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社区系统管理对高血压病患者的效果.方法 2007年4月至2009年4月对广州市站前社区6个居委会中参与社区高血压系统管理的435例高血压患者,采取饮食、用药、生活行为、运动、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健康宣传等措施进行健康干预,比较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前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规律服药率、血压控制率,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及实验室指标控制情况.结果 健康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接受治疗率、服药依从性、血压控制率、系统管理满意率均有明显提高,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室指标及生活方式均有明显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变化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控制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实施社区健康系统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自身防治切实有效,此方法在社区中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以农村社区为基础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实施5个月后的血压控制效果。方法按照自身对照实验研究设计,比较160名自愿参加高血压自我管理健康教育课程前后的血压及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因素的变化。结果 5个月内160名参与活动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能力有显著提高,测量血压的频率、控制体重的方法、与医生交流的频率以及血压的控制情况等均有改善,干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过量饮酒、体育锻炼等相关行为因素变化显著,干预前后行为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和〈0.001);与参加活动前相比,高血压患者收缩压降低6.788mmHg(P〈0.05),舒张压降低3.756mmHg(P〈0.05)。结论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能力,改善健康行为,有效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门诊健康教育对高血压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符合筛选条件的150例高血压病患者实施个性化门诊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情况、遵医行为及血压控制水平。结果实施健康教育后,患者对高血压基本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坚持锻炼、低脂低盐饮食、戒烟戒酒、遵医服药及血压控制水平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门诊健康教育是防治高血压最经济、最有效的干预策略,可明显提高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延缓病程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中的应用价值,为高血压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98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结果按时服药,进行饮食及烟酒控制,进行自我监测血压等项,观察组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并且经过6个月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水平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用于社区人群高血压控制的效果。方法:从我区某社区高血压患者中抽取出250例,对其进行6个月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比较教育前后血压的控制情况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各阶段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对比教育前均有显著差异,高血压常识、不吸烟不喝酒、监测血压、低盐饮食、良好心理等生活行为对比教育前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可以丰富社区人群的高血压知识,纠正其不良的生活行为,显著控制其高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健康教育、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了解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方法从闸北区北站街道蒙古社区健康档案中,随机抽取120例≥40岁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程实际观察105例,进行为期1年的综合干预,并在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平均得分由干预前(61.2±11.2)分提高至干预后的(79.6±9.8)分,干预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规律服药率和降压显效率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及其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教育,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减少个体危险因素以及合理使用降压药物是控制高血压、减少高血压并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管理和自我管理2种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2010年6月对有依从性、自愿参加监测的501名高血压患者(I组)进行1年的规范化管理服务。2012年5月将244名高血压患者(Ⅱ组)分成21个小组,开展为期6周的自我管理干预活动。通过对两组间和组内高血压相关知识及行为指标的比较,评估2种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I组“酗酒”和“终身性疾病”的知晓率,“按医嘱服药”、“低盐”、“低脂”、“自测血压”等行为改变率和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提高。干预后Ⅱ组“诊断标准”等8项知识知晓率和“按医嘱服药”、“低盐”、“低脂”、“自测血压”等行为改变率及血压控制率较干预前提高。组问比较中,干预前Ⅱ组知识知晓率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Ⅱ组“低盐”、“低脂”、“自测血压”、“控制体重”、“与病友交流互助”的行为改变率低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与I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血压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Ⅱ组高于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模式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促进其行为改变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效果,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有效模式.方法 选择我院管辖下的12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社区高血压管理,干预组患者采用家庭医生制服务模式,均与本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提供家庭医生专业服务,包括进行健康评估、制定健康计划、健康教育、行为干预、阶段评估等.