自编工作压力源问卷对342名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①工作倦怠3个维度与工作压力源和应对方式的多个因素有显著相关关系(P< 0.05和0.01).②管理问题和职业风险的压力对情感耗竭以及职业风险对人格解体的预测作用均极其显著(P<0.01);消极应对对于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P< 0.01和0.05),而积极应对对成就感降低具有显著反向预测作用(P<0.01).③Amos路径分析表明,职业风险的压力和消极应对方式直接影响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人际排斥的压力直接影响成就感降低,而积极应对反向作用于成就感降低;消极应对在压力源和工作倦怠中起着部分的中介作用.结论 应当重视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问题,指导他们使用积极的应对方式,以降低其工作倦怠水平,提高工作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某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工作倦怠的状况,为进行有效的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工作倦怠问卷对342名来自某省农村县、乡、村三级艾滋病定点医疗卫生单位的艾滋病医护人员进行测试.结果 农村艾滋病医生、护士及检验人员在工作倦怠3个维度上的检出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检验人员的高度倦怠检出率(20.0%)最高,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医护人员的情感耗竭得分(20.12±6.76)明显高于女性(18.92±6.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级职称者的情感耗竭得分(20.07±6.12)和成就感降低得分(15.87±4.83)明显高于中高级职称者(分别为18.76±6.93、14.28±5.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业年限短的医护人员其人格解体得分明显高于从业年限长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省农村艾滋病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状况比较严重,不同人口特征群体的倦怠表现不同,应给予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国内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现状,为缓解教师的工作倦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aslach倦怠量表(MBI)对保定市512名高校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男性教师非人性化程度比女性严重,同时比女性体会到更多的个人成就感;年轻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而个人成就感低;低职称教师总体倦怠水平高;博士学历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本科学历教师个人成就感低;经济收入方面,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教师情感耗竭程度高。结论高校教师的工作倦怠在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经济收入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现状,探讨工作倦怠的影响因素,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东莞市某镇2 019名外来务工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构建个体应对方式和工作相关情况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多指标多原因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拟合、修正和评价。结果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3个维度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得分分别为(3.92±0.83)、(3.46±0.83)、(3.40±0.94)分;男女个人成就感降低、在婚与非婚情感耗竭、不同文化程度情感耗竭及人格解体、不同年龄情感耗竭4项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构建的模型有较好的拟合数据,拟合指数χ2/df=2.99,RMSEA为0.059,NNFI为0.91,IFI为0.92,CFI为0.93。工作强度、工作时间、工作环境满意度、工作单调、个体应对方式对情感耗竭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收入、工作单调、个体应对方式对个人成就感降低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倦怠状况比较普遍,并随着个体特征与工作相关情况的不同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1.
王阳  杨小湜  吴辉  王甲娜  王烈 《职业与健康》2011,27(19):2168-2171
目的分析医护人员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及明尼苏达工作满意度问卷(Minnesota Satisfaction Questionnaire,MSQ)对辽宁省铁岭煤矿集团总医院的600名医护人员进行自填式问卷调查。结果 30~39岁年龄组及工作年数在10~19 a的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维度得分最高,分别为11.70±7.01、6.15±5.68和11.92±5.82、6.26±5.95;离异的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最低,得分为19.81±6.93。承担科主任或护士长管理职位的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度比未承担管理职位的医护人员低。高级技术职称的医护人员个人成就感明显高于初级职称者,没有夜班的医护人员在总体工作满意度上得分明显高于有夜班人员。医患关系严重紧张的医护人员的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维度得分高于一般紧张的医护人员,而工作满意度得分低于一般紧张的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与情绪衰竭、人格解体、离职意愿呈负相关关系,而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年龄、工作年数、婚姻状况、管理职务、技术职称、夜班工作、医患关系都影响到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医护人员的工作倦怠及工作满意度影响离职意愿。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护士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现状,明确职业压力、应对方式与职业倦怠的相关性,为减轻ICU护士职业倦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3年10月对唐山市工人医院13个ICU 204名护士,采用护士工作压力源、简易应对方式、职业倦怠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士工作压力总分为(2.36±0.42)分,其中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是其护士最主要工作压力源(2.95±0.67)分。ICU护士积极应对方式为(1.78±0.46)分,与全国常模无差异;消极应对方式为(1.16±0.54)分,低于全国常模;ICU护士情感枯竭为(26.60±10.23)分,个人成就感为(26.20±9.78)分,去人格化维度为(6.99±5.31)分。相关性分析显示,ICU护士职业压力、消极应对与情感枯竭、去人格化呈正相关,积极应对与个人成就感呈正相关(P〈0.05)。结论 ICU护士职业压力愈大,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愈重,积极应对方式可提高护士的个人成就感,消极应对方式易使情感枯竭、去人格化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制鞋工人职业应激与工作疲竭感的关系。