两组患者干预1年后高血压知识、自我管理能力、生活质量、血压控制水平.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31.3±9.5)、(80.5±6.3)mm Hg,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46.7±12.6)、(90.3±8.6)mm 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3.442、3.895,P<0.01),干预组患者1年后随访,血压控制良好,患者对高血压诊断标准、高血压危害、高危因素、治疗方法、预防知识的知晓率较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前发生明显变化,但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的高血压知晓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实施家庭医生服务后,患者合理运动、控制食盐摄入、心理调整、监测血压、规律用药、定期复查所占比例较干预前明显提高,对照组变化不明显,干预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的各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家庭医生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控制、稳定血压,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良好效果原因与高血压认识加强及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有关,在患者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措施对农村高血压患者认知水平和病情控制的影响。方法在嵊州市剡湖街道选择385例农村高血压患者进行为期1年半的健康管理并评价管理效果。结果健康管理后,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18.45%)、高血压必须坚持长期治疗(90.37%)、高血压的主要危害(78.34%)及自己血压水平(94.65%)的知晓率较健康管理前有明显提高(P均0.05)。健康管理后患者的饮酒率从43.64%下降到31.02%,坚持低盐饮食率从8.83%上升到18.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管理前后患者吸烟和体育锻炼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管理后患者血压控制达标率66.04%,较健康管理前(24.94%)明显提高(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可明显提高农村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防治知识的认知水平,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 于2007年12月随机选取天津市红桥区18~7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00人作为研究对象.于2008年1-6月对其进行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包括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常见危险因素以及相关治疗知识,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其建立并保持健康生活行为和方式.分别于健康教育前(2007年12月)和健康教育后(2008年7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遵医情况,并进行血压测量.结果 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对于高血压诊断标准、主要临床表现和症状、危险因素、高血压不能根治需长期服药、即使感觉良好后仍需继续服药等知识的知晓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前,高血压人群中规律服药率为23.3%,血压控制率仅为8.7%;在进行健康教育后,规律服药率上升为36.0%,血压控制率上升为23.0%,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后,患者的收缩压水平由(164+6)mm Hg降至(149±5)mm Hg,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提高遵医行为,是社区高血压防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天津市某农村示范社区内1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为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样,入户进行现况调查和体格测量,共调查1077人。采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36.8%。高血压患者与非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收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患者对运动知识、营养知识、吸烟、饮酒以及高血压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普遍低于非高血压患者;高血压患者BMI=25.5±4.31;高血压患者的吸烟率为43.7%,平均吸烟量为17.5%支;饮酒率为28.5%,锻炼比例为31.1%,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为7.4h;高血压患者采用非药物治疗手段控制血压的比例比较低。结论农村居民对健康知识的认知程度虽然较以往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不良生活行为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改变;高血压患者定期测量血压的频率和采用非药物方式控制血压的比例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赵莹颖  何朝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43-1245
目的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知识知晓情况,并探讨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该区农村地区2个行政村,采用北京市健康教育所统一的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农村地区居民在干预之前(2008年)和干预后(2009年)的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由68.5%提高到77.6%、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由57.9%提高到65.2%,主要卫生技能提高不明显。结论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居民主要卫生知识知晓率及主要卫生行为形成率,应针对提高健康相关技能方面探索有效的健康教育干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赵桂娟 《职业与健康》2014,(10):1403-1405
目的了解2010—2012年百色市居民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制定下一步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百色市右江区5个社区的各80名居民进行健康知识及健康行为知识的宣传,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进行调查,以自填式问卷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0年居民对4个健康知识点知晓率较低,2011年所有健康知识点知晓率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知晓率逐年提高(P〈0.05)。2010年4个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2011年均明显提高,2012年则进一步提高(P〈0.05),总形成率逐年提高(P〈0.05)。结论百色市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健康行为形成率逐渐提高,表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农村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射阳县5个不同方位镇的18岁以上常住居民,于2005年采取规范的健康教育措施,如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等。在实施干预前和3年后,采用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分别获取被干预对象对于高血压的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资料。结果高血压影响器官功能、多吃动物内脏有害及新鲜蔬菜营养等9个方面的知识知晓率,干预后(89.6%)明显高于干预前(12.9%),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测血压行为、喝牛奶豆浆和常吃五谷杂粮等7个方面行为形成率,干预后(85.8%)明显高于干预前(18.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中卫生书报刊拥有和阅读、希望提供上门测血压和宣传慢性病知识等6个方面的健康需求率,干预后(80.3%)明显高于干预前(31.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综合干预活动在提高射阳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降低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流行水平方面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行为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的设计,干预组患者(n=101)在现行分组管理的基础上实施社区干预,对照组(n=105)只采用现行的分组管理,项目实施1年后,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结果干预一年后,干预组5项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7项健康行为率除戒烟外均高于基线和对照组(P0.05),干预组收缩压血压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教育对农村非规范治疗高血压患者提高患者知识知晓率和促进健康行为的形成效果显著,是农村地区高血压患者干预的一种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村广播室对农民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的效果,探讨农村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方法]2008年38月,在菏泽市牡丹区的15个行政村,利用村级广播,每周一次宣传艾滋病知识试点,并在宣传活动前后,抽取5个村的部分1849岁村民采用问卷方式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村广播宣传前后各调查农民200人,艾滋病10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为59.60%、88.85%(P〈0.01);宣讲后,各项知识的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1),部分知识的知晓率仍在80%上下。宣传后,对于如果熟人感染HIV后能正确对待,对于如果自己感染了HIV能积极面对与处理,对于如果怀疑自己感染了HIV表示要向有关部门咨询或检测者所占比例均明显增高(P〈0.01);如果自己感染了HIV,表示不告诉别人者所占比例,宣传前后均维持在99%以上。[结论]利用农村广播室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投资少、效果好。  相似文献   

17.
张紫燕  高志玲 《职业与健康》2014,(17):2477-2480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疗效的作用。方法82例社区新发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1)与对照组(n=4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宣教加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对高血压认知、依从行为、生活质量及血压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行为依从性及生活质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疾病的健康教育可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提高治疗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索农村责任医生开展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农民的自我保健意识。方法选择丽水市莲都区L镇普通成年人群作为健康教育干预组,T乡普通成年人群为平行对照组,通过责任医生定期入村入户或以集中形式随访干预农村健康教育学校形式进行干预,并以问卷形式分别了解干预组自身纵向对照、干预与对照两组各知晓率、行为改变的效果。结果通过3年责任医生的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干预组健康知晓率从32.67%上升到69.06%,特别是在禽流感、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提高更为显著,3年来分别提升了54.14%、27.31%、53.38%,健康知识知晓率也比T乡高了2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干预组60岁以上年龄组知晓率从30.91%上升到50.33%,文盲及半文盲组知晓率从27.37%提升到48.41%,20岁以上青年组艾滋病知晓率最高达88.89%;口味偏淡行为从21.08%提高到31.44%,与T乡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不良行为也有改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责任医生入村入户或田间地头面对面等多种随访方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对提高农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并进一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许寒冰  史建国 《职业与健康》2014,(16):2297-2299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自我管理小组开展健康自我管理的效果,为该地区建立科学、系统的高血压防治体系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在昆山市农村和城镇社区对22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6个月的自我管理,并对管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220例高血压患者,通过高血压自我管理活动,对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理想血压值、危险因素、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分别较管理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周进行规律性中等强度运动、每天坚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限盐饮食、规范测压、规范服药的患者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51.36%、54.55%、60.00%、76.36%、65.00%和79.55%、84.55%、98.64%、94.09%、88.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吸烟的人数明显下降,管理前后患者吸烟比例分别为38.18%和11.82%(P〈0.01);血压的控制率管理前后分别为71.36%和93.64%;居家购买血压计、每周测量血压者的比例显著增加,管理前后分别为26.36%和43.64%(P〈0.05);对自我管理模式的认可比例管理前后分别为34.55%和98.18%(P〈0.01)。结论开展高血压自我管理,提高了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促进了其不良生活行为方式的改变,提高了服药依从性和血压控制合格率,增强了高血压管理需求和患者自我效能,该方法是一种可行、有效、高效率的疾病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