[方法]以制鞋业农民工为研究对象,使用职业应激调查问卷、工作疲竭感问卷进行调查,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女性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评分高于男性;低工龄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工作疲竭感评分高于高工龄组;未婚组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和工作疲竭感评分高于其他组。职业紧张各因素与工作疲竭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情感耗竭、个人成就感、工作疲竭感与技能、主管支持、同事支持呈负相关;工作疲竭感与决策权呈负相关;人格解体与主管支持呈负相关;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工作疲竭感与工作心理需求、外在付出、内在投入呈正相关;个人疲竭感与回报呈负相关。工作疲竭感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贡献因素为付出与回报比、内在投入;负面影响因素为工作自主和社会支持。[结论]职业应激对工作疲竭感具有一定影响,社会应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减轻职业应激所导致的工作疲竭感。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三甲医院医生职业倦怠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了解医生的职业倦怠现状,为提高卫生人力资源管理效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方法,用MBI-HSS量表对256名医生进行调查。结果81.2%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情感衰竭现象;有66.4%的被试者有一定程度的去人性化现象;76.2%的被试者没有个人成就感;男性医生在去人性化和个人成就感方面要显著高于女性医生;低学历被试者的个人成就感要低于高学历的被试者。未婚医生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已婚医生。低职称者在去人性化方面显著高于高职称者,其个人成就感低于高职称者。结论医生的职业倦怠状况较为普遍,且严重程度令人堪忧。在预防和矫治职业倦怠时,应重点关注男性年轻医生和低学历、初级职称人员。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法官工作倦怠水平的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为法官工作倦怠干预提供帮助。[方法]采用中文版工作倦怠量表(CMBI)和社会支持问卷(SSRS)对247名法官进行测试。[结果]法官轻度工作倦怠的检出率为34.4%,中度为29.1%,重度为6.4%;主观支持能够预测法官的情绪耗竭(β=-0.229,P〈0.01)、人格解体(β=-0.256,P〈0.01)和成就感降低水平(β=-0.266,P〈0.01),支持利用度能预测法官的人格解体水平(β=-0.140,P〈0.05)与成就感降低水平(β=-0.158,P〈0.05),年龄能够预测法官的成就感降低水平(β=-0.138,P〈0.05)。[结论]应当重视法官的工作倦怠问题。并充分考虑社会支持对法官工作倦怠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为促进教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安徽省淮北市4所中学的310名教师,采用教师职业倦怠量表(MBI-ES)进行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情绪衰竭、去个性化和自我成就感3个维度的得分分别为2.53±0.59分、2.04±0.79分和3.12±1.09分。男女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中学教师在情绪衰竭和去个性化2个维度上的得分最低,分别为2.23±0.88分和1.86±0.65分,而在自我成就感上的得分最高,为3.40±0.68分,不同学校类型的教师在3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淮北地区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整体上并不严重,但有一定比例的教师有倦怠倾向。  相似文献   

17.
李波  牛黄文卿  曾斌 《上海预防医学》2010,22(11):561-563,573
[目的]了解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的工作倦怠状况。[方法]采用M aslach工作倦怠通用量表改进版(MB I-GS),对406名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进行问卷测量。[结果]被调查人群工作倦怠的情感衰竭维度3分者占53.1%;玩世不恭维度3分者占37.4%;成就感降低维度3分者占21.1%。工作倦怠水平在年龄、教育程度、婚姻因素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工作倦怠水平与工作年限呈正相关。[结论]某集成电路制造公司一线员工在情绪衰竭维度上存在较强的工作倦怠,在玩世不恭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上尚不构成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农村初中教师时间管理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方法 使用教师职业倦怠问卷(educator burnout inventory,EBI)量表与员工时间管理量表对四川省阆中市162名农村初中教师进行测试,并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 农村初中教师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得分分别为(3.03±1.37)、(1.89±0.95)、(1.37±0.93)分.时间管理存在轻度混乱倾向,得分为(2.37±0.84)分.相关分析表明目标设置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3个维度呈负相关;时间安排、时间自控与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均呈负相关;混乱倾向与职业倦怠各维度都呈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对情绪衰竭、低个人成就感、非人性化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R21= 0.21,β1=-0.32,R22=0.28,β2=-0.50,R23=0.13,β3=-0.30).路径分析表明,时间安排对低个人成就感有直接作用(r=-0.53);由于时间自控的中介作用(r=-0.50)影响混乱状态,进而显著影响了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r分别为0.55和0.53).结论 农村初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高时间管理水平遏制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天津地区护士职业倦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倦怠问卷(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50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病房护士的职业倦怠程度高于门诊;工作职称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个人月收入越低,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②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情绪耗竭、去人格化维度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存在正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护士工作压力源5个方面呈负相关。③回归分析结果提示,护士总体工作压力对情绪耗竭、去人格化和低个人成就感3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个人月收入和职称对情绪耗竭和低个人成就感2个维度均具有预测作用;工作类型对情绪耗竭、来自专业及工作的压力对去人格化均具有预测作用。结论不同的工作压力源和个人背景对护士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具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